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3)
- 2023(6363)
- 2022(5315)
- 2021(4715)
- 2020(3787)
- 2019(8793)
- 2018(8304)
- 2017(15346)
- 2016(8743)
- 2015(9404)
- 2014(9418)
- 2013(9385)
- 2012(8694)
- 2011(7968)
- 2010(7984)
- 2009(7375)
- 2008(7176)
- 2007(6646)
- 2006(5827)
- 2005(5358)
- 学科
- 济(38274)
- 经济(38212)
- 管理(25259)
- 业(22107)
- 企(17235)
- 企业(17235)
- 方法(15788)
- 数学(14334)
- 数学方法(14116)
- 地方(11388)
- 农(11227)
- 中国(9273)
- 环境(9228)
- 财(9168)
- 学(8127)
- 业经(8057)
- 制(7903)
- 农业(7679)
- 划(6260)
- 地方经济(5992)
- 融(5726)
- 金融(5724)
- 和(5684)
- 体(5447)
- 贸(5430)
- 贸易(5427)
- 技术(5360)
- 银(5284)
- 银行(5260)
- 易(5211)
- 机构
- 学院(126976)
- 大学(126644)
- 济(51289)
- 经济(50197)
- 管理(46753)
- 研究(46511)
- 理学(40303)
- 理学院(39779)
- 管理学(39029)
- 管理学院(38814)
- 中国(33479)
- 科学(30985)
- 农(27121)
- 京(26414)
- 所(24708)
- 财(24050)
- 研究所(22780)
- 业大(22182)
- 农业(21427)
- 中心(21252)
- 财经(18905)
- 江(18354)
- 经(17016)
- 范(16988)
- 师范(16801)
- 院(16743)
- 北京(16567)
- 省(16564)
- 经济学(16152)
- 州(15472)
- 基金
- 项目(92038)
- 科学(71678)
- 基金(66232)
- 研究(63416)
- 家(60476)
- 国家(60017)
- 科学基金(49801)
- 社会(41090)
- 社会科(39008)
- 社会科学(38991)
- 省(36834)
- 基金项目(35380)
- 自然(32504)
- 自然科(31682)
- 自然科学(31666)
- 划(31617)
- 自然科学基金(31029)
- 教育(27388)
- 资助(26250)
- 编号(23801)
- 重点(21697)
- 发(21003)
- 部(19810)
- 计划(18995)
- 创(18786)
- 成果(18747)
- 创新(17805)
- 科研(17668)
- 国家社会(17636)
- 课题(17206)
共检索到185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志明 张宪洲 成升魁
为了给西藏高原地区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八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穗数>穗粒数>小穗数>株高>千粒重>穗长>生育期>退化小穗数。西藏拉萨河谷地区冬小麦的最佳施氮水平分布范围大致在150~225 kg.hm-2;培育大穗品种、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单穗穗粒数与小穗数则应成为冬小麦生产的主攻目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志明 张宪洲 成升魁
为了给西藏拉萨河谷地区粮食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和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以及施氮水平与理想施氮量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春青稞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株高>穗粒数>穗数>穗长>千粒重>生育期>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冬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则为穗数>穗粒数>小穗数>株高>千粒重>穗长>生育期>退化小穗数。西藏高原地区春青稞与冬小麦的最佳施氮水平分布范围一致,都应控制在150~225 kg/hm2;培育大穗与较高秆(抗倒)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与穗粒数可能应成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健宇 张光雨 王江伟 黄绍琳 王志述 付刚 沈振西 余成群
为探究西藏地区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优质高产的种植方式,本研究在拉萨河谷区设置N0(0 kg·hm~(-2))、N300(300 kg·hm~(-2))、N600(600 kg·hm~(-2))和N900(900 kg·hm~(-2))施肥处理,分别于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采集试验样品,分析不同施肥梯度和收获期对白草产量、饲用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草干草产量随施肥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在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乳熟期(P<0.05)。白草粗蛋白含量随收获期推迟而逐渐降低,粗灰分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施肥对不同收获期的白草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白草土壤全氮含量在抽穗期随施肥量增加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全磷含量随施肥量增加以及收获期的推迟而趋于下降。在抽穗期收割N900处理的白草生产性能最佳,其次是同期收割N600处理的白草,但后者较前者拥有更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海珍 李文华 马爱进 何永涛
以拉萨河谷地区达孜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等方法对青稞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农产品、固定CO2、释放O2、涵养水分、维持营养循环等服务功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达孜县青稞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37249.77×104元,各项服务功能的价值依次为:农产品价值16973.38×104元(45.57%)、释放O2价值10649.81×104元(28.59%)、固定CO2价值7875.03×104元(21.14%)、营养循环价值1478.23×104元(3.97%)、涵养水分价值273.32×104元(0.73%)。由此可知熏达孜县青稞农田生态系统为其经济生产力提供了巨大的...
