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7)
2023(11179)
2022(8859)
2021(8195)
2020(6615)
2019(14619)
2018(14184)
2017(27136)
2016(14826)
2015(16608)
2014(16504)
2013(16174)
2012(14521)
2011(12920)
2010(13372)
2009(12693)
2008(12903)
2007(12131)
2006(10804)
2005(9919)
作者
(41651)
(35271)
(35215)
(32980)
(22291)
(16869)
(15566)
(13714)
(13344)
(12617)
(11900)
(11801)
(11332)
(11051)
(10941)
(10528)
(10294)
(10219)
(10195)
(10082)
(8762)
(8733)
(8645)
(8154)
(8098)
(7916)
(7875)
(7793)
(7093)
(7070)
学科
(81664)
(66732)
经济(66654)
(64632)
企业(64632)
管理(53295)
(45633)
农业(30309)
业经(28376)
方法(25424)
(21425)
数学(18259)
数学方法(18084)
中国(16940)
(16634)
财务(16610)
财务管理(16599)
(15924)
技术(15689)
企业财务(15687)
(14198)
理论(13508)
(13433)
(12190)
(11753)
贸易(11743)
地方(11667)
(11402)
(11272)
企业经济(10594)
机构
学院(221669)
大学(208763)
(96152)
经济(94437)
管理(89549)
理学(76417)
理学院(75841)
管理学(74984)
管理学院(74609)
研究(67814)
中国(56745)
(51071)
(44115)
(42206)
农业(38683)
科学(37414)
(35591)
业大(35439)
财经(34670)
(33458)
中心(32112)
(31332)
研究所(29501)
(27968)
经济学(27803)
经济管理(27115)
北京(26152)
经济学院(25127)
(24906)
商学(24776)
基金
项目(138511)
科学(110385)
研究(107864)
基金(99520)
(84329)
国家(83360)
科学基金(73474)
社会(70005)
社会科(65948)
社会科学(65927)
(57976)
基金项目(52518)
教育(48872)
编号(46166)
(45262)
自然(44893)
自然科(43913)
自然科学(43903)
自然科学基金(43159)
资助(39202)
成果(35433)
(35042)
(32479)
(31720)
课题(30966)
(30726)
重点(30084)
(29641)
(29514)
创新(29356)
期刊
(120451)
经济(120451)
研究(64254)
(55815)
中国(47309)
农业(37345)
(36543)
管理(35677)
科学(29482)
学报(28898)
业经(27610)
(26149)
金融(26149)
大学(24053)
学学(23298)
教育(23219)
技术(22186)
(19131)
财经(17933)
经济研究(16516)
问题(16075)
(15557)
农村(14302)
(14302)
农业经济(14001)
技术经济(13387)
世界(12797)
商业(11707)
(11676)
经济问题(11452)
共检索到341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胡华平  刘天军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政府基于国内国际发展趋势做出的战略决策。经济“双循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西部农业市场培育赋予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应和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都为西部农业市场培育提供了历史机遇。但西部农业市场本身所存在的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和外部拉动力较弱的双重困境却严重制约着西部农业市场的发展。在系统分析西部农业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双循环”战略,提出应从四个方面促进西部农业市场发展:扩大西部农业市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在东中西部之间合理流动;改革西部农业要素市场和西部农产品市场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土地-劳动力-金融-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间的互动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远刚  符淼  
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成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培养创新技术型人才的保障。课程教学团队有效运行,关键在是否有合作、交流、共享为特征的团队文化的支撑。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培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培育的路径选择在于:确立主体间交往与合作的主导价值观念;重构教学团队文化生态;打造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团队成员专业发展;构建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引导团队文化正向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越  刘娜娜  
“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体现产业间的融合式、创新式发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模式、新思路、新理念。面对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经济薄弱、农村产业结构欠合理性的发展现状,加快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能够为振兴农业经济注入新鲜血液。振兴农业经济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挖掘产业融合机遇优势,应对农业同其他产业融合的挑战,选择适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菊萍  潘时常  
本文在深入分析经济新常态下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新的制约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树立"两型"农业发展理念、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以及实施"五大"工程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曾宏  张晶  
引导评级业健康发展,是当前加强征信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定位和设计中国评级业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站在战略高度去重新认识国内评级行业的发展,提出审慎对待外资评级机构的引入,结合实践分析当前培育民族民牌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以"规范和发展"为目标,提出当前我国大力扶持具有成长潜力的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的基本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书娟  
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会成为供需双方的交换品,所以农产品市场存在的意义是为农产品交易提供场所,而农产品营销则是农产品交易的渠道。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遭受冲击,如何挖掘信息时代红利,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寻找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创新发展路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铮   齐琦   刘欣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实现其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应有之义。沈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来自资源条件、产业结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鉴于此,从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和加强监督监管等方面提出提升沈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诚  刘旭  
数字化治理是顺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而兴起的一种公共治理新模式,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高度契合性,为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是政府、村委会、农民等主体,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数字治理平台为牵引,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力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过程,其作用机理集中表现为通过数字技术与基层共治机制的融合互补,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建立起主体联结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整体性协作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在实践中,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还面临着思维、技术、效能、主体、制度等困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需要打破传统治理思维、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数字治理运行机制、加速乡村数字人才培养以及完善乡村数字制度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贺钦  
