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71)
2023(7022)
2022(5781)
2021(5161)
2020(4278)
2019(9445)
2018(9478)
2017(17229)
2016(9812)
2015(11059)
2014(11098)
2013(10678)
2012(9954)
2011(8913)
2010(8922)
2009(7996)
2008(7728)
2007(6988)
2006(6143)
2005(5296)
作者
(31598)
(26514)
(26342)
(25023)
(16545)
(12752)
(11912)
(10528)
(10085)
(9416)
(9196)
(9013)
(8691)
(8577)
(8468)
(8162)
(7934)
(7815)
(7782)
(7366)
(6796)
(6711)
(6538)
(6098)
(6056)
(5815)
(5813)
(5670)
(5539)
(5510)
学科
(37420)
经济(37381)
管理(22986)
(19457)
方法(16014)
数学(14546)
数学方法(14359)
(14009)
企业(14009)
(13381)
(11163)
中国(10506)
地方(9359)
环境(8468)
(7525)
(7438)
农业(7260)
业经(7022)
(6641)
理论(6349)
(6139)
金融(6131)
(6087)
银行(6039)
(5900)
(5718)
(5638)
地方经济(5432)
(5325)
贸易(5322)
机构
学院(137392)
大学(137092)
研究(53994)
(51436)
经济(50300)
管理(47316)
理学(40538)
理学院(39985)
中国(38977)
管理学(38939)
管理学院(38710)
科学(37567)
(33295)
(30682)
(29340)
业大(27560)
研究所(27432)
农业(25976)
中心(24085)
(22398)
(22243)
(20753)
北京(19289)
(19152)
(19030)
师范(18838)
财经(17537)
技术(17443)
农业大学(17115)
(16743)
基金
项目(100014)
科学(76590)
基金(70525)
研究(67590)
(65692)
国家(65172)
科学基金(52958)
社会(41169)
(40822)
社会科(38958)
社会科学(38945)
基金项目(37491)
自然(35797)
自然科(34883)
自然科学(34870)
(34772)
自然科学基金(34247)
教育(30784)
资助(28490)
编号(25972)
重点(24092)
(22437)
计划(21310)
成果(21025)
(20664)
(20137)
科研(19885)
科技(19781)
课题(19628)
创新(18993)
期刊
(56635)
经济(56635)
研究(37502)
学报(32449)
中国(29614)
(28731)
科学(26920)
大学(23530)
学学(22492)
农业(19237)
教育(16571)
(16245)
管理(16019)
技术(11758)
林业(11184)
(10558)
业经(10115)
(9842)
金融(9842)
业大(9517)
经济研究(9225)
(8423)
财经(8235)
科技(8217)
问题(7691)
资源(7372)
(7199)
农业大学(7144)
图书(7019)
统计(6946)
共检索到206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豪霞  任毅华  郑维列  
以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Abies georgei var.smithii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林下粗木质残体进行调查,采用5级腐烂系统对粗木质残体进行分等定级,测定有机C、全N、全K、全P、Ca和Mg 6种养分元素含量,分析C/N、C/P及N/P比值。结果表明:各腐烂等级养分元素含量及养分储量均表现为有机C>Ca>全N>全K>Mg>全P;C/N、C/P随粗木质残体腐烂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小,N/P则是从Ⅰ至Ⅲ级逐渐增大,Ⅲ到Ⅳ级突然减小,之后又开始增大;在不同类型粗木质残体上,南坡养分总储量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辛学兵  王景生  翟明普  
20 0 0— 2 0 0 1年在西藏色季拉山对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进行了大气降水的连续观测 ,并对降水的元素和离子含量进行了常规分析。结果表明 :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中化学元素输入量的大小顺序为 :Zn >N >Mg >Fe >Ca >P >Na >K ,各元素的输入量分别为 2 5 1、2 3 3、8 1、4 1、1 9、0 4、0 0 2 6、0 0 0 7kg·hm- 2a- 1 ;SO42 - 、HCO3- 和Cl- 的输入量分别为 74 2 6、74 3和 5 1 6kg·hm- 2 a- 1 ;养分的输入以降雨为主。林冠淋溶是以Na元素为主 ,而树干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郯  李江荣  卢杰  郑维列  
【目的】了解西藏色季拉山优势树种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地及其采伐迹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为森林管理及采伐迹地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急尖长苞冷杉林地及其采伐迹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化学计量比(C/N、C/P、N/P)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对其0~10,10~20,20~40,40~60,60~100 cm土层的pH和8种养分(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土壤肥力限制性因素及土壤综合肥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的土壤pH为4.35~5.70,均为酸性土壤。(2)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及水解氮含量总体上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其他养分含量变化规律不统一;不同养分含量在各土层间的差异性略有不同;除全磷、全钾外,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分别为57.19,2.17 g/kg和723.47,22.86,247.83,744.30 mg/kg,采伐迹地中分别为46.50,1.67 g/kg和557.80,10.55,87.87,188.03 mg/kg,均表现为急尖长苞冷杉林大于采伐迹地。(3)除土壤C/N外,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土壤C/P(101.64)和N/P(6.15)均高于采伐迹地(55.29和3.05),且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的化学计量比均高于中国陆地土壤平均水平,其中急尖长苞冷杉林及其采伐迹地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为0.45和0.50 g/kg,均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中的较缺水平(0.4~0.6 g/kg)。(4)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9.334%,分别为39.534%,26.347%和13.453%,依次受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缓效钾及全磷、速效磷的影响;急尖长苞冷杉林内0~10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均值(0.552)大于采伐迹地(0.278),各土层土壤肥力指数亦均高于采伐迹地。【结论】采伐森林会对土壤肥力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采伐过后要及时进行更新恢复,全磷是其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大庆  王军辉  任毅华  朱登强  
