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0)
- 2023(7401)
- 2022(6108)
- 2021(5809)
- 2020(5040)
- 2019(11527)
- 2018(11573)
- 2017(21316)
- 2016(11771)
- 2015(13180)
- 2014(13342)
- 2013(12876)
- 2012(11955)
- 2011(10862)
- 2010(11286)
- 2009(10670)
- 2008(10705)
- 2007(9931)
- 2006(9009)
- 2005(8086)
- 学科
- 济(41525)
- 经济(41466)
- 管理(30115)
- 业(25602)
- 企(21377)
- 企业(21377)
- 方法(15612)
- 中国(12526)
- 农(12391)
- 学(12372)
- 理论(11576)
- 数学(11575)
- 数学方法(11267)
- 制(10245)
- 业经(9919)
- 财(9596)
- 地方(8600)
- 体(8378)
- 农业(7899)
- 教学(7505)
- 教育(7413)
- 银(7280)
- 贸(7256)
- 贸易(7247)
- 银行(7242)
- 和(7114)
- 易(7000)
- 融(6992)
- 行(6991)
- 金融(6984)
- 机构
- 学院(165772)
- 大学(164237)
- 研究(59665)
- 管理(56486)
- 济(55065)
- 经济(53436)
- 理学(46986)
- 理学院(46311)
- 中国(45069)
- 管理学(44997)
- 管理学院(44681)
- 科学(39909)
- 京(37191)
- 所(31849)
- 农(31449)
- 研究所(28856)
- 财(28275)
- 江(27866)
- 中心(26866)
- 范(25951)
- 业大(25618)
- 师范(25600)
- 农业(24562)
- 北京(23952)
- 州(22463)
- 技术(22394)
- 院(22091)
- 财经(21419)
- 师范大学(20309)
- 省(20101)
- 基金
- 项目(105926)
- 科学(80250)
- 研究(76421)
- 基金(72238)
- 家(64986)
- 国家(64401)
- 科学基金(52895)
- 社会(44806)
- 省(43388)
- 社会科(42105)
- 社会科学(42091)
- 基金项目(37648)
- 教育(36352)
- 划(36190)
- 自然(34538)
- 自然科(33745)
- 自然科学(33730)
- 自然科学基金(33072)
- 编号(32161)
- 资助(31421)
- 成果(27647)
- 重点(24203)
- 课题(24021)
- 发(22948)
- 部(21598)
- 创(21268)
- 科研(19975)
- 计划(19934)
- 创新(19810)
- 年(19780)
共检索到264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卫银栋 徐英 谢彦君
徒步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户外旅游方式,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但目前关于徒步旅游的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实践发展,尤其是关于徒步旅游体验中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的探讨。文章在对西藏墨脱、冈仁波齐转山、甘丹寺-桑耶寺3条不同徒步路线的徒步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以扎根理论为分析方法,结合仪式理论对徒步旅游体验的仪式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徒步旅游体验相当于一种通过仪式,这种通过仪式发生在逆转阈限中,包含个体通过与人际通过。个体通过表现为徒步者经历原始生存体验、记忆刺点、未知体验、沉浸体验、在场流动性体验和"成瘾"体验后,所获得的个人成长,其高峰体验为个体畅爽体验。人际通过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互助氛围、群体激励、逆转人际交往、本性暴露、熟悉/陌生人际变化的交往考验后所实现的人际关系上的积极或消极变化,其高峰体验为群体共睦态体验。经历认知、情感、意志的磨砺与考验的西藏徒步旅游体验,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符号性通过仪式,是一种实质性的通过仪式。
关键词:
徒步旅游 通过仪式 个体通过 人际通过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彦君 徐英
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旅游场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范畴。然而,针对旅游场内旅游体验的内容、机制和规律的深入研究依然还有很多学术上的空白或薄弱之处,其中,以互动仪式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对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影响的研究即属此类。为了拓展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全面探讨了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在解释旅游体验情感能量聚集现象时所具有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性,并借助于特纳的"反结构"理论对柯林斯"结构观"下的情感能量匹配理论做了修正,进而将这种改进纳入格雷本的神圣游程模型,使之成为可以系统解释旅游体验情感能量的聚集、形成和衰减现象的动
关键词:
旅游场 旅游体验 互动仪式 情感能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洋 周星 徐颖儿 吴问津 袁佳欣
