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5)
2023(10503)
2022(8997)
2021(8299)
2020(6828)
2019(15994)
2018(15536)
2017(29696)
2016(16027)
2015(18052)
2014(18424)
2013(18562)
2012(17846)
2011(16399)
2010(16796)
2009(15549)
2008(15682)
2007(14402)
2006(12678)
2005(11702)
作者
(49092)
(41327)
(41202)
(38920)
(26040)
(19836)
(18828)
(16116)
(15517)
(14632)
(14000)
(13650)
(13184)
(13127)
(12771)
(12715)
(12644)
(12165)
(11865)
(11838)
(10392)
(10311)
(10131)
(9440)
(9371)
(9349)
(9239)
(9143)
(8399)
(8337)
学科
(77299)
经济(77223)
(47546)
管理(44271)
(34703)
企业(34703)
方法(29793)
数学(25978)
数学方法(25780)
(25502)
中国(22983)
地方(22254)
农业(18196)
业经(17566)
(17026)
(14569)
(13724)
(13663)
贸易(13653)
(13142)
(12639)
银行(12605)
(12401)
金融(12399)
地方经济(12330)
(12129)
(11915)
(11913)
技术(11540)
环境(11500)
机构
学院(240098)
大学(238598)
(101169)
经济(98976)
管理(90253)
研究(86183)
理学(76724)
理学院(75798)
管理学(74627)
管理学院(74161)
中国(65714)
科学(53050)
(51315)
(46076)
(45217)
(45103)
研究所(40730)
中心(39643)
(37993)
业大(36288)
财经(35493)
农业(35263)
(33533)
师范(33197)
北京(32878)
(31929)
(30659)
经济学(30570)
(30423)
经济学院(27582)
基金
项目(153164)
科学(119653)
研究(113544)
基金(108413)
(94098)
国家(93206)
科学基金(78869)
社会(71693)
社会科(67818)
社会科学(67797)
(61829)
基金项目(57479)
教育(51474)
(51270)
自然(48855)
自然科(47644)
自然科学(47629)
编号(47359)
自然科学基金(46772)
资助(43619)
成果(39089)
(38949)
重点(34806)
(33452)
课题(33217)
(32062)
发展(31390)
(30838)
创新(29897)
国家社会(29191)
期刊
(119502)
经济(119502)
研究(72400)
中国(52359)
(43011)
学报(37512)
(35986)
科学(35159)
管理(32252)
农业(29055)
大学(27937)
教育(27236)
学学(26131)
(24360)
金融(24360)
技术(21462)
业经(21438)
经济研究(18840)
财经(17327)
问题(15982)
(15479)
(14900)
技术经济(12954)
图书(12583)
商业(12386)
(11964)
(11872)
科技(11309)
理论(11036)
资源(11004)
共检索到372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国政  
扶贫开发是中央政府实施的为改变西藏落后面貌的一项重要工程。西藏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和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决定了西藏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的逻辑机理是国家主导与地方互动相结合。国家主导主要体现在"对口援藏"上,地方互动则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特色经济等路径。国家主导与地方互动的扶贫开发模式成效是显著的,无论是"对口援藏"还是西藏的自身探索都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国家主导与地方互动的扶贫开发模式尽管还存在援建项目效益较低、当地农牧民参与程度仍较低等缺陷,但其对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还将继续下去。应建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瑞强  朱述斌  沈墨  
多种相同致贫因素引发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连片迹象的出现,使得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连片开发扶贫,成为未来扶贫开发路径的必然选择。区域发展理论和空间贫困理论视角下的连片开发扶贫,应从空间上注重区域间发展资源禀赋特征与耦合、发展环境质量整体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外界市场对接以及贫困人口赋能;从时间上促使区域系统朝着突破发展瓶颈、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方向进化;从管理体制上明晰各利益相关主体角色,协同整合,形成全方位的大扶贫格局,以促进连片开发扶贫实践向纵深发展,提高连片开发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帅传敏  梁尚昆  刘松  
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贫困发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和脱贫速度的减缓,中国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备受关注。采用国家统计局数据,通过回归模型对扶贫开发重点县主要扶贫投入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1)外资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优于国内扶贫资金;(2)中央政府的扶贫资金中,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优于以工代赈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优于贴息扶贫贷款。基于此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阿维  图登克珠  
贫困是困扰我国西藏农牧地区发展的一个长久以来的问题,虽然多年来我国西藏地区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目前贫困人口率仍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数。西藏农牧区是我国贫困面积最大的区域,且各地区之间发展状况相差较大,也给扶贫工作带来了许多难度。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增长与脱贫工作息息相关,经济增长对于脱贫工作的带动不仅仅在于增长速率,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项要素的组合利用状况,后者需要立足于当地的社会结构与区域特色,选择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国家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要求西藏农牧区根据县域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对策。在农业优势区,适宜集中农业化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并以工带农,推动农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训东  欧阳远芬  刘乐峥  乔宝云  
