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5)
- 2023(11360)
- 2022(10283)
- 2021(9815)
- 2020(8285)
- 2019(19489)
- 2018(19490)
- 2017(37800)
- 2016(20609)
- 2015(23431)
- 2014(23455)
- 2013(23071)
- 2012(20711)
- 2011(18631)
- 2010(18659)
- 2009(16977)
- 2008(16255)
- 2007(13967)
- 2006(12057)
- 2005(10326)
- 学科
- 济(80126)
- 经济(80045)
- 管理(57781)
- 业(54310)
- 企(46096)
- 企业(46096)
- 方法(42335)
- 数学(37265)
- 数学方法(36578)
- 农(19970)
- 学(19490)
- 中国(19337)
- 财(17956)
- 业经(17181)
- 地方(15832)
- 理论(15145)
- 农业(13451)
- 和(13429)
- 贸(13222)
- 贸易(13213)
- 技术(12842)
- 易(12824)
- 环境(12692)
- 制(12257)
- 务(11936)
- 财务(11855)
- 财务管理(11834)
- 划(11198)
- 企业财务(11175)
- 银(10551)
- 机构
- 大学(288903)
- 学院(288097)
- 管理(117564)
- 济(107030)
- 经济(104571)
- 理学(102872)
- 理学院(101761)
- 管理学(99462)
- 管理学院(98979)
- 研究(93075)
- 中国(67318)
- 京(62406)
- 科学(62293)
- 农(47560)
- 业大(47346)
- 所(47174)
- 财(46481)
- 研究所(43668)
- 中心(42114)
- 江(40467)
- 北京(39640)
- 财经(38194)
- 范(37645)
- 师范(37258)
- 农业(36998)
- 经(34722)
- 院(34673)
- 州(33445)
- 技术(32408)
- 经济学(30853)
- 基金
- 项目(206641)
- 科学(161023)
- 基金(148553)
- 研究(147039)
- 家(130872)
- 国家(129842)
- 科学基金(111228)
- 社会(88936)
- 社会科(84234)
- 社会科学(84208)
- 省(81840)
- 基金项目(79002)
- 自然(75945)
- 自然科(74178)
- 自然科学(74161)
- 自然科学基金(72800)
- 划(68918)
- 教育(68511)
- 资助(63142)
- 编号(60298)
- 成果(47538)
- 重点(46314)
- 部(44218)
- 发(43006)
- 创(42653)
- 课题(41516)
- 科研(39959)
- 创新(39691)
- 计划(38567)
- 大学(38166)
- 期刊
- 济(110773)
- 经济(110773)
- 研究(78424)
- 中国(50035)
- 学报(49610)
- 科学(44852)
- 管理(42174)
- 农(41490)
- 大学(37131)
- 学学(34923)
- 财(33662)
- 教育(33268)
- 农业(29316)
- 技术(27733)
- 融(19472)
- 金融(19472)
- 业经(19424)
- 经济研究(17502)
- 图书(17289)
- 财经(17241)
- 科技(15578)
- 业(15418)
- 林业(15153)
- 问题(14645)
- 经(14582)
- 技术经济(14462)
- 理论(13956)
- 统计(13672)
- 版(13469)
- 资源(13314)
共检索到401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伟生
利用西藏自治区2006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天然云杉林实测样地资料,通过构建非线性联合估计模型系统,研究建立了天然云杉林总消耗率、枯损率、采伐率三者一致兼容的估测模型,为西藏天然云杉林的消耗量估测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类似模型的研建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伟生
实施限额采伐是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而准确的森林生长量估测值,是确定森林采伐限额的重要依据。利用西藏自治区2006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127个天然云杉林实测样地资料,通过代数和控制与比例控制方法,构建了两套非线性联合估计模型系统,建立了天然云杉林材积总生长率、进界生长率、保留生长率三者一致兼容的以林分龄组A和平均胸径D为解释变量的估测模型。对比分析表明,比例控制模型系统效果较好,其结果为:总生长率P0=32.780A-0.92772D-0.60180,保留生长率P1=1/(1+517.27A-0.69639D-3.6004)×32.780A-0.92772×D-0.60180,进界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玮 雷相东 刘刚 徐光 陈光法
为了预测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的生长和发展,该文建立了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长白落叶松、红松、云冷杉、中阔和慢阔5个树种(组)的单木枯损模型。数据来自于20个长期固定观测样地,共得到12853个观测数据,其中80%的数据用于建模,20%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考虑多重共线性逐步筛选出对枯损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根据预测结果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最大和原则(MST原则)确定模型的概率阈值。结果表明:①起初胸径、竞争指数、林分密度、多样性指数、立地因子都是显著影响树木枯损的因子,但不同树种的影响因子各异。②起初胸径在所有模型中均极显著;竞争指数除在红松和慢阔模型中未进入模型外,在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岳 王海燕 杨小娟 刘玲 李旭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林分单位面积枯损株数与土壤因子、林分密度(SD)和立地指数(SI)的关系,以探索通过枯损模型表征土壤变量对立地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枯损树木与土壤因子和林分密度可以接受线性回归,全林分枯损模型为Y=838.375-47.810TK+0.343SD(调整R2=0.731),其中落叶松枯损模型为Y=2149.86-81.594TK-314.054TN(调整R2=0.739),而云冷杉枯损模型的拟合优度R2<0.6,说明复杂林分条件下优势树种与共优势树种对于土壤因子的响应与林分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志斌 赵文智 张立杰 刘鹄 张智慧
以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以采伐干扰事件后形成的次生林的林分密度、林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年轮等为数据基础,采用地统计和树木年轮生态学方法,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反演采伐干扰事件和森林群落的演替恢复过程。结果表明:采伐干扰事件后,林分密度呈指数曲线增加(y=237e0.14x,R2=0.97),采伐30a后,林分密度从256株.hm-2增加到1.697万株.hm-2;恢复过程中并无其他树种出现,只是青海云杉林的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和林木生长速度发生变化,这表明对于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来说,采伐干扰事件并不会为其他树种成功入侵创造机会;树木年轮分析表明,在9~20a的时间尺度上,采伐干扰事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江平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米林南伊沟成熟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林芝云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367.49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276.64 t·hm-2,占总生物量的75.28%,其次是凋落层的生物量40.65 t·hm-2,占总生物量的11.06%。在乔木层中,干材生物量201.23 t·hm-2(69.32%),皮25.53 t·hm-2(8.79%),枝17.80 t·hm-2(6.13%),叶3.33 t·hm-2(1.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江平 巴青翁姆
