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6)
- 2023(2869)
- 2022(2570)
- 2021(2489)
- 2020(2208)
- 2019(5119)
- 2018(4980)
- 2017(9361)
- 2016(5628)
- 2015(5936)
- 2014(5759)
- 2013(5927)
- 2012(5885)
- 2011(5322)
- 2010(5493)
- 2009(4890)
- 2008(4957)
- 2007(4569)
- 2006(3973)
- 2005(3877)
- 学科
- 济(16687)
- 经济(16682)
- 管理(10723)
- 业(10260)
- 学(8568)
- 企(7971)
- 企业(7971)
- 方法(7037)
- 制(6214)
- 数学(6115)
- 数学方法(6016)
- 教育(5594)
- 中国(5456)
- 农(5175)
- 财(5061)
- 结构(4942)
- 研究(4527)
- 贸(4383)
- 贸易(4382)
- 易(4290)
- 生(4237)
- 地方(4098)
- 产业(4096)
- 环境(3742)
- 体(3687)
- 研究生(3545)
- 业经(3385)
- 度(3355)
- 制度(3349)
- 及其(3341)
- 机构
- 大学(81090)
- 学院(77979)
- 研究(36019)
- 济(26459)
- 科学(25715)
- 经济(25547)
- 中国(23412)
- 农(22916)
- 管理(22904)
- 所(21022)
- 研究所(19583)
- 理学(19187)
- 京(19118)
- 理学院(18848)
- 农业(18254)
- 管理学(18198)
- 管理学院(18072)
- 业大(16961)
- 中心(14261)
- 院(13925)
- 江(13831)
- 省(13785)
- 北京(12248)
- 室(12179)
- 财(11890)
- 范(11378)
- 农业大学(11342)
- 师范(11122)
- 研究院(10790)
- 技术(10783)
- 基金
- 项目(55042)
- 科学(40451)
- 基金(37609)
- 家(36128)
- 国家(35827)
- 研究(35115)
- 科学基金(27908)
- 省(22838)
- 自然(20297)
- 自然科(19776)
- 自然科学(19765)
- 划(19763)
- 基金项目(19506)
- 自然科学基金(19439)
- 社会(19049)
- 社会科(17948)
- 社会科学(17943)
- 教育(16846)
- 资助(16641)
- 重点(13671)
- 编号(13197)
- 计划(13045)
- 科技(13035)
- 发(12444)
- 部(11509)
- 科研(11468)
- 成果(11399)
- 课题(11070)
- 创(10909)
- 专项(10703)
共检索到122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付佩佩 周建设 刘飞 王且鲁 扎西拉姆 陈美群 王万良
为了解西藏哲古措土著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于2018年9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19年3月(春季)和6月(夏季)对哲古措进行了4个季节的采样调查。共采集到2种土著鱼类,分别为高原裸鲤(Cymnocypris waddellii)和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与原来的记录不同。在高原裸鲤的消化道中采集到了5种寄生蠕虫,分别为聂氏拟短结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青海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qinghaiensis)、异肉吸虫属未定种复殖吸虫(Allocreadium sp. )、对盲囊线虫属未定种线虫(Contracaecum sp.) 和束首线虫属未定种线虫(Streptocara sp.),并对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我们发现,哲古措土著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物种组成与中国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大多为未定种,为西藏所特有,其中的大部分为广布性寄生虫,鸟类在其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分析,高原裸鲤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70~1.27,显示了较高的群落多样性,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为0.38~0.76,优势种群为线虫。线虫的种群动态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秋季为周年最高,冬季下降,春季上升,夏季降至最低,推测与水温、中间宿主的种群数量、线虫的生命周期和鱼类宿主繁殖期的行为等有关。复殖吸虫、绦虫和棘头虫四季的感染率均在10%以内浮动,平均丰度也较低。异尾高原鳅的消化道中未发现任何寄生蠕虫,推测与宿主肠道空间大小、摄食量和分布空间的差异有关。本研究通过对西藏湖泊土著鱼类寄生蠕虫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为深入了解西藏寄生虫的组成特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对寄生虫与鱼类宿主协同进化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永庄 贺业忠 张翠华 韩晓辉 刘伟
为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我市畜禽寄生蠕虫病的防治工作,保证畜牧业的发展,我们将省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协作组的"黑龙江省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中关于我市的有关资料和我们自己的小型鸭蠕虫区系调查结果整理成文,供今后指导我市开展畜禽寄生虫病调查和防治工作的参考.我市畜牧业发展较快,1997年饲养量黄牛达28.19万头、奶牛0.38万头、生猪32.08万头、绵羊7.3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杨欣兰 曾本和 牟振波
