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0)
- 2023(7149)
- 2022(5794)
- 2021(5112)
- 2020(4414)
- 2019(9953)
- 2018(9728)
- 2017(19124)
- 2016(10261)
- 2015(11190)
- 2014(11086)
- 2013(11416)
- 2012(10438)
- 2011(9136)
- 2010(9321)
- 2009(8995)
- 2008(9239)
- 2007(8321)
- 2006(7491)
- 2005(6899)
- 学科
- 业(68450)
- 企(63582)
- 企业(63582)
- 济(55360)
- 经济(55297)
- 管理(48643)
- 方法(24364)
- 业经(23275)
- 农(20717)
- 财(19617)
- 数学(17227)
- 数学方法(17145)
- 务(16237)
- 财务(16235)
- 财务管理(16228)
- 农业(16125)
- 企业财务(15372)
- 技术(14521)
- 策(11306)
- 和(11288)
- 划(11287)
- 地方(10543)
- 企业经济(10458)
- 制(10172)
- 中国(9974)
- 经营(9953)
- 技术管理(9928)
- 理论(9441)
- 体(8889)
- 贸(8321)
- 机构
- 学院(160280)
- 大学(153257)
- 济(71827)
- 经济(70797)
- 管理(67759)
- 理学(58702)
- 理学院(58108)
- 管理学(57451)
- 管理学院(57168)
- 研究(49863)
- 中国(41121)
- 财(32054)
- 京(31969)
- 农(31091)
- 科学(30373)
- 所(26158)
- 财经(25840)
- 江(24662)
- 农业(24474)
- 业大(24094)
- 研究所(23618)
- 经(23340)
- 中心(22204)
- 经济学(21078)
- 商学(20335)
- 商学院(20173)
- 北京(19748)
- 州(19607)
- 经济管理(19558)
- 经济学院(19204)
- 基金
- 项目(104322)
- 科学(84292)
- 基金(77963)
- 研究(75400)
- 家(67990)
- 国家(67326)
- 科学基金(59391)
- 社会(50394)
- 社会科(47790)
- 社会科学(47780)
- 基金项目(41862)
- 省(40850)
- 自然(38946)
- 自然科(38102)
- 自然科学(38093)
- 自然科学基金(37506)
- 划(33195)
- 教育(32141)
- 资助(30805)
- 业(29905)
- 编号(29099)
- 创(25248)
- 发(23413)
- 重点(23074)
- 部(22897)
- 创新(22608)
- 成果(21284)
- 国家社会(21117)
- 制(20319)
- 人文(19797)
共检索到236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卓嘎 杨秀海 罗文红
根据那曲地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不同时段牧业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社会统计资料,分析了近年来该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牲畜存栏、牲畜饲养、经济效益收入等状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地气候变化与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的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增高,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云量增加,蒸发量、总云量、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那曲地区牲畜总头数、不同牲畜数量、牦牛出栏数(率)、羊出栏数(率)、仔畜成活数量呈增加趋势,牲畜死亡数呈减少趋势;总收入与牧业收入均有急剧的增长。那曲地区牧业生产与气象要素(最高气温除外)存在着密切联系,即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云量与各牧业要素呈正相关,蒸发量、总云量、日照时数与牧业...
关键词:
那曲地区 气候变化 牧业 草场退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懿珈 叶涛 德庆卓嘎 尹怡炜 拉巴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生产长期受到旱灾的影响,在当地开展旱灾指数保险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中部的那曲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地畜牧业旱灾的主要特点。该地区春夏两季出现的干旱主要引起牧草长势差、牲畜入冬膘情不足、越冬死亡风险上升的情况。针对该情况,在保险支撑防灾的保险产品设计理念下,拟定了通过旱灾指数保险补偿牧民补饲所需的草料成本的指数产品设计框架。在此框架下,综述了几类主要的可表征草场和畜牧业旱灾的气象指标和遥感植被指数,确立了以遥感植被指数估算草地鲜重,测算相对减产率作为赔付依据的旱灾指数方案。利用那曲地区2001—2014年间的牧草生长季MODIS-NDVI数据,测算了保险赔付的触发标准,厘定了保险费率,并以2003年为例对该指数产品的赔付流程进行了说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开办相关指数保险产品,防范畜牧业旱灾风险,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云中
相对于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那曲地区的旅游资源还是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在详细论述那曲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藏北野生动物保护及旅游开发区的构想,并进而确定了其性质、景区划分和重点景区的建设,对那曲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关键词:
藏北高原,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才旺平措,格达,富振英
西藏解放已40年,但西藏地区的藏族居民寿命究竟有多大,是人们所关注的,但很少有这方面的详细报导。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曾公布西藏地区人口寿命,但包括了一部分其它民族。由于客观存在许多困难如海拔高、地广人稀,部分居民为游牧生活,并缺少人口、出生、死亡登记制度和婴儿死亡情况,所以无法编制寿命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国军 王玉兰 房世波
本文主要讨论了青藏高原最近50年的气温、降水以及其它气候因子变化及对农牧业的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趋势。青藏高原降水量呈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降水量大都集中在夏季,主要降水量分布在东南部及雅鲁藏布江河谷农区及藏东农林区等,而整个青藏高原的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极其匮乏,降水量与高原的草场类型分布有很好的对应。近几十年来,高原东部和西南部都以增温、增湿为特点有利于牧草生产,而柴达木盆地西侧以及祁连山地区略有变干趋势对牧草生产不利。多年冻土呈现区域性退化状态,高原湿地也呈现退化趋势,气候变化对当地农牧业影响显著,冬季气温升高延长了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广胜
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全球变化的反应及其反馈作用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最终研究目标。农牧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牧交错带地区农牧业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建立农牧业地区生产力的预测模型,给出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农牧业生产力的变化图景,找出应对的策略与途经,不仅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该地区的植物生产力,促进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农业地区和牧业地区,特别是占国土面积超过1/2的干旱、半干旱区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示范作用。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中国关于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婧 杨菲 吴淑贤 刘喜方 贾沁贤
2009年4-5月对西藏那曲地区12个盐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8种,隶属于6门39属,其中硅藻门种数最多(3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8.62%,其次为绿藻门(11种)和蓝藻门(8种)。主要优势种为舟形藻属未定种1种、菱形藻属未定种1种、湖泊鞘丝藻和小形卵囊藻。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70×104cells/L和0.162 8 mg/L。分析了西藏盐湖浮游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尤其是含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物种数、生物密度与生物量均与含盐量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盐湖生态系统中,盐度是决定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个体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浮游...
