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48)
- 2023(19929)
- 2022(16605)
- 2021(15477)
- 2020(12710)
- 2019(29338)
- 2018(29116)
- 2017(55622)
- 2016(30144)
- 2015(33994)
- 2014(34135)
- 2013(33056)
- 2012(30047)
- 2011(27113)
- 2010(27327)
- 2009(24951)
- 2008(24361)
- 2007(21571)
- 2006(18895)
- 2005(16307)
- 学科
- 济(122105)
- 经济(121958)
- 管理(84323)
- 业(83471)
- 企(67251)
- 企业(67251)
- 方法(55205)
- 数学(47430)
- 数学方法(46593)
- 农(41432)
- 中国(32669)
- 业经(30405)
- 财(30179)
- 学(28287)
- 农业(27602)
- 地方(26028)
- 制(22800)
- 理论(22542)
- 贸(20482)
- 贸易(20471)
- 易(19814)
- 和(18845)
- 务(18695)
- 财务(18593)
- 财务管理(18551)
- 技术(18039)
- 环境(17994)
- 银(17667)
- 银行(17613)
- 企业财务(17562)
- 机构
- 学院(431314)
- 大学(431038)
- 管理(166954)
- 济(165454)
- 经济(161648)
- 理学(145188)
- 理学院(143526)
- 研究(142122)
- 管理学(140429)
- 管理学院(139655)
- 中国(103838)
- 京(91201)
- 科学(90923)
- 财(75254)
- 农(74430)
- 所(70935)
- 业大(66744)
- 研究所(65164)
- 中心(64342)
- 江(62938)
- 财经(61008)
- 范(59397)
- 师范(58838)
- 农业(57205)
- 北京(57039)
- 经(55505)
- 院(51838)
- 州(51251)
- 经济学(50004)
- 师范大学(47485)
- 基金
- 项目(299110)
- 科学(234879)
- 研究(217358)
- 基金(216023)
- 家(189179)
- 国家(187582)
- 科学基金(160949)
- 社会(135890)
- 社会科(128417)
- 社会科学(128384)
- 省(117209)
- 基金项目(114148)
- 自然(105490)
- 自然科(103014)
- 自然科学(102985)
- 自然科学基金(101078)
- 教育(101056)
- 划(98972)
- 编号(89371)
- 资助(88691)
- 成果(72357)
- 重点(67494)
- 部(65070)
- 发(63718)
- 课题(61845)
- 创(61531)
- 创新(57409)
- 科研(57176)
- 教育部(55725)
- 国家社会(55701)
- 期刊
- 济(181798)
- 经济(181798)
- 研究(121421)
- 中国(79661)
- 学报(71840)
- 农(71487)
- 科学(65937)
- 管理(59703)
- 财(56873)
- 大学(55383)
- 学学(52254)
- 教育(51495)
- 农业(48222)
- 技术(38499)
- 融(34404)
- 金融(34404)
- 业经(32828)
- 财经(29199)
- 经济研究(28164)
- 经(25002)
- 问题(24128)
- 业(23229)
- 版(22644)
- 图书(22162)
- 科技(20753)
- 技术经济(19760)
- 资源(19236)
- 业大(19224)
- 理论(18903)
- 现代(18836)
共检索到617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维艳
基于现代以利用为中心的物权理论,从社区旅游吸引物权的不同利用方式入手,建构了乡村社区景区化响应模式,结合西部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由"社区自助"走向"社区参与",进而从"经营性参与分配"或"福利-经营性参与分配"转向"股权性参与分配"模式演进的优化路径,并提出了学界理论建构、政府法制建设、企业体制创新、社区能力培养、第三方力量助推等保障机制,以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社区旅游发展中效率与公平、参与权益与资源保护等协调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祖云 韩鹏云
乡村秩序与乡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密切相关。在乡村秩序形态的演进中形成了不同的村社公共品供给模式,在传统乡村社会,内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村社自足的公共品供给模式。而新中国建立后至税费改革前,外生秩序占主导的乡村社会形态形成了国家统合的公共品供给模式。时至当下后税费时代,乡村社会外生、内生秩序出现了双向并弱的态势,造成了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由此,必须重塑乡村社会秩序,并通过国家与村社的有效接合。
关键词:
乡村秩序 公共品供给 变迁 路径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旷宗仁 谭英 左停
本文在分析中国乡村传播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将传播学中体现在中国乡村传播活动中的经典模式进行梳理归纳,提出一个较为理想的中国乡村传播模式,即以农民为传播主体、与各种外部信息传播组织互动、多种信息传播媒介相结合、为解决农民问题、满足农民所需、促进乡村发展的乡村传播模式。
关键词:
乡村社区 传播模式 农民参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金银
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社区参与。社区是乡村旅游的实施和受益主体,可以确保社区及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然而在现阶段,社区介入乡村旅游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妥善的策略进行优化,以确保乡村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社区 乡村旅游 模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三忙 李树民
选择适当的景区治理模式在本质上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本文根据我国的现实条件,提出了4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并从交易成本节约的视角对这4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一般旅游景区的最佳治理模式是由某一社会资本所有者对旅游景区进行长期垄断经营,同时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治理模式 交易成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饶品样 耿亚新 张雅
