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5)
- 2023(13474)
- 2022(11836)
- 2021(11114)
- 2020(9370)
- 2019(21554)
- 2018(21462)
- 2017(41383)
- 2016(22834)
- 2015(25902)
- 2014(26130)
- 2013(25583)
- 2012(23604)
- 2011(21167)
- 2010(21213)
- 2009(19540)
- 2008(19097)
- 2007(16867)
- 2006(14984)
- 2005(13081)
- 学科
- 济(89257)
- 经济(89138)
- 管理(66791)
- 业(60361)
- 企(49983)
- 企业(49983)
- 方法(42881)
- 数学(36639)
- 数学方法(36198)
- 农(24850)
- 财(23603)
- 中国(23268)
- 学(21652)
- 业经(19631)
- 地方(18934)
- 制(17523)
- 环境(16575)
- 理论(16522)
- 农业(16509)
- 贸(15122)
- 贸易(15118)
- 和(15087)
- 务(14932)
- 财务(14856)
- 财务管理(14815)
- 易(14606)
- 企业财务(14079)
- 银(13930)
- 银行(13875)
- 技术(13518)
- 机构
- 学院(323775)
- 大学(323590)
- 管理(127771)
- 济(121744)
- 经济(118850)
- 理学(110122)
- 理学院(108835)
- 研究(107390)
- 管理学(106877)
- 管理学院(106288)
- 中国(80006)
- 京(69758)
- 科学(69225)
- 财(58389)
- 所(54397)
- 农(53535)
- 研究所(49509)
- 业大(49261)
- 中心(48821)
- 江(48400)
- 财经(46623)
- 范(44880)
- 北京(44449)
- 师范(44431)
- 经(42255)
- 农业(41708)
- 州(39612)
- 院(39611)
- 师范大学(35732)
- 经济学(35606)
- 基金
- 项目(222294)
- 科学(173540)
- 研究(162721)
- 基金(159274)
- 家(139035)
- 国家(137839)
- 科学基金(117832)
- 社会(100305)
- 社会科(94873)
- 社会科学(94847)
- 省(87892)
- 基金项目(85141)
- 自然(77333)
- 自然科(75426)
- 自然科学(75407)
- 教育(74831)
- 自然科学基金(74033)
- 划(73859)
- 编号(67099)
- 资助(66462)
- 成果(54995)
- 重点(49524)
- 部(48251)
- 发(47069)
- 课题(46567)
- 创(45484)
- 科研(42533)
- 创新(42309)
- 大学(41153)
- 教育部(41102)
- 期刊
- 济(135357)
- 经济(135357)
- 研究(93338)
- 中国(60473)
- 学报(53598)
- 农(48298)
- 科学(47810)
- 管理(45261)
- 财(43694)
- 大学(39715)
- 教育(38756)
- 学学(37213)
- 农业(33285)
- 融(27262)
- 金融(27262)
- 技术(26996)
- 业经(23381)
- 财经(22170)
- 经济研究(20271)
- 图书(18987)
- 经(18796)
- 问题(17966)
- 业(16622)
- 理论(16169)
- 科技(15623)
- 版(15007)
- 实践(14823)
- 践(14823)
- 资源(14753)
- 技术经济(14401)
共检索到472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玲强 李罕梁 赵晟楠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近年来西藏旅游迅猛发展,为了在经济、社会、环境效应方面寻找平衡点,生态旅游认证成为积极有效的手段和工具。目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还很不发达,特别在偏远的西部地区,因此,政府在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的初期构建中起到主导作用。运用DEMATEL(意志决定和评价实验法),对西藏构建生态旅游认证过程中已经和将会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了政府部门在推行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中的职责,以期能对政府部门确定在建立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中的职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认证 意志决定和评价实验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俊 王胜宏 余云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赋能作用,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在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在生态旅游的资源功能、游客行为、环境承载力、空间管控、价值认知这5个方面有如下的工作需要开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文凤 段晶 宋连久 刘天平
西藏作为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高原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使得生态旅游业已成为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生态旅游资源禀赋和生态旅游开展的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更客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根据西藏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案,兼顾行政区划与生态系统协调性原则、遵循资源同质性原则、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和注重生态文化性原则,对西藏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分类,采用四级区划分类单位系统,将西藏生态旅游目的地划分为3个生态旅游大区,即藏东南生态旅游大区、藏西北生态旅游大区、藏中南生态旅游...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泽梅 郑洲
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宗教文化,形成了雪域高原神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西藏旅游业发展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尤其是青藏铁路的通车,改善了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西藏自治区政府应抓住机遇,在充分发挥自身具有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登山、探险、徒步、科考等),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藏 生态旅游 外部环境 环境保护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秋华 李欠强
将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生态旅游景区,从四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旅游景区质量管理体系框架。首先在组织准备上,要求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与质量培训机制;其次,提出了四个步骤的质量策划与六个方面的质量控制;第三,ISO质量与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为生态旅游景区提供质量保证;最后,通过对游客满意度的测评对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并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质量管理 景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金林
