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7)
- 2023(4955)
- 2022(3489)
- 2021(3005)
- 2020(2461)
- 2019(5209)
- 2018(5420)
- 2017(9553)
- 2016(5831)
- 2015(6514)
- 2014(6622)
- 2013(6125)
- 2012(5424)
- 2011(4610)
- 2010(4470)
- 2009(4159)
- 2008(4101)
- 2007(3690)
- 2006(3427)
- 2005(3219)
- 学科
- 济(18422)
- 经济(18402)
- 业(12536)
- 管理(10889)
- 企(9137)
- 企业(9137)
- 学(8945)
- 中国(7847)
- 农(7633)
- 业经(6079)
- 农业(5241)
- 地方(4755)
- 方法(4750)
- 发(4550)
- 发展(4002)
- 展(3998)
- 产业(3862)
- 数学(3795)
- 壤(3788)
- 土壤(3774)
- 数学方法(3726)
- 镇(3716)
- 制(3634)
- 财(3486)
- 信息(3417)
- 体(3253)
- 总论(3216)
- 信息产业(3177)
- 银(3116)
- 银行(3080)
- 机构
- 学院(80150)
- 大学(79666)
- 研究(35458)
- 科学(27798)
- 农(26998)
- 济(25429)
- 中国(24904)
- 经济(24810)
- 管理(21802)
- 农业(21686)
- 所(21219)
- 研究所(20042)
- 业大(19189)
- 理学(18418)
- 理学院(18139)
- 京(18077)
- 管理学(17434)
- 管理学院(17326)
- 中心(14904)
- 省(14070)
- 江(13685)
- 农业大学(13586)
- 室(13420)
- 院(13198)
- 实验(12526)
- 业(12267)
- 科学院(12151)
- 实验室(11980)
- 技术(11767)
- 重点(11337)
- 基金
- 项目(59485)
- 科学(43522)
- 基金(40777)
- 家(40402)
- 国家(40123)
- 研究(36205)
- 科学基金(30862)
- 省(24327)
- 自然(22265)
- 自然科(21688)
- 自然科学(21672)
- 划(21587)
- 基金项目(21287)
- 自然科学基金(21270)
- 社会(20550)
- 社会科(19274)
- 社会科学(19268)
- 资助(16172)
- 教育(15417)
- 重点(15206)
- 科技(15063)
- 计划(14919)
- 发(14158)
- 编号(13515)
- 科研(12280)
- 农(12131)
- 业(12004)
- 创(11873)
- 专项(11698)
- 创新(11333)
共检索到121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东秋 石培礼 何永涛 徐玲玲 张宪洲 钟志明
以西藏当雄县草原化小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为对象,利用Li6400-09对生长季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进行了测定。土壤异养呼吸R(h)动态与土壤温度T()变化趋势一致,尤其与5cm地温相关性最强,说明5cm地温是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生长季中土壤异养呼吸与5cm土壤温度呈现不同的函数关系:在降水比较集中的雨季(6~8月),函数关系是Rh=0.106exp0.133T;在降水相对较少的旱季(5月,9~10月),函数关系是Rh=0.18exp0.0833T。在生长季中,雨季土壤日异养呼吸量为2.4g CO2.m-2,雨季异养呼吸总量为219.6g CO2.m-2,Q 10为3.8;旱季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向涛 高洋 苗彦军 孙磊 赵玉红 张泽生 刘金卫
【目的】研究围栏和退化对西藏邦杰塘高山嵩草草甸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并探讨土壤种子库在地上植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高寒地区退化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幼苗萌发法,研究在围栏、退化条件下,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地上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种子库中物种种类、种子数量等特征及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围栏样地的地上植被群落中共出现18个物种,多年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占主要地位;退化样地地上植被群落中共出现15个物种,以杂草类植物占据优势,其大多属于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和龙胆科等。退化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达5 489.4粒/m2,显著(P<0.05)高于围栏样地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晓凤 牛德奎 郭晓敏 邓邦良 周桂香 王书丽 朱丛飞 罗汉东
以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退化草甸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0-20cm土层>20-40cm土层,除20-40cm土层轻牧和中牧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差异外(P>0.05),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均表现为在0-20cm土层轻牧显著大于中牧和重牧(P<0.05);3)碱解氮和易氧化碳含量表现为在不同土层,轻牧和中牧含量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4)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表现为在不同土层下,轻度和中牧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建国 侯扶江 Saman BOWATTE
草地退化促进有毒植物迅速扩张,已对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有研究表明,有毒植物入侵影响植物群落,但有毒植物对地下生物及生物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调查了在高寒草甸草地上生长的5种主要有毒植物[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和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相比,除麻花艽以外,所有有毒植物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P <0.05),但对土壤真菌丰度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有毒植物的扩张对土壤特性和土壤微生物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可能对草地生产力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赖炽敏 薛娴 赖日文 李成阳 尤全刚 张文娟 刘斐耀 彭飞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大面积退化对土壤呼吸及碳循环造成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探明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对北麓河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呼吸与生物量、地下净初级生产力以及土壤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在生长季均表现出相似的动态特征,随退化程度加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中度退化程度达到最大值,且在生长季中期变化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岳林 蔡晓布 于宝政
