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6)
- 2023(13818)
- 2022(11610)
- 2021(10495)
- 2020(9082)
- 2019(20379)
- 2018(20016)
- 2017(38665)
- 2016(21258)
- 2015(23377)
- 2014(23211)
- 2013(23353)
- 2012(21519)
- 2011(19325)
- 2010(19495)
- 2009(18618)
- 2008(18873)
- 2007(17442)
- 2006(15319)
- 2005(13637)
- 学科
- 济(93372)
- 经济(93259)
- 业(92798)
- 企(75159)
- 企业(75159)
- 管理(70569)
- 农(47136)
- 方法(41856)
- 数学(33502)
- 数学方法(33275)
- 农业(31073)
- 业经(31062)
- 财(29282)
- 中国(21250)
- 务(21019)
- 财务(21004)
- 财务管理(20973)
- 企业财务(19854)
- 制(19240)
- 贸(18371)
- 贸易(18367)
- 技术(18064)
- 易(17889)
- 地方(16934)
- 学(16494)
- 策(16047)
- 和(15726)
- 划(15206)
- 体(14398)
- 理论(13955)
- 机构
- 学院(317448)
- 大学(309702)
- 济(133138)
- 经济(130705)
- 管理(125182)
- 理学(108474)
- 理学院(107348)
- 管理学(105779)
- 管理学院(105219)
- 研究(103017)
- 中国(80734)
- 农(76642)
- 科学(66135)
- 京(63511)
- 农业(59899)
- 财(59487)
- 业大(56527)
- 所(54212)
- 研究所(49394)
- 江(48697)
- 中心(48548)
- 财经(47650)
- 经(43215)
- 经济学(39802)
- 北京(38866)
- 州(38216)
- 农业大学(37601)
- 范(36661)
- 经济管理(36407)
- 经济学院(36406)
- 基金
- 项目(211895)
- 科学(166449)
- 基金(154620)
- 研究(149041)
- 家(136616)
- 国家(135301)
- 科学基金(115723)
- 社会(96502)
- 社会科(91164)
- 社会科学(91132)
- 省(86017)
- 基金项目(83489)
- 自然(76633)
- 自然科(74883)
- 自然科学(74856)
- 自然科学基金(73591)
- 划(70549)
- 教育(65548)
- 资助(61021)
- 编号(59437)
- 重点(47490)
- 业(47334)
- 发(46796)
- 创(46753)
- 部(46108)
- 成果(45402)
- 创新(43049)
- 科研(41338)
- 农(40717)
- 计划(40537)
- 期刊
- 济(152647)
- 经济(152647)
- 研究(83604)
- 农(76713)
- 中国(57076)
- 学报(55629)
- 农业(51466)
- 科学(50258)
- 财(48560)
- 管理(44867)
- 大学(41198)
- 学学(40010)
- 业经(32205)
- 融(29679)
- 金融(29679)
- 业(27415)
- 技术(25899)
- 财经(23555)
- 经济研究(22468)
- 问题(21247)
- 经(20248)
- 教育(20016)
- 版(18113)
- 技术经济(18110)
- 商业(16165)
- 世界(16046)
- 科技(15297)
- 业大(15154)
- 资源(15009)
- 农村(14835)
共检索到460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玉娟 张玉清 何俊仕 张朝龙
地下水是支撑西辽河平原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的核心因素。为探索该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趋势及导致其变化的诱因,分析了30年间地下水埋深的演变规律及趋势,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确定了影响研究区水资源补排关系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该区地下水各项补水量充足,灌溉用水为主的排泄量小于补给量,地下水资源能够达到补排均衡,埋深处于稳定状态。2000~2009年的年均降雨量仅是上20世纪90年代的75.9%,地下水的各项补给量都显著减少,补排均衡条件下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明显下降;此阶段的灌溉农业却已经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农业灌溉用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地下水补排均衡被打破。水资源系统质量下降及全球气候演...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影响因素 灌溉农业发展 降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常源 陈建耀 宋献方 张万军
如何在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污水不仅是一个资源再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保护环境,使区域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石家庄市近郊具有几十年污水灌溉历史的典型灌区的地下水进行了采样分析,评价了华北平原区农业污水灌溉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首先,简要回顾了各国污水利用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有关使用城市污水灌溉的利弊。然后,在对比确认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效果的基础上,基于电导率、硝酸根以及溶解氧浓度的测试结果,分析了污灌区地下水的水质变化特性。在污水灌溉区的硝态氮浓度很高,分布在35mg/l~130mg/l范围内,井深小于40m的井水的硝酸根离子浓度超标率为1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伟科 封志明 杨艳昭 孙小舟 游珍