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的适应性选择对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及农户生活有着重要意义。选择伏牛山河南片区10个特色旅游乡村社区为调研地,从微观视角连接乡村旅游社区生态系统及农户生计福祉间关系,构建农户“生态依赖—生计福祉”的生计适应性响应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生计适应性响应结果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打破传统固化的生计模式,农户选择高生态依赖增强自身获利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实现生计高福祉发展;(2)人地关系改变是乡村旅游社区农户适应性响应的根本因素,农户经济及社会理性偏好是不同适应性响应选择的内部推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慧 舒平 徐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乡村衰落等问题受到各国重视,学术界提出了内生式发展的应对思路。论文对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内涵进行了阐释,并通过对主要学者观点的分析与归纳,厘清了内生式发展的理论架构。同时在对我国乡村社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详细分析基础上,从内生自主性组织建设、社区产业建构、村民主体地位与发展三方面,提出了我国乡村社区基于内生式发展的营建模式,以期为当前的社区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内生式发展 乡村社区 营建 产业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永广 姜佳将 王晓平
本文回顾了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社区主导相关方面的中外研究,认为根据中国实情,以外源型发展为特征的社区参与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应选取内生式发展的社区主导开发模式。同时,阐述了社区主导模式的三种不同类型,即基层组织主导模式、股份制运营模式和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探究了这三种模式的利弊以及适宜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慧 舒平 徐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乡村衰落等问题受到各国重视,学术界提出了内生式发展的应对思路。论文对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内涵进行了阐释,并通过对主要学者观点的分析与归纳,厘清了内生式发展的理论架构。同时在对我国乡村社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详细分析基础上,从内生自主性组织建设、社区产业建构、村民主体地位与发展三方面,提出了我国乡村社区基于内生式发展的营建模式,以期为当前的社区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内生式发展 乡村社区 营建 产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国芳 蔡静如
社区赋权理论贯穿社区营造工作的始终,强调通过纵向的权力下放与能力培育,激发社区主体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增强社区内横向的资源整合与互补,扩展社区的内生力量,并在制度上衔接基层政府治理,实现在地能力与权力的活化,能解决当前村庄发展中面临分散化与碎片化的问题。文章在梳理当前关于社区赋权与社区营造的文献基础上,通过对个案村落调研,从雷山村的社区营造过程出发,分析其社区赋权的内在机理,进而从地方政府、专家、"多元互动主体"团队、村民、在地资源活化等方面分析其特征;并从建构多元互动主体网络,实现在地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维艳
围绕中国乡村旅游开发收益分配不合理引发的景区冲突,目前旅游学界和法学界就其问题产生的症结与破解之法,大体形成了"赋权派"与"合同派"两大争鸣格局。文章基于现行法律制度框架,阐述了旅游吸引物价值实现的债权而非股权、农村集体土地的二元法权等法理逻辑。主张地方政府通过"地役权合同"管理规制,将社区旅游"吸引物补偿"作为景区开发商取得地役权的约定条件,并以"法定孽息"的名义、"门票分成"的形式写入合同,再以细则来明确规范景(区)社(区)双方的责权利,使其行为解释有法可依;通过建立农地入股下的股份制现代旅游企业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晓丽 武思琦 范亚桢
伴随居民消费水平升级,综合性大型购物中心因能满足消费者对"一站式"体验的需求而成为一种趋势。为进一步提升顾客体验,改善定位雷同、缺乏新意、布局同质化等窘境,本文提出了景区化管理模式,指导大型购物中心在核心IP、业态组合、服务体系、导览系统、物理设施等方面进行完善升级。
关键词:
大型购物中心 顾客体验 景区化管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欣然
近年来,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升温,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文章以成都近郊的乡村旅游地花香果居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调查等方式将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及总体影响等4个方面的感知进行均值分析,发现在上述4个方面的正面感知均强于负面感知;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不同社会人口特征与旅游影响感知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花香果居景区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社区归属感越强的居民对旅游发展呈越积极的态度,而学历越高的居民对旅游负面影响感知更为敏感。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并提出花香果居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中贵 王晨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围绕农民收入提升与农村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美丽乡村建设依然存在趋同化问题、低质量性问题、局限化问题和低参与度问题。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可知,其对宜居宜业环境的打造事实上植根于先进生产力基础上,并非仅仅只是村镇外表形象的美化。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点,如何实现数字要素、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全面嵌入就是关键核心所在,应在数字规划下统筹协调推进、在数字产业基础上绿色协同发展、在数字治理模式下责任落实到户 、在数字链接中挖掘传承乡村文化。未来应基于治理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农村资源要素架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和农民主体效应发挥,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