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5)
- 2023(4419)
- 2022(3854)
- 2021(3545)
- 2020(2908)
- 2019(6728)
- 2018(6436)
- 2017(11350)
- 2016(6265)
- 2015(6937)
- 2014(6914)
- 2013(6698)
- 2012(6178)
- 2011(5632)
- 2010(5852)
- 2009(5285)
- 2008(5165)
- 2007(4580)
- 2006(4143)
- 2005(3627)
- 学科
- 济(24881)
- 经济(24853)
- 管理(16911)
- 业(13850)
- 企(10837)
- 企业(10837)
- 环境(9817)
- 方法(9012)
- 地方(8382)
- 农(8173)
- 学(8018)
- 数学(7785)
- 数学方法(7619)
- 生态(6805)
- 中国(6321)
- 资源(6172)
- 和(5982)
- 农业(5539)
- 划(5314)
- 业经(5297)
- 发(4550)
- 财(4269)
- 贸(4142)
- 贸易(4137)
- 易(3937)
- 地方经济(3917)
- 技术(3751)
- 规划(3504)
- 融(3406)
- 金融(3405)
- 机构
- 大学(89504)
- 学院(89294)
- 研究(36202)
- 管理(32688)
- 济(32614)
- 经济(31810)
- 理学(27876)
- 理学院(27450)
- 管理学(26796)
- 管理学院(26652)
- 科学(25568)
- 中国(25488)
- 京(20482)
- 所(19231)
- 农(18854)
- 研究所(17964)
- 业大(16093)
- 中心(16048)
- 农业(14336)
- 院(13866)
- 范(13808)
- 财(13760)
- 师范(13705)
- 江(13597)
- 北京(13258)
- 科学院(11775)
- 省(11390)
- 师范大学(11281)
- 财经(11020)
- 州(10830)
- 基金
- 项目(67001)
- 科学(51904)
- 基金(47468)
- 研究(46089)
- 家(44492)
- 国家(43703)
- 科学基金(35632)
- 社会(28606)
- 社会科(27053)
- 社会科学(27038)
- 省(26241)
- 基金项目(25267)
- 自然(24058)
- 自然科(23141)
- 自然科学(23127)
- 划(23021)
- 自然科学基金(22648)
- 教育(19239)
- 资助(19043)
- 编号(17471)
- 重点(16005)
- 发(15214)
- 部(13718)
- 成果(13698)
- 计划(13680)
- 创(13110)
- 科研(12854)
- 科技(12700)
- 课题(12677)
- 创新(12411)
共检索到133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立斌 陈端吕 邓丽群
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7项Ⅰ级评价指标,部分Ⅰ级评价指标又分别构成Ⅱ级和Ⅲ级评价指标层,建立保护区生态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准则层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约性最强,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次之,生态旅游价值最弱。从指标层各指标对目标层的贡献来看,多样性最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次之,适宜性、人类威胁再次之,脆弱性最小。最后,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秀美
在旅游目的地熵正、负熵流之间的抵消、冲突等作用之下,生态旅游经济如何实现有序发展成为学者关注的问题。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基于生态需求、生态供给和生态幸福3个层面的框架分析,构建影响正熵和负熵的指标体系,借助于转义的Busselator模型计算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正熵和负熵值。结果表明:目前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尚未达到耗散结构,但负熵与系统的正熵变阈值差距不大,表明系统在近期有达到耗散结构系统的趋势。如何降低熵增、如何引入负熵是生态旅游经济系统实现有序发展的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秀美 平措卓玛 胡淑卉
从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切入,在生态需求、生态供给和生态幸福等层面构建了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生态健康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的技术手段,选取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为案例点,对其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生态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健康水平整体上处于健康状态。为因势利导,实现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有序发展,从节能减排、提高生态效率、引入循环经济理念等角度提出引入了负熵流的建议,以确保生态旅游经济系统形成自组织有序耗散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秀美 平措卓玛 胡淑卉
从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切入,在生态需求、生态供给和生态幸福等层面构建了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生态健康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的技术手段,选取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为案例点,对其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生态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健康水平整体上处于健康状态。为因势利导,实现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有序发展,从节能减排、提高生态效率、引入循环经济理念等角度提出引入了负熵流的建议,以确保生态旅游经济系统形成自组织有序耗散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守春 张敏 张长耀 刘秀丽
根据已建立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共三层指标)和各指标相应的容量值,参考生态监测、生态安全预警的有关文献,结合景区实际建立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监测、预警模型,确定了监测、预警的标准及等级。该模型按指标层次及各项指标监测、预警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弱载、适载、超载等情况。以有记录以来单日接待游客最多数量为例,按瞬时预警方式研究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监测预警模型的应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雷 马波 金星 金洪宇 吴松 陈中祥 程磊 王念民 郝其睿
本研究首次对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2015年春季(4月),2017年春季(3—4月)和秋季(11月)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及其附属湖泊布裙湖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墨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墨脱江段及布裙湖共捕获鱼类18种,隶属于2目4科13属,其中外来鱼类2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新物种3种,分别属于裂腹鱼属(Schizothorax)、墨头属(Garra)和鰋属(Exostoma),暂时命名为裂腹鱼属待定名种(Schizothorax sp.)、墨头鱼属待定名种(Garra sp.)和鰋属待定名种(Exostoma sp.)。春季墨脱江段干流和支流的鱼类种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干流主要由大中型鱼类组成,支流主要为小型鱼类。优势种组成也存在差异,仅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s)为干流和支流的共有优势种。相对资源量最高的鱼类为弧唇裂腹鱼(S. curvilabiatus),在干流中平均每小时电捕获鱼类重量为9844.7 g;平均每组网捕获鱼类重量446.0 g,支流平均每小时电捕获鱼类重量为486.4 g。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95~1.77,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58~1.13,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37~0.77,其中干流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支流,表明春季墨脱江段干流鱼类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支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泽鹏 金洪宇 李雷 鲁万桥 李慎辉 王海鹏
