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8)
2023(4238)
2022(3244)
2021(2882)
2020(2028)
2019(4419)
2018(4130)
2017(7398)
2016(4368)
2015(4738)
2014(4548)
2013(4459)
2012(4062)
2011(3681)
2010(3579)
2009(3210)
2008(3061)
2007(2770)
2006(2446)
2005(2231)
作者
(13605)
(11827)
(11783)
(11177)
(7370)
(5817)
(5068)
(4546)
(4492)
(4167)
(4078)
(3872)
(3865)
(3721)
(3689)
(3675)
(3659)
(3441)
(3392)
(3323)
(3093)
(2894)
(2869)
(2785)
(2705)
(2621)
(2564)
(2525)
(2487)
(2431)
学科
(14689)
经济(14680)
(10085)
管理(8849)
(7515)
(5735)
企业(5735)
农业(5423)
业经(5044)
中国(4969)
方法(4705)
(4498)
数学(4156)
数学方法(4096)
地方(3770)
(3625)
土壤(3612)
(3040)
环境(2961)
(2826)
(2759)
贸易(2758)
(2699)
(2682)
(2561)
农业经济(2467)
教育(2466)
建设(2450)
产业(2424)
发展(2412)
机构
学院(61541)
大学(58353)
研究(25059)
(21878)
经济(21334)
管理(18894)
科学(17634)
中国(17593)
(17536)
理学(15991)
理学院(15770)
管理学(15404)
管理学院(15312)
(14223)
农业(13890)
研究所(13349)
(12955)
业大(12694)
中心(10818)
(9827)
科学院(9177)
(9084)
(9051)
(8816)
(8612)
农业大学(8584)
师范(8507)
技术(8430)
北京(8114)
(7897)
基金
项目(45152)
科学(34057)
研究(32380)
基金(30097)
(28657)
国家(28360)
科学基金(22122)
社会(19018)
(18901)
社会科(17861)
社会科学(17858)
(16511)
基金项目(15282)
教育(14325)
自然(14097)
自然科(13735)
自然科学(13730)
编号(13509)
自然科学基金(13460)
(11655)
资助(11634)
重点(11192)
成果(10784)
课题(10345)
(9863)
计划(9719)
创新(9258)
科技(9255)
(9039)
(9036)
期刊
(25530)
经济(25530)
(17536)
研究(15710)
学报(15000)
中国(13404)
农业(12541)
科学(11565)
大学(10408)
学学(9899)
教育(8501)
(7031)
管理(6461)
(5840)
技术(5445)
业经(5276)
(4602)
金融(4602)
业大(4539)
(4136)
经济研究(4053)
科技(3743)
图书(3738)
农业大学(3703)
林业(3499)
资源(3387)
职业(3235)
问题(3166)
财经(3043)
中国农业(3011)
共检索到91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曲航  尼玛扎西  韦泽秀  梅旭荣  
西藏土壤普遍缺硒,已经严重影响该区居民身体健康。青稞作为西藏居民主要粮食而广泛种植,青稞硒生物强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硒生物强化是改善人体硒营养健康的热点研究领域,虽然国内外对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已有很多,然而西藏硒生物强化研究,特别是富硒青稞研究目前尚无报道。本文从西藏硒状况出发,结合西藏青稞生产现状和青稞硒含量,讨论富硒青稞生产的问题和解决路径。(1)已有的研究明确了西藏土壤全硒含量及分布。西藏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为(0.150±0.084)mg·kg-1,仅为中国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0.290±0.255)mg·kg-1的一半;西藏缺硒土壤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以北地区,同时也是大骨节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秋辉  潘根兴  丁瑞兴  
低硒茶园土壤施用亚硒酸钠, 经茶树的吸收转化而形成富硒茶。结果表明: 土壤施硒05 kg/hm 2 和10 kg/hm 2 , 以及施用含硒05 kg/hm 2 的富硒茶专用肥, 茶叶含硒量均比对照显著提高, 最高可达0362 μg/g, 施用富硒茶专用肥可显著提高硒的生物有效性。茶树叶面喷施硒50~100 g/hm 2 (100 μg/m L), 在喷施后8~26 d 内采摘茶叶, 茶叶含硒量达032~145 μg/g, 其中有机硒占76% ~90% 。硒施用量、喷施浓度、时间和茶叶采摘时期是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生产富硒茶的关键因素。制茶工艺对茶叶含硒量无显著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青  梁潘霞  邢颖  黄太庆  刘永贤  江泽普  
【目的】从广西富硒区土壤中分离出多株耐硒菌株,为土壤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主要富硒区永福、巴马、玉林寒山、桂平、藤县等地采集田间土样,利用稀释平板法并通过加硒培养对耐硒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结果】筛选得到8株耐硒能力较强的菌株,其在固体培养基中对硒的耐受浓度均在10 000μg/m L以上。8株耐硒菌株中,YLB1-33耐硒能力最强,其在含硒量为29000μg/m L的固体培养基中仍能微弱生长。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YLB1-6为蜡质芽孢杆菌、BMB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锐  余涛  杨忠芳  侯青叶  曾庆良  马宏宏  
湖北恩施是典型的富硒土壤分布区,在恩施市沙地乡采集了199件表层土壤样品以及60件玉米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旨在查明研究区硒元素含量特征,并分析硒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中硒含量的平均值为1.88 mg/kg,同时土壤中水溶态硒含量只占到总硒含量的0.04%~2.91%,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研究区内,有机碳含量对硒生物有效性影响很小,影响硒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总硒含量和土壤pH值,碱性土壤中硒生物有效性更高。由于该区土壤主要呈酸性,且水溶态硒含量较少,导致玉米中硒含量整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可以通过人为手段适当调控土壤酸碱性,提高硒生物有效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知洋  郑金龙  戴光忠  杨良哲  项剑桥  
