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4)
- 2023(3352)
- 2022(2797)
- 2021(2627)
- 2020(2330)
- 2019(5315)
- 2018(5107)
- 2017(9597)
- 2016(5601)
- 2015(5934)
- 2014(5910)
- 2013(6056)
- 2012(5785)
- 2011(5039)
- 2010(5072)
- 2009(4585)
- 2008(4576)
- 2007(4009)
- 2006(3757)
- 2005(3224)
- 学科
- 济(20404)
- 经济(20396)
- 业(11233)
- 管理(11035)
- 方法(9341)
- 企(8715)
- 企业(8715)
- 学(8374)
- 数学(6990)
- 数学方法(6900)
- 农(6339)
- 地方(5710)
- 财(5426)
- 结构(4957)
- 业经(4871)
- 中国(4574)
- 制(4548)
- 农业(4521)
- 产业(4515)
- 体(3706)
- 理论(3678)
- 务(3592)
- 财务(3591)
- 财务管理(3585)
- 企业财务(3488)
- 和(3441)
- 环境(3341)
- 生态(2974)
- 体制(2970)
- 产业结构(2913)
- 机构
- 学院(80782)
- 大学(78791)
- 研究(31317)
- 管理(25512)
- 济(25196)
- 科学(25161)
- 经济(24584)
- 中国(22887)
- 理学(21954)
- 农(21538)
- 理学院(21522)
- 管理学(20803)
- 管理学院(20671)
- 所(17685)
- 京(17288)
- 农业(17081)
- 研究所(16620)
- 业大(16507)
- 中心(13923)
- 江(13057)
- 范(12901)
- 师范(12635)
- 省(12340)
- 财(12144)
- 室(12050)
- 院(11597)
- 实验(11244)
- 农业大学(11122)
- 北京(10873)
- 实验室(10812)
- 基金
- 项目(58332)
- 科学(44510)
- 基金(42041)
- 家(39793)
- 国家(39517)
- 研究(35182)
- 科学基金(32300)
- 省(24531)
- 自然(24028)
- 自然科(23364)
- 自然科学(23354)
- 基金项目(23204)
- 自然科学基金(22959)
- 社会(20848)
- 划(20355)
- 社会科(19755)
- 社会科学(19747)
- 资助(17990)
- 教育(15617)
- 重点(14353)
- 计划(13774)
- 发(13540)
- 科技(12991)
- 编号(12189)
- 科研(11989)
- 创(11273)
- 部(11222)
- 创新(10737)
- 专项(10598)
- 业(9983)
共检索到116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崇璘璇 贾沁贤 刘喜方 尹丽平 陈立婧
2009年4月27日至5月6日对西藏多格错仁盐湖进行了58个站点的采样调查,对比分析了表、底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不同经纬度浮游植物种类分布等的差异。结果显示:表层浮游植物121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Nitzschia sp.)和舟形藻未定种(Navicula sp.);底层189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舟形藻未定种、菱板藻未定种(Hantzschia sp.)和两尖菱板藻(H. amphioxys),均属硅藻门且该门的物种数占比均超过60%;表、底层物种为中等不相似。底层水体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密度(68. 43×104个/L)和生物量(0. 819 8 mg/L)远远高于表层的生物密度(8. 44×104个/L)和生物量(0. 102 1 mg/L),但表层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显著高于底层(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婧 杨菲 吴淑贤 刘喜方 贾沁贤
2009年4-5月对西藏那曲地区12个盐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8种,隶属于6门39属,其中硅藻门种数最多(3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8.62%,其次为绿藻门(11种)和蓝藻门(8种)。主要优势种为舟形藻属未定种1种、菱形藻属未定种1种、湖泊鞘丝藻和小形卵囊藻。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70×104cells/L和0.162 8 mg/L。分析了西藏盐湖浮游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尤其是含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物种数、生物密度与生物量均与含盐量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盐湖生态系统中,盐度是决定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个体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浮游...
