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9)
2023(10853)
2022(9603)
2021(9098)
2020(7465)
2019(17263)
2018(16996)
2017(32916)
2016(18029)
2015(20133)
2014(20215)
2013(20048)
2012(18126)
2011(16390)
2010(16172)
2009(14629)
2008(14034)
2007(12023)
2006(10499)
2005(8916)
作者
(52240)
(43218)
(43055)
(40885)
(27384)
(20782)
(19489)
(17172)
(16432)
(15142)
(15063)
(14338)
(13709)
(13517)
(13319)
(13113)
(12959)
(12952)
(12289)
(12275)
(10812)
(10391)
(10338)
(9754)
(9753)
(9609)
(9596)
(9429)
(8638)
(8582)
学科
(73716)
经济(73644)
管理(50842)
(46321)
(38966)
企业(38966)
方法(34492)
数学(28942)
数学方法(28570)
(18755)
地方(18630)
中国(17018)
(16777)
业经(16504)
(15197)
理论(13076)
农业(12891)
(12741)
环境(11848)
(11512)
贸易(11506)
(11097)
技术(10812)
(10621)
地方经济(10352)
(10226)
(9784)
财务(9714)
财务管理(9700)
教育(9598)
机构
大学(254776)
学院(254519)
管理(104892)
(93522)
理学(91780)
经济(91327)
理学院(90722)
管理学(89140)
管理学院(88686)
研究(82470)
中国(58830)
科学(55050)
(54147)
(40926)
(40871)
(39343)
业大(38861)
研究所(37868)
中心(36865)
(36155)
师范(35816)
(35439)
北京(34117)
财经(33836)
农业(30791)
(30719)
(30482)
(29829)
师范大学(29141)
技术(26872)
基金
项目(182783)
科学(143596)
研究(132722)
基金(131885)
(115093)
国家(114149)
科学基金(98306)
社会(82144)
社会科(77742)
社会科学(77722)
(72299)
基金项目(71519)
自然(65415)
自然科(63822)
自然科学(63810)
自然科学基金(62641)
(60734)
教育(60227)
编号(54693)
资助(54206)
成果(43287)
重点(40461)
(39501)
(39094)
(37695)
课题(37075)
创新(35080)
科研(34949)
项目编号(33544)
大学(33428)
期刊
(100693)
经济(100693)
研究(69506)
中国(42045)
学报(40919)
科学(38612)
管理(36523)
(35312)
大学(30323)
学学(28421)
教育(27891)
(27859)
农业(25293)
技术(21437)
业经(17930)
(16385)
金融(16385)
图书(15559)
经济研究(15014)
财经(14807)
科技(13340)
资源(13158)
问题(13126)
理论(12659)
(12476)
(12267)
实践(11916)
(11916)
技术经济(11715)
(11455)
共检索到352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翟辅东  
青藏铁路通车带来了拉萨市场的"井喷"现象,也是重塑西藏区域旅游线路的重要动力。本文运用区域科学原理,分析了旅游经济增长和区域游线优化组织之间的互动与制约关系,说明现阶段研究和提升西藏区域游线组织结构已成为推动西藏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铁路通车后西藏区域游线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放射性格局,大部分游线都是原路返回,这是区域游线组织处在初级阶段上的表现。西藏旅游业发展迫切要求西藏区域游线组织进行总体布局上的提升,而发展环线是优化区域游线网络的必经阶段。本文从前瞻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西藏区域旅游环线要遵循依托首府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耿建忠  吴殿廷  叶倩  杨欢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西藏地区下辖的73个县域单元行政中心为点状要素,以干线公路为线状要素,采用地理网络的图论描述方法,构建西藏旅游线路抽象图。计算回路数、回路率、线点率、连线率、最大回路数和最大连线数等指标,对主体旅游交通线路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藏旅游线路在对外联系度、环线建设和路面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增长的需求。旅游路网密度低,复杂度低,稳定性较差,区域差异显著,不利于旅游活动的组织。最后提出了西藏旅游线路优化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培学  陆佑海  张金悦  张建新  张宏磊  
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分析有助于深入揭示游客在目的地区域内迁移模式与扩散的空间特征。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研究游客在省域尺度的区域内聚和扩散,对多节点线路距离和游客移动步长分布特征进行了刻画,使用最优标度回归模型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各景区接待不同移动模式游客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外来游客在江苏省内的多节点模式空间距离呈现指数型分布规律,相应距离模式上的游客量呈现幂指数分布,游客在高等级景区间转移的移动步长呈现指数分布;(2)省域客流内聚于南京、苏州、扬州与无锡的三角地带,“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季节性使得客流在苏中地区较为活跃;(3)景区等级、创建年限、所在城市和距离市中心距离等因素对游客的不同移动模式选择有普遍的显著影响,在重要性程度上差异明显。多节点模式游客偏好高价门票型景区,受景区区位便利性影响更强,而单节点模式受景区面积和季节性影响较大,高等级景区和高满意度会促使游客继续游览下一节点。文章在大数据支持下总结了游客移动规律特征,对比不同模式客流偏好的多因素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入大尺度目的地区域内部以景区为节点的游客空间行为研究,也为在实践中具体评价游线质量,优化景区间交通体系,并促进目的地全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应用方法参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袁欣  史春云  朱明  张兴华  
本文基于旅游社国内观光旅游线路报价单,统计并分析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的类型、特征,以及长三角地区旅游目的地类型。结果表明,单目的地模式和完全环游模式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两种旅游线路模式;长三角地区各目的地在旅游线路中出现频次存在较大的差异,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类型主要表现为单一型、门户型以及出口型;通过对旅游线路中各目的出现频次的统计可见,长三角目的地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红  
长期以来旅游线路设计主要是旅行社关心的问题,线路中的服务要素和节点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成本和需求因素的选择。但从本质上看,旅游线路实质上是游客在目的地的停留空间和消费空间的选择与组合,因此这些停留和消费空间即为线路节点。线路节点选择不仅制约着外来旅游者在区内的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还直接关系到目的地区域的资源开发、线路产品的创新、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目的地的营销。因此,重视区域旅游线路的节点规划布局,对促进目的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楚义芳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或国家中区域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仰赖于五大基本因素:旅游资源条件的好坏;经济竞争能力的高低;基础设施的水平和通达性的高低;市场推销是否强劲有力;以及政府的旅游政策是否主动积极。就国际旅游而言,如果把国际旅游者从入境到出境之间所消费的一切视为“旅游产品”,则这种产品实际上是上述五大因素有机综合的结果。从旅行社的角度来看,“旅游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汤黎明  魏冀明  赵渺希  