以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西辽河流域为案例区,利用ArcGIS9.2软件平台,对1995年和2005年两期L andsat TM、MSS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取了西辽河流域10年间隔的土地利用/覆被遥感资料,分析了西辽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及空间转移规律。研究结果显示:①1995年和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覆被以草地和耕地为主,二者面积分别占全区的2/5和3/10,10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特征并未发生重大改变;②西辽河流域绝大部分土地利用变化发生在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3个地类,三者的变化绝对值约占全区的93.77%;③10年间北方农牧交错带各种土地类型之间发生了复杂的转移变化,其中草地是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玲 杨艳昭 梁玉斌 吴艳娟
农户是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其生产和消费活动会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西辽河流域为案例区,基于参与式结构访谈工具等方法,对农牧户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西辽河流域不同生计方式农牧户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不同农牧户类型的生产与消费特征,探讨农牧户生产与消费足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辽河流域不同类型农牧户在家庭规模、劳动力配置、年龄结构、教育水平、收入结构和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别。2)西辽河流域不同类型农牧户生产和消费足迹存在显著差异性。就生产特征而言,农业户以人均谷物和蔬菜生产最多,牧业户以人均肉类和奶类产量最多,半农半牧户以人均薯类生产最多。从消费状况...
关键词:
农牧户 生产 消费 生态足迹 西辽河流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春龙 杨树青 孙玲玉 刘德平 杜晓峰
为研究河套灌区灌期、非灌期地下水埋深与总氮关系,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乌拉特前旗北场试验区为研究区,区域内共布设了43眼地下水观测井,选取其中9眼典型井观测全年各月实测地下水埋深与总氮浓度,应用ARCGIS10.1软件反距离加权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二者区域空间分布图,以得到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灌期在1~2m,非灌期在1.5~2.5m,秋浇期地下水埋深年内最小;地下水总氮浓度非灌期(2.5~5mg·L-1)明显大于灌期(0.5~2.5mg·L-1);灌期地下水埋深与总氮浓度满足二项式关系(R2=0.543),非灌期二者关系不明显。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应从源头上减少氮肥用量,优化施肥技术,以达...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总氮浓度 农业面源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去凡 王数 张凤荣 张蚌蚌 石建初
以历史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探讨了地下水位下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对曲周县主要种植模式需水量及投入产出分析得出: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灌溉成本的增加,制约曲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成本的增加会促使农民耕种收益更高、风险更大的经济作物,增加了农村经济的风险,同时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曲周县地下水位在快速下降,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增加了粮食安全风险。建议曲周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最优化配置,完善水利设施,推广节水农业,同时应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耕地的播种面积,达到提高粮食产量和持续土地利用的目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裴宏伟 王彦芳 沈彦俊 马宏 Bridget R.Scanlon 刘昌明
全球范围内的高强度灌溉农业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危机,威胁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运行。在中国北方农耕区,依靠地下水支撑的农业系统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其中以华北平原最为严重。美国高平原在近60年中依靠消耗地下水支撑农业生产,小麦、玉米的生产总量分别增加了2倍和10倍,这些农业上的成就却以累积消耗地下水约3 360亿m3为代价,并降低了农业系统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能力。1980年以后,高平原北部地区依靠良好的地下水补给条件并通过地下水的禁采限采、推广喷灌技术等措施降低了地下水的消耗速率。然而由于高平原中、南部地下水采补依然失衡而导致地下水资源持续减少;北部地区在地下水保护的同时却未能有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苑晶晶 袁国富 罗毅 孙晓敏 张娜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地下水埋深通常较浅,冬小麦生长季存在对地下水的利用,论文应用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冬小麦对地下水的利用特征。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开展实验,通过分析不同灌溉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和植物茎水δ18O值之间的关系,应用同位素线性混合模型估算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水的18O信息能很好地揭示冬小麦对不同层次土壤水的利用特征,雨养处理、40%田间持水量处理和现行灌溉制度处理下冬小麦在返青后对地下水的利用分别占其总耗水量的28%、22%和4%左右。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灌溉有利于促进作物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稳定利用,而现行的大田灌溉方式则抑制了作物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文哲 蒋艳灵 王秀峰 刘华先 陈远生