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身体转向”的背景下,微观身体逐渐成为窥探旅游体验的关键视角。研究基于身体现象学,构建了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与意义分析框架,利用感官民族志等方法对稻城亚丁徒步旅游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徒步旅游者的旅游世界“知觉场”形成源于外部环境对其身体感觉、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等具身体验的不断刺激;(2)作为“具身-认知”的过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源于技能与挑战的平衡,且主客互动推动旅游者获得新的认知体验;(3)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意义蕴含在具身实践的身体知觉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并通过主体知觉意识、情感体验、价值判别所呈现;(4)Flow体验状态意味幸福情绪的获得,最终给予真实自我和真实世界的价值判断。研究尝试从身体现象学视角出发,对体验领域的Flow体验进行研究,是对旅游体验研究话题扩展的有益尝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崔庆明 徐红罡 杨杨
西藏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对西藏旅游体验具体的微观研究却相对缺乏。文章通过对西藏旅游者的深度访谈,来探讨他们的旅游体验。游客往往将西藏想象成一种神圣之地,西藏的旅游体验对于游客而言也具有神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游客对自然、宗教和藏族人的体验上。西藏纯净的自然可以净化游客的心灵,让他们联想到远离喧嚣的生活。西藏的寺庙和朝拜的信徒营造出一种虔诚而神圣的氛围,让游客内心备受震动。看到藏民的执着和虔诚,游客心中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而藏民淳朴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更让游客感到一种自己社会所缺失了的真实。西藏的神圣
关键词:
西藏 旅游体验 自然 宗教 世俗的朝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章郡 温碧燕 方忠权 梁明珠
文章以中国典型徒步旅游地武功山为例,首先基于纵向GPS数据,运用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徒步旅游者的行为模式演化规律;其次根据与GPS关联的用户信息,分析了徒步旅游者的群体特征差异;最后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方法-目的链理论视角探讨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徒步旅游者行为模式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徒步范围逐渐缩小,设施利用明显增加,徒步难度显著下降。(2)徒步旅游者群体从户外精英变得日趋大众化。徒步旅游者的客源地逐渐分散,女性比例明显提高,徒步经验显著下降。(3)武功山徒步环境的巨大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孙佼佼 卫银栋
黑色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开发实践和理论发展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相关学术研究已开展20多年,但这一领域所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理论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许多理论观点尚未形成共识。文章针对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以动机和内驱力为出发点,试图系统地探讨黑色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厘定黑色旅游与死亡主题之间所具有的特殊而复杂的关系,并借助审美和审丑、悲剧和喜剧、优美和壮美等范畴,在美学框架下拓展了Stone的黑色旅游谱模型,从更广泛和深入的意义上论证了"黑色旅游是一种既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愉悦体验又属于具有独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丽华 罗霞
本文阐述了乡村旅游体验营销的基本涵义,分析了传统营销与体验营销的区别,构建了体验营销的模型,提出了体验营销的定位决策和乡村旅游体验产品营销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体验营销 模型 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卫银栋 贾一诺 杨昆
西藏因其独特的地球第三极地貌特征与藏传佛教以及藏族文化特色而对国内外游客展现了巨大而"神秘"的魅力,并日益激发了西藏旅游的热潮。相应地,这一旅游热潮也引发了西藏旅游研究的逐年扩容,并涌现了一批很有理论价值的学术成果。文章在充分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认同理论作为基本框架,将西藏的宗教场所作为可以为宗教信徒和旅游者共享的朝圣旅游空间,对西藏宗教旅游中的"旅游者群体"和"朝圣者群体"因群体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作用而在面临外在一致性挑战时所引发的群体分化及交往张力进行探究。通过实证与思辨的结合研究,文章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宗教信仰程度的不同把上述两类群体进一步分为休闲愉悦旅游者、泛宗教信仰旅游者、权宜型朝圣者、苦行型朝圣者4个亚群体,并对各亚群体的旅行目的、体验深度、特征进行剖析。其次,通过对宗教旅游场中的"边缘人"的概念化过程,将4个亚群间的交集或过渡群体界定为"边缘人"群体,并根据其行为目标、体验特征的不同将此"边缘人"群体再划分为"类朝圣者"的旅游者群体和"类旅游者"的朝圣者群体两个亚群,同时探讨"边缘人"这一群体因其独特的行为模式而在群体互动中所发挥的导向作用。最后,根据参与式观察研究,进一步提出宗教旅游情境中的"纯宗教场""宗教旅游场""旅游宗教场"和"世俗旅游场"几个范畴,并根据旅游者与朝圣者在不同场中的主导或边缘地位的转化,构建出边缘人及边缘体验的动态演变模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于佳 谢彦君 卫银栋
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以谋求差异性体验的旅游者而言,可能存在某个“灰色地带”,使禁忌既作为否定性的行为规范,构成游客体验的具身障碍,同时也可能促发旅游者的窥视欲,从而成为旅游体验的推力。该文以此为假设,过对西藏宗教旅游场中有关禁忌的经验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旅游世界中,游客对禁忌的感知通过距离关系得以实现,突出地表现在人-地距离和人-人距离的度上。在宗教旅游场域中,游客感知到的禁忌可以统括为饮食禁忌、话语禁忌、服装禁忌、动作禁忌、路线禁忌等七类。从游客具身体验的角度看,禁忌显然是作为一种本体性和衍生性的具身障碍而存在,影响着游客体验的达成。然而,游客对禁忌的情感悦纳倾向使得禁忌有可能仅是一种形式障碍而非实质障碍。由此,该文构建了具身障碍的旅游动力转化模型。在证实禁忌能够强化窥视欲的基础上,旅游场的神秘空间对游客的洁净化体验起到了强化作用。禁忌的推力和拉力共同构成了宗教旅游体验的心理动力机制解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肖胜和
