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
2023(1020)
2022(904)
2021(832)
2020(686)
2019(1786)
2018(1707)
2017(3840)
2016(2108)
2015(2224)
2014(2250)
2013(2362)
2012(2294)
2011(1906)
2010(1950)
2009(1751)
2008(1668)
2007(1496)
2006(1373)
2005(1275)
作者
(6116)
(5345)
(5141)
(5070)
(3450)
(2503)
(2242)
(2038)
(2019)
(1945)
(1861)
(1829)
(1809)
(1786)
(1780)
(1733)
(1579)
(1530)
(1502)
(1453)
(1403)
(1319)
(1293)
(1226)
(1225)
(1223)
(1198)
(1186)
(1115)
(1112)
学科
(12056)
经济(12051)
方法(6052)
数学(5881)
数学方法(5865)
(4345)
地方(3652)
管理(3489)
(3146)
(3066)
税收(3001)
(2987)
地方经济(2933)
(2801)
中国(2664)
(2475)
农业(2356)
(2067)
企业(2067)
收入(2018)
(1726)
贸易(1724)
(1676)
(1423)
金融(1422)
分配(1404)
经济学(1373)
(1347)
(1337)
水产(1283)
机构
大学(28578)
学院(28167)
(14718)
经济(14559)
研究(12260)
管理(9255)
中国(9091)
理学(7980)
理学院(7902)
科学(7842)
管理学(7781)
管理学院(7738)
(7088)
研究所(6548)
(6498)
(6473)
(5677)
经济学(5356)
财经(5121)
农业(5108)
经济学院(4998)
中心(4960)
(4805)
(4722)
(4647)
业大(4319)
(4069)
研究院(3929)
财经大学(3746)
科学院(3607)
基金
项目(19348)
科学(14724)
基金(14264)
(13340)
国家(13260)
研究(12808)
科学基金(10523)
社会(8588)
社会科(8198)
社会科学(8198)
基金项目(7270)
(7024)
自然(6694)
自然科(6532)
自然科学(6528)
资助(6508)
自然科学基金(6430)
(6164)
教育(5370)
重点(4834)
(4773)
(4544)
编号(4378)
国家社会(4052)
计划(3957)
科研(3916)
中国(3778)
发展(3735)
(3694)
成果(3669)
期刊
(14653)
经济(14653)
研究(9017)
学报(6147)
(5317)
科学(4974)
(4856)
中国(4842)
大学(4096)
学学(3893)
农业(3343)
管理(3305)
经济研究(3085)
财经(2711)
(2410)
(2207)
金融(2207)
问题(2171)
技术(2075)
统计(1964)
(1834)
技术经济(1735)
业经(1727)
图书(1725)
(1633)
(1618)
(1618)
渔业(1582)
决策(1561)
世界(1519)
共检索到44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挺兵  刘海平  李学梅  王旭歌  陈亮  杨德国  
西藏土著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概况、苗种来源、放流实施、效果评估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苗种来源不稳定、缺乏技术规范、效果评估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增殖放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西藏鱼类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技术规范、重视放流后的管理与评估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邓景耀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单秀娟  金显仕  李忠义  陈云龙  戴芳群  
基于2010年5月和8月渤海渔业调查数据,结合1959年以来渤海鱼类相关文献资料,对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演替、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动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渤海鱼类群落优势种由个体大、营养层次高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优质底层鱼类逐渐被黄鲫Setipinna taty、鳀Engraulis japonicus等个体小、营养层次低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所替代,并且除黄鲫外,其他小型鱼类优势种也在不断更替中。另外,生物健康度指数(BHI)分析显示,渤海鱼类群落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鱼类资源量急剧降低,尤其在5月,CPUE由1959...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益昌  李瑞娇  问思恩  张军燕  陈媛媛  余斌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17项指标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赋值、权重一致性检验、评价等级确定以及评价模型的构建,用生态安全评价黄河陕西段鱼类增殖放流效果,分析生态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黄河陕西段2013年增殖放流生态安全度(ESI)评价等级为Ⅱ级,为良好状态;2014年评价等级为Ⅲ级,处于一般状态;2015年评价等级为Ⅳ级,处于较差状态,属于临界不安全状态以下水平。生态安全形势呈现出逐年下降局势。不安全状态受到影响较大的前3个指标是:黄河径流量变化影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瑞玉  郭禹  李金明  孙金辉  于刚  吴一桂  秦传新  
增殖放流是增殖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引入EnhanceFish模型,从生态容量、种群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探讨了EnhanceFis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潜力。结果显示,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最大的放流数量为160万尾,最佳放流规格为全长6 cm,可获最大净现值6.2万元,可适当提高捕捞努力量,增加渔民人均收入;EnhanceFish模型能弥补其他评估方式功能单一的劣势,在生态容量评估中结果更精确,在种群结构评估中考虑更全面,在经济效益评估中更节约成本。因此,EnhanceFis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活动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军红  姜伟  唐锡良  黄涛  陈磊  高勇  
