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97)
- 2023(5566)
- 2022(5002)
- 2021(4685)
- 2020(4277)
- 2019(10111)
- 2018(10058)
- 2017(19762)
- 2016(11138)
- 2015(12843)
- 2014(13200)
- 2013(13283)
- 2012(12809)
- 2011(11616)
- 2010(11751)
- 2009(10849)
- 2008(11007)
- 2007(10148)
- 2006(8672)
- 2005(7751)
- 学科
- 济(48359)
- 经济(48320)
- 管理(28008)
- 业(27887)
- 方法(24850)
- 数学(22512)
- 数学方法(22313)
- 企(20999)
- 企业(20999)
- 农(14198)
- 财(12160)
- 中国(11841)
- 学(11792)
- 地方(10753)
- 贸(9502)
- 贸易(9500)
- 农业(9401)
- 易(9202)
- 业经(8587)
- 制(8288)
- 和(7881)
- 环境(7037)
- 务(7026)
- 财务(7012)
- 财务管理(6986)
- 银(6816)
- 银行(6772)
- 融(6573)
- 金融(6569)
- 企业财务(6549)
- 机构
- 大学(165884)
- 学院(164357)
- 济(66838)
- 经济(65419)
- 管理(60542)
- 研究(58562)
- 理学(51976)
- 理学院(51270)
- 管理学(50232)
- 管理学院(49922)
- 中国(44069)
- 科学(39206)
- 京(35608)
- 农(34148)
- 所(31778)
- 财(29913)
- 研究所(29214)
- 业大(28050)
- 农业(27319)
- 中心(27196)
- 江(25603)
- 财经(23594)
- 北京(22363)
- 范(22177)
- 师范(21937)
- 经(21318)
- 经济学(20842)
- 院(20607)
- 州(19726)
- 经济学院(19067)
- 基金
- 项目(109116)
- 科学(83808)
- 基金(77940)
- 研究(75878)
- 家(69514)
- 国家(68969)
- 科学基金(57076)
- 社会(45947)
- 社会科(43422)
- 社会科学(43404)
- 省(42660)
- 基金项目(41927)
- 自然(38360)
- 自然科(37424)
- 自然科学(37410)
- 自然科学基金(36737)
- 划(36590)
- 教育(35056)
- 资助(32567)
- 编号(31339)
- 成果(25630)
- 重点(25470)
- 部(24310)
- 发(23848)
- 创(21895)
- 科研(21705)
- 计划(21582)
- 课题(21423)
- 创新(20608)
- 教育部(20015)
共检索到242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秀海 李林 拉巴
论文根据1975年地形图、20世纪70年代至2009年7期MSS/TM卫星遥感资料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南部多庆错、嘎拉错湖泊面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庆错和嘎拉错湖泊面积波动变化一致,2002年之前,除1976年湖泊面积较小外,其他年份多庆错、嘎拉错湖泊面积分别在80和10 km2以上,2000年湖泊面积最大,2002年之后,两个湖的面积都明显缩小。从冰川变化情况看,近34 a来,虽然该流域周围冰川与高原其他区域冰川变化趋势一致,处于消退状态,但其融水量对湖泊补给作用不明显。该流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温度升高、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呈波动变化。湖泊面积的涨、缩与降水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变化呈...