论文对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凋落物养分归还规律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林芝云杉林年凋落物量为3.40 t·hm-2,凋落物中除Ca元素之外,其它元素含量均低于活体物中含量。5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为82.14 kg·hm-2,其中Ca在凋落物归还总量中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N和K元素。凋落物层厚度达5.0 cm,现存量约为40.65 t·hm-2,凋落物层的年平均分解率为0.08 t·hm-2,5种元素的总储量为937.65 kg·hm-2,其中已分解层储量占57.28%。
关键词:
凋落物 养分归还 原始林芝云杉林 西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彦辉 Peter Rademacher Horst Flster
对取自德国Solling的挪威云杉林的不同枯枝落叶层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浸提实验 ,结果表明 ,枯落物分解程度、水∶物的比值和浸提液pH值都是元素浸提的主要控制因素。多数阳离子的浸提受到H+交换机制的很大影响 ,较低的pH值会导致较高的浸提量 ;而较高的pH值和稀释作用导致的pH值升高会导致较低的浸提量。在水∶物的比值增加到某一数值之前 ,水∶物的比值增加会导致浸提液内元素浓度与枯落物元素含量的新平衡 ,并导致浸提量增大。另外一方面 ,水∶物的比值增加导致的pH值升高会成为新的限制因素 ,导致较低的浸提量 ,尤其对于 2、3价阳离子。这两种作用机制的复合效应使浸提量与水∶物的比值的关系曲线非常复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景军 肖文发 罗菊春
本文综述了广布于欧亚大陆与北美的云冷杉林的以往研究成果 ,尤其是其更新与生境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反应 ,揭示了云冷杉林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云冷杉林 采伐 更新 生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江平 项文化 刘韶辉
2006-10—2007-09,对采自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水样进行养分含量测定,与该森林所在流域的溪流江河水样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降水的pH值为7.61,颗粒物含量较低(5.56mg·L-1),SO42-含量最高7.201mg·L-1,N的含量较低0.505mg·L-1,其他各种离子或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穿透水中SO42-和Zn含量有所下降,但其他元素含量均有所增加;树干茎流中各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穿透水,除SO42-外,其他各元素为正淋溶;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SO42-,Zn和Fe含量低于大气降水的浓度,其他元素的含量高于大气降水;溪流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云云 闵志强 高延 冯启祥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林 杨华 亢新刚 岳刚
探讨不同强度的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天然云冷杉林在3种不同强度(弱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22年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块样地林分整体和主要树种均表现为随机分布,强度择伐林木多呈聚集分布,而弱度、中度择伐树种大多处于随机和均匀分布;主要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弱度择伐的负相关现象多于其它择伐类型。弱度择伐更加有利于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季蕾 亢新刚 张青 郭韦韦 周梦丽
为了研究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林下灌木的生物量,以该林场3种不同郁闭度(0.6,0.8,1.0)的天然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和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为研究对象,以灌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用r软件拟合了灌木层出现频率较高的13个物种单一物种生物量最优模型和各物种不同器官的最优模型,挑选判定系数r~2和方差分析F值较大,剩余标准差e_(see)和平均相对误差e值较小的作为生物量最优模型,以及探索了不同主林层密度下各物种生物量的差异与分配。结果表明:各物种不同器官最优模型除了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叶和根,花...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彬
祁连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仅是黑河发源地,也是黑河流域主要产流区和水量供应区之一,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青海云杉林(Picea crassifolia forest)作为当地重要的水源涵养林类型,其森林结构和生长变化对祁连山甚至整个黑河流域十分重要。然而森林与水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西北半干旱地区林水矛盾严重,水作为主要载体参与并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决定着森林的存在、恢复、经营、稳定和发展;坡面不仅是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互
关键词:
祁连山 青海云杉林 生态水文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学武 刘金山 张蓓 张万林
基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数据,研建了冷杉林生物量密度多元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探寻地理因子与林分因子对生物量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以胸径、郁闭度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526,预估精度为93.63%;以林龄、海拔、郁闭度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403,预估精度为92.28%。结合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可用于全区尺度上冷杉林生物量的估算;利用林龄、海拔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可用于掌握生物量、碳汇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某一时期内的碳汇量。
关键词:
冷杉 生物量 碳汇 林龄 海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