为摸清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在2017年遭遇大型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后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22年10—11月(秋季)和2023年4—5月(春季)对墨脱江段及其附属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52个种类,隶属于3门3纲10目30科,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50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1)、鳞石蛾属一种(Lepidostoma sp.);秋季优势种为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1)、缺距纹石蛾属一种(Potamyiasp.),且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在春季和秋季间存在一定的差异(P<0.001)。流域内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6.67ind/m~2,总平均生物量0.04g/m~2;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高于秋季,为8.71ind/m~2,总平均生物量0.04g/m~2。此外,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干、支流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P<0.01)。对比已发表数据(2015—2016年)并结合现阶段水体环境因子现状,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已发生明显变化,且物种总丰度及生物量严重下降,说明灾害后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已受到干扰,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较少,结果可为高原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舒勇 宗嘎 吴后建
以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结果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提高有效管理水平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为79.8分,整体处于"良"的状态,其中有1个处于"优"的状态,说明了自然保护区建设仍需不断提升;(2)从类型来看,内陆湿地型和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比野生动物型和荒漠生态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相对较好;从规模来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总体上呈随规模的增大而有所降低;从始建时间来看,自然保护区的始建时间越长,其管理水平越高;从单项指标平均得分来看,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机构设置与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宋立奕 艾畅 谭成江 王煜
在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等7项一级指标及其下15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对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该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其科学管理、提升保护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茂兰 自然保护区 生态质量评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孔洋阳 韩海荣 康峰峰 王清春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从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程度、湿地环境状况、保护对象状况3个方面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该保护区保护对象水鸟的状况良好,湿地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大,并受到石油开采影响程度正逐渐减小,而畜牧业及种植业对其影响逐渐显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最终结果等级为较好。图2表5参1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作锋 邓立斌 陈端吕
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研究,可为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管理。以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评价多层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Ⅰ级指标层各单项指标评价指数值较高是多样性和稀有性,面积的适宜性、脆弱性以及人类威胁指数值均不高;准则层中各单项指标评价指数值最高的为生物多样保护,生态旅游价值较低;目标层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7468。表明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生态评价 自然保护区 牡丹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昌贵 李景侠 强晓鸣
【目的】为保护区提供科学的生态评价途径及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依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方法】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自然性、稳定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指数为0.869。【结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大。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牛背梁 生态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盛方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构建其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研究分析其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状态—压力—响应—免疫(SPRI)"理论框架模型,设置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安全压力、生态系统响应、生态风险免疫等分项指标,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201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基本情况及演变态势,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盛方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构建其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研究分析其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状态—压力—响应—免疫(SPRI)"理论框架模型,设置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安全压力、生态系统响应、生态风险免疫等分项指标,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201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基本情况及演变态势,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提供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国平 郭勇 刘大为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在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存在产权权属不明、管理资金缺乏、生态旅游不"生态"、社区缺乏沟通等问题,并指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的关键在于明晰区内资源产权;扩大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态监测重视程度,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调查与评价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价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研究——以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分析——以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研究——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管理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区系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