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9)
- 2023(1682)
- 2022(1476)
- 2021(1415)
- 2020(1108)
- 2019(2451)
- 2018(2354)
- 2017(3713)
- 2016(2408)
- 2015(2547)
- 2014(2408)
- 2013(2587)
- 2012(2483)
- 2011(2284)
- 2010(2452)
- 2009(2203)
- 2008(2248)
- 2007(1931)
- 2006(1812)
- 2005(1637)
- 学科
- 环境(6616)
- 管理(5706)
- 济(5440)
- 经济(5439)
- 生态(5101)
- 学(4898)
- 教育(4319)
- 生(4018)
- 研究(3838)
- 研究生(3494)
- 资源(2961)
- 划(2795)
- 农(2689)
- 和(2674)
- 规划(2446)
- 环境规划(2406)
- 业(2329)
- 地方(2271)
- 制(2236)
- 疗(2082)
- 医疗(2081)
- 度(2065)
- 制度(2062)
- 虫(2007)
- 域(1954)
- 区域(1953)
- 服务(1941)
- 发(1878)
- 区域环境(1848)
- 农业(1744)
- 机构
- 大学(36322)
- 学院(34522)
- 研究(17815)
- 科学(13573)
- 农(11966)
- 中国(10247)
- 所(9944)
- 管理(9448)
- 研究所(9376)
- 农业(9207)
- 业大(9197)
- 京(9123)
- 济(8730)
- 经济(8210)
- 理学(7830)
- 理学院(7655)
- 管理学(7343)
- 管理学院(7303)
- 院(7144)
- 省(7037)
- 室(6754)
- 中心(6691)
- 江(6343)
- 农业大学(6272)
- 范(5964)
- 北京(5896)
- 师范(5842)
- 实验(5742)
- 科学院(5636)
- 实验室(5572)
共检索到53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杨欣兰 曾本和 牟振波
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是西藏高原重要的土著裂腹鱼类,本研究调查了藏南内流湖泊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种群生态学,对180尾高原裸鲤寄生蠕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感染数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由5个物种构成,分别为聂氏拟短节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eudyptulae)、束首线虫未定种(Streptocara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和异肉吸虫属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的感染率最高,聂氏拟短节绦虫的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最高,束首线虫未定种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最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各个肠道寄生蠕虫种群感染高原裸鲤群体的平均丰度均不存在宿主雌雄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群感染数量与宿主全长也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用方差均值比分析5个种群的分布类型,结果显示均呈聚集分布。将各个种群感染宿主数量的频率分别与负二项分布进行拟合,用χ~2检验判断结果的显著性,发现聂氏拟短节绦虫和束首线虫未定种种群虽然呈聚集分布,但并不符合负二项分布。5个种群中均以未感染的宿主频次为最高,在感染情况下,聂氏拟短节绦虫以感染1~5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C.eudyptulae和异肉吸虫未定种以感染1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束首线虫未定种感染数量为1~6条的宿主出现频次均较低且相近,新棘吻虫未定种感染1~2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本研究为摸清各肠道寄生蠕虫种群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西藏土著鱼类寄生虫的区系组成及特点,深入研究高原隆起、西藏特殊地理环境与寄生虫之间的关系累积了资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付佩佩 周建设 刘飞 王且鲁 扎西拉姆 陈美群 王万良