关键词:
湖面变化 气候变化 多庆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巴桑赤烈 刘景时 牛竟飞 达瓦顿珠 次边
受气候变化影响,西藏中部内陆湖泊在最近10 a来出现了水位上涨、湖面扩大等情况。采用遥感技术及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藏中部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年际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湖泊周边班戈站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温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呈现增加趋势,年平均风速显现下降趋势;②2009年的面积在2月、5月和8月出现了三个"峰值",主要与湖面封冻、气温升高及降水增加等有关,年际变化呈逐步增加趋势;③经线性相关、多元回归等分析发现,年内变化受各月面降水量AP、蒸发量E和气温T的影响,合计贡献率为90.0%,排序为AP>E>T;年际变化受年平均风速SWS、7月降水量P7、平均地温ST和气温T的影响,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瑞敏 朱立平 王永杰 除多
冰湖溃决灾害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灾害之一。详细了解冰湖的面积和水量变化及其原因,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其溃决的可能性和产生破坏的程度和范围。米堆冰湖为一个典型的冰碛物阻塞冰湖,1988年7月15日曾发生溃决。本研究利用1980年1∶5万地形图和DEM、1988年TM影像、2001年IKONOS影像以及2001、2007、2009、2010年ALOS影像,提取冰湖溃决前后的面积变化,结合野外实地测得的冰湖水深,获得冰湖不同时期的水量及其变化。同时,利用自动水位计,监测湖泊相对水深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显示,米堆溃决前面积达到64×104m2,水量为699×104m3,溃决使得601.83×104m3的水量溃出,水位下降了17.18 m,但溃决口并未达到冰湖最低处,溃决后仍有97.17×104m3的水量。近年来,气温升高融水增加使得冰湖面积和水量不断增加,按照目前的水量增加速率,冰湖再次发生溃决的可能性较小,而在由于其他原因使得冰湖发生堵塞或大量外来物质(冰川断裂、滑坡等)填充进冰湖时,可能导致冰湖水位急剧上升,再次发生溃决。
关键词:
藏东南 米堆冰湖 溃决 面积和水量 遥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勾鹏 叶庆华 魏秋方
湖冰物候事件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本文以西藏纳木错湖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多光谱反射率产品数据监测了2000-2013年纳木错湖冰冻融日期,并结合多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实测湖面温度、湖面辐射亮温分析验证了湖冰变化的原因。纳木错湖冰变化较好地响应了区域气候变暖:开始冻结日期延迟和完全消融日期提前使湖冰存在期显著缩短(2.8 d/a)、湖冰冻结期增长、湖冰消融期缩短,其中消融期变化最为明显,平均每年缩短3.1 d。湖冰冻融日期的变化表明:2000年后纳木错湖冰冻结困难,消融加速,稳定性减弱。纳木错湖冰变化主要受湖面温度、湖面辐射亮温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它们可以作为气象因子来解释区域气候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尤洋 周彦锋 何文辉 胡庚东 邴旭文 闵宽洪 徐跑
为了对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的肌肉营养价值做出综合评判,对该种鱼的营养需要量的制定和计算提供依据,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色林错裸鲤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色林错裸鲤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19.87%,粗脂肪质量分数7.71%,水分质量分数70.35%,灰分质量分数1.65%,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0.09%。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44.46%,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总量是13.24%,占氨基酸总量的29.80%;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15.09%。肌肉中含有20种脂肪酸,其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11.3...
关键词:
色林错裸鲤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华中 朱诚 李宗尧
开都河是注入博斯腾湖的最大河流,1958~2002年间平均入湖水量达23.62×108m3,占博斯腾湖总补给量的80%以上。1958年以来开都河灌区灌溉引水量维持在8.17×108m3~13.18×108m3之间,其中20世纪60年代灌溉引水量平均为10.14×108m3/a,占开都河径流量的31.1%;70年代引水量上升到12.15×108m3/a,为开都河径流量的36.5%;80年代引水量下降到11.29×108m3/a,但引水量仍占开都河径流量的36.5%;90年代灌溉引水量进一步降至9.85×108m3/a,仅占径流量的27.1%。通过水量平衡分析和相关回归计算,得出开都河灌区灌溉引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岩 张廷斌 秦岩宾 别小娟 徐志忠 胡东
喀湖错地区位于西藏第三条斑岩铜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该带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相继发现了多龙和尕尔穷等具大型规模的铜多金属矿床。为进一步拓展其铜矿资源,利用ETM+遥感数据在该区域展开了遥感矿产地质特征解译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等工作,通过类比多龙铜矿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综合分析得出"线、环、带及蚀变信息"为该区遥感找矿要素,据此在研究区圈定出8个找矿远景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合满 曹丽花
以1980~2010年西藏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油料、蔬菜、果树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与西藏人口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93年为西藏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分界点,1993年以前,变化幅度较小,而1993年后有很大的变化幅度,种植结构也从"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向"提高经济作物比重"转变。在1980~2010年间,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显著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980~1994和2001~2010年间呈降低趋势,1995~2000年间显著增加。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和果园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西藏人口保持高于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人口总数呈极显著线性增加(R=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宗学 孟翠玲 巩同梁 隋彩虹