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是西藏高原重要的土著裂腹鱼类,本研究调查了藏南内流湖泊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种群生态学,对180尾高原裸鲤寄生蠕虫进行种类鉴定和感染数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由5个物种构成,分别为聂氏拟短节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eudyptulae)、束首线虫未定种(Streptocara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和异肉吸虫属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的感染率最高,聂氏拟短节绦虫的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最高,束首线虫未定种的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最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各个肠道寄生蠕虫种群感染高原裸鲤群体的平均丰度均不存在宿主雌雄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群感染数量与宿主全长也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用方差均值比分析5个种群的分布类型,结果显示均呈聚集分布。将各个种群感染宿主数量的频率分别与负二项分布进行拟合,用χ~2检验判断结果的显著性,发现聂氏拟短节绦虫和束首线虫未定种种群虽然呈聚集分布,但并不符合负二项分布。5个种群中均以未感染的宿主频次为最高,在感染情况下,聂氏拟短节绦虫以感染1~5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C.eudyptulae和异肉吸虫未定种以感染1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束首线虫未定种感染数量为1~6条的宿主出现频次均较低且相近,新棘吻虫未定种感染1~2条的宿主出现频次最高。本研究为摸清各肠道寄生蠕虫种群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西藏土著鱼类寄生虫的区系组成及特点,深入研究高原隆起、西藏特殊地理环境与寄生虫之间的关系累积了资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威山 周顺 张东 王亚青 滑聪杰 李文祥 王桂堂
2015年12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长江中游的太白湖鱼类鳃和肠道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5种131尾鱼中,共分离鉴定了36种寄生蠕虫,其中单殖吸虫30种,复殖吸虫1种,绦虫5种;对其中6种单殖吸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大部分鱼类的鳃部都感染单殖吸虫,只有4种鱼类的肠道感染寄生蠕虫,较低的体内寄生蠕虫多样性表明该湖泊的生态环境可能受到较严重的干扰。
关键词:
太白湖 寄生蠕虫 单殖吸虫 寄生虫区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寿昆 郭果为
在具有相同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构成的29个种对中,多数不具亲和性;仅2对具有明显亲和性(α>0.5),且均为家畜寄生蠕虫,即寄生山羊瘤胃的鹿同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以及大肠的微管食道口线虫和辐射食道口线虫;种间关联程度则为多负关联,其中完全负关联(I_=-1)的有12对,仅有4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关联;家畜寄生蠕虫的种群重要值明显高于家禽。分析结果提示,相同生态位的畜禽寄生蠕虫的种间关系普遍存在负关联和缺少亲和性的现象,寄生空间大小对寄生蠕虫感染强度也有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天才 刘城成 塔英 林宝山 陈天祥 曾晓旭 吴毅鹏 宋定州 郝力力
【目的】本文调查了攀枝花地区山羊消化道蠕虫感染情况。【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攀枝花不同地区屠宰后山羊消化道分离到的蠕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而确定种类。【结果】共鉴定出山羊消化道蠕虫6种,其中线虫5种,分别是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a sperum)、羊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羊毛尾线虫(Trichuris ovis)以及绵羊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ovina);吸虫1种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吸虫与线虫之间存在混合感染,以2和3种蠕虫混合感染为主。进化分析显示:攀枝花地区捻转血矛线虫的COI基因差异较大,在2.4%~5.1%之间。【结论】综上所述,攀枝花山羊消化道蠕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需进一步加强山羊寄生虫病的监测及防控。
关键词:
攀枝花市 山羊 消化道 蠕虫 调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付佩佩 陈美群
西藏水资源丰富,鱼类进化与青藏高原隆起、自然环境隔离演变息息相关,与鱼类和水环境密切相关的鱼类寄生虫区系也逐渐引起关注和重视。初步的研究显示,尽管西藏鱼类种类单一,但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较多,显示较高的多样性,而且发现了一些裂腹鱼特有的复殖吸虫和棘头虫种类,以及一些以鸟类为终末宿主的线虫和绦虫种类。西藏特有的放生习俗和候鸟迁徙现象,水电工程兴建和水体污染现状,以及土著鱼类资源量下降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西藏鱼类寄生虫区系的组成与演变。寄生虫区系调查可为该地区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提供详细的数据,进而了解寄生虫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弄清环境与寄生虫多样性的关系,为西藏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锡林
黑龙江省自1979年系统开展家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以来,用蠕虫学剖检法检查21个市县的848只鸡、9市县的115只鸭和8市县的77只鹅,发现蠕虫28种,隶属2门3纲12种21属,其中优势种有 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Sobolevicanthus gracilis,Drepanidotaenia lanceolata,Ascaridia galli,Heterakis gal-linarum 和 Ganguleterakis dispar 共6种,省内新记录虫种为 Amphimerus anatis,Metorchis orientalis,Prostho...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聚恒 赵智杰 张新乾 张玲 王天奇 周继贤 张和平 曹爱珍 赵齐鹏
马属动物是农村的役畜,又是肉皮的来源之一,因此,洛阳地区还着大批的马属动物。现在马属动物的传染病基本上得到控制,寄生虫病的防治显得重要,但洛阳地区马属动物寄生虫方面的资料很少,为了摸清洛阳地区马属动物寄生虫的流行情况,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的马的寄生虫进行全面性的调查。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别和饲养量选择有代表性的临汝、偃师、陕县、盂津和洛阳郊区等五个县区为调查点.各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源达 叶立云
1981~1982年冬在湖南洞庭湖的常德、汉寿、益阳、沅江进行雁形目鸟类寄生蠕虫调查研究,共剖检雁形目鸭科鸟类5属15种122只,发现蠕虫34种隶属於4纲4目12科23属,其中吸虫7科9属18种,绦虫1科10属12种,线虫3科3属3种,棘头虫1科1属1种.新宿主11个,新记录1种.
