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85)
- 2023(2837)
- 2022(2254)
- 2021(1899)
- 2020(1530)
- 2019(3589)
- 2018(3508)
- 2017(6772)
- 2016(3728)
- 2015(3786)
- 2014(3646)
- 2013(3817)
- 2012(3638)
- 2011(3182)
- 2010(3156)
- 2009(2861)
- 2008(2812)
- 2007(2327)
- 2006(2152)
- 2005(1985)
- 学科
- 济(18181)
- 经济(18178)
- 管理(10673)
- 业(9930)
- 方法(8263)
- 企(8246)
- 企业(8246)
- 数学(7574)
- 数学方法(7496)
- 环境(5214)
- 学(5128)
- 结构(4949)
- 地方(4698)
- 中国(4567)
- 农(4483)
- 财(4312)
- 产业(4215)
- 业经(3558)
- 制(3457)
- 划(3292)
- 融(3139)
- 金融(3138)
- 体(3045)
- 和(2925)
- 资源(2922)
- 产业结构(2920)
- 农业(2860)
- 银(2672)
- 银行(2654)
- 发(2632)
- 机构
- 大学(53577)
- 学院(53516)
- 济(24004)
- 经济(23656)
- 研究(20046)
- 管理(19866)
- 理学(17604)
- 理学院(17384)
- 管理学(16997)
- 管理学院(16904)
- 中国(14240)
- 科学(13533)
- 农(10869)
- 京(10737)
- 所(10678)
- 财(10001)
- 研究所(9970)
- 业大(9345)
- 农业(8544)
- 中心(8492)
- 财经(8265)
- 经济学(8151)
- 院(7591)
- 经(7580)
- 经济学院(7455)
- 江(7340)
- 省(6720)
- 北京(6693)
- 范(6626)
- 师范(6503)
- 基金
- 项目(39890)
- 科学(31414)
- 基金(29611)
- 家(27126)
- 国家(26951)
- 研究(26263)
- 科学基金(22768)
- 社会(17661)
- 社会科(16927)
- 社会科学(16921)
- 省(16005)
- 基金项目(15803)
- 自然(15270)
- 自然科(14895)
- 自然科学(14892)
- 自然科学基金(14614)
- 划(13339)
- 资助(12207)
- 教育(11171)
- 重点(9634)
- 发(9340)
- 编号(8742)
- 部(8452)
- 创(8272)
- 计划(8212)
- 科研(7967)
- 创新(7901)
- 国家社会(7834)
- 科技(7370)
- 发展(7243)
共检索到75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国严 罗建 徐阿生 庄颖梅
采用种群大小级结构、生命表、生命曲线和秩相关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以及种群高度—环境关系的研究得出:川滇高山栎种群总体呈增长型,不同地段种群的年龄分布差异较大(P<0.001),种群表现出林隙更新和阶段性更新的特征,迹地型种群以大量同龄或近同龄林出现,幼苗缺失,呈现出偏途顶极的特征,存在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川滇高山栎存活曲线介于DeevyⅡ与DeevyⅢ型之间,整个生命过程出现4次死亡高峰,以幼苗进入幼树时期最为强烈(死亡率77.3%),高死亡率会带来高的生命期望值,种内资源竞争是影响个体寿命和造成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环境因子对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志强 卢杰 华敏 方江平
【目的】研究高山松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空间关联性。【方法】2014年6-8月,在西藏色季拉山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置50m×50m的高山松林样地4块,对样地内的高山松进行定位和每木检尺,按胸径<12cm、≥12~
关键词:
高山松 空间分布 点格局分析 色季拉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俊华 刘兴良 何飞 刘世荣
以海拔梯度作为一维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灌丛在整个资源位中占绝对优势;川滇高山栎、平枝栒子、臡妨⒏仕嗳鹣憔哂薪洗蟮纳豢矶龋?Bsw(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949,0.4524,0.5511和0.4516,其Ba(Hurlbert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560,0.5703,0.7834和0.5711;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典型负相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2个种的相似性比例值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2个种间也能产生较大的相似性比例;大部分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安红梅 徐阿生
红菇科真菌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及生态价值。根据文献记载和标本研究,发现西藏色季拉亚高山红菇科真菌资源非常丰富,共2属66种(红菇属46种,乳菇属20种),其中本次研究明确色季拉亚高山有分布的共计28种,分别为红菇属21种,乳菇属7种。锡金红菇Russula sikkimensis k.Das,atRi&Buyck为中国新记录种,紫丁香乳菇lactaRius lilacinus(lasch)FR.和光亮红菇R.nitiDa(PeRs.:FR.)FR.为西藏新记录种。就生态分布而言,红菇科真菌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4000 m的冷杉林内,主要发生季节为水热条件较好的7-9月,且较高的郁闭度是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兴良 刘世荣 宿以明 蔡小虎 马钦彦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国严 罗建 徐阿生 鲁闯
通过样方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DCCA排序方法,并结合种间联结、种间协变和系统聚类分析,对藏东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数(丰富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即中度干扰)、较大的林分郁闭度和较矮的林冠层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另外干旱河谷现象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也有影响。2)群落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特征。3)群落种间较高的正负关联比理论上说明川滇高山栎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生态习性和分布差异造就了种间的联结和协变格局。海拔梯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各种...
