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6)
2023(12957)
2022(11318)
2021(10566)
2020(8625)
2019(19890)
2018(19932)
2017(37725)
2016(20796)
2015(23340)
2014(23428)
2013(23298)
2012(21694)
2011(19806)
2010(19749)
2009(17833)
2008(17218)
2007(15046)
2006(13332)
2005(11881)
作者
(62637)
(51775)
(51508)
(48535)
(33143)
(24926)
(23304)
(20514)
(19772)
(18611)
(17746)
(17499)
(16556)
(16350)
(16041)
(15934)
(15604)
(15348)
(14774)
(14762)
(13009)
(12962)
(12603)
(11778)
(11662)
(11644)
(11609)
(11505)
(10512)
(10275)
学科
(86576)
经济(86493)
管理(55975)
(54679)
(44003)
企业(44003)
方法(35298)
数学(30146)
数学方法(29812)
中国(25518)
地方(23914)
(23620)
(20132)
业经(20103)
(18301)
农业(16208)
(14952)
贸易(14939)
(14400)
(14388)
环境(14355)
(14201)
技术(14024)
(13627)
理论(13603)
银行(13573)
(13505)
金融(13502)
(13088)
地方经济(12972)
机构
大学(294810)
学院(294066)
管理(114663)
(112853)
经济(110259)
研究(103996)
理学(98938)
理学院(97709)
管理学(95975)
管理学院(95465)
中国(75870)
科学(67803)
(64418)
(53722)
(53660)
(50368)
研究所(49152)
业大(47281)
中心(46180)
(43440)
农业(41943)
北京(41068)
(40640)
师范(40190)
财经(40036)
(37811)
(36347)
(36002)
技术(32950)
经济学(32410)
基金
项目(203354)
科学(158324)
研究(146800)
基金(144968)
(127300)
国家(126180)
科学基金(107342)
社会(89677)
社会科(84862)
社会科学(84840)
(81319)
基金项目(77687)
自然(71123)
自然科(69432)
自然科学(69412)
(68242)
自然科学基金(68124)
教育(66724)
编号(60294)
资助(59802)
成果(48941)
(47315)
重点(45709)
(43510)
(42314)
课题(42186)
创新(39449)
科研(38874)
计划(37640)
发展(37254)
期刊
(128708)
经济(128708)
研究(87679)
中国(59250)
学报(51223)
(49829)
科学(46233)
管理(42716)
大学(37826)
教育(35657)
(35590)
学学(35499)
农业(35185)
(25802)
金融(25802)
技术(25462)
业经(22606)
经济研究(20026)
财经(18602)
图书(18112)
(17754)
问题(16564)
(15761)
科技(15737)
理论(14565)
技术经济(14009)
(13829)
业大(13597)
实践(13515)
(13515)
共检索到438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希娟  樊明涛  师俊玲  
为了了解西藏灵菇发酵乳的抑菌活性,对西藏灵菇发酵乳发酵过程中的抑菌活性进行了跟踪检测,并对其有效剂量和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菌体发酵乳的抑菌作用大于无菌体发酵乳,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1~18.0 mm和12.5~16.0 mm;发酵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强,大肠杆菌次之,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差;发酵21 h时所得发酵乳对几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均达较高水平;西藏灵菇发酵乳的抑菌活性随其浓度的减小而降低;加热处理会降低无菌体发酵乳的抑菌效果,但对不同菌抑菌活性的降低幅度不同,发酵前期所得无菌体发酵乳抑制大肠杆菌的活性物质的耐热性较好,发酵15 h后所得无菌体发酵乳经加热处理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计红芳  宋瑞清  杨谦  
为寻找抑制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绒白乳菇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粗分离得到5个组分,其中组分4显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组分4经TLC得到样品A和样品B,其中样品B能够完全抑制叶枯病菌生长;薄层检测和GC分析判定样品B为单一化合物,纯度为98.805%;综合UV、IR、EI-MS和NMR的检测结果,推断样品B的分子式是C8H9NO,分子量135,化学名为1-(2-吡啶)-2-丙酮,在绒白乳菇发酵液中首次发现该化合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变芳  樊明涛  金丹  
将"西藏雪莲"转接纯化3次后对其进行整体切片镜检,并用加有CaCO3的鉴别性培养基,利用乳酸菌溶钙性产生透明圈将其与其他菌区分。所获得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共鉴定出乳酸杆菌2株、双歧杆菌1株、乳酸球菌3株。最后对这些菌株的发酵性能进行测定,并进行组合发酵试验,从中获得人体有益菌和性能优良的乳酸复合发酵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剑忠  董明盛  江汉湖  
目的获得藏灵菇发酵奶发酵过程的优势菌,并开发出纯培养发酵剂替代藏灵菇进行这类新型发酵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将PCR-DGGE指纹技术和传统培养方法结合,对藏灵菇发酵奶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DGGE指纹图谱显示混合菌群中细菌有4条条带无对应的纯菌株,而纯菌株中有2株在混合菌群的图谱上没有相应的条带。通过对150株分离菌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获得了8组乳酸菌和5组酵母菌,进一步的序列分析和相似性比较,确立了藏灵菇发酵奶中的优势菌为肠膜明串珠菌、乳酸乳球菌、开菲尔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克鲁维酵母,单孢酵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发酵后期成为优势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分子生态的微生物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计红芳  张令文  宋瑞清  
为了探明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抑制机理,该文研究了该提取物对叶枯病菌菌体生长过程、孢子萌发过程及对其体内蛋白质含量与合成的影响。通过显微观察发现,该提取物能使叶枯病菌菌丝部分膨大、畸形、原生质浓缩,产生溶壁现象,也能使其孢子不萌发或萌发异常,而且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与对照相比,经提取物处理48 h的叶枯病菌菌体的蛋白质含量是对照的6.7%,显著降低;经提取物处理过的叶枯病菌菌体蛋白电泳谱带的颜色、数目、位置,与对照相比,均发生了变化。表明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能够抑制叶枯病菌菌体蛋白的生物合成,使菌体蛋白不仅含量下降显著,而且在表达上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春燕  王源  孟晓曦  孙军德  
根据乳链菌肽编码基因、乳链菌肽抗性基因和蔗糖发酵基因紧密连锁的原理,筛选乳链菌肽产生菌。将新鲜牛奶样品涂布在添加乳链菌肽、蔗糖及溴甲酚紫的选择培养基上,定向筛选乳链菌肽产生菌。对筛选到的乳酸链球菌肽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以及发酵产物的抑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其发酵产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和霉菌无抑制作用,并且在低pH值条件下对热稳定,在高盐浓度下抑菌效果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剑忠  黄开红  董明盛  江汉湖  