徒步旅游随人们回归自然和回归传统潮流而兴起。目前,我国徒步旅游实践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理论研究也乏善可陈。在总结国内已有少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徒步旅游线路进行了系统分类,提出了徒步旅游线路选取的原则:偏远性、原真性、挑战性和主题性。最后总结了徒步旅游线路开发的要点:线路选择与设计凸显"主题、规模、挑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跨区域合作和实行社会化的保障与管理。徒步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也应该理解为一种新型旅游开发方式。
关键词:
旅游学 徒步旅游 旅游线路选取 旅游开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彦君 于佳 郭芳芳
在借助经验材料展开的旅游体验研究中,保留在景区或其他接待场所、机构的游客或顾客留言簿,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数据资源。相较于多数通则式的定量研究,针对游客留言簿所实施的定性研究往往依靠的是更具个案特征的文本材料。在西藏,游客书写留言簿的行为比其他地方更加突出、普遍,已然成为一种典型的现象,表征着入藏游客心理和行为的某些尚未得到深入理解和阐释的内在意义,甚至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本景观而存在。拉萨的玛吉阿米餐厅里的留言簿便是如此。本文以该餐厅内的留言簿为文本资料,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游客书写的留言簿内容进行扎根理论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游客在留言簿上的书写行为是一种特定场域诱发的情感表白,其目的是为了表现独特的内心世界并重构内在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情感表白的要素,并厘清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以抽象的形式还原旅游者情感表白发生的情境模型。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命题和范畴,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启发,其现实意义在于,为了建立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积极情感联结,旅游目的地应给予游客以满足其情感表白诉求的氛围、空间或情境载体。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朱璇 江泓源
徒步是户外游憩空间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深刻理解徒步体验对户外游憩空间建设有重要作用。移动性是连接社会理论和空间理论、打破学科边界的新研究范式,目前国内的移动性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经验研究。本文在移动性范式的理论框架下,首次使用移动民族志和虚拟民族志、内容分析和叙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徒步旅游中因身体移动带来的具身体验及徒步者所建构的个体和社会意义进行分析,旨在理解徒步者行走中的"景观化"过程及其对徒步空间的情感响应,联结徒步者的身体体验、空间感知和身份认同。徒步体验揭示了徒步者在移动的具身性实践中重构着景观、地方和空间的社会文化意义,可以成为连接身体地理学、情感地理学和道德地理学的研究新领域。在如何建构主体认同的文化符号并将地方性嵌套于徒步道空间的表征上,本文从实践层面给徒步道管理者提出了有益的思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一群 杨桂华
将旅游净生态足迹的思想首次引入国内,阐述其内涵及计算方法,应用于云南梅里雪山腹地——雨崩村的徒步旅游者,对高生态足迹地区游客到低生态足迹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一定停留时间下,游客到雨崩徒步旅游一次的旅游净生态足迹会很小甚至出现负值,说明进行这样一次旅游活动对于减轻全球环境压力是有贡献的,对"旅游是一种高消耗的活动"的绝对性提出质疑。从寻找游客旅游毛生态足迹和客源地日常生态足迹之间差异的角度提山的旅游净生态足迹不仅可以从宏观角度对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还可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为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提供策略指导。最后分析讨论了旅游净生态足迹的三种取值情况,及旅游者从事...
关键词:
旅游净生态足迹 过境地 客源地 雨崩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仪式源于宗教,旅游来自世俗,将旅游与仪式相提并论,这是旅游人类学为理解旅游体验之本质所提供的独特视角。旅游因何而神圣,又为何堪与严肃的仪式相比肩,对此,本文拟通过评析美国旅游人类学家纳尔什.格雷本的"旅游仪式论"加以阐明。
关键词:
旅游 仪式 阈限 旅游体验 旅游人类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章郡 方忠权
以中国著名的徒步旅游目的地江西省武功山为例,基于2008—2019年的GPS轨迹及其关联数据,运用K-means聚类、多项logistic回归等方法,研究徒步旅游空间行为模式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时空演变的视角分析徒步旅游空间行为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徒步旅游空间行为模式可以分为开线型、自虐型、穿越型、休闲型4种类型。(2)徒步旅游空间行为模式受旅游者特征因子的影响,其中到访次数因子影响最大,其次为性别、客源地、徒步经验等。(3)徒步旅游者群体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徒步旅游空间行为模式的演化。徒步旅游空间行为模式表现出"开线型-自虐型-穿越型-休闲型"的演化规律,呈现出"从分散到连接、从混乱到有序、从挑战到休闲"的演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