区域旅游线路呈现出的空间几何特征及其地理拓扑关系可以运用复杂网络工具进行剖析。该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为例,分别对省内出发和省外出发两种不同空间尺度的旅游线路进行定量分析,利用从出发地到各个旅游目的地形成的地理拓扑关系建构区域旅游网络,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平均距离、形态指数、点度分布、中间性、匹配性、鲁棒性等统计量来分析旅游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研究表明,多重区域旅游线路组合形成的网络整体上呈现出无标度网络特征,知名旅游目的地在网络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区域旅游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反映出福建省各旅游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淑敏  杨效忠  
区域旅游整合是发挥区域旅游整体效应的重要途径。文章剖析了区域旅游整合的构成要素,建立了区域旅游向区域大旅游转化的整合路径。以皖江一线旅游区为例,重点探讨了区域旅游整合背景下的旅游线路设计问题,总结出优势组合、主题组合、季节组合、游览时间组合四种旅游线路组合模式,并列出具体设计方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蒋满元  
尽管在旅游线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从优化的角度而言,如何设计出一条能实现出发地与目的地间的最短路径目标,便是其中的最为关键性的一个问题。由于不同的交通方式的不同组合能对应着不同的路程、时间与成本问题,因而,如何通过有效的选择来形成最佳的旅游线路也就有了相当的必要性。此外,在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过程中,旅行社除了要合理安排和规划旅游线路的长度以力求不走回头路、不走冤枉路和形成有效的闭合回路外,还需充分考虑到其中的线路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问题;否则,再好的线路安排也会失去其内在的价值与影响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海鸽  吴小根  汤澍  宋福临  
研究旅游者选择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够为政府寻求有效的区域旅游空间合作,为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组织和设计旅游线路提供科学依据。在深入分析江苏省国内游客旅游线路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关联度分析、回归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目的地吸引力、旅游者出游目的、旅游交通和旅游成本等不同角度综合研究了旅游者选择区域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差异可将江苏13个省辖市划分为4种城市节点类型;(2)出于不同旅游目的的游客选择旅游线路时对不同城市节点类型具有倾向性差异;(3)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方式对旅游线路选择的影响尺度和程度存在差异性;(4)通过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梅燕  尹峙  周正浩  
蚁群算法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随机型搜索寻优算法,在求解TSP问题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基于MATLAB将蚁群算法运用到阿坝州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线路设计中。首先通过定量分析在阿坝州253处藏传佛教旅游资源中选取10处代表性资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录入数据至MATLAB程序进行计算,最后得出阿坝州藏传佛教特色旅游资源之间的最优路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凯  
旅游线路设计问题是旅游规划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把运筹学的方法引入旅游研究,探讨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问题。基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认识,本文重点是展示运筹学方法、图论方法的应用潜力,而没有着力于具体的技术细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艳艳  楼嘉军  
本文选取作为入境口岸的上海和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入境旅游线路为切入点,从入境首站地比重、空间关联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对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关联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了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在入境旅游市场上的关联特征,即区域核心城市地位突出、区域关联性不强、关联带动作用不均衡、空间关联范围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线路比重、共推精品线路等合作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小根  李海鸽  冯英杰  
基于旅行社旅游线路网络调查资料,本研究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江苏省国内旅游线路中的城市节点、景区节点、临时节点等三大类旅游线路节点配置特征。结果表明:(1)可以将进入江苏国内旅游205条线路中的26个城市节点分为3个全国旅游热点城市节点、6个全国旅游城市节点、6个长三角区域旅游热点城市节点、11个省内短途旅游城市节点,南京和苏州是最主要的门户型和离境型城市节点;(2)随着客源地距离的增大,进入江苏国内旅游线路中的城市节点和景区节点数量都相应减少,旅游线路景区节点分布的地域集中性增强,相应城市节点内部的景区节点选择差异性也增大;(3)对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临时节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冰  曾国军  彭青  
多目的地旅游已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出行方式,因此,合理设置和安排旅游线路是旅游市场供需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但以往的研究仍停留在线路的描述上,未能对其成因进行系统阐释。在梳理和评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以新疆目的地网络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社会网络视角及分析方法,通过整体网和个体网两个层面探寻旅游线路形成的内在机理。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已初步形成以喀纳斯为中心的目的地网络,而以中心度和结构洞为代表的目的地网络结构特征是多样化旅游线路形成的关键所在。研究结论对现有旅游线路研究在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方面有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