【目的】寻求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中各组分的最佳组合。【方法】采用混料设计研究了发酵剂中5种菌种的不同组合对发酵奶风味成分的影响,建立各菌种在混合发酵剂中配比与发酵的主要代谢产物之间的回归模型,考查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结果】分析得出乳酸的最大预测值为8.16g·L-1;丁二酮的最大预测值为77.23mg·L-1;乙醇的最大预测值为4259mg·L-1;二氧化碳的最大预测值为2.12g·L-1。对满足所有期望的响应值的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的最优组合为乳酸乳球菌(27%)、明串珠菌(37%)、开菲尔乳杆菌(11%)、干酪乳杆菌(10%)、克鲁维酵母(15%)。【结论】混料设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计红芳  张令文  宋瑞清  
为进一步明确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抑制机理,研究了该提取物对叶枯病菌糖酵解途径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与乳酸脱氢酶(LDH)及TCA循环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与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菌体代谢旺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5种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提取物处理组菌体5种酶活性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中处理24 h的SDH活性与处理48 h的HK、PK、MDH活性均已降至为零,而处理48 h的LDH活性仅为对照组的14.09%。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5种酶的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严重干扰了叶枯病菌菌体糖酵解途径与TCA循环的顺利进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武岗  冯俊涛  张锦恬  薛泉宏  张兴  李进  
【目的】明确放线菌19G-317菌株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为该菌株在农业病害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活体组织法和盆栽试验,测定放线菌19G-317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效果。【结果】生长速率法试验表明,放线菌19G-317菌株发酵产物对供试22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其中11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60%,菌丝提取物对其中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90%;发酵液和菌丝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84.30和18.80 mg/L。孢子萌发试验表明,发酵液和菌丝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雨鹤  康大成  周光宏  张万刚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分离自金华火腿中发酵乳杆菌Y4和Y41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制备发酵乳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发酵上清液和菌悬液,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率和氧自由基清除活性来评价2株发酵乳杆菌Y4、Y41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并通过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探讨发酵乳杆菌的抗氧化机制。[结果]2株发酵乳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具有较强的O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贤  王永宏  刘霞  李骞  冯俊涛  张兴  
对分别采自陕西杨凌、汉中、渭南、太白4地区的315份土样进行了昆虫病原线虫筛选及其共生菌分离,得到2种昆虫病原线虫及1株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经初步鉴定为致病杆菌属(X enorhabdus)的嗜线虫致病杆菌种(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us)内的一个变种;对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纹枯病菌与辣椒疫霉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有延缓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计红芳  宋瑞清  杨谦  
为了探明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抑制机理,研究了该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提取物处理过的菌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前期均呈上升趋势,前二者均在8 h时达到最高,而后者是在10 h时达到最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3种酶活性下降迅速,48 h时降至最低,而POD活性已降至为零,3种酶对提取物均较敏感.结果还表明,MDA含量在8 h时最高,为对照的9.2倍,48 h时降到最低,但始终比对照的含量高,表明膜脂过氧化严重,膜系统结构被破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传云  郭华  周建平  
以新鲜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菌源,采用真菌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丝体.利用麸皮、米糠、马铃薯等为主料进行液态发酵,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配方与饮料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汁4%,葡萄糖4%,蔗糖3%,马铃薯汁25%,米糠汁5%,KH2PO40.3%,MgSO4·7H2O0.15%;最佳起始pH值为8.0;最佳发酵温度为26℃.最佳松乳菇发酵饮料配方为柠檬酸0.2%,苹果酸0.08%,白砂糖8%,蛋白糖0.04%,果胶0.1%,CMC Na0.2%.饮料成品的口感、风味、状态等均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剑  李天华  崔艺久  白洪志  韩梅  
将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室分离的1株放线菌H50[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以植物病原菌真菌12株、细菌3株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H50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以及发酵液的稳定性。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50发酵液对12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其中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以上,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8.3%和94.9%;H50发酵液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2.3mm。发酵液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值4.0~8.0条件下抑菌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丽源  彭卫红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本文以猴头真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pH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考察了发酵液中多糖和蛋白质的抑菌活性,比较了不同溶剂对抑菌成分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蛋白酶不敏感,对粗多糖不敏感,正丁醇对其萃取效果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