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2)
2023(10658)
2022(9498)
2021(8998)
2020(7573)
2019(17795)
2018(17708)
2017(33626)
2016(18943)
2015(21508)
2014(21439)
2013(21138)
2012(19420)
2011(17475)
2010(17303)
2009(15470)
2008(14905)
2007(12846)
2006(11137)
2005(9585)
作者
(56571)
(46679)
(46529)
(44177)
(29790)
(22558)
(21009)
(18579)
(17884)
(16752)
(16052)
(15641)
(14962)
(14742)
(14541)
(14528)
(14420)
(14183)
(13415)
(13309)
(11936)
(11568)
(11393)
(10742)
(10588)
(10537)
(10537)
(10278)
(9599)
(9390)
学科
(68000)
经济(67922)
管理(50538)
(46889)
(39160)
企业(39160)
方法(32903)
数学(28339)
数学方法(27972)
(18373)
(18252)
中国(17836)
(16220)
业经(15131)
理论(14210)
地方(13977)
农业(12233)
(12138)
(11701)
贸易(11695)
教育(11628)
(11328)
(11307)
技术(11241)
环境(10777)
(10297)
财务(10238)
财务管理(10219)
(9651)
企业财务(9631)
机构
大学(263360)
学院(261141)
管理(100550)
(92981)
经济(90694)
研究(90287)
理学(87609)
理学院(86562)
管理学(84723)
管理学院(84299)
中国(63927)
科学(61393)
(57515)
(49636)
(47298)
业大(44559)
研究所(43645)
(41089)
中心(39777)
农业(39438)
(37649)
北京(36472)
(35810)
师范(35349)
财经(33519)
(33187)
技术(31198)
(30925)
(30536)
师范大学(28449)
基金
项目(186592)
科学(143778)
研究(132590)
基金(132354)
(118132)
国家(117148)
科学基金(98258)
社会(78230)
(74398)
社会科(73814)
社会科学(73789)
基金项目(70871)
自然(67526)
自然科(65886)
自然科学(65867)
自然科学基金(64660)
(63732)
教育(61687)
资助(55366)
编号(54586)
成果(44385)
重点(42485)
(40033)
(39381)
(38803)
课题(38532)
科研(36405)
计划(36297)
创新(36145)
大学(34324)
期刊
(100094)
经济(100094)
研究(74163)
中国(51377)
学报(50196)
(44734)
科学(43493)
管理(36492)
大学(36173)
教育(35549)
学学(33872)
农业(31603)
(29296)
技术(23043)
(18206)
金融(18206)
(16823)
业经(16396)
图书(16365)
财经(15569)
经济研究(15468)
科技(13968)
业大(13517)
(13091)
理论(13072)
(12921)
问题(12778)
实践(12274)
(12274)
林业(11959)
共检索到374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建林  栾运芳  大次卓嘎  胡单  
【目的】探讨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的组成特点,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方法】以马得泉大麦分类系统为基础,并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对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1)西藏高原拥有栽培大麦601个变种。其中,二棱皮大麦13个变种,二棱裸大麦23个变种,中间型裸大麦7个变种;多棱皮大麦57个变种,多棱裸大麦501个变种。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具有明显的多棱、裸粒特点。(2)栽培大麦变种在相近海拔高度的分布,不同亚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集中分布于藏东南亚区、藏东北亚区和藏中亚区,而在其它亚区则相对较少。(3)栽培大麦变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下地区很少分布,在3 0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得泉  李雁勤  洛桑更堆  欧珠  
对搜集于西藏昌都地区770份大麦地方品种进行鉴定和分类,它们属于1个种2个亚种253个变种,其中新变种63个。多棱大麦变种占95%,裸麦多于皮麦。变种中以稀穗、窄护颖、直对芒和短芒、齿芒、穗和籽粒深色(黑、褐、紫、蓝绿、灰)等类型占多数。二棱大麦以nutans,多棱大麦以jinshajiangense、himalayense、coeleste、dopliviolaceum、brevisetum、brevisetum、revelatum和konchiense等变种分布较厂。变种数、深色型变种和多棱大麦变种的分布频率都以昌都县为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方  何柏  
油茶立地分类即是在其栽培分布区各类生境对油茶适生程度的分类 ,是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油茶生产 ,进行宏观调控的科学依据。立地类型划分是油茶宜林地选择的技术方法。本项研究是在 1981年开始 ,历时 2 0a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证明油茶栽培分布主要在北纬 2 3°30′~ 31°0 0′ ,东经 10 4°30′~ 12 1°2 5′。属中亚热带东段湿润季风区 ,包括湖南等 11省 (区、市 )的全部或部分。在分布区内共划分出 32个立地区 ,今后我国发展油茶应限制在立地区内。并根据地貌、坡度、土层厚度进一步划分出 36个不同的立地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金华  程加省  于亚雄  许云祥  
以云南省新育成的大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云南大麦生产中的主要栽培方式,即田、地2种方式对大麦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对大麦叶片数量的影响极显著,地麦栽培方式下叶片数明显减少;对旗叶的叶长、叶宽影响不显著,但对叶面积影响极显著;对倒二叶叶长、叶宽、叶面积影响极显著,地麦栽培方式下倒二叶3个性状都极显著的低于田麦栽培方式。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地麦栽培方式下,在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3个时期都极显著的高于田麦栽培方式。而不同的品种对栽培方式的反应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因而从叶片性状来看,培育适于旱地栽培的大麦新品种是有可能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婷  陈华萍  蒲至恩  陈国跃  苟璐璐  