关键词:
西藏盐湖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志聪 吴卫菊 左明 李敦海
运用物种间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etrailis生态位重叠计算公式分析了3月份巢湖东区和西区的24种优势浮游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以这两个参数为基础研究浮游植物物种间生态关系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巢湖东区星形冠盘藻、啮蚀隐藻、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等10个种的生态位较宽,均大于3,而巢湖西区生态位较宽的主要有星形冠盘藻、啮蚀隐藻、卵形隐藻等9个种;研究结果还表明以生态位变动幅度大的种类作为水质指示种有更可靠的生态学意义,因此确定了以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水华鱼腥藻和星杆藻sp.这3种藻作为巢湖水体区域污染状态的指示种。生态位重叠表明在巢湖东区蛋白核小球藻的发展速度最...
关键词:
巢湖 浮游植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娜 周彦锋 宋江腾 蒋书伦 葛优 金贝 尤洋
2014年7-11月对阳澄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8属142种,其中绿藻门63种,占44.37%,硅藻门27种,蓝藻门22种。优势种中绿藻门种数最多,其中61.11%的优势种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藻类。细胞密度年均(3.99±4.00)×106cell/L,生物量年均(1.41±1.05)mg/L,夏季均高于秋季;夏秋季藻类密度以蓝藻门最高,生物量则以硅藻门最高。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阳澄西湖水质总体显示为中污染,其中秋季水质状况优于夏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阳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真 胡忠军 史先鹤 任丽萍 盘家永 崔亮 陈来生 何光喜 刘其根
于2015年逐月对千岛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和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01种,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物种数全年占据优势。2015年平均生物密度为(1 285. 41±448. 43)×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2. 75±0. 81) mg/L,月份间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明典 杨青瑞 李志华 刘绍平 黄木桂 吴志新
于2005年3、6、9、12月对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浮游植物共计6门14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43.53%和36.73%。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21×105ind./L,蓝藻密度最大为1.33×105ind./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97 mg/L,蓝藻生物量最大为3.42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大(4.64×105ind./L),夏季最小(1.6×104ind./L);生物量冬季最大(12.86 mg/L),夏季最小(0.2 mg/L)。水平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均是牛鼻滩站最大,分别为6.03×105ind./L和29.6 mg/L。...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冬燕 林文鹏 赵敏
以正在生态恢复进行中的苏州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共设黄渡、华漕、北新泾、武宁路桥、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6个采样点,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按春、夏、秋、冬进行了9次采样,另外,在黄渡、华漕和武宁路桥于2002年的5月和6月增加了5次采样,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浮游植物的平均个体数达到了4.7×106ind/L,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106ind/L,生物量均值为5.73 mg/L。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定性和定量组分表达均显示绿藻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74 ind/μL和2.159 mg/L;属数、种数和生物量结构以硅藻...
关键词:
苏州河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崇璘璇 刘儒汗 尹丽平 苗雪梅 陈立婧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调查了阳澄湖网围养殖区及对应湖泊区域3组对照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多种参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经鉴定,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116属275种,网围内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 isincerta)、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伪鱼腥藻属未定种(Pseudoanabaena sp.),网围外主要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伪鱼腥藻属未定种及密集微囊藻(M. densa)。网围内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年均值[(3 143. 38±3 660. 84)×104个/L]及生物量[(3. 71±2. 31) mg/L]均低于网围外湖区对照点生物密度年均值[(3 830. 77±4 296. 56)×104个/L]及生物量[(5. 24±4. 10) mg/L]。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与生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水质分析表明,网围内外水体均为富营养化中污染水平,且3组对照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萍 刘宪斌 李宝华 白明 李彤 王娟娟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在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胡庚东 瞿建宏 吴伟 范立民 马晓燕
2007年冬季(1月30日)和春季(3月27日)对太湖蠡湖进行两次全面调查。采用种类相似性指数、优势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污水生物系统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评价蠡湖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蠡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88种;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8种,占总种数的54.55%;硅藻门次之,共15种,占总种数的17.05%。两次调查中各个站位的优势种均为绿藻门种类,其中冬季的优势种为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优势指数变化在71.43%~96.28%,春季优势种为小形平藻(Pedinomonas mi-nor)和小球藻(Chlorel...