文章分析了绿色文明的兴起对生态旅游的需要,阐述了生态旅游绿色营销体系的三个方 面构成要素,即树立绿色营销理念、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绿色营销 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杰 严金明 邱卉
研究目的:试图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旅游用地分类体系,以规范生态旅游用地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编制生态旅游用地专项规划打下基础。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历次土地利用分类中有关生态旅游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的生态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研究结果: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大类、10个二级类、26个三级类的生态旅游用地分类体系,而且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及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体系做了较好衔接。研究结论:建立与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规划衔接的,能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生态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分类体系 生态旅游用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秋华 赖启福
从目前旅游区投资效益评价现状、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三大效益”的内在逻辑关系等方面阐述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的界定;从评价对象、评价阶段化、动态分析等方面对评价的前提与条件进行分析;以专家组、当地主管部门、社区居民、旅游企业、生态旅游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作为评价主体,构建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相应的指标要素、评价标准与得分,评价的方法与原则,评价结果的分析方法等;介绍了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概况,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投资效益进行整体地综合评价,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生态旅游区 投资效益 评价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敏
在对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实现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怀龙 张敏 赵垦田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林芝地区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 ,对西藏林芝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西藏林芝 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 现状 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倩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开发广泛,200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但是不合理的开发使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面对方兴未艾的生态旅游市场,我国缺乏相应的立法规制和立法衔接。因此,尽快形成生态旅游法律体系,使生态旅游的发展有法可依,才能确保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构建我国生态旅游立法体系作了总体思考,主要包括:构建我国生态旅游立法体系的必要性、我国生态旅游立法体系的整体框架以及我国生态旅游立法体系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立法体系 总体思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圆刚 郝亚梦 郭英之
乡村旅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是制约乡村共同富裕的突出问题。研究立足共同富裕新挑战,超越单一经济视角,兼顾物质和精神富裕,考量绝对与相对贫困,剖析区域间与区域内多层空间,在宏微观人本理念指导下对乡村旅游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内涵进行更新;指出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关键问题;建构宏观、中观和微观指标体系。宏观层面通过生态指标、供给指标、文化指标衡量发展能力,社会指标衡量发展机会,经济指标和治理指标衡量发展结果;中观层面通过居民协同治理水平、分配公平水平测度各主体间发展过程的公平性与发展结果的共享程度,主客价值共创水平测度居民与旅游者的互动关系;微观层面以居民满意度为落脚点,关注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公平感、安全感等。研究为动态化、精细化和定量化研究区域不平衡性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分析工具,有助于丰富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内涵,为推动乡村共同富裕和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应用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丽娟 赖斌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生态旅游环境伦理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最本质的指导思想之一,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观点并且还没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体系。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其“仁礼观”更是深入人心。本文试图以儒家“仁礼观”为基础,从理性思维和道德规范的角度构建一套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理论基础,并首次提出生态旅游实践者的概念,界定了实现该体系的主体范围,从而构建完整的生态旅游环境伦理体系,并透彻地掌握其内在规律,更好地为生态旅游所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宁 陈建明
中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及企业有意识曲解生态旅游含义等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如何使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达到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中国尚没有地方的认证体系,因此,应加快地方生态旅游认证的研究和构建。开展地方生态旅游认证对生态旅游的经营和管理,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都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促进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改善,让更多人参与和支持保护工作。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昆士兰 生态旅游认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成志
十九大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做出了新的重大判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
关键词:
旅游业 六要素 必然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