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5)
- 2023(4815)
- 2022(4241)
- 2021(4173)
- 2020(3463)
- 2019(8349)
- 2018(8254)
- 2017(15703)
- 2016(8786)
- 2015(10072)
- 2014(9944)
- 2013(9647)
- 2012(8691)
- 2011(7855)
- 2010(8065)
- 2009(7322)
- 2008(7082)
- 2007(6157)
- 2006(5355)
- 2005(4597)
- 学科
- 济(34458)
- 经济(34438)
- 管理(19881)
- 业(18774)
- 方法(18205)
- 数学(16824)
- 数学方法(16318)
- 企(15177)
- 企业(15177)
- 学(10075)
- 地方(8715)
- 农(8669)
- 中国(7676)
- 理论(6435)
- 业经(6199)
- 贸(6100)
- 贸易(6092)
- 易(5888)
- 农业(5618)
- 财(5270)
- 和(5257)
- 环境(5191)
- 技术(4705)
- 教学(4520)
- 生态(4456)
- 地方经济(4279)
- 划(4260)
- 制(4130)
- 资源(3791)
- 融(3649)
- 机构
- 学院(121914)
- 大学(119648)
- 研究(44466)
- 管理(44412)
- 济(42367)
- 经济(41401)
- 理学(38607)
- 理学院(38099)
- 管理学(36670)
- 管理学院(36488)
- 科学(33175)
- 中国(31490)
- 京(27039)
- 农(26980)
- 所(24342)
- 业大(24237)
- 研究所(22855)
- 农业(20844)
- 中心(19606)
- 江(18545)
- 北京(17314)
- 院(17309)
- 财(16747)
- 范(16214)
- 师范(15967)
- 技术(15630)
- 省(15538)
- 州(14780)
- 室(14203)
- 科学院(13924)
- 基金
- 项目(90005)
- 科学(68713)
- 基金(63195)
- 家(59053)
- 国家(58691)
- 研究(58361)
- 科学基金(48338)
- 省(36865)
- 自然(35561)
- 自然科(34677)
- 自然科学(34666)
- 自然科学基金(33979)
- 社会(33436)
- 基金项目(33265)
- 社会科(31707)
- 社会科学(31693)
- 划(31682)
- 资助(27676)
- 教育(27424)
- 编号(22898)
- 重点(21533)
- 计划(19776)
- 发(19414)
- 科技(18532)
- 创(18281)
- 科研(17985)
- 部(17785)
- 创新(17183)
- 成果(17132)
- 课题(17111)
共检索到173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学武 刘金山 张蓓 张万林
基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数据,研建了冷杉林生物量密度多元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探寻地理因子与林分因子对生物量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以胸径、郁闭度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526,预估精度为93.63%;以林龄、海拔、郁闭度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403,预估精度为92.28%。结合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可用于全区尺度上冷杉林生物量的估算;利用林龄、海拔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可用于掌握生物量、碳汇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某一时期内的碳汇量。
关键词:
冷杉 生物量 碳汇 林龄 海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振雄 贺东北 肖前辉 周湘江
利用2011年采集的150株西藏天然冷杉数据,采用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方法同时进行整体建模和分段建模,分别建立了西藏冷杉一元、二元生物量与材积相容性模型,并分析对比两者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一元、二元模型,采用整体建模方法都难以准确描述冷杉生物量、材积随胸径变化情况,导致径阶16 cm以下的林木立木材积和生物量估计值均小于实际值,径阶越小,偏差越大,其中4 cm径阶的预估偏差甚至达到了20%30%;而采用分段建模方法能有效解决上述有偏估计的问题,模型改进效果十分良好,各径阶均无系统偏差;分段建立的地上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江平 项文化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424.5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为300.02t.hm-2,占总生物量的70.67%,其次是死亡木111.53t.hm-2,占总生物量的26.27%,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较低,分别为2.59和0.18t.hm-2,所占比例分别为0.61%和0.04%。乔木层中,树干、皮、枝、叶与根的生物量分别为194.59、33.96、20.22、12.39与38.48t.hm-2。随着树木生长,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大,而枝、叶比例减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季蕾 亢新刚 张青 郭韦韦 周梦丽
为了研究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林下灌木的生物量,以该林场3种不同郁闭度(0.6,0.8,1.0)的天然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和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为研究对象,以灌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用r软件拟合了灌木层出现频率较高的13个物种单一物种生物量最优模型和各物种不同器官的最优模型,挑选判定系数r~2和方差分析F值较大,剩余标准差e_(see)和平均相对误差e值较小的作为生物量最优模型,以及探索了不同主林层密度下各物种生物量的差异与分配。结果表明:各物种不同器官最优模型除了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叶和根,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华 陈云伟 拉姆央金 蒲虹君
为全面了解西藏科技项目的总体情况,以西藏自治区近60年的科研项目数据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了项目数量的变化趋势、所属领域和学科分布、热点主题分布、承担机构情况和承担地区等。研究结果表明,近60年来西藏的科技项目投入大幅增长,投入集中在农业科学、工业技术和医药卫生三大学科,这与本地产业布局密切相关;本土的科研院所、地方机关与高校是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机构,而承担地区集中在拉萨市,项目布局表现出区域配置不平衡、企业科研动力不足、对外合作关系薄弱等问题。以期为西藏科技事业发展、优化科研项目布局、培育优势科研领域,补齐发展短板等提供决策支撑。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科研项目 布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顺宝 李泽辉
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1999年全国市县统计人口数据与各市县土地利用类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各市县各类土地利用指数的复相关系数为0.82,在西藏、青海和海南3省区,复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市县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指数及数字高程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并计算出西藏自治区1km×1km分辨率的栅格人口数据。在被选作验证区的3县37个乡镇中,用模型计算出的各乡镇人口密度与各乡镇的实际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88。因此,土地利用信息是进行市县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重要参数,利用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之...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口数据 空间化 西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林 杨华 亢新刚 岳刚