关键词:
拉萨河谷 农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明亮 赵红 浦秋红 崔永祯 李宏生 顾坚 田玉仙 杨木军 李绍祥
【目的】给硬粒小麦资源引入普通小麦,进而为选育小麦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利用玉米×小麦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选育的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获得的小麦新品系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结果】12个远缘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系的综合评价位次由高到低依次为14Y_2-919、14Y_2-873、14Y_2-939、14Y_2-838、14Y_2-931、14Y_2-1052、14Y_2-874、14Y_2-918、14Y_2-988、14Y_2-987、14Y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发兴 吴登峰 吴厚发 姚斌
[目的]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客观准确评价土壤质量,为石漠化地区预防土壤退化和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鹤峰县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测定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18项土壤属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评价指标的最小数据集,结合熵权法确定参评指标的权重值,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加权关联度值。[结果]根据加权关联度值的大小排序来看,研究区的土壤质量高低依次为:下坪>中营>燕子>五里>走马;结合土壤质量评判标准表可得,下坪的土壤质量等级为Ⅱ级,中营为Ⅲ级,燕子和五里均为Ⅳ级,走马为Ⅴ级;且研究区整体的土壤质量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与当地实际情况相一致。[结论]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土壤质量,且该方法计算简便、思路清晰,为土壤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辛福梅 闫小莉 张长耀 贾黎明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藏川杨和北京杨树干液流的干湿季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和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于2015年旱季和雨季在西藏拉萨半干旱河谷对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测定太阳辐射(Q)、空气温度(T_a)、土壤含水量(SWC)、饱和蒸气压亏缺(VPD)等环境因子。【结果】1)拉萨河谷区主要气象因子在旱季和雨季存在较大差异,雨季的Q、T_a、SWC、VPD等均高于旱季,主要气象因子的平均值为雨季的60%左右。2)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树干液流日变化表现出昼高夜低的规律,二者在雨季的日变化为多峰曲线,旱季为单峰曲线。旱季和雨季藏川杨液流速率均显著大于北京杨,北京杨液流密度在旱季和雨季相比藏川杨的液流密度分别下降71%和58%;相比雨季的液流密度,2种杨树的液流密度在旱季分别下降65%和76%。3)在旱季和雨季,主要环境因子Q和VPD与2种杨树树干液流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Q和VPD的日变化与2种杨树的液流速率日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Q和VPD对北京杨树干液流的影响小于对藏川杨树干液流的影响。【结论】在拉萨河谷区旱季和雨季较大气候差异的环境下,藏川杨和北京杨树干液流速率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昼夜节律。但2树种树干液流在峰值、日平均值、启动时间以及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尤为显著,藏川杨作为乡土树种显示出更强的适应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贺娜
从结构层面考量产业投资的经济绩效,有利于恰当评估产业间及产业内投资资源的配置现状,有利于针对投资现状提供可行性的优化路径和对策。本文在选择和构筑投资效益系数、税收增长比率、GDP增长率及就业增长率四个投资经济效益衡量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实证分析了三次产业投资依次对各指标的不同影响,对比和评价了产业投资的不同经济绩效。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产业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方向。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优势分析 产业投资 投资效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郑家明 刘洋 侯志研 冯良山 杨宁
品种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区域选择适宜的品种对玉米高产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辽宁阜新地区品种混杂多样的特点,在2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该区域12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单565、郑单958、沈玉21、金玉228、良玉11、世宾28、辽单632、沈农T19、东亚56、铁丰88、东单90、登海3686的关联度分别为0.8999,0.8520,0.8271,0.8257,0.7863,0.7761,0.7592,0.7584,0.7505,0.7490,0.7371,0.7136,说明适宜阜新地区的玉米品种为辽单565、良玉11、金玉228和郑单958。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分析 阜新地区 玉米品种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士强 胡银岗 佘奎军 周琳璘 孟凡磊
