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9)
2023(5910)
2022(5184)
2021(4699)
2020(3917)
2019(9415)
2018(9300)
2017(18075)
2016(10210)
2015(11712)
2014(11907)
2013(12097)
2012(11619)
2011(10539)
2010(10668)
2009(10096)
2008(10195)
2007(9440)
2006(8032)
2005(7244)
作者
(32699)
(27641)
(27445)
(26240)
(17231)
(13285)
(12688)
(10961)
(10235)
(9733)
(9398)
(9124)
(8830)
(8731)
(8707)
(8688)
(8573)
(8205)
(7979)
(7918)
(6981)
(6820)
(6820)
(6294)
(6197)
(6183)
(6135)
(6114)
(5629)
(5580)
学科
(45813)
经济(45775)
管理(27767)
(26496)
方法(23218)
数学(20959)
数学方法(20767)
(20503)
企业(20503)
(12838)
(11536)
(11150)
中国(10809)
地方(9566)
(8880)
贸易(8880)
环境(8819)
(8599)
农业(8352)
业经(8318)
(7781)
(7600)
(6769)
银行(6737)
(6707)
财务(6692)
财务管理(6671)
(6614)
金融(6612)
(6382)
机构
大学(155643)
学院(154427)
(63292)
经济(61923)
管理(57265)
研究(54539)
理学(49177)
理学院(48555)
管理学(47601)
管理学院(47314)
中国(40850)
科学(36259)
(33346)
(31870)
(29641)
(28163)
研究所(27238)
业大(27134)
农业(25415)
中心(25184)
(24170)
财经(22510)
北京(21090)
(20304)
(20255)
师范(20090)
经济学(19725)
(19620)
(18792)
经济学院(18074)
基金
项目(102580)
科学(78828)
基金(73195)
研究(71364)
(65426)
国家(64911)
科学基金(53736)
社会(43832)
社会科(41514)
社会科学(41492)
(40661)
基金项目(39423)
自然(35781)
自然科(34878)
自然科学(34865)
(34645)
自然科学基金(34226)
教育(32357)
资助(29966)
编号(28812)
重点(23733)
成果(23434)
(22671)
(22379)
(20722)
科研(20639)
计划(20376)
课题(20040)
创新(19520)
大学(18617)
期刊
(67977)
经济(67977)
研究(42334)
学报(28740)
(27695)
中国(27540)
科学(25106)
(22572)
大学(20784)
学学(19627)
农业(18348)
管理(17981)
(13188)
金融(13188)
教育(13176)
技术(13070)
业经(11184)
财经(10990)
经济研究(10780)
(10301)
问题(9458)
(9383)
技术经济(8528)
(8233)
统计(8214)
图书(8079)
理论(7700)
资源(7638)
(7618)
林业(7474)
共检索到224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志强  卢杰  华敏  方江平  
【目的】研究高山松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空间关联性。【方法】2014年6-8月,在西藏色季拉山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置50m×50m的高山松林样地4块,对样地内的高山松进行定位和每木检尺,按胸径<12cm、≥1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安红梅  徐阿生  
红菇科真菌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及生态价值。根据文献记载和标本研究,发现西藏色季拉亚高山红菇科真菌资源非常丰富,共2属66种(红菇属46种,乳菇属20种),其中本次研究明确色季拉亚高山有分布的共计28种,分别为红菇属21种,乳菇属7种。锡金红菇Russula sikkimensis k.Das,atRi&Buyck为中国新记录种,紫丁香乳菇lactaRius lilacinus(lasch)FR.和光亮红菇R.nitiDa(PeRs.:FR.)FR.为西藏新记录种。就生态分布而言,红菇科真菌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4000 m的冷杉林内,主要发生季节为水热条件较好的7-9月,且较高的郁闭度是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国严  罗建  徐阿生  庄颖梅  
采用种群大小级结构、生命表、生命曲线和秩相关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以及种群高度—环境关系的研究得出:川滇高山栎种群总体呈增长型,不同地段种群的年龄分布差异较大(P<0.001),种群表现出林隙更新和阶段性更新的特征,迹地型种群以大量同龄或近同龄林出现,幼苗缺失,呈现出偏途顶极的特征,存在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川滇高山栎存活曲线介于DeevyⅡ与DeevyⅢ型之间,整个生命过程出现4次死亡高峰,以幼苗进入幼树时期最为强烈(死亡率77.3%),高死亡率会带来高的生命期望值,种内资源竞争是影响个体寿命和造成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环境因子对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洪  卓侃  薛会英  廖金铃  
在西藏自治区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调查期间,从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种根腐线虫。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序列比对,将其鉴定为刻痕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renatus)。其主要特征:唇环3个,口针长15.6~16.2μm,口针基部球前缘略凹,侧线6条,V值为82.5~83.2,尾圆柱形,末端环纹清晰。对该线虫rDNA的3个区段(18S部分序列、28SD2D3区和ITS区)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902、774和1 013bp的序列。将所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此线虫群体与刻痕短体线虫群体的相似度分别为97.4%~99.8%、97.4%~97.8%和90.2%~99.8%。