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0)
2023(3926)
2022(3339)
2021(2969)
2020(2578)
2019(5869)
2018(5805)
2017(10260)
2016(6066)
2015(6365)
2014(6297)
2013(6294)
2012(6126)
2011(5375)
2010(5408)
2009(4770)
2008(4796)
2007(4069)
2006(3635)
2005(3290)
作者
(20651)
(17213)
(17209)
(16542)
(11271)
(8641)
(7705)
(7019)
(6665)
(6445)
(6226)
(6207)
(6093)
(5843)
(5843)
(5602)
(5574)
(5345)
(5248)
(5165)
(4718)
(4522)
(4476)
(4183)
(4104)
(3962)
(3917)
(3641)
(3598)
(3597)
学科
(22423)
经济(22412)
(11491)
管理(11127)
(9502)
(8742)
企业(8742)
方法(8492)
地方(8122)
数学(7774)
数学方法(7655)
中国(6235)
(6165)
(5293)
结构(5093)
(4694)
产业(4452)
地方经济(4329)
业经(4222)
农业(4112)
环境(3701)
(3653)
(3426)
水产(3351)
(3285)
税收(3214)
(3179)
(3107)
金融(3106)
(3104)
机构
大学(83501)
学院(82892)
研究(37224)
科学(28555)
(28375)
经济(27793)
中国(25941)
管理(25440)
(23442)
理学(22193)
理学院(21773)
(21604)
管理学(20953)
管理学院(20822)
(20681)
研究所(20476)
(19376)
农业(18853)
业大(18348)
中心(15999)
(15523)
(14735)
(14130)
实验(13223)
(12834)
实验室(12693)
研究院(12389)
(12249)
重点(12099)
农业大学(11945)
基金
项目(64135)
科学(48708)
基金(45589)
(44299)
国家(43978)
研究(38972)
科学基金(35029)
(27169)
自然(26019)
自然科(25338)
自然科学(25327)
自然科学基金(24888)
基金项目(24231)
(23133)
社会(23052)
社会科(21823)
社会科学(21817)
资助(19305)
教育(17340)
重点(16528)
计划(15416)
科技(15089)
(14756)
编号(13768)
(13561)
科研(13413)
(13241)
(12572)
专项(12328)
创新(12019)
期刊
(31341)
经济(31341)
学报(23789)
研究(21983)
科学(19554)
(18926)
中国(16471)
大学(15863)
学学(15366)
农业(12550)
管理(9054)
(8928)
林业(7280)
(7203)
业大(6518)
资源(6448)
教育(6310)
(5985)
金融(5985)
技术(5537)
(5271)
业经(5125)
(5041)
经济研究(4993)
科技(4948)
农业大学(4906)
财经(4779)
自然(4349)
问题(4137)
(4085)
共检索到124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鑫  霍斌  段友健  马宝珊  谢从新  
根据2008–2009年、2012年以及2013年采自雅鲁藏布江水系的956尾样本对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雌性渔获物体长范围为146~569 mm,雄性渔获物体长范围为167~506 mm,性别未辨渔获物体长范围为78~297 mm;耳石上的年轮形成于每年的3–6月份;估算的雌性群体年龄范围为3~24龄,雄性群体年龄范围为3~13龄,性别未辨群体年龄范围为2~6龄。体长(Ls)–体重(W)方程分别为:W=2.494×10–5Ls2.877(雌性),W=2.790×10–5Ls2.856(雄性);拟合出来的von Bertalanff...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亮涛  杨学芬  杨瑞斌  樊启学  魏开建  蒋浩  
利用微耳石对雅鲁藏布江中游东方高原鳅的年龄与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东方高原鳅由7个年龄组组成,其中4~6龄占80.87%;体长和微耳石的半径长呈直线正相关关系,雌雄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表达式为L=253.81RO-26.725;t检验结果表明,各年龄组雌、雄的实测体长的均值和退算体长的均值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呈幂函数,但雌、雄之间差异较显著,东方高原鳅雌、雄群体的体长-体质量关系表达式分别为W=0.00001L2.9797(♀),W=0.00002L2.8475(♂);比较后发现vOn BeRtaLanffy方程能更准确地表达东方高原鳅的生长,其表达式分别为:Lt=15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欣茹   崔光帅   左振君   王忠   杨柳   张林  
理解植物各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的分布格局对于揭示其养分分配策略及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固沙和防止流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其化学计量特征研究仍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其生态适应性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理解。基于此,本文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段最具代表性的灌丛—砂生槐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设置了18个灌丛样地,分别采集叶、枝、根等植物器官,并分析不同器官样品C、N、P含量及其计量比。结果表明:1)不同器官的C、N、P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C和N含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分别为枝>根>叶和叶>根>枝;P含量在叶中最高,在枝和根中无显著差异。2)叶与枝中的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N、P,而根中元素与叶、枝的相关性均不强。3)枝中N-P计量幂指数为0.67,叶中为0.65,而在根中N-P关系不显著。砂生槐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叶片养分含量稳定假说和生长速率假说,叶片中的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且N、P含量较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砂生槐的养分分配策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并可为高原灌丛恢复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雷  马波  金星  金洪宇  吴松  陈中祥  程磊  王念民  郝其睿  