通过野外观察和样地调查,分析和比较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结实状况、球果和种子的基本性状在不同海拔间及其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的差异。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的结实属于有明显间隔周期的类型,天然林通常3年为1个结实丰年轮回期。不同海拔间结实母树的比例和数量差异较大,结实母树比例在25%~80%之间,平均为45%;结实母树数量128~483株·hm-2,平均为230株·hm-2;单株结实球果数量24~366个,平均为157个。林分及树冠空间结实特点为:林冠层树木结实,下层和林内母树不结实;单株树冠上层结实,下层不结实;树冠南面结实较多。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相比,急尖长苞冷杉的球果长度略短,宽度居中;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辛学兵  孔庆云  方江平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根系的养分总含量在不同方向的大小顺序为:南>西>东>北,其中N、K、Fe、Mn等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粗度级的根系,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养分总含量大小顺序为细根>中根>粗根,细根的总养分含量是粗根的1.46倍,其中N、Mg、Fe、Mn元素的规律性较强;随根系长度的增加,养分总含量也在增加,特别是在细根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单株林木根系养分贮量受生物量的大小和养分含量的高低影响,养分贮量的分布顺序是中根>粗根>细根,各元素在根系中的贮量大小依次为:N>K>Mg>Ca>Mn>P>Cu>Na>Fe>Zn,贮量范围在1.13~165.21 g之间。单位面积冷杉林木根系中大量元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毅华  侯磊  方江平  罗大庆  
[目的]分析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下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探讨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倒木的分布规律。[方法]在研究区内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对样地内倒木进行调查,获取倒木的大小头直径、长度、腐烂程度、植被覆盖状况、坐标等基本信息,用腐烂等级表征倒木的时间尺度,分析倒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倒木总体空间分布格局随空间尺度的增大依次呈现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且以随机分布为主要特征;在各个时间尺度上的倒木均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倒木在空间分布上虽无显著关联,但时间尺度间隔越近,越趋于正关联,越远则越趋于负关联。[结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下倒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这与当地异常气候密切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辛学兵  翟明普  
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分的总存留量为35 41kg·hm-2·a-1,总归还量为54 89kg·hm-2·a-1,年吸收总量为90 3kg·hm-2·a-1。冷杉林分具有养分低循环利用特征。大气降水主要补充N、Ca、Fe等元素,而凋落物主要补充P、K、Fe等元素,其中Fe元素是净增加的。冷杉林生态系统养分年输入量均大于年输出量,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的养分积累阶段。林地土壤(不包括凋落物层)的养分年输出量(除N、Fe、Mg元素外)稍大于年获得量,土壤年净亏损不大,但K的亏损较严重。冷杉林分的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利用指数均表明,林分对N的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红  李江荣  潘刚  
为了弥补高原高山森林天然更新研究的不足,促进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种群更新和恢复,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分析了海拔与坡向、种子质量、林隙等对急尖长苞冷杉种子特性和幼苗数量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种子质量、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与幼苗数量的相关性等。结果表明:由于海拔与坡向的不同,急尖长苞冷杉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均存在差异性,尤其是阴坡与阳坡种子带翅长度均表现为显著差异;阴坡种子千粒重分布范围为3.32~12.86 g,阳坡为3.72~14.68 g,阳坡种子质量要优于阴坡;在海拔3 800与3 900 m处千粒重表现为显著差异,阴坡与阳坡亦然。在阴坡与阳坡,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子千粒重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幼苗数量亦然。林隙研究结果为天然更新幼苗数量林隙>林缘>林下。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种子质量、凋落物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苔藓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因素可能有利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其中苔藓厚度是影响其天然更新最重要的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荣  高郯  郑维列  卢杰  