论文主要利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方法对西藏自治区近40余年来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西藏地区的平均气温是东部高于西部,东部等值线较密集;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气温类似;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部与西北部偏高,中部偏低的分布。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近几十年来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达到0.24℃/10a,且西部地区的上升幅度大于东部地区;最高气温的变化幅度不大;最低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无论是平均气温、最高气温还是最低气温,都表现出冬季上升幅度大,春季与夏季升温不明显的趋势。三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
气温 趋势 非参数检验 西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建林 熊伟 胡单
采用1981年~2001年的统计资料,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近20年来西藏耕地变化过程与地域分异特征,建立了耕地与人口相关模型,分析了西藏耕地与人口相关性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耕地与乡村人口相关的区域差异性,提出了劳耕密度的概念。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西藏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趋势,但增加速度缓慢,不同时段耕地年均递增率呈现低-负-高模式,耕地变化地域差异特征明显;②利用2001年耕地与对应的乡村人口数据建立了二者之间的E型指数曲线相关模型,发现耕地面积与乡村人口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由1981年~2001年西藏全区耕地面积与乡村人口数据建立的E型曲线模型,相关性虽呈正相关,但未达到0...
关键词:
西藏 耕地变化 地域分异 人口 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刊社 洪健昌 罗珍 石磊
了解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变化对当地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产区24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产区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集合平均5种气候模式在RCP4.5、RCP8.5两种情景下对产区未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了模拟预估。结果表明:近35年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冬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为夏秋季;雨季平均气温升温率小于年平均气温升温率。年和雨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绝大部分站点的年、雨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率和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均明显大于同期平均气温升温率。年降水量大部分站点为增加趋势,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和雨季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预估表明产区21世纪未来不同时段气候均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未来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将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气候变化将对冬虫夏草的产生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郭娜 郭科 胡敬仁 常娟 张廷斌
采用ETM+、ASTER、Geoeye数据在西藏唐嘎幅开展遥感找矿工作,通过矿物光谱匹配分析,利用ETM+数据提取铁染、羟基等基本蚀变信息从而确定找矿方向,利用ASTER数据提取绿泥石化、泥化等蚀变信息进而确定重点找矿区域。在ETM+、ASTER数据确定的重点找矿区域内实施0.5m像元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观察,提取各种线、环构造信息,并结合目视解译成果及构造、蚀变综合信息,确定重点找矿范围及点区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中部蚀变分布与典型的斑岩铜矿模型极其相符,找矿重点区域处于线-环构造的集中交汇区域,野外验证已发现铜、钼矿化及石榴子石矽卡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孙晓轩 王旭鹏 王乐峰
斯弄多铅锌矿床的铅锌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昂杰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层间构造破碎带内,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经过地质详查,在矿区内圈定出了九个铅锌矿体和九个铅锌矿化体,在KT1、KT2、KT3、KT5铅锌矿体,探获的铅锌金属资源量达到了中型规模,全矿体铅锌平均品位11.25%。矿石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异极矿、菱锌矿、方铅矿、白铅矿、铅矾。主要有益组分为铅锌,伴生有益组分主要为银,次为铜。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以构造破碎带裂隙充填交代型为主,矽卡岩型为辅。矿床工业类型为含银铜的铅锌矿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戚珊珊 周礼红 胡久平 刘敏 赵辉 熊燕
【目的】了解西藏多地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分离法分离土壤细菌,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去除冗余,对细菌进行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种属,研究其亲缘关系及多样性。【结果】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序列测定,38株细菌菌株归属于四个类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2个科,13个属,包含链霉菌属(Strepto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