关键词:
西藏盐湖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文才 邱建军 邱锋
近年冬虫夏草的市场需求猛增,价格大幅上涨。作为冬虫夏草主产地之一,西藏那曲地区因冬虫夏草的采集与销售,当地农牧民较大幅度增收,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经济较快发展。同时,虫草采挖引发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在系统分析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那曲地区虫草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那曲地区在虫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那曲地区 冬虫夏草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戈丽 欧阳华 周才平 徐兴良 张宪洲 武俊喜
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是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相应发生变化,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区域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以及指导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西藏"一江两河"农区是西藏最重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必然对该区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一江两河"地区主要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平均气温、≥0℃和≥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作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指标,分析"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年际变化趋势及其热量资源变化在年内的分配。结果表明:①"一江两河"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增温以冬季最为明显;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摆万奇 张镱锂 刘林山 张琴琴 杜长江
以黄河源地区达日县为案例,在牧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气象资料、遥感和地面调查,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草地退化过程和藏族游牧民的响应与适应行为。结果显示,研究地区1956—2009年期间年平均温度每10 a增加0.29℃,比青藏高原和全国增温作用更加明显;在气候变暖和放牧活动的共同影响下,1970年代—2000年期间,29.39%的草地出现退化;为应对草地退化后果,牧民通过提前转场放牧、建造围栏、调整畜群数量与结构等生产措施加以缓解,同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表明,藏族游牧本质上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属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主动或被动地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经过适应性改造的藏族游牧...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性 藏族游牧 黄河源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刊社 洪健昌 罗珍 石磊
了解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变化对当地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产区24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产区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集合平均5种气候模式在RCP4.5、RCP8.5两种情景下对产区未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了模拟预估。结果表明:近35年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冬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为夏秋季;雨季平均气温升温率小于年平均气温升温率。年和雨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绝大部分站点的年、雨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率和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均明显大于同期平均气温升温率。年降水量大部分站点为增加趋势,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和雨季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预估表明产区21世纪未来不同时段气候均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未来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将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气候变化将对冬虫夏草的产生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谭淑豪 谭文列婧 励汀郁 朱勇 张巧云 刘博
本文运用"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4个牧业旗147户牧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以及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气象数据,通过构建牧民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牧民的社会脆弱性状况。分析结果表明:牧民社会脆弱性水平整体较高,六成以上的牧民都面临着高脆弱性;牧民家庭抚养比例、职业粘性、居住粘性、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等11个指标是影响牧民社会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可望对类似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态脆弱地区实行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麟科 仇焕广 汪阳洁 孙来祥
基于2005年706个县39551个农户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和气象观测站数据,利用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估计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模拟了气候情景方案A2和B2下,气候变化对我国未来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对土地的农业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其中西北区受温度上升的不利影响最大;降水增加对除南方以外的所有区域都有正面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正面影响,对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将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成升魁 闵庆文
该文分析了西藏解放 5 0a来农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西藏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西藏农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提出 ,新时期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①改变传统的粮食安全保障的观念 ,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因素 ,逐步实现粮食供应由“自给”向“自主”转变 ; 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高度重视高原特色农牧业的发展 ,逐步实现种植业由“增粮”向“增效”转变 ; ③全面实施农牧业宏观发展战略 ,强调农牧结合 ,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的一体化 ,加速农牧业产业化 ,促进多种农牧业方式的综合发展 ;④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重视生态农业在促进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逐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谷树忠
西藏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既有许多有利的因子 ,如土地、劳动力、生物等资源丰富 ,环境状况良好 ,国家优惠政策等 ;也有其不利的因子 ,如土地质量差、气候高寒、劳动力素质差、经济基础弱等。西藏农牧业发展 ,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对农牧业重新正确定位 ,加快农牧业制度建设和改革 ,转变政府农牧业工作思路 ,在开发资源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发展特色农牧业及相关加工业。
关键词:
西藏 农牧业 可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