关键词:
蠡湖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水质评价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德昊 李涛
钤阳湖是江西省新余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目前面临着水华爆发风险.该文基于2022年1月、5月和7月对钤阳湖浮游植物和水环境的调查,研究钤阳湖不同水文时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8种,其中绿藻门23种,占总种数的39.66%,是钤阳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隐藻门中的隐藻(Cryptomonas sp.)是枯水期和平水期的优势属(种),蓝藻门中的鱼腥藻(Anabaena sp.)是丰水期的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表现出丰水期高、枯水期次之、平水期最低的规律.冗余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水温、pH值、氨氮等是影响钤阳湖浮游植物动态的主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
钤阳湖 浮游植物 群落动态 环境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虹 由文辉 汪益嫔 徐春燕 胡雪芹
为了解淀山湖生态修复试验工程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8年10月~2009年9月每月1次对7个生态工程内外共计13个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工程类型对水质影响差异较大。各工程内外浮游植物种类数、群落组成随时空变化无规律性差异特征。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受水华影响较大。水华前,各工程优势种主要为尖尾蓝隐藻、小球藻、模糊直链藻和链丝藻等,控藻区、前置库、近岸工程内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工程外;水华时,多数工程上述两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点,近岸工程、综合示范工程和控藻(5a)工程中微囊藻优势明显。两控藻工程间和两前置库工程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童璐 刘丹 段娇阳 胡忠军 盘家永 卢小利 崔帅康 刘其根
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了解湖库水环境变动及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对千岛湖浮游植物与水环境因子进行逐月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旨在为了解千岛湖最新水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藻类8门240种,物种组成以绿藻门(51.67%)、硅藻门(21.67%)和蓝藻门(17.84%)为主,优势种以蓝藻和硅藻为主。2021-2022年均生物密度为(404.21±116.59)×10~(4) cells/L,年均生物量为(0.84±0.22)mg/L,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浮游植物各门类密度和生物量占比最高的是蓝藻门。Shannon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空间上差异不显著,其余指数无显著时空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与水温、氨氮及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RDA分析显示,水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千岛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洪玉珍 高宇航 陈曦 王伟萍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李丹丹 孟顺龙 徐跑
为了解人工鱼礁的投放对南四湖微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于2021年10月(秋季)及2021年12月(冬季)对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微山湖共鉴定出8门66属14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64种,占总种数的44.76%,且两次调查中各区域优势种均以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秋季对照区、塑料礁区和水泥礁区浮游植物密度分别为1304.17×10~(4)、3026.30×10~(4)和4154.82×10~(4) cells/L,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99、2.71和2.67;冬季对照区、塑料礁区和水泥礁区浮游植物密度分别为2 091.46×10~(4)、1 639.52×10~(4)和1 286.47×10~(4) cells/L,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2、2.51和2.54。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的投放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但随着鱼礁投放时间的延长,鱼礁内存在淤泥堆积的现象,减弱了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促进作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微山湖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秋季为COD_(Mn)、TP、NO_(3)~(-)-N、T、DO;冬季为TN、TP、NH_(3)-N、NO_(2)~(-)-N、DO、SD。
关键词:
微山湖 人工鱼礁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红春 朱挺兵 龚进玲 胡飞飞 孙昳 李学梅 杨德国 缪祥军 王翠莲 黄哲参
杞麓湖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城郊,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高原浅水型湖泊之一。为了解杞麓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现状,于2021年对杞麓湖浮游植物和富营养化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4次调查,并对其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杞麓湖浮游植物有8门116属21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有118种;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为全年优势种,且优势度较大;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50.442±4.479)×10~7 ind./L和(20.132±2.208) mg/L,均以蓝藻门为主;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1.691±0.081、0.490±0.021和1.537±0.066;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值为76.3,显示杞麓湖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杞麓湖浮游植物可提供的鱼产力为1 843.59 t。综上所述,杞麓湖富营养化严重,湖区藻类密度较高且利用率偏低,建议加大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放养量,以达到以鱼净水的目的。
关键词:
杞麓湖 浮游植物 富营养化 鱼产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