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6)
- 2023(1739)
- 2022(1275)
- 2021(1031)
- 2020(718)
- 2019(1739)
- 2018(1532)
- 2017(2621)
- 2016(1528)
- 2015(1549)
- 2014(1423)
- 2013(1510)
- 2012(1398)
- 2011(1337)
- 2010(1280)
- 2009(1155)
- 2008(1189)
- 2007(1123)
- 2006(1008)
- 2005(891)
- 学科
- 济(5144)
- 经济(5142)
- 管理(4623)
- 环境(4157)
- 学(3972)
- 业(3210)
- 林(2545)
- 森(2541)
- 森林(2541)
- 企(2445)
- 企业(2445)
- 生态(2185)
- 划(2113)
- 资源(2044)
- 规划(1901)
- 环境规划(1864)
- 方法(1826)
- 农(1728)
- 数学(1678)
- 发(1643)
- 和(1637)
- 数学方法(1628)
- 中国(1560)
- 地方(1502)
- 部门(1375)
- 门环(1366)
- 业经(1213)
- 农业(1183)
- 技术(1158)
- 生态学(1038)
- 机构
- 大学(23021)
- 学院(22815)
- 研究(10085)
- 科学(8081)
- 济(7921)
- 管理(7898)
- 经济(7786)
- 中国(6966)
- 农(6840)
- 理学(6695)
- 理学院(6624)
- 业大(6528)
- 管理学(6426)
- 管理学院(6399)
- 所(5857)
- 林业(5827)
- 京(5655)
- 研究所(5608)
- 农业(4805)
- 院(4705)
- 林(4322)
- 省(4276)
- 中心(4172)
- 北京(3986)
- 研究院(3920)
- 室(3803)
- 江(3693)
- 实验(3654)
- 实验室(3442)
- 重点(3244)
共检索到33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肖莹 张玮 王宝强 王丽卿
对西藏色林错2015年7月附着硅藻样品进行了观察和鉴定,发现了短纹藻属的3个物种,其中圆胞短纹藻(Brachysira aponina Kützing)为中国新纪录种,其他两个物种分别为小头短纹藻B.microcephala(grunow)compère和透明短纹藻B.vitrea(grunow)ross。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本报道对圆胞短纹藻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小头短纹藻的2种表型和透明短纹藻的超微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圆胞短纹藻的主要特征是末端窄圆形,中央区小或为圆形,壳缝直,壳缝两侧有明显的硅质纵肋。壳缝简单,远缝端具有"m"形结构。小头短纹藻表型1主要特征为末端近头状,中...
关键词:
短纹藻属 新纪录种 硅藻 色林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尤洋 周彦锋 何文辉 胡庚东 邴旭文 闵宽洪 徐跑
为了对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的肌肉营养价值做出综合评判,对该种鱼的营养需要量的制定和计算提供依据,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色林错裸鲤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色林错裸鲤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19.87%,粗脂肪质量分数7.71%,水分质量分数70.35%,灰分质量分数1.65%,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0.09%。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44.46%,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总量是13.24%,占氨基酸总量的29.80%;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15.09%。肌肉中含有20种脂肪酸,其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11.3...
关键词:
色林错裸鲤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挺兵 刘海平 李学梅 王旭歌 陈亮 杨德国
西藏土著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概况、苗种来源、放流实施、效果评估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苗种来源不稳定、缺乏技术规范、效果评估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增殖放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西藏鱼类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技术规范、重视放流后的管理与评估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毛梦哲 李晓莉 陶玲 高毛林 李谷
为探讨短期内Nualgi营养素对池塘水质和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在池塘中的不透水有底帆布围隔内共设计了4个试验组,依次分别添加Nualgi营养素(M1组)、补充硅藻藻种(M2组)、同时添加Nualgi营养素并补充硅藻藻种(M3组)、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C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的pH值、DO、TN、Tp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Nualgi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ip的含量,M1组和M3组的ip显著低于M2组和C组;M1组、M2组和M3组中的NH_4~+-N、NO_2~--N和CODMN含量显著低于C组,表明Nualgi和硅藻藻种都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NH_4~+-N、NO_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新晏 沈宗庚 邹敏 徐涛 陈小兰
报道了西双版纳藻类植物10门,101属,204种和变种。在种类组成中,以绿藻、硅藻、蓝藻3门藻类占优势,共有170种,合占总种数的84%。西双版纳藻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热带、亚热带性质明显,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关键词:
藻类 西双版纳 种类组成 开发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健 王平 雷明婧 张伟丽
硅藻土因其具有多孔性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地吸附重金属离子,是重金属离子的稳定载体。但硅藻土原矿杂质较多,这些杂质堵塞了硅藻土微孔,减少了硅藻土的比表面积,占据了硅藻土吸附点位,阻碍了溶液中的离子进入硅藻土孔道,同时硅藻土存在理化构造缺陷,这些因素限制了硅藻土吸附性能的发挥,也限制了硅藻土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上的应用。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硅藻土需要实施改性。本研究就硅藻土理化特性及其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展望。硅藻土改性研究应着力寻求更为先进的改性技术,着眼理化特性、吸附机制与改性技术之间的关联,注重各类改性技术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硅藻土 理化特性 改性 吸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强 谢平 徐军 沈宏 张敏 王松波 王培丽
通过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做了一般性探讨,并重点关注了河流型水华的发生机制的独特点。河流水华种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静水生态系统水华种类除中心硅藻纲还包括部分羽纹硅藻纲种类。河流水华硅藻种类对营养盐浓度、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与静水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硅藻水华受气象和水文等物理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河流硅藻水华中常具有时滞现象,其中由气象和水文因素引起的时滞现象最为明显。目前河流硅藻水华的防治仍然以上游水库下泄稀释为主,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河流水华硅藻的生理属性、硅藻水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节水与抑制水华的统筹以及其他控制水华的方法都...
