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13)
- 2023(3106)
- 2022(2417)
- 2021(2133)
- 2020(1747)
- 2019(3905)
- 2018(3901)
- 2017(6565)
- 2016(3977)
- 2015(4541)
- 2014(4433)
- 2013(4631)
- 2012(4413)
- 2011(4112)
- 2010(4115)
- 2009(3732)
- 2008(3907)
- 2007(3523)
- 2006(3244)
- 2005(2919)
- 学科
- 济(12778)
- 经济(12771)
- 管理(11999)
- 业(8553)
- 学(6737)
- 环境(6499)
- 资源(6350)
- 企(5942)
- 企业(5942)
- 和(5085)
- 农(5039)
- 中国(4190)
- 方法(4026)
- 地方(3875)
- 发(3667)
- 生态(3657)
- 农业(3575)
- 划(3398)
- 数学(3313)
- 数学方法(3249)
- 业经(3217)
- 物(2487)
- 人事(2478)
- 人事管理(2478)
- 技术(2424)
- 利用(2345)
- 规划(2339)
- 开发(2329)
- 环境规划(2256)
- 组织(2186)
- 机构
- 学院(60982)
- 大学(60132)
- 研究(25994)
- 科学(20775)
- 管理(20069)
- 济(18939)
- 农(18773)
- 中国(18610)
- 经济(18347)
- 理学(16624)
- 理学院(16362)
- 管理学(15884)
- 所(15850)
- 管理学院(15791)
- 农业(14928)
- 研究所(14887)
- 京(14587)
- 业大(14060)
- 中心(11541)
- 省(10759)
- 江(9969)
- 科学院(9784)
- 北京(9689)
- 院(9357)
- 农业大学(9184)
- 室(9003)
- 范(8810)
- 师范(8673)
- 技术(8530)
- 业(8441)
- 基金
- 项目(44943)
- 科学(32629)
- 基金(29693)
- 家(29123)
- 国家(28864)
- 研究(28345)
- 科学基金(22299)
- 省(18853)
- 自然(16419)
- 划(16244)
- 自然科(15797)
- 自然科学(15788)
- 基金项目(15738)
- 自然科学基金(15488)
- 社会(15323)
- 社会科(14397)
- 社会科学(14389)
- 资助(12395)
- 教育(11577)
- 编号(11080)
- 科技(11045)
- 发(11023)
- 重点(10990)
- 计划(10933)
- 科研(9001)
- 创(8872)
- 成果(8830)
- 部(8460)
- 创新(8432)
- 专项(8364)
共检索到93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郎学东 苏建荣 张志钧 张炜银 罗建 王素丽
应用植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有花卉植物52科,133属,219种;菊科和蔷薇科等是这一区域优势科,杜鹃属和忍冬属等是这一区域优势属;急尖长苞冷杉和杯萼忍冬分别是木本乔木类花卉和木本灌木类花卉中资源最优势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花卉种,草本攀援类花卉呈现出资源相对优势的种分布较狭窄而分布广的种资源量较小的趋势;从垂直高度上看,海拔3 500 m附近的花卉平均物种数最多,海拔4 200~4 800 m带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花卉物种中有20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种,其中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关键词:
西藏 色季拉山 西坡 种子植物 花卉资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张炜银 罗建 张志均 郎学东 李帅锋
调查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分析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共有植物288种,分属58科163属;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依次为针叶林(3000~3200m)、暗针叶林(3300~4200m)、疏林及灌丛(4300~4400m)、高山草甸(4500~4800m);科数、属数、种数、灌木物种丰富度和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乔木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在海拔3300m处最大,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3500m处最大,3个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3700m处最低;种数/属数及属数/科数随海拔升高呈双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邢震 张启翔 刘灏 潘会堂
在借鉴各种评价模型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色季拉山47科102属184种重点野生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观赏价值系数、特有性系数、生境系数、蕴藏系数、种内变异系数、濒危系数、抗性系数、可获得性系数等8项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采用K类中心聚类(快速聚类,K-means Cluster Analysis in SPSS)法确定了重点野生观赏植物的优先开发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林 崔国发 任青山 王景升 黄瑜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α和β指数对西藏东南部地区色季拉山林线森林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色季拉山海拔和坡向决定了林线植物群落分布类型与物种组成,林线群落物种多样性程度为阳坡高于阴坡。②阳坡林线森林群落各层次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规律;而阴坡则表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规律。③物种替代率为阴坡高于阳坡;在林线过渡带边缘物种替代率高且物种种类变化明显,而在林线过渡带区域内物种替代率变化幅度较小,表现出林线边缘环境对物种具有较强的筛选作用。④林线以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主要受草本植物种类的影响。林线生态过渡带结束,阴、阳坡的物种组...