本研究首次对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2015年春季(4月),2017年春季(3—4月)和秋季(11月)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及其附属湖泊布裙湖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墨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墨脱江段及布裙湖共捕获鱼类18种,隶属于2目4科13属,其中外来鱼类2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新物种3种,分别属于裂腹鱼属(Schizothorax)、墨头属(Garra)和鰋属(Exostoma),暂时命名为裂腹鱼属待定名种(Schizothorax sp.)、墨头鱼属待定名种(Garra sp.)和鰋属待定名种(Exostoma sp.)。春季墨脱江段干流和支流的鱼类种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干流主要由大中型鱼类组成,支流主要为小型鱼类。优势种组成也存在差异,仅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s)为干流和支流的共有优势种。相对资源量最高的鱼类为弧唇裂腹鱼(S. curvilabiatus),在干流中平均每小时电捕获鱼类重量为9844.7 g;平均每组网捕获鱼类重量446.0 g,支流平均每小时电捕获鱼类重量为486.4 g。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95~1.77,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58~1.13,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37~0.77,其中干流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支流,表明春季墨脱江段干流鱼类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支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泽鹏   金洪宇   李雷   鲁万桥   李慎辉   王海鹏  
为摸清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在2017年遭遇大型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后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22年10—11月(秋季)和2023年4—5月(春季)对墨脱江段及其附属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52个种类,隶属于3门3纲10目30科,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50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1)、鳞石蛾属一种(Lepidostoma sp.);秋季优势种为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1)、缺距纹石蛾属一种(Potamyiasp.),且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在春季和秋季间存在一定的差异(P<0.001)。流域内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6.67ind/m~2,总平均生物量0.04g/m~2;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高于秋季,为8.71ind/m~2,总平均生物量0.04g/m~2。此外,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干、支流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P<0.01)。对比已发表数据(2015—2016年)并结合现阶段水体环境因子现状,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已发生明显变化,且物种总丰度及生物量严重下降,说明灾害后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已受到干扰,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较少,结果可为高原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祉宾   杨德国   陈亮   颜文斌   朱挺兵  
于2015年4月、2015年6月和2016年4月实地调查了雅鲁藏布江中游仔稚鱼的种类组成、空间分布和栖息环境特征。实地调查共设置24个采样点,采用手抄网在鱼群密集水域采集仔稚鱼样本,并通过Cyt b基因序列比对对样本种类进行判定。共采集到仔稚鱼样本3 502尾。Cyt b基因序列比对显示,采集到的仔稚鱼共属于2科5属10种,其中,土著种分别为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异尾高原鳅(T.stewarti)、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异齿裂腹鱼(S.oconnori)、拉萨裂腹鱼(S.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另发现未记录于本水域的怒江高原鳅(T.nujiangensa)、裸腹叶须鱼(P.kaznakovi)。以上两种仔稚鱼出现原因尚未阐明。裂腹鱼类仔稚鱼的种类分布存在较大空间差异,高原鳅类仔稚鱼的种类数的空间分布则较为均匀。本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大部分江段均比较适宜鱼类的繁衍栖息,但需重点保护裂腹鱼类的关键育幼场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都煜  马波  李雷  金星  王鹏  陈中祥  吴松  张驰  龚君华  