各国政府以及世界组织在实践中积累了可贵的减贫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但发挥了传统的"专业式扶贫"优势,而且通过艰难探索,创造性地实践了"开发式扶贫",实现精准扶贫,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中国的贫困问题,还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全新的知识。本文从动态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结合委托人的项目管理模式和代理人的执行项目能力,分析了"专业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激励机制,并采用OECD数据库的国际援助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两种模式各具优势,具体的减贫模式应该与扶贫官员的教育水平、政府治理水平和经济增长潜力等特征相匹配,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上印证了我国精准扶贫的逻辑,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扶贫事业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田任华  赵发琪  郭志仪  
承国家教委首届哲社科学青年基金的支持,自1987年以来,我们对甘肃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进行了持续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并在一些贫困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和收集了一些通过经济开发脱贫的典型范例。在此,我们择出几例进行分析,以总结经验,为进一步脱贫提供决策依据。 1.会宁县综合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会宁县原属定西地区,1985年10月划归白银市。该县过去是中部地区最贫困的县之一,由于气候干燥,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琼  
本文以贫困地区甘肃省陇南市为样本,分析其从1985年至2005年扶贫开发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中国贫困地区的反贫困战略是成功的,经过20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国家扶贫政策的一些不足与问题,需加以不断完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严以绥  
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新疆干旱荒漠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贫困问题进行分析,揭示贫困的关键是系统的封闭性,贫困的成因主要是:区位性贫困、观念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提出了对应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生全  王文庆  
2005年甘肃省武威市区(县)镇三级党委政府立足凉州区张义镇、天祝县哈溪镇区位资源特色,制定了两镇突破行政区域限制,联手发展具备地域优势的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秋延后生产、日光温室人参果周年生产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的"张哈"模式。2007年甘肃省政府又成立了甘肃"张哈"片省级扶贫开发示范区,从政策层面对产业扶贫加以强化。为了解"张哈"两镇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张哈"发展模式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成效,2013年底对"张哈"片已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日光温室座数、面积及种植作物进行了普查;对片区适宜发展日光温室的25个行政村每个村选取9座具有生产、经营水平代表性的日光温室,进行了种植作物、产量、产值、生产性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沈红  
我国的扶贫开发,经历了从单一部门工作到多部门协调工作、从救济式扶贫到企业式扶贫再到综合性区域开发的过程。这个过程,从扶贫办成立算起已经6年,整整一个“七五”计划时期;从三西建设开始算起则有10年了。我们在1991年10-11月西北两省区的扶贫调查中,深感比较和选择扶贫开发方式的重要。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在中国的西北角进行了3种实验,实验尚未结束,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具有地理相关性和经济相关性、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同样以解决乡村贫困人中的温饱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沈红  
第三个特点是计算效益时以农民为重,政府和部门利益放在次要位置。因为资金性质以基建拨款为主,资金可以结转使用,有利于建设一批长效的重点工程。如大中型水利工程,虽然建设周期长、回收期长,但是覆盖面巨大,上一个项目,可以稳定解决几十万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并且从区域的宏观角度计算,资金收益以减少返销粮、增加税收等形式来实现,算大帐,而不只算具体部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魏祥瑾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财政和扶贫部门积极整合资源,以重点行政村为单元,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2012年,全省规划了99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安排整村推进项目5437个、资金16.5亿元,村均投入166万元。一是抓好基础工作。首先是抓好科学规划。省财政和扶贫部门指导各重点县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三年规划,进行公告公示,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辉  
扶贫开发要选好项目张文辉(甘肃省崇信县委调研室)1986年,崇信县面对34.6%的贫困面,确定了饲养小尾寒羊开发扶贫的思路。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1994年贫困面下降到6%;1995年崇信县遭受60年一遇的大旱,出现了返贫情况,但返贫率不高;1996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正亮,郝林娜  
人口问题是贫困地区影响扶贫攻坚进程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好人口问题,对于解决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尽快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甘肃省定西地区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妇女文化程度对脱贫致富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邢成举  李小云  
关于贫困成因的研究,传统上存在结构与行动两种认知与研究范式,前者强调超越于个体的结构性因素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而后者则认为,贫困源于个体社会行动的不力和主观上发展动力的不足。在两种范式下,减贫方案也差异极大。基于中国扶贫实践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分析,中国走出了一条超越结构与行动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仅实现了对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致贫结构的破除,同时也确立了新的亲贫性制度与政策结构;其不仅健全了贫困治理体系,更突显了贫困者在扶贫攻坚中的主体价值与内在发展动力。在超越贫困陷阱的结构与行动束缚的实践中,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这也构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减贫所贡献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