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9)
- 2023(4816)
- 2022(4031)
- 2021(3678)
- 2020(3158)
- 2019(7097)
- 2018(6831)
- 2017(12653)
- 2016(7331)
- 2015(7895)
- 2014(7781)
- 2013(7717)
- 2012(7447)
- 2011(6786)
- 2010(6614)
- 2009(5954)
- 2008(5972)
- 2007(5395)
- 2006(4626)
- 2005(4261)
- 学科
- 济(23228)
- 经济(23190)
- 业(16880)
- 管理(16263)
- 企(13387)
- 企业(13387)
- 方法(11305)
- 学(11255)
- 数学(9830)
- 数学方法(9683)
- 财(6871)
- 农(6333)
- 中国(6183)
- 制(5331)
- 业经(4626)
- 融(4414)
- 金融(4413)
- 银(4405)
- 务(4383)
- 财务(4378)
- 财务管理(4364)
- 银行(4357)
- 企业财务(4246)
- 农业(4230)
- 行(4176)
- 贸(4157)
- 贸易(4155)
- 技术(4134)
- 易(4062)
- 理论(3917)
- 机构
- 大学(107365)
- 学院(105167)
- 研究(46251)
- 农(36095)
- 科学(35767)
- 济(35400)
- 经济(34589)
- 中国(31860)
- 管理(30797)
- 农业(29626)
- 所(27750)
- 理学(26725)
- 理学院(26243)
- 研究所(26031)
- 业大(25454)
- 管理学(25397)
- 管理学院(25247)
- 京(24078)
- 中心(19535)
- 农业大学(18614)
- 室(18303)
- 省(17580)
- 业(17362)
- 实验(17090)
- 财(16611)
- 科学院(16563)
- 实验室(16474)
- 江(16295)
- 院(16140)
- 重点(15676)
- 基金
- 项目(78185)
- 科学(58919)
- 基金(57105)
- 家(56433)
- 国家(56059)
- 研究(44678)
- 科学基金(44091)
- 自然(33943)
- 自然科(33180)
- 自然科学(33162)
- 自然科学基金(32585)
- 省(30734)
- 基金项目(29769)
- 划(28424)
- 社会(25670)
- 社会科(24208)
- 社会科学(24198)
- 资助(23851)
- 计划(20595)
- 教育(20163)
- 重点(19457)
- 科技(19219)
- 发(16841)
- 科研(16498)
- 创(16248)
- 部(16152)
- 专项(15813)
- 业(15735)
- 创新(15422)
- 农(15105)
共检索到154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坤 杜桂萍 赵志祥 谢丙炎 黎定军
为了解西藏米拉山草甸土壤中的聚酮合成酶(PKS)基因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多样性,采用直接提取土壤总DNA,PCR扩增Ⅰ型PKS基因KS域和NRPS基因A域,并在NCBI进行Blast比对,分析其系统进化发育.得到27个PKS基因KS片段,经NCBI比对,主要来自蓝细菌(Cyanobaeteria)、α-和γ-变形菌(Proteobaeteria)和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得到NPRSA片段32个,主要属于变形菌门、蓝细菌门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红艳 刘红 李波 袁兴中 孙书存 陈忠礼
【目的】了解轮牧制度下亚高山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方法】2008年5—10月采用手捡法、干漏斗(Tullgren)和湿漏斗(Baermann)法对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北红原县亚高山草甸冬季牧场(WP)和夏季牧场(SP)春夏秋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46 746个,分别隶属6门9纲16目61类群;其中WP中22 092个,隶属6门9纲15目42类群;SP中24 654个,隶属6门8纲15目46类群。2种生境中均以线虫为优势类群。轮牧制度下的亚高山土壤动物群落,其个体数量变化趋势是:春季SP>WP,夏季和秋季WP>SP;类群数变化趋势是:春季和秋季SP>WP,夏季...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轮牧 土壤动物 群落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翔 格日才旦 侯扶江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选择3个高寒草甸牦牛牧场,分析放牧强度和地形共同作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土壤物理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显著影响α多样性(P <0.05),其中土壤容重最为密切。地形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文年 陈发军
为了探测大气氮沉降对高山草甸的影响,设置对照(N_0)、低氮14.3g·m(-2)(N_5)、中氮28.6g·m(-2)(N_(10))和高氮57.1g·m(-2)(N_(20))4个氮素(NH_4NO_3)添加水平,连续3年对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山草甸群落进行施氮处理,测定各添加水平下群落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添加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在N_(20)达到最大,且地上生物量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向上转移的趋势;随氮素的增加,地下生物量先增大后减小,在N_(10)最大,且有向浅层表土(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益西措姆 许岳飞 付娟娟 孙永芳 巴桑吉巴 尼布 呼天明 苗彦军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峰侠 张瑞 徐明 郑云普
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同生物多样性、优势种功能性状和土壤性质等多因素紧密关联,因此,受到多变量过程的综合调控。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山西历山山地草甸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优势种功能性状和土壤等多变量因素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物种多样性外(γ=0.10,P=0.69),优势种功能性状(γ=0.61,P=0.00)、功能多样性(γ=0.47,P=0.04)和土壤因素(γ=0.34,P=0.02)直接影响群落生产力,并且土壤因素还通过改变优势种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的方式间接影响群落生产力(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35、0.27)。优势种功能性状是预测群落生产力变化的最佳变量,其次是功能多样性和土壤因素。因此,理解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应在引入多元方法的前提下,重点考虑优势种功能性状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窦全虎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5种典型亚高山草甸物种的多样性,为该区域亚高山草甸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布在秦岭火地塘林区、佛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野青茅(Deyeuxia arundinacea)、赖草(Leymus secalinus)、长穗苔草(Carex dolichostachya)、早熟禾(Poa annua)、细叶苔草(Carex rigescens)等5种亚高山草甸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记录5种典型亚高山草甸群落的物种名称、高度、盖度、株数、海拔高度等相关数据,对5种草甸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草甸群落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欧阳青 任健 尹俊 李永进 袁福锦
以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全球气候变暖,探讨气温增加对0-10、10-20、20-30、30-40cm土壤pH、有机质、有效性氮及速效磷的影响。经过两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开顶式生长室(OTC)作用下,草地表面年均温度较对照提高了1.56℃,其中冬季的增温幅度大于夏季。增温对0-40cm土壤pH、速效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相反,它对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土壤脲酶活性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主要集中在0-10cm土层。增温处理中,0-10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降低了9.6%,脲酶活性降低了38%,速效磷含量则显著增加(P<0.05)。另外,随着草地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呈上升趋势,而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和土壤脲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向涛 高洋 苗彦军 孙磊 赵玉红 张泽生 刘金卫