【目的】了解藏北高寒草原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方法】于2015年9月,在藏北高原南部分别选取3处高寒草原按010、1020 cm土层采集原状土样,采用涂抹平板法分离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状态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3种微生物数量在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中均表现出放线菌>细菌>真菌的特征,放线菌在3种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其数量随着草原的退化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正常草地中3类微生物的数量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菲 高章伟 张睿博 时蓉喜 刘梦洁 胡健 汪辉 周青平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及其功能潜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及机理。【方法】基于为期6年的野外增温控制试验平台,利用不同功率红外加热方式,设置3个水平的温度处理,分别是对照、增低温(+1.5℃)和增高温(+2.5℃)处理。增温6年后于2020年8月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利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手段,探讨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对增温的响应特征及机制。【结果】(1)增低温和增高温处理分别使得土壤表层温度增加了1.4℃和2.4℃(P <0.05),土壤湿度分别下降了11%和17%(P <0.05)。相比对照,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增低温和增高温处理下分别降低了66%和72%(P <0.05)。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增高温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6%(P <0.05)。(2)增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及谱系多样性并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P <0.05)。相比之下,土壤真菌以上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变化(P> 0.05)。(3)土壤细菌群落中,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全局和概述图谱等功能分类在增高温处理下明显促进。然而,对土壤真菌而言,增温并未显著影响共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以及腐生营养型的功能丰度(P> 0.05)。(4)土壤细菌功能潜力与土壤总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真菌功能潜力仅与真菌谱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增温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以及谱系多样性,改变了其β多样性;增温通过调控土壤有效磷含量进而促进细菌群落在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功能潜力的表达;相比之下,增温并未显著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了土壤细菌群落与真菌群落对气候变暖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进而可能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岳林 蔡晓布 于宝政
【目的】了解藏北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涂抹平板法对藏北南部不同状态高寒草甸(包括正常草地、轻度和严重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1)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中3种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出放线菌>细菌>真菌的特征,放线菌在3种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放线菌与细菌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真菌则随着草地的退化表现出先急剧上升又显著下降的趋势。(2)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各不相同,真菌在正常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中表现为表层小于亚表层,而在轻度退化草甸中却表现为表层大于亚表层的趋势;放线菌在正常草甸和轻度退化草甸中表现为表层大于亚表层,而在重度退化草甸中却表现为表层小于亚表层的趋势;细菌则均表现出表层大于亚表层的趋势。(3)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的变化趋势亦不尽相同,土壤细菌在表层和亚表层均表现出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呈先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真菌在表层表现出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在亚表层土壤中却表现为先下降再轻微上升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则表现为表层土壤中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逐步下降的趋势,亚表层土壤中却呈现先轻微下降又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放线菌为藏北高寒草甸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类,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北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不同微生物种类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亦不尽相同。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变化规律 高寒草甸 西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雯娜 金少红 于成 庞晓攀 王娟 郭正刚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会引起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本研究分析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山嵩草草甸土壤主要养分的影响,并同步分析了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和总洞口密度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显著增加了土壤0-20cm土层有机碳、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含量(P<0.01),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和总洞口密度增加,土壤0-20cm土层全效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说明高原鼠兔总洞口密度和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一致,因此当分析高原鼠兔干扰程度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趋势时,可采用总洞口密度代替有效洞口密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源 鲁旭阳