贝叶斯推断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的线虫群体与刻痕短体线虫聚为高度支持的分支,进一步确定此线虫群体为刻痕短体线虫。本研究获得刻痕短体线虫中国群体的分子数据。该刻痕短体线虫是西藏自治区的新纪录种。高山嵩草是刻痕短体线虫的新寄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辛学兵  孔庆云  方江平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根系的养分总含量在不同方向的大小顺序为:南>西>东>北,其中N、K、Fe、Mn等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粗度级的根系,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养分总含量大小顺序为细根>中根>粗根,细根的总养分含量是粗根的1.46倍,其中N、Mg、Fe、Mn元素的规律性较强;随根系长度的增加,养分总含量也在增加,特别是在细根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单株林木根系养分贮量受生物量的大小和养分含量的高低影响,养分贮量的分布顺序是中根>粗根>细根,各元素在根系中的贮量大小依次为:N>K>Mg>Ca>Mn>P>Cu>Na>Fe>Zn,贮量范围在1.13~165.21 g之间。单位面积冷杉林木根系中大量元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卓男   李欣彤   张新军   马恬恬   李傲   赵金月   王瑞红   魏雨泉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在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分解动态,以西藏色季拉山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设置3 500、3 700、3 900、4 100 m等4个梯度海拔以及西北坡(阴坡)和东南坡(阳坡)2个坡向,开展为期2年的凋落物掩埋试验,采用Olson模型明晰凋落物的降解规律,并结合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和土壤理化性质探究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坡向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均随分解时间增加而下降,分解2年后不同海拔的质量残留率为36.65%~75.99%;凋落物分解速度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其中海拔3 700 m阳坡处分解速度最快、半衰期和周转期最短;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也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且木质素分解程度最大,对凋落物质量损失的贡献超过50%;土壤中碳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主要受坡向和凋落物分解时间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较小;海拔、坡向、分解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影响(P<0.01),土壤含水率和碳氮比也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为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规律及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毅华  侯磊  方江平  罗大庆  
[目的]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下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倒木的分布规律。[方法]在研究区内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对样地内倒木进行调查,获取倒木的大小头直径、长度、腐烂程度、植被覆盖状况、坐标等基本信息,用腐烂等级表征倒木的时间尺度,分析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倒木总体空间分布格局随空间尺度的增大依次呈现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且以随机分布为主要特征;在各个时间尺度上的倒木均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倒木在空间分布上虽无显著关联,但时间尺度间隔越近,越趋于正关联,越远则越趋于负关联。[结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倒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这与当地异常气候密切相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卓嘎  边巴次仁  旺杰  兰小中  
选用西藏色季拉山2007年藏药材的野外调查资料以及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气象数据,探讨了濒危藏药材的基本分布状况及其生长的区域气候特征。研究表明:从藏药材的分布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藏药材的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多度都呈现基本下降的趋势,药材属性与山体坡向的关系随着药材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从药材生长区域的总体气候特征来看,山顶降水量、相对湿度基本大于西坡和东坡,东坡基本大于西坡;山顶平均气温、地面温度低于西坡和东坡,东坡高于西坡;山顶风速基本大于西坡和东坡,西坡大于东坡;西坡以东风为主,山顶以南风为主,东坡以静风为主;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相对湿度、风速增加,温度降低;静风(东风)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林  崔国发  任青山  王景升  黄瑜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α和β指数对西藏东南部地区色季拉山林线森林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色季拉山海拔和坡向决定了林线植物群落分布类型与物种组成,林线群落物种多样性程度为阳坡高于阴坡。②阳坡林线森林群落各层次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规律;而阴坡则表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规律。③物种替代率为阴坡高于阳坡;在林线过渡带边缘物种替代率高且物种种类变化明显,而在林线过渡带区域内物种替代率变化幅度较小,表现出林线边缘环境对物种具有较强的筛选作用。④林线以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主要受草本植物种类的影响。林线生态过渡带结束,阴、阳坡的物种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林  王景升  陈宝雄  普穷  
