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2)
- 2023(10034)
- 2022(8577)
- 2021(7653)
- 2020(6634)
- 2019(15105)
- 2018(14498)
- 2017(27518)
- 2016(15491)
- 2015(17055)
- 2014(16975)
- 2013(16827)
- 2012(15649)
- 2011(14194)
- 2010(14079)
- 2009(13037)
- 2008(13019)
- 2007(11761)
- 2006(10031)
- 2005(8652)
- 学科
- 济(63163)
- 经济(63102)
- 管理(41060)
- 业(40332)
- 方法(31812)
- 企(31410)
- 企业(31410)
- 数学(28739)
- 数学方法(28490)
- 农(17566)
- 财(15969)
- 学(15555)
- 中国(15326)
- 贸(13509)
- 贸易(13508)
- 易(13085)
- 业经(12925)
- 地方(12468)
- 农业(11910)
- 制(10179)
- 务(9979)
- 财务(9964)
- 财务管理(9938)
- 环境(9931)
- 和(9414)
- 企业财务(9390)
- 技术(9207)
- 银(8798)
- 银行(8731)
- 融(8505)
- 机构
- 大学(229322)
- 学院(227115)
- 济(90749)
- 经济(88924)
- 管理(84074)
- 研究(79477)
- 理学(74038)
- 理学院(73069)
- 管理学(71599)
- 管理学院(71195)
- 中国(56821)
- 科学(54419)
- 农(51377)
- 京(47972)
- 所(42618)
- 业大(42492)
- 农业(41422)
- 研究所(39661)
- 财(38740)
- 中心(36221)
- 江(33413)
- 财经(32079)
- 范(29604)
- 北京(29249)
- 经(29171)
- 师范(29148)
- 院(28299)
- 经济学(28295)
- 农业大学(27787)
- 州(26175)
- 基金
- 项目(161602)
- 科学(125568)
- 基金(118041)
- 家(107431)
- 研究(107090)
- 国家(106580)
- 科学基金(89199)
- 社会(68339)
- 社会科(64903)
- 社会科学(64878)
- 基金项目(64006)
- 省(63638)
- 自然(61357)
- 自然科(59982)
- 自然科学(59956)
- 自然科学基金(58918)
- 划(54892)
- 教育(49093)
- 资助(47287)
- 编号(41186)
- 重点(37184)
- 部(35010)
- 发(34482)
- 创(33530)
- 计划(33486)
- 科研(32481)
- 成果(31991)
- 创新(31490)
- 科技(29774)
- 大学(29079)
- 期刊
- 济(90843)
- 经济(90843)
- 研究(58387)
- 学报(47789)
- 农(44585)
- 科学(40111)
- 中国(38434)
- 大学(33765)
- 学学(32288)
- 农业(29940)
- 财(29661)
- 管理(26247)
- 教育(17742)
- 技术(16868)
- 业(16695)
- 融(16189)
- 金融(16189)
- 经济研究(15515)
- 财经(15499)
- 业经(15224)
- 经(13269)
- 版(13171)
- 问题(12959)
- 业大(12834)
- 科技(11651)
- 技术经济(11419)
- 资源(11072)
- 商业(11037)
- 农业大学(10880)
- 统计(10840)
共检索到313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超 黄清麟 朱雪林 普布顿珠 旦增
以西藏主要类型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区2002年森林资源分布图,分析了影响西藏各主要类型灌木林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提取了包括经度、纬度、海拔、坡向、坡位和坡度等6个环境因子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梯度划分,应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环境因子对西藏各主要类型灌木林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了影响因子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西藏主要类型灌木林的空间分布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大尺度环境因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纬度和海拔上;在小尺度上,各环境因子通常表现为共同影响灌木林的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佘雕 朱盼盼 李浩宏 宋娟丽 吴发启
【目的】分析研究黄土高原地区3种灌木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素在剖面不同土层深度、坡向及坡位间的分布特征,为黄土高原灌木林地土壤的培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土壤分析并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以荒草地作为对照,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柠条、沙棘林地和天然次生林地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在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40~60,60~80 cm)、不同坡向(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和不同坡位(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3种灌木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各土层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碱解氮含量以表层显著高于20~80 cm土层,表层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超 黄清麟 朱雪林 张晓红 普布顿珠 旦增
对西藏地区主要类型灌木林进行外业遥感调查,选取海拔、坡向、坡度和NDVI4个影响西藏灌木林空间分布的主要指标,采用判别分析方法,构建判别模型和判别规则,提取基于空间分布特征的识别决策,基于覆盖研究区的ETM+和DEM,进行西藏灌木林的遥感分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灌木林空间分布特征的遥感分类精度达到86.24%,其中,狼牙刺-沙棘-红柳组合的分类精度最高,为95.00%,杜鹃-小檗和高山柳-铺地柏组合的分类精度相当,分别为81.08%和81.25%。