关键词:
雁形目 寄生蠕虫 棘头虫 鸭科 汉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立勃 毕胜 李觉慧 李茹 武亚芳 满秋丽 徐长利
1997年11月~1998年1月和1998年4~5月用蠕虫剖检法解剖50只鸭和30只鹅,发现9种蠕虫,其中在鸭体发现有鸭对体吸虫、官川棘口吸虫、光睾吸虫(未定种)和小系钩绦虫;鹅体发现卷棘口吸虫、棘口吸虫(未定种)、宫川棘口吸虫、矛形剑带绦虫、普氏剑带绦虫和异形同刺线虫.在9种蠕虫中,光睾吸虫为省内首见,异形同刺线虫为优势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瑾璞 石彩霞 刘彦君 张丽 魏念文 岳城 郝翠兰
为探明叶尔羌河5种土著鱼寄生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的群体遗传结构,基于其核糖体ITS-1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线粒体COⅡ基因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5个对盲囊线虫群体均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种(Contracaecum rudolphii B),共检测出71个单倍型,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714~0.978,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 40~0.010 91。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图显示,5个群体间未形成与宿主相对应谱系。遗传分化指数为-0.001 3~0.108 6,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变异和群体内变异分别占4.33%和95.67%,5个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综上,叶尔羌河5种土著鱼体内寄生鲁道夫对盲囊线虫B种群体均属高遗传多样性群体,各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业忠 张翠华 张春玲 常静珍 尹花子 王刚 韩晓辉 刘伟 张宏伟
1997年11~12月对8只犬进行蠕虫学剖检,共检出以下6种蠕虫:华枝睾吸虫,犬复孔绦虫、线中殖孔绦虫、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和犬钩口线虫。此外,在屠宰检疫中还经常检出细颈囊尾蚴,有时检出肝棘球蚴,说明犬体还存在这两种绦虫幼的成虫——沟状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过去还在犬肾脏发现过肾膨结线虫.由此可见我市犬体现已知寄生蠕虫9种,隶属2门3纲7种9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辉 刘伟 杨锡林 贺业忠 刘玉民 张翠华 王刚 张春玲 尹花子 常静珍
1996年1月和1997年11~12月用蠕虫学剖检法检查鸭20只、鹅50只,于鸭体发现鸭对体吸虫1种, 于鹅体发现富川棘口吸虫、未定种棘口吸虫、矛形剑带绦虫、鸡蛔虫、异形同刺线虫和鸡异刺线虫等6种,优势种为异形同刺线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扎木苏 乌云其其格 爱华 吴胜瑞 王安 陈晓东 托娅 王海鹰 白金海 金鹰 秀茶
1990~1996年,我们在该旗各苏木不同牧区其剖检牧羊犬7只,其检出虫体7种,蠕虫感染率100%,隶属于5科7属,其中吸虫1种,绦虫4种,线虫2种.①有角吸虫 A.alata.感染率28.5%,感染强度56~108条。②犬复殖孔绦虫 D.caninum,感染率14.20%,感染强度:6条.③泡状带绦虫 T.hydatigena,感染率28.5%,感染强度:1,2条.④多头多状绦虫M.multiceps,感染率:42.8%,感染强度3~15条.⑤细粒棘球绦虫 E.granulosus,感染率14.2%,感染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