[目的]为了研究湖北省恩施州富硒高镉土壤区土壤pH、有机质、CEC和土壤硒镉关系,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硒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恩施州目前已经所做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区域,圈出富硒高镉土壤区,选择在区内采样分析的土壤数据,整理出土壤理化性质和对应的土壤硒镉元素及有效态硒镉数据,分析它们的关系及理化性质对土壤硒镉的影响。[结果]在恩施富硒高镉土壤区内,①土壤硒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第一等级有机质土壤中硒平均含量达到9.688 mg/kg,分别是第二、三、四等级的有机质土壤硒平均含量的5.32、8.8和4.67倍。②农作物根系土镉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有机质第一等级的土壤中镉均值含量达到19.604 mg/kg,分别是第二、三、四等级有机质土壤镉含量的6.84、9.51和8.25倍。③土壤有效硒含量和土壤酸碱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随着土壤的酸碱度等级上升,土壤有效态Se的含量显著上升(P=0.02968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俊杰  肖孔操  段鹏鹏  李德军  刘永贤  
硒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增强免疫、抗癌及抗衰老等功效,但同时也是一种环境毒素。外源施硒是提高作物硒浓度的常见措施,然而目前其对土壤生物活性方面的影响关注较少。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形态(亚硒酸钠、氨基酸螯合态硒)与水平(土壤硒含量3 mg/kg和6 mg/kg)硒肥施用对小白菜硒富集、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硒添加水平越高,小白菜硒富集效果越明显。同等硒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处理小白菜硒富集的效果显著优于氨基酸螯合态硒处理。2)外源硒低量施用时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高量施用时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3)高低量亚硒酸钠施用对土壤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影响均不明显;氨基酸螯合态硒则是在低量施用时无影响而高量施用时显著提升土壤NAG、ALP酶活性。总体而言,外源施硒对小白菜硒富集的影响与硒形态和硒施用水平均密切相关,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则取决于硒施用水平而非硒形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元枝  贺建华  全妙华  皮建辉  魏麟  
为探明蛋氨酸硒对雪峰乌骨鸡组织硒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选用1日龄雪峰乌骨鸡600羽,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40羽,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蛋氨酸硒(分别添加硒为0.1,0.3,0.5,0.7mg/kg)的5种饲粮.试验期8周,试验第4周和结束时,取样测定组织中硒含量和GSH-Px的活性.结果显示:(1)全血及肝脏硒含量、全血GSH-Px活性在硒添加量为0.1~0.3mg/kg时随着硒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臧建成  孙涛  翟云霞  格桑曲珍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方法】于2014年5-10月,对位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实习农场青稞田内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对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及多样性特征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动物536头,隶属3门9纲19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线虫动物门线虫纲咀刺目Enoplida、节肢动物门蜱螨亚纲真螨目acariformEs和弹尾纲弹尾目棘跳科onychiuridaE,分别占土壤动物总数的12.87%,26.31%,17.54%;常见类群为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正蚓目aranEEida,蛛形纲蜘蛛目aranEaE和甲螨目oribatida,原尾目富芫科fujiEntomi...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国强  薛书浩  彭婧  孙焕明  谢东锋  
【目的】为探求提高青稞产量并有效改良土壤结构的施肥措施,研究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产量与土壤结构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ontrol)、单施羊粪(M)、羊粪和氮磷肥配合施用(M+NP)、单施氮肥(N)、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NP),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测定青稞产量和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氮肥、磷肥配施(NP)与施用有机肥(M和M+NP)均能显著提高青稞产量;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改善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结构,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土壤容重下降幅度最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鸣凤  彭文勇  刘新伟  赵竹青  