2011年,伴随古共六大的召开,古巴进入了社会主义模式更新的历史新阶段。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更新既是半个世纪以来古巴社会主义建设内在逻辑的历史延续,也是古巴社会主义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作出的时代选择。尽管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未来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古巴高层锐意更新的决心和古巴社会必然经历的转型阵痛却是清晰可见的。进入2013年以来,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步伐依然不减速,高层人事接连调整,经济举措密集出台,多元外交纵深发展,普通民众的工作与生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起伏与变化。面对经济模式更新大刀阔斧的调整和改革,古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阳阳   李浩  
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当前,中国已具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和宝贵经验,但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仍需直面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落后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展、人力资本储备相对薄弱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产业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相对较大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信心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现阶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若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必须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促进乡村基本具备更为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生产变革,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非农产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阳阳   李浩  
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当前,中国已具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和宝贵经验,但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仍需直面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落后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展、人力资本储备相对薄弱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产业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相对较大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信心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现阶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若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必须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促进乡村基本具备更为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生产变革,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非农产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铁辉   辛岭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通过梳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和面临的现实挑战,在总结农业现代化内涵的一般规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建设内容。研究表明: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发展、科技应用、组织形式、投融资服务、市场体系和政策支持保护等六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技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组织形式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保障,投融资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活力工具,市场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支持,政策保护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卫强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重塑农业农村现代化话语体系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动能新引擎,是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文章基于“创新-要素-产业”分析框架,从经营方式系统变革、生产要素渗透融合及产业功能边界延展三维视角理论推演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从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能力鸿沟、资源交互性渗透的脱嵌鸿沟、产业深度转型的结构鸿沟及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建构复杂度强化四重维度系统剖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式培育的制约因素,进而从创新供给动能要素、动态强化构筑基础、探索分类推进机制和形塑包容性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四个方面提出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势的妥适性路径,以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蓝红星   畅倩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重新审视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农业强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解析农业强国视域下中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多层次、强协调、有侧重的丰富内涵,涵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延伸、绿色低碳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等多维特征。与此同时,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顺畅、县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充足、产业协同发展与链条延伸不充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与治理能力为基础、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动能、以县域富民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趋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丹   王乔冉  
保障农业初级产品有效供给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文章阐释了新发展阶段农业初级产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多元供给为途径、内外统筹为准则、有效供给为目标的内涵特征;剖析当前农业初级产品供给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生产成本上升、气候变化威胁、流通环节不畅、居民消费升级等各种挑战;提出在生产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深化技术赋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流通端建设现代流通和储备体系、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及在消费端节约食物和建立健康饮食结构等可行路径,为新发展阶段保障农业初级产品有效供给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