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3)
2023(10908)
2022(9163)
2021(8479)
2020(6842)
2019(15881)
2018(15532)
2017(29076)
2016(16230)
2015(18230)
2014(18364)
2013(18379)
2012(17369)
2011(15969)
2010(16704)
2009(15537)
2008(15653)
2007(14421)
2006(13547)
2005(12481)
作者
(49515)
(41293)
(41002)
(38813)
(26425)
(19867)
(18651)
(16313)
(15737)
(15244)
(14272)
(13938)
(13494)
(13483)
(13111)
(12548)
(12422)
(12168)
(11948)
(11883)
(10556)
(10413)
(10087)
(9684)
(9395)
(9324)
(9286)
(9194)
(8600)
(8245)
学科
(66804)
经济(66747)
管理(54206)
(48089)
(39423)
企业(39423)
中国(22239)
地方(21122)
(20772)
方法(20657)
(18306)
业经(16701)
数学(16698)
数学方法(16410)
(14668)
(14329)
(14182)
农业(14155)
(13424)
银行(13399)
(12868)
(12529)
(12512)
环境(12281)
(11916)
金融(11915)
地方经济(11246)
(11215)
财务(11165)
财务管理(11134)
机构
学院(232055)
大学(228007)
(90974)
管理(89483)
经济(88516)
研究(86253)
理学(72635)
理学院(71729)
管理学(70642)
管理学院(70168)
中国(69729)
科学(54262)
(52075)
(46217)
(45798)
(43145)
研究所(41028)
(40258)
中心(39803)
业大(34148)
北京(34042)
农业(33390)
财经(33351)
(33015)
师范(32700)
(32495)
(31400)
(31342)
(29919)
科学院(26546)
基金
项目(143281)
科学(111075)
研究(106667)
基金(98887)
(86776)
国家(85973)
科学基金(72211)
社会(64075)
社会科(60662)
社会科学(60642)
(58249)
基金项目(51249)
(48952)
教育(47763)
自然(46474)
自然科(45154)
自然科学(45141)
编号(45022)
自然科学基金(44262)
资助(41017)
成果(37735)
(36431)
课题(32812)
重点(32668)
(30418)
(29062)
发展(28930)
(28417)
创新(27245)
(26693)
期刊
(118808)
经济(118808)
研究(72708)
中国(60128)
(39711)
管理(37542)
(36721)
学报(34696)
科学(34425)
教育(29699)
(28050)
金融(28050)
农业(27153)
大学(25324)
学学(23202)
技术(22125)
业经(20505)
(17222)
经济研究(17075)
财经(16022)
图书(15275)
资源(14744)
问题(14425)
(13900)
技术经济(11930)
现代(11599)
书馆(11224)
图书馆(11224)
(11199)
(11198)
共检索到390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英伟  刘黎明  
西藏高寒草地面积达 770 7.5 3万 hm2 ,占草地总面积的 94 .90 % ,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草地资源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 ,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并以昌都地区丁青县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据此提出了改革草地使用制度、实施草地生态建设、实现草地法制化管理和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实现西藏高寒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涛  沈渭寿  林乃峰  欧阳琰  
论文利用西藏地区草地产草量实际调查数据和NDVI数据集,建立西藏草地产草量估算模型,定量分析了1987—2010年间西藏草地生长季的产草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7—2010年间,那曲地区草地产草量增速最大,增幅为54%,而拉萨地区草地产草量呈现负增长,减幅为4%。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趋势;产草量增加的地区主要位于西藏中北部,南部多为产草量减少的区域。西藏草地产草量增加的区域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76.04%;产草量减少的区域面积仅占全区草地面积的23.96%。在年代际变化上,1996—2006年10 a间西藏产草量增加的区域面积显著大于减少的区域面积。为了改善西藏草地生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海彦  杨改河  王得祥  冯永忠  任广鑫  
对江河源区草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分析江河源区草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人口增加、草地退化和草畜矛盾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才建设、科技支持、引进生态补偿机制、休牧育草、进行生态移民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天然草场可持续利用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马玉寿  
人类无节制的索取、掠夺,导致江河源区草地畜牧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草地生产与家畜之间供求矛盾突出;超载过牧及鼠虫害严重、草地严重退化;畜群结构不合理、抗灾保畜能力差;高寒草地畜牧业理论研究不足、缺乏高质量的示范区。针对该地区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应当做到:①加强天然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②发展季节畜牧业、加快畜群周转;③建植和利用已建的人工草地,加强冷季补饲和育肥;④优化家庭牧场生态结构及生产模式;⑤建立建全草地资源监测(包括野生动物监测)、预报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⑥建立不同生态类型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及技术体系的示范区;⑦加强牧区教育和基础设施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兴元  王玮  
藏北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草地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生态屏障安全和当地的畜牧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着藏北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藏北那曲地区为例,利用复合生态系统场方法,构建了以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通过对1985—2008年那曲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分析,定量评价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藏北那曲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位已超过了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发展势缺乏潜能,协调性较差,可持续发展度很低,草地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锋  
 西藏草地畜牧业不论是在西藏的第一产业中,还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西藏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全面了解,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长期落后的传统观念、分散单一的经营方式和对畜牧业经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西藏高原草地严重退化、草地畜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加大畜产品开发力度和推动西藏畜牧业产业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萌莉  许志信  