对99份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这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有效穗数大于10的较多,分蘖性较强,穗长在中等或中等以上长度,小穗数较多,穗粒数不高,千粒重较低,无大粒资源,成穗率主要表现为高或中高型。从中筛选出1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与穗长和小穗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提高大麦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江平  项文化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424.5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为300.02t.hm-2,占总生物量的70.67%,其次是死亡木111.53t.hm-2,占总生物量的26.27%,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较低,分别为2.59和0.18t.hm-2,所占比例分别为0.61%和0.04%。乔木层中,树干、皮、枝、叶与根的生物量分别为194.59、33.96、20.22、12.39与38.48t.hm-2。随着树木生长,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大,而枝、叶比例减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东发  赵玲  徐廷文  
以9个栽培大麦品种和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36个F1杂种为材料,于1988~1989年间在四川4个不同生态区同时进行了大麦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估。结果表明,4个点测定出来的一般配合力大小有差异,但表现相同趋势,不存在异质性,按可信度大小排序为千粒重>株高>主穗粒数>结实率>主穗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抽穗期、单株有效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表现为异质性;棱型相同者间的主要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小,棱型不同者间的差异较大,不同生态区的大麦品种资源的一般配合力亦有差异。结果认为,不同棱型品种间杂交较同棱型品种间杂交在选育高产品种上更有潜力,异地测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亚鹏  董鲜  周毅  薛林  洪立洲  徐阳春  沈其荣  郭世伟  
选用长期定位水稻旱作试验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旱作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产量构成及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旱作均较水作有利于后作大麦的生长;水稻旱作的后作大麦株高均高于水作后作大麦,产量及其构成也均优于水作后作大麦;在不同水稻旱作方式中,水稻盖草旱作后作大麦的冬前分蘖发生早,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略高于其他旱作处理,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分别较覆膜旱作和水作高10.84%和17.43%。大麦养分累积则表现为:氮累积量各生育阶段均以前茬盖草旱作处理的为最高,在成熟期达到每盆958.85mg,而磷累积量则是生育前期最高,钾累积量则是生育后期最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庆福  周复来  单玉珊  
通过7年研究,提出了北方冬麦区小麦独秆栽培方法,这是一整套依靠主茎成穗夺取小麦高产的新的栽培方法。其要点是:基本苗加大至相当于或略低于合理的成穗数,适宜播种期比常规栽培法偏晚或适当拖长,前期不施或少施氮素化肥,在拔节后至旗叶露尖时集中一次追肥。该栽培法具有晚播早熟、高产低耗,秆矮抗倒等明显特点,并可与秋季倒茬晚的作物复种。适宜在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并有一定水浇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斌  李宝海  舒其伟  相栋  朱荣杰  王世彬  
关键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兆生  张立桢  闫素红  王俊娟  梁文科  李亚兵  
在根系地下观测室的根系生长观测箱中,对小麦根系的立体分布和开花后的衰退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开花期根系生长量达到高峰后,呈直线下降趋势;开花后根系在不同层次土壤剖面分布主要在60~120cm;根系的衰退区主要在30~60cm,5月11日~21日衰退速度最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张瑞富  高聚林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NH)、高产高效(GCGX)、再高产(ZGC)和再高产高效(ZGCGX)4种栽培模式下春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及生理特性。研究表明,不同土层春玉米根重生育期内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各生育时期均为ZGCGX>ZGC>GCGX>NH;不同土层春玉米根重占总根重的比例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0~20 cm表现为NH>GCGX>ZGC>ZGCGC,20~40 cm和40~60 cm表现为ZGCGX>ZGC>GCGX>NH;不同栽培模式吐丝期根系活力最大,乳熟期最小,均为ZGCGX>NH>GCGX>ZGC;SOD和POD活性在吐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永华  王玉杰  冯伟  王晨阳  胡卫丽  轩红梅  郭天财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栽培(T1)、相对于农民习惯栽培的节本增产增效栽培(T2)、超高产栽培(T3)和相对于超高产栽培的节本保产增效栽培(T4)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气候年型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总干重(TDRW)、总根长(TRL)以及不同土层中根干重密度(DRWD)、根长密度(RLD)的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小麦根系生长受栽培模式调控效应较大,在两种气候年型条件下冬小麦生育中后期不同栽培模式根系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即1 m土层的TDRW、TRL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T1的根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贵宾  顾小平  吴晓丽  朱如云  林峰  袁娜  
为探索和完善丛生竹散生状丰产栽培的技术理论,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不同笋目和二水笋的出笋规律及其在散生状栽培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竹竹株秆基两侧各笋目(由下及上分别为头目、二目、三目和尾目)出笋顺序依次为二目、三目、尾目和头目。竹笋产量以三目最高,达247.60 g·m-2;二目和头目次之,分别为239.30和222.40 g·m-2;尾目最低,仅70.60 g·m-2。各笋目所发笋至母竹距离分别为24.32 cm(头目),19.48 cm(二目),三目13.06 cm(三目)和8.44 cm(尾目)。各目成竹胸径:头目、二目>母竹,三目与母竹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劲风  龚榜初  吴开云  费学谦  
1987年以来,引种了日本的13个完全甜柿品种和7个不完全甜柿品种,以及中国的“罗田甜柿”等,建立了甜柿品种资源圃。对20个甜柿品种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其果实经济性状观测。在完全甜柿中,早熟品种伊豆,中熟品种次郎,晚熟品种富有、骏河是优良的大果型品种;在不完全甜柿中,西村早生为最早熟主栽品种,正月是特大果型极晚熟品种。在密植丰产栽培综合技术措施下,使甜柿园达到2年结果,3年投产,5~7年最高产量达14987.10kg/hm2,达到了早实高产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