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0)
2023(12036)
2022(10070)
2021(8905)
2020(7120)
2019(15981)
2018(15421)
2017(28799)
2016(15566)
2015(16937)
2014(16710)
2013(16594)
2012(15756)
2011(14683)
2010(14952)
2009(13667)
2008(13201)
2007(11755)
2006(10900)
2005(10017)
作者
(48786)
(40858)
(40792)
(38436)
(25972)
(19674)
(18225)
(15891)
(15632)
(14504)
(14149)
(13417)
(13343)
(12969)
(12759)
(12485)
(12138)
(12004)
(11777)
(11640)
(10364)
(10237)
(9839)
(9480)
(9347)
(9080)
(8941)
(8897)
(8280)
(8055)
学科
(88560)
经济(88483)
管理(40488)
(39337)
(28225)
企业(28225)
方法(27068)
地方(25701)
中国(25113)
数学(23874)
数学方法(23733)
(21595)
业经(18211)
(16810)
地方经济(15986)
农业(15530)
(13965)
贸易(13955)
(13883)
(13414)
环境(13228)
(12859)
(12653)
(12647)
金融(12647)
(12199)
银行(12151)
(11832)
技术(10861)
产业(10732)
机构
学院(232602)
大学(231190)
(108066)
经济(106185)
研究(90826)
管理(83292)
理学(71179)
理学院(70277)
管理学(69183)
管理学院(68763)
中国(66949)
科学(55188)
(49416)
(47846)
(46646)
(44713)
研究所(43480)
中心(39290)
业大(37020)
农业(36583)
财经(35468)
(35425)
经济学(34369)
(32172)
(31830)
北京(31603)
(30991)
经济学院(30739)
师范(30572)
科学院(28654)
基金
项目(153107)
科学(120108)
基金(110773)
研究(107437)
(99063)
国家(98209)
科学基金(82466)
社会(71880)
社会科(68261)
社会科学(68245)
(60573)
基金项目(58514)
自然(52136)
(51013)
自然科(50927)
自然科学(50912)
自然科学基金(50017)
教育(47666)
资助(44146)
编号(40805)
(39910)
重点(35179)
(32867)
成果(32223)
(31883)
发展(31662)
(31194)
国家社会(30591)
创新(29951)
课题(29580)
期刊
(128451)
经济(128451)
研究(74109)
中国(50333)
(43330)
学报(40775)
科学(37523)
(31759)
管理(31714)
大学(30253)
农业(29465)
学学(28980)
(23227)
金融(23227)
经济研究(22241)
教育(21598)
业经(20561)
技术(19260)
财经(18301)
问题(16727)
(16013)
(15371)
技术经济(13172)
(12749)
世界(12387)
商业(12113)
国际(11667)
科技(11094)
统计(10896)
(10779)
共检索到363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庄志毅  
理论的思索和现实的感受,都深刻地昭示人口与经济发展具有强相关关系。因此,研究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必须深入分析西部的人口因素,考察这一区域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力资源等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由于目前的人口状况和特点是历史发展的积累,又是走向未来的基础,且人口发展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在研究人口与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时,还必须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霖  唐莲  秦宛顺  
本文以浙江、贵州两省为代表研究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回归模型对刻画经济发展不均等的基尼系数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就业率有助于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并消减不均等的程度。在县域经济发展初期,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大力提升金融信贷活动则更加重要。因此,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应根据各自经济发展阶段,采取最有效的政策和手段来发展县域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耿修林  
本文根据设计的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描述体系,对人口素质的变动状况进行了测评,对经济发展因素与人口素质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主要结论:人口素质的社会表现方面呈现出持续改善,而人口素质的自然表现方面近年来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1990~2007我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总体上保持着较高程度的正向典型相关等。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君  
现行自东向西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刀切的分税制、生产型增值税及与价格改革不配套的资源税 ,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 ,制定适度向西部地区倾斜的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税收分成比例 ,在西部地区率先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将资源税改为价外收取的办法 ,将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育冬  原新  
面对人口激增、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受阻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宜的人口密度、优良的人口素质和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新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冲突的最佳途径,必将成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想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永秀  王颂吉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与探索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发展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是指经济总量数据的增长,包括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第二层次是指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活动效率的改进、经济活动中外部性的减少;第三层次是指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的不断演进与完善,文化理念的不断发展,例如人们观念与行为方式的不断进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志祥  秦耀辰  沈威  荣培君  
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在此基础上借助Tobit回归模型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我国低碳经济静态绩效发展水平不高但省际差异显著,纯技术效率得分是造成低碳经济发展绩效静态差异的主要原因;②低碳经济发展绩效不同类型区之间的集聚态势减弱,各类型区向着相互掺杂的态势发展并在空间格局上初显出"大杂居、小聚集"的分布特征;③2000—2010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动态绩效增长明显,2010—2014年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十余年间中国低碳经济动态绩效变化实现了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推动向技术进步推动的转变;④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低碳经济发展绩效动态变化差异较大,掣肘低碳经济发展动态绩效变化的因素随研究时段、地区的变化而变化;⑤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碳排放总量始终是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主要原因,其它因素也影响着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豫新  王改丽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研究新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熵值-TOPSIS评价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包括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基础水平、社会基础水平和竞争力水平4个指标因素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新疆各地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对4个指标因素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各地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效率差异虽然较小,但呈现小幅度加大趋势;将新疆15个地州市分为超效率发挥地区、领先地区、效率未发挥地区和落后地区;经济基础水平对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竞争力水平次之,社会基础水平对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暂无明显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当突出 ,以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最为显著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 ,会使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受到阻碍。本文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产生的差异 ,从制度分析入手 ,指出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制度的建立、市场体制的完善、制度的创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  鲁钊阳  
在探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的基础上,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能存在的空间依赖性问题进行了验证,通过引入空间滞后变量,构建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中国1992~2012年31个省级单位的截面数据,从全域视角和局域视角分别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全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和人口素质等变量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变量的影响均显著;在局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等变量外,其他变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志祥  秦耀辰  沈威  荣培君  
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在此基础上借助Tobit回归模型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我国低碳经济静态绩效发展水平不高但省际差异显著,纯技术效率得分是造成低碳经济发展绩效静态差异的主要原因;②低碳经济发展绩效不同类型区之间的集聚态势减弱,各类型区向着相互掺杂的态势发展并在空间格局上初显出"大杂居、小聚集"的分布特征;③2000—2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平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本文介绍了城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分析界定了城市经济的内涵、特点以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说明了城市经济的影响因素有城市竞争力力、全要素生产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代服务业发展等,论述了我国城市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最后后,从建立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发展产业园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旭晓  
通过建立基于DEA的综合评价模型,本文对2001-2010年我国中部三个省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DEA模型能够避免对传统DEA模型投入或产出角度选择的缺陷,真正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评价的本质;当考虑到投入资源和环境污染时,中部三省经济发展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对河南、湖南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国际化,对湖北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工业化;对河南、湖北的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内需动力;对湖南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小的因素是信息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