【目的】研究围栏和退化对西藏邦杰塘高山嵩草草甸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并探讨土壤种子库在地上植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高寒地区退化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幼苗萌发法,研究在围栏、退化条件下,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地上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种子库中物种种类、种子数量等特征及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围栏样地的地上植被群落中共出现18个物种,多年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占主要地位;退化样地地上植被群落中共出现15个物种,以杂草类植物占据优势,其大多属于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和龙胆科等。退化样地土壤种子库密度达5 489.4粒/m2,显著(P<0.05)高于围栏样地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源 鲁旭阳
休牧是西藏主要放牧管理和草地保护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本研究以西藏中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休牧6~8年虽一定程度降低了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了植被总生物量,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休牧6~8年提高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权衡值,并促使植物更多地向地上部分生长,且在高寒草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另外,休牧和自由放牧对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草原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微团聚体、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休牧对西藏高寒草地的植被恢复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表现为休牧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对西藏休牧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旦增塔庆 白玛嘎翁 多吉顿珠 拉巴
围栏禁牧是高寒草地恢复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学术界对适宜的围栏年限还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高寒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退化高寒草甸自由放牧、围封5年、围封7年和围封11年后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相比自由放牧草地,不同年限围封显著提高了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P0.05)。围封5年的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与围封11年存在显著差异(P<0.05)。2)围封降低了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3)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长庭 龙瑞军 刘伟 王启兰 张莉 吴鹏飞
利用2003年-2005年中国科学院海北站不同群落类型草地和土壤的实测资料,研究了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增加而降低;群落生物量随着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中,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全碳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类型草地各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全碳(P<0.01),4种群落类型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菲 高章伟 张睿博 时蓉喜 刘梦洁 胡健 汪辉 周青平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及其功能潜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及机理。【方法】基于为期6年的野外增温控制试验平台,利用不同功率红外加热方式,设置3个水平的温度处理,分别是对照、增低温(+1.5℃)和增高温(+2.5℃)处理。增温6年后于2020年8月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利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手段,探讨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对增温的响应特征及机制。【结果】(1)增低温和增高温处理分别使得土壤表层温度增加了1.4℃和2.4℃(P <0.05),土壤湿度分别下降了11%和17%(P <0.05)。相比对照,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增低温和增高温处理下分别降低了66%和72%(P <0.05)。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增高温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6%(P <0.05)。(2)增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及谱系多样性并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P <0.05)。相比之下,土壤真菌以上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变化(P> 0.05)。(3)土壤细菌群落中,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全局和概述图谱等功能分类在增高温处理下明显促进。然而,对土壤真菌而言,增温并未显著影响共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以及腐生营养型的功能丰度(P> 0.05)。(4)土壤细菌功能潜力与土壤总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真菌功能潜力仅与真菌谱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增温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以及谱系多样性,改变了其β多样性;增温通过调控土壤有效磷含量进而促进细菌群落在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功能潜力的表达;相比之下,增温并未显著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了土壤细菌群落与真菌群落对气候变暖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进而可能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爱云 刘世荣 史作民 董林水 刘京涛
采用沿海拔样方和样带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运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分析研究了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群落多样性及其变化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种28科76属96种,主要优势种有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狼毒(Stellerachamaejasm e)和蒿草(Kobresiasp.)。随海拔升高,亚高山草甸植被物种丰富度呈现单峰分布格局;α多样性(Shannon-W 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上升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则随海拔升高而增...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倩 郑翔 邓邦良 郑利亚 黄立君 王书丽 张令 郭晓敏
以江西省武功山海拔1 6001 900m的山地草甸为对象,对不同海拔下,凋落物全磷、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下凋落物全磷、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分别是0.503.53、0.281.29、0.1917.47mg·kg(-1)。土壤全磷的含量随着海拔的逐渐增加,呈现出"U"型的分布规律,在海拔1 7001 800m处含量较低。不同物种之间的全磷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芒(Miscanthus sinensis)、中华苔草(Carex chinensi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