关键词:
西藏 灌木林 遥感分类 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亚婷 路国慧 胡俊栋 王学军
以短期的植被更替如何影响土壤剖面的13C富集以及这些富集现象揭示的土壤碳循环机理为目的,采集云南省曲靖地区发生植被演替的山地土壤剖面5组,分别测定了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碳密度,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短期植被改变(约10年)对土壤剖面中0~30 cm层的δ13C值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0~10 cm层土壤影响最大。灌木更替为森林和草地后土壤有机质的δ13C变化分别达2.28‰和5.08‰。30~50 cm层土壤δ13C值对植被改变不敏感,该层可以作为土壤剖面的基准剖面层。大气δ13C值变化不是森林土壤0~50 cm剖面层中13C随深度减小而富集的主要原因。10年间,植被从灌木演替为人工种植的麻栎乔木或从灌木植被退化为草本植被,0~30 cm层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密度改变量分别为2.30 kg/m2和-1.00 kg/m2。而植被从灌木到人工种植麻栎的碳密度改变率为0.230 kg/m2/a,这对改变山地土壤的碳密度、短期增加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δ13C在C3植被的短期演替过程中具有很好的辨识力,可以作为土壤碳库更替和碳循环的研究工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中华 袁士云 惠刚盈 王润喜 周健
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的林分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带状割灌营造的华山松林模式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等各方面优于其它模式,林分更易形成异龄混交林,是一种较好的改造模式;带状割灌改造较全面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增加林木个体分布的随机性和混交程度;其它改造模式的林分状态并不完全表现为人工纯林的特征,在今后的经营中,可以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促使现有林趋向进展演替,实现人工林自然化。
关键词:
灌木林改造模式 状态评价 空间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赵男 辛颖 赵雨森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榛子灌木林下不同土层深度内不同根系径级对土壤优先流现象发生程度的影响,了解该区域内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查看森林系统生态恢复情况。[方法]选取长白山系张广才岭余脉丘陵区内榛子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示踪法示踪优先流路径分布特征,分析其与不同土层深度下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根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木林内优先流以大孔隙流,漏斗流和环绕流为主,发生迅速,伴有环绕特征。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根长密度逐渐减小,根系径级d
关键词:
根长密度 根生物量 优先流 基质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桂莹 赵奇蕾 祁思琼 陈新军
科学合理的企业空间布局有利于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减少资源调配成本,发挥区位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本研究以海南省799个休闲渔业经营单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法、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分布形态、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3个维度对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整体上呈现集聚型的分布形态,集聚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琼北区、琼南区、琼西区、琼东区、琼中区;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形成南北两极,零星集聚,沿海环绕内陆的密度特征,密度梯度自沿海向内陆呈现4个等级的递减差度;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受到交通、市场、景区区位因素的影响显著,符合“沿路”、“环城”、“傍景”的分布规律;同时,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海南省休闲渔业企业选址,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志胜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工业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且在东部核心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转移。针对东部核心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验证了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拥挤效应及工资差异等聚集力和排斥力对产业转移同时存在影响,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本地市场效应,而价格指数效应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工业 空间分布 产业转移 聚集力 排斥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康继军 侯雪琨
研究了1998—200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数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考虑到区域变量间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普通面板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提出落后地区政府应加大本地区对科研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改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玉东 张秋良 陈晓燕 张榕 宝朝鲁门 阿日宾巴雅尔 斯庆毕力格 王颖