关键词:
西藏 林线 群落 多样性指数 稳定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费文群 饶月 罗建 兰小中
【目的】调查西藏色季拉山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进行保护等级划分,确定其优先保护序列,为色季拉山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色季拉山设置样方63套,每套样方中设1个10m×10m的乔木样方、1个5m×5m的灌木藤本样方和4个2m×2m的草本样方,调查记录其海拔、经纬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以及样地内每个物种的高度、盖度、株数等生物学信息。计算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名录现状系数(L)、蕴藏系数(D)、濒危价值系数(E)、遗传价值系数(G)、利用价值系数(U)、保护现状系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和平 郭其强 刘合满 钱登锋
为探讨海拔梯度变化对表层土壤(0 20 cm)全量养分的影响,以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的高山灌丛(AS)、杜鹃林(RF)、急尖长苞冷杉林(AGSF1-6)和林芝云杉林(PLLF)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易氧化态碳(R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西坡,高海拔植被类型具有较高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表层土壤SOC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SOC最大的是AS,为77.167 g.kg-1,PLLF最低为22.351 g.kg-1。表层土壤TN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TN最大的是AS,为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志颖 李江荣 陈康 汪汉驹 丁慧慧 陈文盛
[目的]研究高山林线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变化,以更好地揭示高山林线的形成机制。[方法]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过渡带的5种木本植物(阳坡:乔木方枝柏,灌木林芝杜鹃和雪层杜鹃;阴坡:乔木急尖长苞冷杉,灌木雪山杜鹃)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8月初)与非生长季(11月底)分别取其树叶、树枝、树干(方枝柏和急尖长苞冷杉)、树根等组织,测定并分析其NSC含量。[结果]林线过渡带植物在整个生长周期都有充足的NSC,生长季植物NSC含量在2.74%~3.56%,非生长季NCS含量是生长季的2.85~3.84倍。生长季5种林线过渡带植物的NSC源/汇值为1.12~1.79;非生长季2种乔木NSC含量的NSC源/汇值均大于1,表明植物碳供应充足;3种灌木植物的NSC源/汇值均小于1,表现为碳供应不足。低温等不良环境是导致非生长季植物可溶性糖与淀粉比值较生长季明显升高的主要因素;非生长季林线过渡带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是生长季的2.64~7.66倍,而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糖与淀粉间持续的动态转化都是植物顺利过冬的保障。[结论]构成色季拉山林线的方枝柏和急尖长苞冷杉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均未表现出碳供应不足的现象,“生长抑制”和“更新繁殖障碍限制”两种假说能很好地解释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的形成机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林 王景升 陈宝雄 普穷
为揭示藏东南高山林线的植被空间分布及林线植被的生态适应性,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草本、灌木和乔木层的重要值总和为指标,对色季拉山林线植被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以样地和物种为单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地为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林线及附近垂直高度1000m)的森林及灌木植被类型,共26个。TWINSPAN分析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共分布着7个群落(群丛)类型,林线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自己的范围和分界线。3)样地DCA第一排序轴反映了研究区海拔梯度的影响,即植被...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建 郑维列 邢震 边巴多吉
为深入研究西藏米拉山区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多样性,对该区植物资源作了系统调查。西藏米拉山区有维管植物86科324属765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20属37种,裸子植物有3科7属12种。种类组成趋向于集中在少数科内,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反映出米拉山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区系的过渡性。根据植物的用途,将米拉山区的植物资源分为11类,并提出了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策略措施。图1表2参1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安红梅 徐阿生
红菇科真菌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及生态价值。根据文献记载和标本研究,发现西藏色季拉亚高山红菇科真菌资源非常丰富,共2属66种(红菇属46种,乳菇属20种),其中本次研究明确色季拉亚高山有分布的共计28种,分别为红菇属21种,乳菇属7种。锡金红菇Russula sikkimensis k.Das,atRi&Buyck为中国新记录种,紫丁香乳菇lactaRius lilacinus(lasch)FR.和光亮红菇R.nitiDa(PeRs.:FR.)FR.为西藏新记录种。就生态分布而言,红菇科真菌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4000 m的冷杉林内,主要发生季节为水热条件较好的7-9月,且较高的郁闭度是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大庆 王军辉 任毅华 朱登强