内蒙古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地面积7 880 ×104 hm2 ,占中国草地面积的22 % 。由于长期的利用和管理不善,畜牧业生产难以持续发展。内蒙古草地资源的现状是:草地退化,土壤沙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草地植被退化,牧草产量低;草地生态环境恶化,鼠虫害增加。草地畜牧业生产存在畜草矛盾突出;畜产品数量、质量下降;抗灾能力弱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为的不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而引起的。因此,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是:发展生态畜牧业;走畜草平衡、增草增畜的道路;因地制宜;加强草原管理,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建立“效益型畜牧业”的经济体制。只要坚持草地开发利用与建设相结合,内蒙古草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新全  张耀生  周兴民  
“生态系统管理”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放牧家畜饲养周期长 ,出栏率低 ,是制约高寒草甸畜牧业生产的最大瓶颈。因此 ,采取一系列生态系统管理措施 ,如建立人工草地、修建牲畜暖棚并进行牛羊舍饲育肥、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优化畜群结构和优化放牧强度等 ,实现畜牧业的集约化经营 ,是高寒草甸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生  赵新全  周兴民  
青海省有可利用草地3161×104hm2,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在长期传统游牧畜牧业经营方式下 ,对草地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 ,片面追求牲畜存栏数 ,超载过牧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草地退化问题严重 ,生态环境破坏 ,自然灾害频繁 ,畜牧业经济效益低下。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需要执行科技兴牧 ,教育先行 ;强化畜牧业生产基础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 ;大力促进畜牧业产业化 ,走商品化生产发展道路的方针。推行高效集约化经营的畜牧业生产模式 ,发展具有高原特色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畜产品生产 ,在实现畜牧业向高效益产业转变的基础上顺利地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地资源保护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宏辉  孙磊  赵玉红  赵改红  李龙  魏学红  
【目的】探讨西藏那曲不同高寒退化草地土壤种子库存量、可萌发种子数量和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征,为西藏高寒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生产力提高及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取样法,在那曲退化草地试验区按照植被盖度高低选取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种不同退化程度的样地,在每个样地内采用样线法选取4块样方,于每个月的第1天在样方内采取10cm×10cm×10cm的土样(包括地上的枯枝落叶),采用土样浸泡、溶解、过筛方法分离种子,对其进行鉴定并计数,通过室内萌发试验测定土壤种子库中可萌发的种子数量;用不同质量分数的GA3(0.10%,0.05%和0.02%)、KNO3(0.20%)、H2SO4(60%,7...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远亮  王忠  张林  
通过提取西藏当雄县Landsat ETM影像NDVI以及DEM的海拔要素,在坡面的小尺度水平上分析了NDVI的海拔格局,并利用沿海拔梯度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进一步在全县尺度上分析了当雄NDVI>0.2的区域内草地NDVI的海拔分异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在坡面尺度上,随海拔的增加,不同计算方式的NDVI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格局,与沿海拔梯度实测的地上生物量格局一致,NDVI最大值与围栏外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4 950 m左右;2在全县尺度上,当雄草地NDVI随海拔的变化略为复杂:在4 300 m以上,NDVI随海拔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出现在4 700 m左右;在4...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华,索朗仁青  
根据对西藏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揭示人口与资源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 ;从而使人们对西藏目前的人口与资源 ,人口与环境及三者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较客观、理性的认识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以求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林丽   兰玉婷   孙睿藻   郭小伟   李茜   李以康   曹广民   周华坤  
青藏高原面积巨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的三生服务功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气候变化、人口激增、市场冲击、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青藏高原草地生产服务功能逐渐被弱化,“人-地”矛盾凸显,如何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基于此,本文梳理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演化历史,植被演化过程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及区域经济-资源发展模式特征,发现:1)在大的时空尺度下,青藏高原植被演替的主控因子为气候变化和剧烈的地质变迁,在小的时空尺度下,导致相同地理和气候单元植被特征分异的原因是放牧强度的分异,而草地过度放牧的原因同家庭牧场的管理、草地生态价值的可评估性、人口与生产力发展适配度等关系密切。2)规模化放牧在青藏高原区域具有数千年历史,并形成了人-草-畜协同演化的互利共生关系,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汲取当地传统知识和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扩大草地生产的层次性、引入或研发以生产和生态效益共赢为目的的科学技术,完善和延伸草地生产产业链,完善高原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体系,调动牧场管理者草地健康保护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草地健康监管奖惩制度,以生产力、管理和文化为调节手段,提高青藏高原区域农牧业现代化和商品化程度,实现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维  齐虎啸  付刚  
植被降水利用效率(PUE)是量化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机制的一个关键指标,然而气候变暖如何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仍不清楚。2010年在藏北高原3个海拔(4 313、4 513和4 693 m)上布设了增温试验平台,采用开顶式增温箱模拟气候变暖。利用农业多光谱相机获得了2014–2015年和2017–2018年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并利用观测的NDVI计算了地上生物量(AGB)。利用微气候观测系统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了观测,并计算了饱和水汽压差。结果表明:试验增温极显著(P 0.05)。试验增温显著(P 0.05)。试验增温没有显著改变海拔4 513和4 693 m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总体而言,试验增温增加了3个海拔间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差异。因此,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温度敏感性随着海拔和观测年份的变化而变化;且气候变暖重构了藏北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海拔分布格局,即气候变暖增强了藏北不同海拔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降水利用效率的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