休牧是西藏主要放牧管理和草地保护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本研究以西藏中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休牧6~8年虽一定程度降低了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了植被总生物量,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休牧6~8年提高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权衡值,并促使植物更多地向地上部分生长,且在高寒草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另外,休牧和自由放牧对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草原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微团聚体、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休牧对西藏高寒草地的植被恢复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表现为休牧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对西藏休牧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琴 曹广民 胡启武 李东 王跃思 李月梅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土壤系统CO2释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FC、FJ、FL)CO2释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最大释放速率出现在13:00左右,最小释放速率在4:00前后,且白天的释放速率均大于夜间;CO2释放速率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植物生长期释放速率明显高于枯黄期,且均表现为正排放;在整个观测期间(6月30日~1月28日)CO2平均释放速率依次为FC>FJ>FL,矮嵩草草甸植物土壤系统CO2释放速率为438 34±264 12mg (m2·h)(FC),土壤呼吸速率为313 20±189 74mg (m2·h)(FJ),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为230 34...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晓平 孙英健 孙振钧 沈建忠
为给兽药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直接吸收法(密闭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安普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对不同类型土壤中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影响,并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从暴露的中期开始,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壤土中添加药物后,土壤CO2的平均释放量比对照增加,表明药物对微生物呼吸有促进作用;在有机质较少的壤土中,3种药物在暴露的前期和中期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有抑制作用,并随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高含量的阿维菌素、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组(500 mg/kg)染毒后51 h之内,土壤中CO2的平均释放量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43%、62%和46%,说明3种药物对有机质较少的壤土中微生物的呼吸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耿元波 史晶晶
区分草原土壤呼吸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估算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蓄积和碳源、汇潜力,为预测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主要论述了稳定同位素13C在草原土壤呼吸区分方面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①碳同位素区分土壤呼吸的两种主要标记方法——脉冲标记法和持续标记法,其中脉冲标记法包括单次脉冲标记法和重复脉冲标记法,持续标记法包括FACE实验标记法和13C自然丰度标记法,也介绍了利用核爆产生的14C标记;②应用碳稳定同位素区分土壤呼吸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③土壤呼吸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取样方法和测定,包括静态箱-Keeling Plot法、静态箱平衡状态法和动态箱连接红外分析仪法等;④指出了减小静态箱-...
关键词:
草原 土壤呼吸区分 稳定同位素13C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吕 马庆兵 姜华 寸兴刚 段新慧 何承刚
以云南省寻甸县省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6个湿地草甸样地为研究对象,对其植被、土壤因子和微生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中植物有24科43属53种;不同样地的植被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pH以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微生物Margalef多样性指数均有差异;植被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放线菌>真菌的趋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冉 李俊生 肖能文 胡理乐 罗建武 范俊韬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密切联系。研究了太白山北坡植被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大小顺序是:阔叶栎林(5.5μmol/(m2.s))>桦木林(4.25μmol/(m2.s))>落叶阔叶林(4.62μmol/(m2.s))>杨树林(3.09μmol/(m2.s))>太白红杉林(1.77μmol/(m2.s))>秦岭冷杉林(1.73μmol/(m2.s))>高山草甸(1.63μmol/(m2.s))。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除真菌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之外,放线菌、细菌都是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趋势。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细菌、放线菌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真菌则呈极显著...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