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1)
2023(9300)
2022(7725)
2021(7191)
2020(5488)
2019(12684)
2018(12051)
2017(21064)
2016(11745)
2015(13224)
2014(13333)
2013(13082)
2012(12729)
2011(11908)
2010(12005)
2009(10925)
2008(10744)
2007(9596)
2006(8701)
2005(8342)
作者
(35966)
(30179)
(29979)
(28445)
(19197)
(14571)
(13612)
(11847)
(11516)
(10875)
(10488)
(10150)
(9832)
(9771)
(9527)
(9249)
(8834)
(8771)
(8699)
(8616)
(7691)
(7539)
(7265)
(6913)
(6866)
(6862)
(6794)
(6729)
(6334)
(6114)
学科
(51712)
经济(51676)
管理(25213)
(24855)
地方(20798)
中国(20484)
(17598)
(16419)
企业(16419)
业经(13043)
农业(12387)
方法(11892)
(11503)
地方经济(11166)
(10750)
(10058)
金融(10055)
(9883)
贸易(9868)
数学(9859)
数学方法(9717)
(9529)
银行(9505)
(9445)
(9376)
(8981)
环境(8912)
(8681)
(8284)
发展(7999)
机构
学院(163431)
大学(160016)
研究(70336)
(64325)
经济(62685)
管理(54644)
中国(53191)
科学(44474)
理学(44369)
理学院(43675)
管理学(42755)
管理学院(42444)
(37739)
(37431)
研究所(34125)
(33405)
中心(31221)
(28840)
(27347)
(26352)
师范(26096)
(26039)
农业(25621)
北京(25015)
业大(24779)
(23525)
(22796)
科学院(22061)
财经(21036)
师范大学(20885)
基金
项目(105475)
科学(81056)
研究(79228)
基金(70926)
(63515)
国家(62867)
科学基金(51235)
社会(47148)
社会科(44452)
社会科学(44447)
(43294)
(37092)
基金项目(36775)
教育(35163)
编号(33260)
自然(31596)
自然科(30706)
自然科学(30698)
(30377)
自然科学基金(30080)
资助(28214)
成果(27978)
课题(25528)
重点(25192)
发展(24071)
(23660)
(21950)
(21544)
(20779)
创新(20593)
期刊
(87344)
经济(87344)
研究(55483)
中国(45821)
(32816)
学报(28020)
教育(26325)
科学(26182)
农业(22890)
管理(21851)
(20798)
大学(20452)
(18925)
金融(18925)
学学(18749)
业经(15568)
技术(15497)
经济研究(13341)
(12741)
图书(10811)
问题(10516)
资源(9816)
财经(9694)
国际(9382)
(9354)
科技(9020)
(8816)
论坛(8816)
世界(8662)
(8512)
共检索到284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华  陈云伟  拉姆央金  蒲虹君  
为全面了解西藏科技项目的总体情况,以西藏自治区近60年的科研项目数据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了项目数量的变化趋势、所属领域和学科分布、热点主题分布、承担机构情况和承担地区等。研究结果表明,近60年来西藏的科技项目投入大幅增长,投入集中在农业科学、工业技术和医药卫生三大学科,这与本地产业布局密切相关;本土的科研院所、地方机关与高校是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机构,而承担地区集中在拉萨市,项目布局表现出区域配置不平衡、企业科研动力不足、对外合作关系薄弱等问题。以期为西藏科技事业发展、优化科研项目布局、培育优势科研领域,补齐发展短板等提供决策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发旺  刘天平  
西藏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特殊,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是我国以及东半球气候的"调节器"和"启动器",搞好西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于改善西藏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尼玛格桑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从1996年开馆至今从传统图书馆成功步入现代图书馆的转型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里,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正当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本文回顾自治区图书馆过去10年在基础建设、服务效能、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数字服务、古籍保护、学会协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思考制约向“第三代图书馆”发展的瓶颈,谋划未来发展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海  
开展科学研究是西藏自治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高校科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与西部其他省区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本文就2000年以来西藏高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以及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与西部省区其他高校进行统计对比,以期了解西藏高校存在的差距,为西藏高校进一步改进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金世洵  
一、工作回顾过去的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普穷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推进全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卫平  贾仲益  
通过对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发现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呈现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较高、捧"铁饭碗"的毕业生所占比例高、毕业生"内销型"就业比例极高、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极低、面向企业等主要就业市场的比例低以及毕业生中继续升学深造的比例极低等特点。同时存在就业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毕业生及家长就业观念保守、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面狭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由就业政策改革滞后与主要就业领域的非市场性因素浓厚、整体改革滞后和现实困境不利于养成进取心态、办学模式和办学条件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就业政策联动性不强且落实不到位等成因造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学武  刘金山  张蓓  张万林  