2010—2012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湖北省水产局等单位在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江段实施了鲢、鳙、草鱼等鱼类的增殖放流,并标记了部分放流苗种进行了放流效果评价。三年放流规模分别为103.49万、125万、130万尾,标记放流鱼类总计为4.66万尾,标记回捕率分别是0.046 5%、0、0.011 4%。通过监测及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每年100万~125万尾的放流规模对鱼类增殖具有一定的效果,2010—2012年7—8月家鱼渔获物的产量分别约为3.0 kg/(船·d)、7.3 kg/(船·d)、4.3 kg/(船·d),较放流前有所提高。同步网箱散养放流家鱼试验的成活率在2010—2012年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亚洲  林楠  刘尊雷  袁兴伟  李圣法  程家骅  
以回捕渔获重量和对繁殖群体的补充能力为评价指标,借助标志放流-回捕实验,利用模型模拟分析方法,定量评估浙江象山港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的增殖放流效果;同时,结合其增殖目标定位,探索构建生态高效的增殖群体利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黄姑鱼增殖群体的捕捞死亡系数为1.31,在该捕捞强度下,11055尾增殖放流鱼苗可产生737 kg回捕渔获收益,同时还向增殖水域补充了554尾初次性成熟个体,增殖放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象山港黄姑鱼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结果表明,捕捞强度过大是制约象山港黄姑鱼增殖放流功效发挥的重要因素,捕捞死亡系数应降至0.46,同批次黄姑鱼增殖放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家骅  姜亚洲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一项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措施。本文简要回顾了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过去一百多年来各国增殖放流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介绍了当前倡导的负责任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理念,以期为中国今后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陆嫔  黄硕琳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效显著,但在基础研究,实施管理机构、放流规范、放流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放流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增殖放流管理现状和我国增殖放流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今后我国渔业增殖放流管理的完善方向,并初步构建了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和增殖放流管理框架,以进一步提高增殖放流效益,增强放流管理科学性。研究亮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研究,技术层面的较多,管理层面的较少。该文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增殖放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戈志强  沈其璋  喻叔英  
自1995年农业部和水利部发出加速推广银鱼移植、增殖技术的通知以来,我国银鱼移植、增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情况:其一如河南陆浑水库、山东许家崖水库、内蒙莫力庙水库等水域,是在移植后2~3年,取得了生产性效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波  金显仕  吴强  谢周全  
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其中仅4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7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7月底至8月初达到生长拐点,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和分布规律表明,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8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集中分布在莱州湾西部,8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9月初至10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亚洲  林楠  杨林林  程家骅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其在提升增殖种类资源量的同时,也会给野生资源种类和增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带来诸多生态风险。现阶段,系统评价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实施有效的生态风险防控已成为构建负责任增殖放流模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个层面系统评述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生态风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阐述相应的生态风险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忠义  金显仕  吴强  栾青杉  陈瑞盛  王俊  
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金錶  陈涛  陈琳  杨渡远  胡佐楚  黄国光  
探讨恢复业已衰退的大亚湾对虾资源的可行性。1992至1994年在大亚湾放流体长10~57mm的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和墨吉对虾(P.merguiensis)共为2947万尾,标志放流体长51~109mm以上的三种对虾14688尾。放流增殖效果明显,日本对虾的回捕率为9.3%,长毛对虾和墨吉对虾的回捕率为5.0%。大亚湾内放流的对虾,不作季节性远距离洄游,只作季节性短距离的浅水—深水区移动。日本对虾的标志放流在国内尚属首次。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时金荣  沈毓秀  
黑鲷又名黑加吉,是一种名贵海水鱼,对环境适应性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是沿海放流增殖的优良品种。在以往我所进行的黑鲷全人工繁殖、育苗和养成试验的基础上,为了不断提高江苏沿海黑鲷资源量,即使在当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我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仍把黑鲷增殖放流作为一项重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