探讨不同强度的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天然云冷杉林在3种不同强度(弱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22年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块样地林分整体和主要树种均表现为随机分布,强度择伐林木多呈聚集分布,而弱度、中度择伐树种大多处于随机和均匀分布;主要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弱度择伐的负相关现象多于其它择伐类型。弱度择伐更加有利于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发旺 刘天平
西藏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特殊,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是我国以及东半球气候的"调节器"和"启动器",搞好西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于改善西藏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戎
迁移是人口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当人们在各个地域之间、在不同的居民点(城、镇、乡村)之间迁移以改变自己的居往地点和工作地点时,这些迁移活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变化,往往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迁移者的种种追求联系在一起,人们的迁移活动在迁移距离、迁移时间等方面也会因此采取不同的形式。由于人们的迁移活动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本人这三个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关迁移的研究有时在迁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宗学 孟翠玲 巩同梁 隋彩虹
论文主要利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方法对西藏自治区近40余年来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西藏地区的平均气温是东部高于西部,东部等值线较密集;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气温类似;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部与西北部偏高,中部偏低的分布。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近几十年来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达到0.24℃/10a,且西部地区的上升幅度大于东部地区;最高气温的变化幅度不大;最低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无论是平均气温、最高气温还是最低气温,都表现出冬季上升幅度大,春季与夏季升温不明显的趋势。三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
气温 趋势 非参数检验 西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俊伟 次仁桑珠 余道坚 张俊华 文艺 李志红 陈洪俊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之一,对热带和亚热带的250余种水果和蔬菜造成危害。本研究在中国760气象站点(西藏有39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桔小实蝇的生物学数据以及该虫的已知分布地信息的基础上,利用CLIMEX和ArcGIS软件对桔小实蝇在中国,尤其是西藏自治区的适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中国的适生范围涉及21个省、市(区);在西藏自治区,桔小实蝇的适生站点有15个,其中加查和察隅处于中度适生区。本研究明确了桔小实蝇在我国的适生性,为科学制定我国(尤其是西藏地区)针对桔小实蝇的检疫政策和措施、防止该实蝇入侵和进一步的扩散等提供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索朗央拉 任广鑫 尼玛扎西
以西藏统计年鉴和西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告的数据为依据,对西藏自治区9年间(2003-2011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盈亏、万元GDP和人类发展指数进行分析评价,以揭示区域近年来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表明,2003-2011年间西藏自治区的生态足迹盈余,表现为发展模式一直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可持续性。万元GDP呈现为下降趋势,反映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的升高,结合人类发展指数反映出西藏自治区的整体社会经济水平还很低,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章杰宽 姬梅 朱普选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于旅游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建立了西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针对西藏旅游业发展的三大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与群众目标,采用模式搜索算法对多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获得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不同发展战略下的求解结果。依据求解结果,提出了对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过程控制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系统 多目标规划 西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江平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米林南伊沟成熟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林芝云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367.49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276.64 t·hm-2,占总生物量的75.28%,其次是凋落层的生物量40.65 t·hm-2,占总生物量的11.06%。在乔木层中,干材生物量201.23 t·hm-2(69.32%),皮25.53 t·hm-2(8.79%),枝17.80 t·hm-2(6.13%),叶3.33 t·hm-2(1.1...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帆 余成群 董冠鹏
本文以Cobb-Douglas为核心,以西藏自治区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最小二乘法、势分析法、调整法和经验法估计出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继而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和预测1990—2015年西藏自治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上升,2008年达到了30.8%,预计2015年达到40.7%,但投资拉动特征明显。最后,基于测算与预测结果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