基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数据,研建了冷杉林生物量密度多元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探寻地理因子与林分因子对生物量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以胸径、郁闭度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526,预估精度为93.63%;以林龄、海拔、郁闭度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403,预估精度为92.28%。结合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可用于全区尺度上冷杉林生物量的估算;利用林龄、海拔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可用于掌握生物量、碳汇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某一时期内的碳汇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一聪   田明   李鹏   吴致蕾  
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人类在高原等特殊地理条件下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关系逐渐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协调。以城镇化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以生态资产价值量衡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如何在高原地区协调互促,愈加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核心。论文以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水平测度,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尺度空间关联特征,判断两者的耦合协调类型及时空演变模式。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间西藏全域城镇化呈现局部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的总体趋势为缓慢上升;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更加分散,区际差异较大,但总体水平保持稳定。(2)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城镇化综合指数高的地区,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相对偏低。(3)以2010年为拐点,西藏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交互关系具有先扩张再收缩的变化特征。目前协调发展类型和基本协调类型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出现失调衰退的情况。(4)耦合协调关系演变在空间上体现为,以拉萨及其周边地区的单中心主导逐步转向包含其他地市区县的多中心分布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拉萨市耦合协调发展过程的空间溢出效应。论文从空间视角完善了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协调研究,可为合理引导人地关系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谢学忠  唐小芬  
我国西藏自治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为了促进西藏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针对其特点,采取特殊的税收优惠措施。本文分析了目前西藏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西藏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政策的相关对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嘉梁  邓光奇  
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西藏自治区境内拥有的独特自然景观资源,繁衍生息于"世界第三极"的藏族人民在适应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和传承了特色鲜明的雪域文化,这为自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不仅是对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兆锋  张镱锂  孙威  赵东升  刘林山  
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目前有关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的分析多是基于人均经济指标与人居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人均指标反映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的潜力与可能性,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区域,尤其是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较大的农区及牧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程度。本文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分析中,加入了反映环境变化的因子,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概念模型;并利用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多年变化线性斜率值对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区分了协调县区和不协调县区,从经济与环境协调的角度探讨了各区经济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分析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静  申帆  韩昭君  胡祥培  
【目的/意义】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边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厘清当地企业如何在政府的帮扶下走出电商发展之路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设计/方法】整合注意力基础观、制度逻辑和资源协奏理论,建立“制度逻辑驱动——资源协奏动作——电商能力形成”的理论框架,并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西藏林芝市一家电商企业的电商发展过程与内在机制。【结论/发现】(1)企业的电商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线上试水期、场馆运营期、创新发展期三个阶段,制度逻辑随着发展过程不断演变,诱发企业差异化的注意力配置,进而影响资源协奏动作与电商能力形成。(2)在边疆农村地区,企业发展电商所面临的政府逻辑与市场逻辑彼此适配、相互促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扎西德吉  欧珠罗布  央宗  扎西达娃  
目的:对比西藏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现状,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公平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西藏调查含扩点项目)数据,对1 485名儿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留守儿童337名(占22.69%);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农牧区户口所占比例较高、家庭规模较小和家庭年均收入较低(P<0.05);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两周患病率为5.67%和6.07%,均以患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患儿两周就诊率分别为84.21%和75.36%,首诊机构选择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别占37.50%和30.77%,患病后未治疗的原因均已自感病轻为主。结论:留守儿童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医生诊疗能力建设,加大儿童监护人健康教育力度,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