通过野外观察和样地调查,分析和比较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结实状况、球果和种子的基本性状在不同海拔间及其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的差异。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的结实属于有明显间隔周期的类型,天然林通常3年为1个结实丰年轮回期。不同海拔间结实母树的比例和数量差异较大,结实母树比例在25%~80%之间,平均为45%;结实母树数量128~483株·hm-2,平均为230株·hm-2;单株结实球果数量24~366个,平均为157个。林分及树冠空间结实特点为:林冠层树木结实,下层和林内母树不结实;单株树冠上层结实,下层不结实;树冠南面结实较多。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相比,急尖长苞冷杉的球果长度略短,宽度居中;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德水 卢杰 张萌 张新生
[目的]基于色季拉山地区特有树种西藏红杉年轮样芯,研究西藏红杉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量的波动响应。[方法]利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结合TASP-Win及ARSTAN程序建立标准年表,采用Pearson及bootstrap的计算方式将年轮宽度指数与1961—2020年气温及降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径向生长在气温波动前后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气温波动前西藏红杉与前一年8月,当年1月及6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P<0.05),与前一年9—10月及12月平均降水呈正相关,与前一年8月降水呈负相关,与1月至12月的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气温发生波动后,与当年3—12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前一年8月及当年6月降水为显著正相关。[结论]藏东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极为特殊,气候的波动导致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是限制西藏红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原因,在非生长季,气温短暂的变化对树木径向生长同样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西藏红杉 树木年轮 气候波动 色季拉山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段代祥 赵南先 吴兴
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5-7月的统计和调查,西藏尼洋河河漫滩共有种子植物67科188属333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的分析表明,以泛热带分布科及变型科分布为主,其次为北温带及其变型分布;属的分析表明,温带分布占83.77%,热带分布占16.23%,显示出该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种的分析表明,以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居第1位,占32.81%,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占31.55%。这些种的温带性成分占总种数的59.94%,而热带性分布成分仅占3.47%。通过对该区系的分析研究,旨在为该区植物及植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和西藏植物志的修订提供资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维列
西藏色季拉山区野生观赏树木资源丰富,有40科75属190余种。种类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虎耳草科和豆科。种类最多的属是杜鹃花属、忍冬属、李属、绣线菊属和子属。其中花木占47.6%,花果木占24.6%,果木占11.0%。花木中白花者占46.4%。果木中红果者占80.9%。75.3%的种类生于森林型生境。74.4%的花木夏季开花。生于阳生灌丛型生境的种类最易被驯化。黄牡丹、多蕊金丝桃、小叶子、素馨花和巨柏等应首先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建成 宋美成 黄智 张盼盼
为了解色季拉山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时空分布特征。于2021年5—9月,在色季拉山阳坡,海拔3 400~4 500 m范围选择8个不同海拔,用土钻五点法采集样地0~10 cm深土样,用Tullgren漏斗分离并手捡大型土壤动物,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相似性指数的时空分布动态。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阳坡)8个海拔共捕获土壤动物17 522只,隶属于11纲23目63科(群)。弹尾目(Collembola)和真螨目(Eucaridae)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数量的时空动态具有较大差异;2)海拔3 700 m的土壤动物个体数季节差异最显著(P<0.05);4)β多样性表明色季拉山阳坡相邻海拔土壤动物类群相似性较高,海拔差距越大相似性越低。随海拔梯度和时间变化,土壤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均有较大差异。综上,色季拉山(阳坡)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对季节变化及海拔梯度变化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