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9)
- 2023(9999)
- 2022(8709)
- 2021(7949)
- 2020(6901)
- 2019(15705)
- 2018(15404)
- 2017(29435)
- 2016(16251)
- 2015(18311)
- 2014(18089)
- 2013(17956)
- 2012(17000)
- 2011(15392)
- 2010(15549)
- 2009(14517)
- 2008(14627)
- 2007(13536)
- 2006(11579)
- 2005(10305)
- 学科
- 济(71165)
- 经济(71105)
- 业(48527)
- 管理(48147)
- 企(39928)
- 企业(39928)
- 方法(30932)
- 数学(26938)
- 数学方法(26662)
- 地方(19980)
- 农(19036)
- 中国(17967)
- 技术(17504)
- 财(16237)
- 业经(14873)
- 学(14682)
- 农业(13103)
- 贸(12516)
- 贸易(12510)
- 技术管理(12390)
- 制(12081)
- 易(12053)
- 地方经济(11822)
- 和(11264)
- 理论(10780)
- 融(10623)
- 金融(10620)
- 银(10496)
- 银行(10459)
- 环境(10216)
- 机构
- 大学(234968)
- 学院(234772)
- 济(97003)
- 经济(94983)
- 管理(90568)
- 研究(80255)
- 理学(78257)
- 理学院(77276)
- 管理学(75997)
- 管理学院(75530)
- 中国(59523)
- 科学(50460)
- 京(49431)
- 财(42753)
- 所(41385)
- 农(39989)
- 研究所(37805)
- 中心(37336)
- 江(36378)
- 业大(34916)
- 财经(34149)
- 范(32384)
- 师范(32059)
- 农业(31512)
- 北京(31070)
- 经(30772)
- 经济学(29859)
- 州(29334)
- 院(28676)
- 经济学院(27125)
- 基金
- 项目(157989)
- 科学(124711)
- 研究(116375)
- 基金(112740)
- 家(98652)
- 国家(97809)
- 科学基金(83314)
- 社会(73455)
- 社会科(69557)
- 社会科学(69538)
- 省(63604)
- 基金项目(60533)
- 教育(54000)
- 划(53662)
- 自然(52971)
- 自然科(51742)
- 自然科学(51726)
- 自然科学基金(50824)
- 编号(47537)
- 资助(44709)
- 成果(38813)
- 创(38115)
- 重点(36238)
- 发(36043)
- 部(34954)
- 创新(34776)
- 课题(33466)
- 国家社会(30193)
- 科研(30070)
- 教育部(29639)
- 期刊
- 济(105535)
- 经济(105535)
- 研究(67146)
- 中国(46918)
- 学报(36253)
- 农(35589)
- 科学(34166)
- 财(33051)
- 管理(32570)
- 教育(28241)
- 大学(26717)
- 学学(24919)
- 农业(23970)
- 技术(21514)
- 融(20013)
- 金融(20013)
- 业经(17449)
- 经济研究(16806)
- 财经(16526)
- 经(14260)
- 问题(14038)
- 业(13999)
- 技术经济(13347)
- 科技(13336)
- 图书(12056)
- 策(11504)
- 商业(11370)
- 统计(11270)
- 版(11105)
- 资源(11015)
共检索到345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东艳 龙子泉 苏立彬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决定着该区域长期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章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指标体系,从指标值和排名情况对西部七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并对2008—2013年西藏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纵向比较,在此基础上从西藏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环境和创新型人才培育三方面分析西藏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差距,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西藏地区企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
西藏 区域创新能力 对比分析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东艳 龙子泉 苏立彬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决定着该区域长期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章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指标体系,从指标值和排名情况对西部七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并对2008—2013年西藏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纵向比较,在此基础上从西藏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环境和创新型人才培育三方面分析西藏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差距,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西藏地区企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
西藏 区域创新能力 对比分析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宗军 毛磊 王清
选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基于涵盖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4个方面并包括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对中部6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各省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远低于东部地区,但略高于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中部6省中,湖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河南次之,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庭辉 范玲
文章构建了由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环境与潜力三个要素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利用中国2006年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数据进行实证得到了以下结论:影响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大小因素依次为知识创新能力因子、经济投入因子、技术创新因子、创新潜力因子和创新环境因子;北京、广东、上海、天津区域创新能力较强,但不同地区在创新能力和经济投入等各方面的突出表现不完全一致。进一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关键词:
区域创新 评价模型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海琳 王钊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国家创新能力在区域层次上的具体实现,区域创新能力代表了创新要素在一定区域内聚集、整合以及推动持续创新的基本能力,是支撑地区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条件。本文从西南地区着手考虑,通过DEA分析了西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性,得出了贵州区域创新能力还存在着非有效性,进而提出寻求提升西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数据包络分析 西南地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二平 龚志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各国、各地区在经济领域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本文构建了我国产瓷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和加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法)法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主要产瓷区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中 李小胜
从欠发达地区区域低碳创新能力的内涵界定出发,将其评价对象分解为5类认同度较高的一级指标,并确立29个二级指标。选择国内部分欠发达省份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其区域低碳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区域低碳创新能力,从构建低碳产业和能源体系、建立"碳交易"市场机制、完善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多元化投融资体系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低碳创新 创新能力 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滕飞
东北地区拥有较为深厚的创新基础,但目前面临人才大量流失、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东北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应在人才、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市场对接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发展,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东北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党玮 王海瑞 李国俊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区域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社会发展难题的关键因素。华东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强,但内部差异大。文章通过选择自主创新投入等15个指标构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年华东地区(7个省市)数据为样本,运用灰色聚类和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江苏、上海和浙江3个省市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福建、江西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弱。最后提出了针对华东地区7个省份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英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顺应时代变革于"十二五"规划中将发展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西部地区区域创新机制运行效率偏低导致地区竞争力弱,本文以西部地区差异性资源禀赋和现有区域创新为基础,对西部地区创新系统运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效率进行分类和评价。
关键词:
区域创新 运行机制 非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全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将高技术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客观、科学地评价这些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于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区域高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带动整体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由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支撑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此对21个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普遍将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必将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恰当的战略选择则应是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和竞争优势确定其重点发展产业,形成合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子睿
多年来,江苏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积极探索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大发展。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年以来,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的数据为基础,把江苏的各主要指标数据与广东、浙江、山东等创新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找
关键词:
创新科技 区域创新 创新能力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关键。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缩影,自建立以来就备受国内外关注,构建经济特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经济特区创新能力,为其他地区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作用。文章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可比性、长远性和内涵性原则,围绕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环境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区域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中 唐德善
该文提出: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决定了当代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面临着独特的创新困境:创新模式的选择困境——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创新产业的选择困境——抢占高端还是承接低端?创新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困境——赶超的态势与脆弱的生态如何平衡?为此,应以开放、竞争和动态的视角,通过整合创新模式,识别机遇型产业,进行能源科技创新和发展低碳经济来实现欠发达地区创新困境的突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