关键词:
硅藻水华 营养盐 气象 水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聪 张曼 吕绪聪 高云霓 董静 周传江 李学军
藻类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生物多样性直接反映池塘生态健康水平,影响养殖产量与品质。2019年开展河南省全省范围内养殖池塘藻类调查过程中,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西关村图登农场的养殖池塘中,采集并鉴定了硅藻的中国新记录种-德国舟形藻(Navicula germanopolonica Witkowski&Lange-Bertalot)。藻类样品经离心、酸化、灼烧和洗涤得到硅藻外壳标本,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分析其形态和结构特征,参照Lange-Bertalot等建立的分类系统,并与国内外水域发现的相似属种比较后,将其鉴定为中国新纪录种-德国舟形藻。该物种主要鉴定特征是壳面为椭圆披针形,中央区明显,近壳缝端略膨大呈珠状,远壳缝端呈钩状,中部线纹呈辐射状且末端略汇聚。本文还分析了该物种的生境特征。该种的发现丰富了我国硅藻种类多样性,为该属种类的世界地理分布提供新资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允芬
根据1995~1996年作物生长季在中国科学院拉萨农业生态站进行的试验研究,西藏高原农牧地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CO2排放通量为17~105kgCO2hm-2h-1。各类植被覆盖下土壤CO2排放通量均表现为白天高于夜间,午后高于午前。在作物生长季,由于土壤排放的CO2补充了高原大气CO2含量的不足,作为光合作用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植物同化,因而不会增加大气中的CO2浓度。影响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因子主要有植被发育期、植被类型及环境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地温(地面0cm、地中5cm、10cm)及气温均呈明显正相关,与大气压及空气中CO2浓度呈明显负相关。
关键词:
西藏高原,农田,土壤CO_2排放通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丽 朱健 王平 雷明婧 苏扬
以硅藻土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试验考查了吸附剂浓度、离子初始浓度、吸附质溶液温度、吸附质溶液初始pH值、时间等因素对硅藻土吸附模拟废水中Mn2+的影响。研究表明,硅藻土对Mn2+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0486 mg·g-1,效果较好,可被用于去除重金属锰。适当增加吸附剂用量、离子初始浓度、控制吸附温度(<50)、pH值(<6)、延长吸附时间都能提高硅藻土对Mn2+的吸附效果。Langmuir吸附等温式相比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更好的描述硅藻土对Mn2+的吸附过程。硅藻土吸附Mn2+的吸附动力学则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国凤 阎春兰 王海英 刘国祥
为了揭示入湖河流的污染负荷对滇池福保湾沿岸带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在不同季节采集研究了该湖湾6个样点的底栖硅藻样品,分析其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研究发现:东部沿岸区在调查期间的大多数月份是极小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 ma)占绝对或主要优势,其相对丰富度最高可达79.5%;在1~7月份,西部沿岸区的优势种类主要是异极藻属(Gomphonema spp.),污染最为严重的河口区是耐污性的具柄双眉藻(Amphora pediculus)和两栖菱形藻(Nitzschia amphibia)占优势,而在调查的中后期,极小曲壳藻逐渐发展为这两区的优势种类。同时...
关键词:
底栖硅藻 时空分布 滇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亚萍 姚敏
以长江中下游典型草型湖泊龙感湖为研究对象,借助生物指标(沉积物表层硅藻),通过硅藻分析、DCA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硅藻属种指示的湖泊营养特征分析,探究龙感湖沉积物表层硅藻属种分类、影响硅藻的潜在环境梯度、表层沉积硅藻属种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分析表层沉积硅藻属种指示的湖泊营养特征。研究表明:龙感湖表层沉积硅藻属种分布存在空间差异;表层硅藻属种的分布主要由第一轴的环境因子所解释,反映的样点的排列受第一轴的控制,第二轴反映的环境意义不显著;龙感湖硅藻组合是以富营养的浮游种为优势,已经接近富营养态,以半浮游种AulAnCoseirA grAnulAtA为最大优势种,而AulAnCoseirA grAnu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