为了解西藏哲古措土著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于2018年9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19年3月(春季)和6月(夏季)对哲古措进行了4个季节的采样调查。共采集到2种土著鱼类,分别为高原裸鲤(Cymnocypris waddellii)和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与原来的记录不同。在高原裸鲤的消化道中采集到了5种寄生蠕虫,分别为聂氏拟短结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青海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qinghaiensis)、异肉吸虫属未定种复殖吸虫(Allocreadium sp. )、对盲囊线虫属未定种线虫(Contracaecum sp.) 和束首线虫属未定种线虫(Streptocara sp.),并对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我们发现,哲古措土著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物种组成与中国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大多为未定种,为西藏所特有,其中的大部分为广布性寄生虫,鸟类在其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分析,高原裸鲤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70~1.27,显示了较高的群落多样性,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为0.38~0.76,优势种群为线虫。线虫的种群动态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秋季为周年最高,冬季下降,春季上升,夏季降至最低,推测与水温、中间宿主的种群数量、线虫的生命周期和鱼类宿主繁殖期的行为等有关。复殖吸虫、绦虫和棘头虫四季的感染率均在10%以内浮动,平均丰度也较低。异尾高原鳅的消化道中未发现任何寄生蠕虫,推测与宿主肠道空间大小、摄食量和分布空间的差异有关。本研究通过对西藏湖泊土著鱼类寄生蠕虫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为深入了解西藏寄生虫的组成特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对寄生虫与鱼类宿主协同进化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寿昆 郭果为
在具有相同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构成的29个种对中,多数不具亲和性;仅2对具有明显亲和性(α>0.5),且均为家畜寄生蠕虫,即寄生山羊瘤胃的鹿同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以及大肠的微管食道口线虫和辐射食道口线虫;种间关联程度则为多负关联,其中完全负关联(I_=-1)的有12对,仅有4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关联;家畜寄生蠕虫的种群重要值明显高于家禽。分析结果提示,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的种间关系普遍存在负关联和缺少亲和性的现象,寄生空间大小对寄生蠕虫感染强度也有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续 娄忠玉
鲤鱼肠道寄生鲮单极虫病初报钱续,娄忠玉(甘肃省榆中县渔业工作站730100)(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730030)鲮单极虫最常见的是寄生在鲤鱼鳞片下面。近年来发现,鲤鱼肠道患鲮单极虫病在北方较为流行,特别是网箱养殖的鲤鱼(15—750克/尾)易得此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锡林
黑龙江省自1979年系统开展家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以来,用蠕虫学剖检法检查21个市县的848只鸡、9市县的115只鸭和8市县的77只鹅,发现蠕虫28种,隶属2门3纲12种21属,其中优势种有 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Sobolevicanthus gracilis,Drepanidotaenia lanceolata,Ascaridia galli,Heterakis gal-linarum 和 Ganguleterakis dispar 共6种,省内新记录虫种为 Amphimerus anatis,Metorchis orientalis,Prostho...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威山 周顺 张东 王亚青 滑聪杰 李文祥 王桂堂
2015年12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长江中游的太白湖鱼类鳃和肠道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5种131尾鱼中,共分离鉴定了36种寄生蠕虫,其中单殖吸虫30种,复殖吸虫1种,绦虫5种;对其中6种单殖吸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大部分鱼类的鳃部都感染单殖吸虫,只有4种鱼类的肠道感染寄生蠕虫,较低的体内寄生蠕虫多样性表明该湖泊的生态环境可能受到较严重的干扰。
关键词:
太白湖 寄生蠕虫 单殖吸虫 寄生虫区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聚恒 赵智杰 张新乾 张玲 王天奇 周继贤 张和平 曹爱珍 赵齐鹏
马属动物是农村的役畜,又是肉皮的来源之一,因此,洛阳地区还着大批的马属动物。现在马属动物的传染病基本上得到控制,寄生虫病的防治显得重要,但洛阳地区马属动物寄生虫方面的资料很少,为了摸清洛阳地区马属动物寄生虫的流行情况,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的马的寄生虫进行全面性的调查。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别和饲养量选择有代表性的临汝、偃师、陕县、盂津和洛阳郊区等五个县区为调查点.各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扎木苏 乌云其其格 爱华 吴胜瑞 王安 陈晓东 托娅 王海鹰 白金海 金鹰 秀茶