[目的]准确构建库布齐沙漠地区4种人工灌木林生物量预测模型,为估算当地灌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提供基础。[方法]以库布齐沙漠地区4种人工灌木林(柠条、沙棘、沙柳、杨柴)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株收获法测定4种灌木不同营养器官(干、枝、叶、根)的生物量,将实测生长因子(地径D、株高H、冠幅直径C)及其组合因子(冠幅面积S、植冠体积V、植株体积D~2 H)作为自变量,利用生物量模型法选取一元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构建4种灌木各器官、地上及全株生物量模型。[结果]4种灌木不同器官中,柠条叶生物量最优模型为幂函数,干、枝、根3种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均为二次函数。沙棘干生物量最优模型为幂函数,枝、叶、根3种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均为一元线性函数。沙柳干、枝、根生物量最优模型均为一元线性函数,叶生物量最优模型为二次函数。杨柴干生物量最优模型为一元线性函数,枝、叶、根3种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均为二次函数。4种灌木地上生物量与全株生物量最优模型相同,柠条和杨柴最优模型为二次函数,沙棘和沙柳最优模型为一元线性函数。4种灌木全株与地上生物量模拟方程平均相对误差(RMA)为13.46%~24.07%,总相对误差(RS)为-11.19%~7.66%,拟合精度较高。[结论]构建的4种人工灌木林全株与地上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可用于库布齐沙漠地区区域尺度生物量和碳储量估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和平 郭其强 刘合满 钱登锋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东麓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西藏色季拉山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集西藏色季拉山东麓垂直带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表层(0~20cm)土壤土壤体积质量、pH以及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垂直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壤体积质量和pH值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高山灌丛林>方枝柏林>杜鹃林>急尖长苞冷杉林,且随着海拔的上升以上4个指标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温度、湿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小逊 张世熔 余妮娜 蒲玉琳 李云 贾永霞 李婷
本文采用ArcGIS、地统计学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沱江中游耕层(0~20 cm)321个土样的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沱江中游土壤有效铁含量平均为(20.71±26.17)mg.kg-1,达到一级,其含量属于丰富。土壤有效铁含量整体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局部出现斑点、块状区域,高值区分布在西北部的清江镇附近,低值区分布在西南部的五凤镇和东南部的金龙镇附近。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铁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质地发生改变时,土壤有效铁含量随之改变,中壤土与灌溉水田中有效铁含量最高,而砂壤土与有林地中最低。随着坡度的升高,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开荣 董继刚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其影响因素,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优化。[方法]选取山东省农业厅确定的5批共195个星级休闲农业点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近邻指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山东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在资源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总体可以分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技、特色村镇和乡村文化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2)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总体趋于凝聚型分布;休闲农业资源在17地市内呈高度集中分布,各地市间发展不平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刘沛林 窦银娣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莉鸽 乔家君
老字号是古城商业文化的精髓,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采用核密度估计法、最近邻指数法、标准差椭圆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开封市老字号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网点分布呈现"一轴一带两区"的集聚形态;(2)老字号的类型不同,其经济活动区位具有显著分异,商务类和大众类老字号网点分布具有较大差异;(3)对老字号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宏观分析发现城市发展战略、历史变革、产业活动、老字号自身发展等均对老字号空间布局的均质性和集聚性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功能区对老字号的选址和布局有着直接影响;用地理探测器软件进行影响因素微观分析发现因子贡献量逐渐减小且任意两个因子交互后影响力均表现为相互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