【目的】探讨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correlation analysis),对分别种植于干旱棚和大田自然降水两个条件下的65个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与其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各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气孔导度(0.7995)、光合速率(0.7909)、蒸腾速率(0.7556)、可溶性糖含量(0.7467)、丙二醛(MDA)含量(0.7336)、游离脯氨酸含量(0.7267)、穗长(0.7102)、穗粒数(0.709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春平 张改生 张伟 刘素云 苗艳芳
将模糊综合评判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对10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与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综合评估的判断结果基本相同,其中E、D、C品系综合性状优良,F品系最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小林 赵垦田 马和平 禄树晖 罗健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所有植物种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样方调查基本包括了该研究区域内现有的植被类型,共获得35块样地。结果表明:1)在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垂直高度1350m的范围内,共划分成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群系、16个群丛,研究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各自范围和分界线;3)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随海拔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带,样地DCA第1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DCA第2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晓丽 包维楷
为了探讨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要部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生物量分配和叶片养分性状等与产量间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对种植于大田自然降水条件下的42个冬小麦品种(系)的各性状与其产量关联度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各生理、生物量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NA、NU、PU、KU、KA、PA、Chl、Gs、Pn、Tr、AB、UB、TB、Ci、SL、SN和TW。并将关联度大于0.700的性状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以较好的反映品种(系)的选育及适应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摆万奇 姚丽娜 张镱锂 王春连
利用4期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1976—2011年西藏拉萨河流域耕地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5 a拉萨河流域耕地从5.63×104hm2增加到6.56×104hm2,占流域总面积比例从1.71%上升到2.00%。其中,1976—1988年为缓慢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09%,1988—2006年为快速增长期,年增长率为0.59%,2006—2011年为急速增长期,年增长率达0.86%。耕地增加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减少则主要源于建设用地扩张。②耕地聚集度从下游到上游不断减少,其中拉萨市耕地聚集度最高但下降最快。耕地空间变化表现为中游以耕地增加为主,下游以耕地减少为主。中游的墨竹工卡县具有最高的耕...
关键词:
耕地 地形因子 拉萨河流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鹏 刘洋 安瑞志 乔楠茜 达珍 巴桑
【目的】探究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优势种的时间、空间及时空生态位,揭示原生动物优势种的资源利用状况及与水环境因子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群落种间关系及环境适应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根据拉萨河中下游水环境特征,设置17个样点,于2015年5、8月和2016年11月用孔径64μm的浮游生物网采集水样153份。运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原生动物优势种更替率、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响应速率,研究原生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拉萨河中下游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97种,隶属于2门5纲20目48科75属,其中优势种5种,隶属2门5属;优势种时间生态位宽度值为0.378~0.695,空间生态位宽度值为0.071~0.354,时空生态位宽度值为0.027~0.246;优势种时间、空间及时空生态位重叠均以低度重叠为主;优势种时间生态响应速率之和为0.449,空间生态响应速率之和为-6.972,时空生态响应速率之和为-0.107;冗余分析表明,水环境因子中水温显著影响下游优势种分布,溶解氧含量和总磷含量显著影响中游优势种分布。【结论】拉萨河中下游原生动物优势种存在季节和区域性差异,生态位宽度较窄,生态位重叠较低,种间竞争压力较小;原生动物优势种对水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其分布受水环境影响显著,原生动物群落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