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02)
2023(14501)
2022(12568)
2021(11643)
2020(9706)
2019(22135)
2018(22271)
2017(42796)
2016(23016)
2015(25907)
2014(26084)
2013(26136)
2012(24458)
2011(22336)
2010(22619)
2009(20708)
2008(19965)
2007(17645)
2006(15805)
2005(14242)
作者
(68609)
(56937)
(56475)
(53941)
(36403)
(27248)
(25609)
(22363)
(21710)
(20384)
(19401)
(19376)
(18204)
(18125)
(17536)
(17499)
(16786)
(16554)
(16245)
(16180)
(14325)
(14207)
(13734)
(13140)
(12897)
(12710)
(12633)
(12566)
(11573)
(11206)
学科
(113927)
经济(113826)
管理(62982)
(60199)
(47455)
企业(47455)
方法(41930)
数学(36052)
数学方法(35720)
地方(30671)
中国(29995)
(28621)
业经(24027)
(23327)
(21158)
农业(19837)
(17461)
地方经济(17390)
(16935)
贸易(16922)
环境(16729)
(16241)
(15999)
(15777)
金融(15776)
(15509)
理论(15488)
银行(15468)
技术(15047)
(14945)
机构
大学(333815)
学院(332952)
(140952)
经济(137905)
管理(130345)
研究(119769)
理学(111673)
理学院(110380)
管理学(108626)
管理学院(108039)
中国(88440)
科学(73331)
(72224)
(61390)
(61152)
研究所(55458)
(55368)
中心(53200)
(50322)
业大(49275)
财经(48505)
北京(46351)
(45979)
师范(45585)
(43918)
(43074)
农业(42856)
经济学(42071)
(40863)
经济学院(37466)
基金
项目(222331)
科学(174307)
研究(164274)
基金(159387)
(138313)
国家(137109)
科学基金(117185)
社会(103326)
社会科(97817)
社会科学(97790)
(88642)
基金项目(85032)
自然(74958)
教育(74318)
(73243)
自然科(73133)
自然科学(73117)
自然科学基金(71770)
编号(67352)
资助(65652)
成果(54793)
(51926)
重点(49779)
(48616)
课题(47054)
(45614)
创新(42558)
国家社会(41854)
发展(41765)
科研(41765)
期刊
(166854)
经济(166854)
研究(104915)
中国(68361)
(51382)
学报(51129)
管理(49297)
科学(48572)
(44125)
大学(38539)
教育(38266)
学学(36148)
农业(35704)
(30591)
金融(30591)
技术(30060)
业经(26801)
经济研究(26483)
财经(23813)
问题(21240)
(20446)
(18030)
图书(18024)
技术经济(17959)
理论(16339)
科技(16077)
现代(15520)
资源(15421)
商业(15231)
世界(14968)
共检索到510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宋宇辰  陈田澍  
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沿线西部六省区2013年统计数据,从经济增长、城市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生态环境等8个方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聚类分析,为日后宏观制定"一带"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一带"以及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经过分析得出:1第一类陕西和内蒙,其工业水平较高但环境污染也严重,所以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2第二类新疆,其城乡差距较大,所以在今后发展中要坚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3第三类甘肃和宁夏,其经济发展程度和其他各类相比较落后,所以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绿色增长;4第四类青海,其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所以要加强民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  鲁钊阳  
在探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的基础上,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能存在的空间依赖性问题进行了验证,通过引入空间滞后变量,构建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中国1992~2012年31个省级单位的截面数据,从全域视角和局域视角分别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全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和人口素质等变量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变量的影响均显著;在局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等变量外,其他变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飞虎  伍琴  
通过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科技教育、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差异以及资源环境5个方面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其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综合状况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南和江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丽萍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文章认为,西部农牧区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牧民就业和增收。发展特色经济,不仅是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农牧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长期和艰巨的创新性实践,应该不断认识和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聪莉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还是一种以高物耗、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建过程中,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西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西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西部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西部生态工业经济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增长的生态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成逊  周惠仙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路径依赖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打破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闭锁"的关键手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丽君  
当前,中部6省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海英  
尽管十多年来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青藏地区成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中之难与重中之重。无论是基于重塑"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还是从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青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借鉴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从比较视角基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两个维度,对青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为制定区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林  王露  
本文在知识经济系统下,通过建立基于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知识经济系统测度模型,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东西部23个省区的知识经济系统各部分发展状况,利用泰尔系数分析了东西部知识经济系统各部分的差异情况,认为知识经济发展结构及环境差异是影响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的主要方面,需要通过政策、投资和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来降低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方面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懿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发挥西部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途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还面临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一体化发展不足、布局不合理、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应通过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专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途径促进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傅晓峰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报告》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及二○一○年远景规划》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其中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全面的,正确认识是中西部地区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的基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征表明,这一过程不仅为东部地区发展创造出政策环境,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上新台阶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刚  陈阿凤  
文章将单一指标法与综合指标法相结合,在运用单一指标法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TFP及其贡献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构建出一套含有TFP和TFP贡献率指标的用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和ESDA方法的运用对全国各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状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均衡态势十分突出,其空间关联模式呈现出三种类型(high-high型、low-high型和low-low型)特征,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空间格局中的"高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宏博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但长期以来难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进行量化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本文从科学发展理念出发,以经济效益、民生福利、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为核心,构造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地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以辽宁省为典型省份,分析了辽宁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不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秀丽  李鸣骥  
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对1980~2009年间的银川市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分析,结论表明近30年银川市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属于资本驱动型发展方式。由此形成的银川市经济发展问题表现为:工业发展严重依赖高投入高消耗、产业结构不协调、投资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针对银川市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最后提出了银川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实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发低碳经济支撑技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永生  
云南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处于"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和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粗放式阶段,在矿业冶金、化工、电力、农林、服务业等领域仍面临十分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云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逐步建立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和有序推进、复合演进的产业发展战略框架,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才能切实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