为揭示藏东南高山林线的植被空间分布及林线植被的生态适应性,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草本、灌木和乔木层的重要值总和为指标,对色季拉山林线植被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以样地和物种为单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地为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林线及附近垂直高度1000m)的森林及灌木植被类型,共26个。TWINSPAN分析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共分布着7个群落(群丛)类型,林线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自己的范围和分界线。3)样地DCA第一排序轴反映了研究区海拔梯度的影响,即植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大庆  郭泉水  薛会英  边巴多吉  潘刚  
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调查 ,研究了林隙大小与更新以及林隙形成年龄与更新的关系 ,对林隙和非林隙林分内幼苗和幼树的高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林隙大小在 10 0m2 左右 ,最适合于苗高 2 0cm以下的更新幼苗生存 ,超过 10 0m2 ,更新幼苗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减少 ;林隙大小在 30 0m2 左右 ,最适合冷杉幼树和小径木的生存。林隙形成年龄在 30a左右 ,更新幼苗和幼树的数量最多 ,而小径木数量有限 ,随着林隙形成年龄的增大 ,小径木数量逐渐增多 ,而幼苗和幼树逐渐减少 ;林隙内幼苗、幼树和小径木的密度均大于非林隙林分 ;林隙对 3年生以下幼苗的高生长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郎学东  苏建荣  张志钧  张炜银  罗建  王素丽  
应用植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有花卉植物52科,133属,219种;菊科和蔷薇科等是这一区域优势科,杜鹃属和忍冬属等是这一区域优势属;急尖长苞冷杉和杯萼忍冬分别是木本乔木类花卉和木本灌木类花卉中资源最优势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花卉种,草本攀援类花卉呈现出资源相对优势的种分布较狭窄而分布广的种资源量较小的趋势;从垂直高度上看,海拔3 500 m附近的花卉平均物种数最多,海拔4 200~4 800 m带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花卉物种中有20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种,其中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建清  吴云锋  袁耀锋  
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从西藏色季拉山22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120株。以水稻稻瘟病菌、立枯丝核菌、棉花枯萎菌、烟草赤星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圈直径>15 mm的菌株7株。将这7株放线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个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2152无论是活体还是其发酵液对4种供试病原菌均表现强烈的抑菌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78.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杰  郭其强  郑维列  徐阿生  
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种群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及冠幅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种群的高度结构。种群结构不仅反映了种群不同个体的配置情况,也反映了种群数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德水  卢杰  张萌  张新生  
[目的]基于色季拉山地区特有树种西藏红杉年轮样芯,研究西藏红杉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量的波动响应。[方法]利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结合TASP-Win及ARSTAN程序建立标准年表,采用Pearson及bootstrap的计算方式将年轮宽度指数与1961—2020年气温及降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径向生长在气温波动前后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气温波动前西藏红杉与前一年8月,当年1月及6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P<0.05),与前一年9—10月及12月平均降水呈正相关,与前一年8月降水呈负相关,与1月至12月的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气温发生波动后,与当年3—12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前一年8月及当年6月降水为显著正相关。[结论]藏东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极为特殊,气候的波动导致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是限制西藏红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原因,在非生长季,气温短暂的变化对树木径向生长同样有着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