目前我国华北地区面临严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节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与农业节水效果密不可分,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269份农户调查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内在机理。结果显示: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生产特征、政策宣传特征和农户水资源稀缺性认知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86、0.157、0.469和0.200。表明节水灌溉技术补助、培训和参观高效节水示范区对提升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的效果显著。因此,在依靠政府技术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发现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差异,制定完善的节水灌溉技术宣传推广体系,有利于提高华北地区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中培 张光辉 严明疆 王金哲
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平原区粮食产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及埋深动态变化特征的分析,揭示了粮食产量增加对地下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除丰水年和枯水年份外,研究区地下水埋深不随主要补给项降水量的增减而表现出明显的增减变化,而与主要排泄项开采量关系密切,表现出明显的开采特性。小麦玉米产量的增加是驱动地下水开采量和埋深变化的根本动因,1982年以前,小麦玉米产量每增加1×104t,开采地下水量将增加1400×104m3,地下水埋深增加0.0448m;从1982年开始,小麦玉米产量每增加1×104t,地下水累积超采量平均增加3000×104m3,地下水埋深增加0.0705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梅 赵晨光 王莹 楚光明
【目的】以准噶尔盆地南缘洪积扇浅层(4.5 m)3个地下水埋深典型地段上的盐穗木种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探讨地下水埋深对盐穗木种群空间格局形成及种群维持机制的影响。【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盐穗木分布区建立3块1 hm2的固定样地,采用网格法调查盐穗木种群分布数据;利用空间点格局分析中常用的Ripley’s K函数对盐穗木种群的空间格局、种内关联性以及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随着地下水位加深,盐穗木种群的幼苗补充数量减少十分严重,而枯立木急剧增多,种群结构变化明显;在3个地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向青 黄季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西琴 张馨月 周嫚 刘子刚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资源极为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本文依据2019年河北省地下水灌区620份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以电折水"方法计算现状水价,应用门限回归模型检验灌溉水价对灌溉用水量的门限效应,并采用双对数线性模型建立两阶段灌溉用水需求价格函数。研究表明:(1)2019年河北省地下水灌区现状灌溉水价偏低,为0.35元/m~3,现状灌溉用水量比灌溉定额高61.01 m~3/亩,说明水价有提升空间;(2)灌溉用水需求价格曲线拐点对应的水价门限值为0.33元/m~3,低于拐点时弹性系数为-0.21,高于拐点时弹性系数为-0.69,说明第一阶段水价提高对节水的作用较弱,第二阶段水价提高对灌溉节水的激励效果显著;(3)灌溉定额对应的水价为0.67元/m~3,当现状水价提升到定额水价时,与现状灌溉用水量相比,节水率为27.60%。本文建议采用灌溉定额管理制度,推行定额水价,以发挥灌溉水价对农业节水的杠杆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地下水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水献 吴彬 杨鹏年 李霞 董新光
在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焉耆盆地是新疆重要的绿洲农业区,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对地下水的依赖作用十分显著,同时该区又担负着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重任,如何实现该地区地下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是一个急需探讨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大量的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焉耆盆地的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碱化、植被生长与潜水蒸发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从确保绿洲灌区生态安全角度提出了地下水生态埋深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确定绿洲灌区适宜生态埋深为3.0~4.0m,即适合林地生长的适宜深度与极限潜水蒸发深度的区间。地下水生态埋深的确定,对于估算生态用水、防治土地盐渍化和沙漠化提供了科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法稳 屈忠义 冯兆忠
水价作为水资源管理的有效经济手段 ,灌溉水价的调整对农户用水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诱导出农户的节水行为。本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 ,分析了水费在农户农业生产成本中的比例 ,重点分析了灌溉水价调整之后 ,农户用水行为的变化 ,以及农户对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最后提出了加强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水资源 灌溉水价 农户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