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有6种特有裂腹鱼类,是地方重要的土著经济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裂腹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而处于濒危,急需开展裂腹鱼类的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等级评价工作。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的春季(4—5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建立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评价体系,对6种裂腹鱼类的资源状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与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R)确定裂腹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和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评价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真实地反映了6种裂腹鱼类优先保护顺序。本研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鱼类保护等级提出建议,为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雷  马波  金星  王鹏  陈中祥  王念民  吴松  张驰  龚君华  
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有6种特有裂腹鱼类,是地方重要的土著经济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裂腹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而处于濒危,急需开展裂腹鱼类的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等级评价工作。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的春季(4—5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建立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评价体系,对6种裂腹鱼类的资源状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与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R)确定裂腹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和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评价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真实地反映了6种裂腹鱼类优先保护顺序。本研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鱼类保护等级提出建议,为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嘉欣   李晓兵   白艳勤   石小涛   张占   尼玛旦增   达瓦   杨吉   李新宇   孙攀   王艳   刘国勇  
声驱鱼技术作为辅助诱驱鱼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鱼类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国内关声驱鱼技术的研究常聚焦于室内筛选鱼类敏感的声音,在实际工程上的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探求野外场景下利用声驱鱼技术能否提高鱼道进口的通过数量,本研究在雅鲁藏布江支流湘曲湘河鱼道进口2~(#)上游的河道布置水下扬声器并24 h循环播放捕食者的声音(扬子鳄吼叫声),利用PIT遥测系统对湘河水利枢纽的过鱼对象: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和斯氏高原鳅的负趋音行为进行监测。为考虑监测过程中水文情势和环境因子变化对负趋音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构建耦合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AIC模型准则筛选最优模型,并识别影响鱼类负趋音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①实验组进入鱼道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②声音和鱼道流量是影响鱼道进口通过率的关键因素;③声音开启后,拉萨裸裂尻鱼和双须叶须鱼的鱼道进口通过率显著高于斯氏高原鳅;④监测期间2~(#)鱼道进口流量在0.81~1.32 m~(3)/s的区间内变化,在此区间内鱼道流量和鱼道进口通过率之间呈负相关趋势(P=0.007),当鱼道流量过高时,鱼道进口通过率会随鱼道流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声驱鱼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鱼类进入电站尾水等危险区域并增加鱼类进入鱼道的概率。本研究旨在为声驱鱼技术的工程应用和优化水电站的生态调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伟华  刘学勤  
2007年6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雄村河段及其支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7种,隶属于20科42属,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92.8%)。干、支流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且支流物种多样性高于干流。干流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小于支流,干流密度和生物量(干重)均值分别为38.5±9.8 ind/m2和0.010±0.003g/m2,支流均值分别为130.2±15.0 ind/m2和0.055±0.040 g/m2。干流优势种为3种摇蚊科幼虫和1种腹足类;支流优势种为3种蜉蝣目稚虫和1种摇蚊科幼虫。在功能摄食类群方面,干流以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为主,支流以直接收集者和捕食者为主。分析表明,干、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税晓洁  
彭错林的泥石流雅鲁藏布江过了里孜以后进入中游,河谷变窄,渐有灌木生长,人烟多了起来。过萨嘎,雅鲁藏布江一改温柔,进入狂怒的仁庆顶、抗耐峡谷。这里山高谷深,滩多浪急,我们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檀吉波  
~~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税晓洁  
出拉萨,过日喀则,逆江而上,一直向西,经拉孜、萨嘎、仲巴,我们去寻访这条高原民族母亲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这条我国著名的外流河,西藏第一大河,名称来源于藏语,意思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檀吉波  
~~
关键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檀吉波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