【目的】分析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阐明其养分循环机制,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色季拉山花楸+忍冬-冷杉林、苔癣-冷杉林、杜鹃-冷杉林和方枝柏+冷杉混交林为对象,分别设置3个30 m×30 m标准样地,每个样地随机挖取3个土壤剖面,按0~10、10~20、20~40、40~60、60~10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并计算C、N、P的化学计量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化学计量比及冗余分析等方法,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对4种林型的土壤pH值和7种土壤养分元素进行研究。【结果】1)4种林型土壤pH值均小于7.0,为酸性,pH值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增加,其中,在0~10 cm与60~100 cm土层中差异显著(P 方枝柏+冷杉林>苔藓-冷杉林>花楸+忍冬-冷杉林,土壤全氮、水解氮含量均表现为:方枝柏+冷杉林>苔藓-冷杉林>杜鹃-冷杉林>花楸+忍冬-冷杉林。4种林型土壤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的垂直分布特征,0~100 cm各土层中,方枝柏+冷杉混交林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林型(P> 0.05);花楸+忍冬-冷杉林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方枝柏+冷杉混交林土壤速效磷含量最低,且两者差异显著(P 花楸+忍冬-冷杉林),在高海拔则相反(方枝柏+冷杉>杜鹃-冷杉林)。【结论】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养分分布受海拔、林型、坡度和坡向等因素影响而呈现空间异质性,磷和钾是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的限制性元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丽花  刘合满  杨红  连玉珍  
【目的】揭示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土壤CO_2浓度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呼吸CO_2排放变异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东南部典型森林生态区色季拉山(鲁朗段)为研究区,以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不同层次(5、10、20、40和60 cm)土壤CO_2浓度,分析不同层次土壤CO_2浓度分布特征及对温度和含水量的响应。【结果】(1)各层次土壤CO_2浓度日均值表现为40 cm> 60 cm> 20 cm> 10 cm> 5 cm,平均值分别为5 094、4 965、4 613、4 119和3 925μmol/mol,且各层次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辛学兵  王景生  翟明普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地表水和土壤渗漏水中离子和元素的输出量占降水养分输入量的比重很小,均不超过1%。地表枯落物和土壤中的SO2-4、HCO-3、N被淋溶;K、Zn、P被吸附;土壤总的淋溶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SO2-4>Cl->HCO-3>C>Mg>N>Ca>Fe>Na>Zn>P>K;土壤总的淋溶系数显示的次序为HCO-3>Ca>SO2-4>Na>Cl->N>Mg>C>Fe>P>K>Zn。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孔庆云  辛学兵  黄界  
2001年10月15日至25日在色季拉山生态系统定位站原始冷杉林,采用标准地调查取样与实验室分析,测定了其优势树种急尖长苞冷杉林冠的养分,结果表明:1年生叶片养分总含量是多年生叶片的1.12倍;叶片在树冠阳面养分总含量高于阴面;林冠的不同高度叶片的养分含量不同;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叶片在养分含量上也有一些差异。枝条与叶片有着相似的养分含量分布规律,这种一致性说明在养分的分配、积累过程中,枝条和叶片对养分的利用是同步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江平  项文化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424.5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为300.02t.hm-2,占总生物量的70.67%,其次是死亡木111.53t.hm-2,占总生物量的26.27%,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较低,分别为2.59和0.18t.hm-2,所占比例分别为0.61%和0.04%。乔木层中,树干、皮、枝、叶与根的生物量分别为194.59、33.96、20.22、12.39与38.48t.hm-2。随着树木生长,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大,而枝、叶比例减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大庆  郭泉水  薛会英  边巴多吉  潘刚  
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调查 ,研究了林隙大小与更新以及林隙形成年龄与更新的关系 ,对林隙和非林隙林分内幼苗和幼树的高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林隙大小在 10 0m2 左右 ,最适合于苗高 2 0cm以下的更新幼苗生存 ,超过 10 0m2 ,更新幼苗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减少 ;林隙大小在 30 0m2 左右 ,最适合冷杉幼树和小径木的生存。林隙形成年龄在 30a左右 ,更新幼苗和幼树的数量最多 ,而小径木数量有限 ,随着林隙形成年龄的增大 ,小径木数量逐渐增多 ,而幼苗和幼树逐渐减少 ;林隙内幼苗、幼树和小径木的密度均大于非林隙林分 ;林隙对 3年生以下幼苗的高生长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光泽  刘志理  蔡慧颖  台秉洋  蒋小兰  刘妍妍  
论文以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12 hm2)为对象,分析了粗木质残体(CWD)的物种组成、径级分布、存在形式、腐烂等级。主要结果如下:①CWD的密度为1 097株/hm2,胸高断面积为18.49 m2/hm2,材积为96.25 m3/hm2。②所有CWD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其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 elini)呈双峰型,其他主要组成树种呈典型的倒"J"型;从材积上看除了兴安落叶松呈随着径级的增加材积也增加的"J"型分布外,其余主要树种均呈近正态分布,总体上材积呈近正态分布。③云冷杉林主要以干基折断、拔根倒、枯立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