关键词:
藏东南 川滇高山栎 物种多样性 DCC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进 陈可咏 李渤生
采集海拔2200~3800m川滇高山株8个群体以及通麦栎1个群体的样品,应用同工酶电泳的方法研究其群体遗传结构,测得Gsr的平均值为0.167,与其它广泛分布、异型杂交、风媒传粉、多年生植物相比要高些,这可能与川滇高山株垂直分布的特点有关。平均每代迁移率估计值(2.660)也偏低。相似生境下的川滇高山栎的遗传变异水平,要高于通麦栎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通麦栎,遗传变异,遗传相似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加芹 朱俊贤 卫敏
干扰对森林群落结构有直接的影响,不同干扰类型和强度下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区别。本文以林芝地区色季拉山广泛分布的川滇高山栎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火烧、采伐、放牧、无干扰几种条件下的样地类型对高山栎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扰类型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郁闭度、灌木和草本盖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无干扰条件下各指数一般比干扰条件下的高,而对于放牧迹地上总物种丰富度指数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都远大于三种群落类型,主要原因是放牧控制了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增加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干扰 群落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杰 郭其强 郑维列 徐阿生
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种群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及冠幅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种群的高度结构。种群结构不仅反映了种群不同个体的配置情况,也反映了种群数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林 王景升 陈宝雄 普穷
为揭示藏东南高山林线的植被空间分布及林线植被的生态适应性,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草本、灌木和乔木层的重要值总和为指标,对色季拉山林线植被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以样地和物种为单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样地为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林线及附近垂直高度1000m)的森林及灌木植被类型,共26个。TWINSPAN分析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林线研究区域共分布着7个群落(群丛)类型,林线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自己的范围和分界线。3)样地DCA第一排序轴反映了研究区海拔梯度的影响,即植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大庆 郭泉水 薛会英 边巴多吉 潘刚
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调查 ,研究了林隙大小与更新以及林隙形成年龄与更新的关系 ,对林隙和非林隙林分内幼苗和幼树的高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林隙大小在 10 0m2 左右 ,最适合于苗高 2 0cm以下的更新幼苗生存 ,超过 10 0m2 ,更新幼苗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减少 ;林隙大小在 30 0m2 左右 ,最适合冷杉幼树和小径木的生存。林隙形成年龄在 30a左右 ,更新幼苗和幼树的数量最多 ,而小径木数量有限 ,随着林隙形成年龄的增大 ,小径木数量逐渐增多 ,而幼苗和幼树逐渐减少 ;林隙内幼苗、幼树和小径木的密度均大于非林隙林分 ;林隙对 3年生以下幼苗的高生长影...
关键词:
林隙更新 冷杉原始林 色季拉山 西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郎学东 苏建荣 张志钧 张炜银 罗建 王素丽
应用植物群落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有花卉植物52科,133属,219种;菊科和蔷薇科等是这一区域优势科,杜鹃属和忍冬属等是这一区域优势属;急尖长苞冷杉和杯萼忍冬分别是木本乔木类花卉和木本灌木类花卉中资源最优势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花卉种,草本攀援类花卉呈现出资源相对优势的种分布较狭窄而分布广的种资源量较小的趋势;从垂直高度上看,海拔3 500 m附近的花卉平均物种数最多,海拔4 200~4 800 m带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花卉物种中有20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种,其中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关键词:
西藏 色季拉山 西坡 种子植物 花卉资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建清 吴云锋 袁耀锋
利用稀释平板倾注法从西藏色季拉山22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120株。以水稻稻瘟病菌、立枯丝核菌、棉花枯萎菌、烟草赤星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圈直径>15 mm的菌株7株。将这7株放线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各个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2152无论是活体还是其发酵液对4种供试病原菌均表现强烈的抑菌效果,发酵滤液稀释10倍后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78.6%。
关键词:
放线菌 拮抗 植物病原菌 抑菌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翠叶 辛福梅 杨小林 洛桑曲杰
【目的】探讨影响川滇高山栎体胚诱导的关键因素,为建立川滇高山栎体胚再生植株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川滇高山栎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采样时期、抗氧化剂以及培养条件(光培养或暗培养)对其体胚诱导的影响。【结果】川滇高山栎未成熟合子胚在MS、1/2MS、B5和WPM基本培养基上均有体胚发生,其中MS基本培养基诱导效果较好,诱导率达60.0%,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且愈伤组织量最多;以MS为基本培养基,同时添加1mg/L 6-BA和0.5mg/L 2,4-D,诱导率达83.3%,显著高于二者单独添加及其他组合处理;光照强度1 000~2 000lx,每天光照12h的光...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未成熟合子胚 体胚发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清 郭玉实 李青 李渤生
该文基于西藏高原高山栎类野外考察,阐述了高山栎类(QuercusSect.Suber)的种子扩散、更新与生长、自然分布与生存环境多样性问题.通过对其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分析,及其与分布于欧洲的冬青栎(Q.ilex)研究结果的比较,说明了高山栎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多样化的生长对策.同时,还对硬叶常绿栎类的起源、扩散及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作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
西藏,高山栎类,生活史,变迁,进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