1990~1996年,我们在该旗各苏木不同牧区其剖检牧羊犬7只,其检出虫体7种,蠕虫感染率100%,隶属于5科7属,其中吸虫1种,绦虫4种,线虫2种.①有角吸虫 A.alata.感染率28.5%,感染强度56~108条。②犬复殖孔绦虫 D.caninum,感染率14.20%,感染强度:6条.③泡状带绦虫 T.hydatigena,感染率28.5%,感染强度:1,2条.④多头多状绦虫M.multiceps,感染率:42.8%,感染强度3~15条.⑤细粒棘球绦虫 E.granulosus,感染率14.2%,感染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谭博真 杨学芬 杨瑞斌
对西藏哲古错高原裸鲤(Gymnocypric waddelli)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2017-2019年,在西藏哲古错共采集高原裸鲤(Gymnocypric waddelli)样本432尾,采用微耳石鉴定年龄,测量耳石半径,进行体长退算,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所采集高原裸鲤样本体长范围为3.1~35.6cm,体重范围为0.4~645.9 g;年龄范围为1~11龄,6~8龄鱼比例超过35%。体长(L)和体重(W)拟合关系式为W=0.0095L~(3.1514 )(R~(2)=0.9911, n=432),符合匀速生长特性。雌雄间体长、体重与年龄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拟合建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_(t)=410.159[1-e~(-0.149(t-0.620))];W_(t)=1114.233[1-e~(-0.149(t-0.620))]~(3.1514),拐点年龄为8.263,对应的体长体重分别为L_(i)=27.826 cm、W_(i)=333.811 g;表观生长指数φ为4.399。综上,哲古错高原裸鲤年龄结构简单化,处于增长期,可能是受哲古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生境等因素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西藏脆弱的生态系统中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并建议通过入湖河流水量管理、限制捕捞等人类活动等措施,改善哲古错生态环境,对哲古错高原裸鲤种群进行保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源达 叶立云
1981~1982年冬在湖南洞庭湖的常德、汉寿、益阳、沅江进行雁形目鸟类寄生蠕虫调查研究,共剖检雁形目鸭科鸟类5属15种122只,发现蠕虫34种隶属於4纲4目12科23属,其中吸虫7科9属18种,绦虫1科10属12种,线虫3科3属3种,棘头虫1科1属1种.新宿主11个,新记录1种.
关键词:
雁形目 寄生蠕虫 棘头虫 鸭科 汉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立勃 毕胜 李觉慧 李茹 武亚芳 满秋丽 徐长利
1997年11月~1998年1月和1998年4~5月用蠕虫剖检法解剖50只鸭和30只鹅,发现9种蠕虫,其中在鸭体发现有鸭对体吸虫、官川棘口吸虫、光睾吸虫(未定种)和小系钩绦虫;鹅体发现卷棘口吸虫、棘口吸虫(未定种)、宫川棘口吸虫、矛形剑带绦虫、普氏剑带绦虫和异形同刺线虫.在9种蠕虫中,光睾吸虫为省内首见,异形同刺线虫为优势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业忠 张翠华 张春玲 常静珍 尹花子 王刚 韩晓辉 刘伟 张宏伟
1997年11~12月对8只犬进行蠕虫学剖检,共检出以下6种蠕虫:华枝睾吸虫,犬复孔绦虫、线中殖孔绦虫、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和犬钩口线虫。此外,在屠宰检疫中还经常检出细颈囊尾蚴,有时检出肝棘球蚴,说明犬体还存在这两种绦虫幼的成虫——沟状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过去还在犬肾脏发现过肾膨结线虫.由此可见我市犬体现已知寄生蠕虫9种,隶属2门3纲7种9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辉 刘伟 杨锡林 贺业忠 刘玉民 张翠华 王刚 张春玲 尹花子 常静珍
1996年1月和1997年11~12月用蠕虫学剖检法检查鸭20只、鹅50只,于鸭体发现鸭对体吸虫1种, 于鹅体发现富川棘口吸虫、未定种棘口吸虫、矛形剑带绦虫、鸡蛔虫、异形同刺线虫和鸡异刺线虫等6种,优势种为异形同刺线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胜 郑兴友 李觉慧 刘莉 徐长利 王淑梅 任彩霞 柴洪彬 满秋雨
1997年11~12月和1998年4~5月用蠕虫学剖检法检查30只鸡,检出蠕虫6种,为有轮赖利绦虫、棘盘赖利绦虫、鸡蛔虫、鸡异刺线虫、长鼻咽筛带线虫和扭状头筛带线虫,其中鸡蛔虫和鸡异刺线虫为优势种,特别是鸡蛔虫感染年高达60%,应做为重点防制对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永庄 贺业忠 张翠华 韩晓辉 刘伟
为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我市畜禽寄生蠕虫病的防治工作,保证畜牧业的发展,我们将省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协作组的"黑龙江省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中关于我市的有关资料和我们自己的小型鸭蠕虫区系调查结果整理成文,供今后指导我市开展畜禽寄生虫病调查和防治工作的参考.我市畜牧业发展较快,1997年饲养量黄牛达28.19万头、奶牛0.38万头、生猪32.08万头、绵羊7.3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