为了解油菜对不同外源硒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华油杂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硒源(硒矿、硒粉、硒酸盐、亚硒酸盐)对油菜生长及硒吸收累积规律的影响,分析土壤中残留硒的形态。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不施用硒肥),不同外源硒对成熟期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后,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施用不同形态硒后,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对硒累积曲线接近“S”形;施用硒矿后,油菜硒最大累积速率出现在花期,施用其他3种形态的硒肥,油菜硒最大累积速率出现在蕾薹期;施用硒酸盐后,油菜各器官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油菜籽粒硒含量高达44.56 mg/kg,硒酸盐、亚硒酸盐、硒矿、硒粉、对照处理的油菜各器官的硒含量依次降低;施用硒矿后,油菜籽粒硒累积分配比例最高,达23.20%;油菜收获后,硒酸盐、亚硒酸盐、硒矿、硒粉、对照处理中土壤残留有效态硒含量依次降低。综合分析,硒酸盐对油菜富硒的效果最强,亚硒酸盐次之,而硒矿也能显著的促进油菜籽粒富硒,硒粉则无显著的富硒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鸣凤  彭文勇  刘新伟  赵竹青  
为了解油菜对不同外源硒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华油杂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硒源(硒矿、硒粉、硒酸盐、亚硒酸盐)对油菜生长及硒吸收累积规律的影响,分析土壤中残留硒的形态。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不施用硒肥),不同外源硒对成熟期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后,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施用不同形态硒后,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对硒累积曲线接近“S”形;施用硒矿后,油菜硒最大累积速率出现在花期,施用其他3种形态的硒肥,油菜硒最大累积速率出现在蕾薹期;施用硒酸盐后,油菜各器官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油菜籽粒硒含量高达44.56 mg/kg,硒酸盐、亚硒酸盐、硒矿、硒粉、对照处理的油菜各器官的硒含量依次降低;施用硒矿后,油菜籽粒硒累积分配比例最高,达23.20%;油菜收获后,硒酸盐、亚硒酸盐、硒矿、硒粉、对照处理中土壤残留有效态硒含量依次降低。综合分析,硒酸盐对油菜富硒的效果最强,亚硒酸盐次之,而硒矿也能显著的促进油菜籽粒富硒,硒粉则无显著的富硒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佐玺  易咏梅  杨兰芳  孙益军  余展深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定的土壤施硒范围内,魔芋叶含硒量为2.648~343.946μg/g,球茎含硒量为1.560~101.906μg/g,呈现叶大于球茎的规律,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魔芋叶、球茎的吸硒量分别为0.012~1.906mg/pot、0.142~9.731mg/pot,呈现球茎大于叶的规律,亦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魔芋叶、球茎的吸硒量占每株魔芋总吸硒量的比例分别为7.89%~16.38%、92.11%~83.62%,这表明球茎的吸硒能力大于叶;魔芋对土壤施硒的利用率为7.26%~15.47%,与某些条件下植物对磷肥的利用率相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廖金凤  
土壤中硒含量异常,通过食物链会影响人畜健康。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土壤全硒量为0.043~0.785mg/kg,平均0.295mg/kg;土壤水溶态硒含量为3.50~20.50μg/kg,平均8.25μg/kg。土壤硒的含量取决于母质、土壤形成因素和发育过程以及土壤性质等。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铁的化合物等对硒有明显的吸附固定作用。土壤硒含量有明显的地理分异,东部湿润地区硒含量明显高于西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生物气候对硒含量的地理分异有显著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辉勇  金密  刘灿明  李志光  熊远福  葛旦之  
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硒,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提取、荧光法测定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淹水土壤有效态硒的最佳提取剂是KH2PO4,土壤样品的最佳消化液是HNO3-HClO4,建立了土壤不同形态硒的荧光系统分析方法.应用本法测定淹水土壤不同形态硒,结果满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红琴  李忠义  韦彩会  黄太庆  董文斌  何铁光  俞月凤  张琬茹  汤海玲  蒙炎成  
【目的】分析紫云英不同还田量下土壤有效硒的释放特征及水稻植株各部位对硒元素的富集规律,为利用紫云英建立富硒水稻的安全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6个紫云英还田量(13 500、16 500、19 500、21 000、22 500和24 000 kg/hm~2)处理(CT1~CT6),以无紫云英翻压还田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在水稻移栽当天、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及水稻根、茎、叶的全硒含量;收获后测定稻米的全硒含量。【结果】紫云英还田可促进土壤有效态硒释放,各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分蘖期达峰值,其中CT1~CT6处理的土壤有效硒含量分别为0.437、0.448、0.567、0.604、0.729和0.747 mg/kg,极显著高于CK(PCT5>CT4>CT3>CT2>CT1,且均极显著高于CK。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紫云英还田量与稻米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