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8)
2023(7135)
2022(5981)
2021(5355)
2020(4110)
2019(9412)
2018(9195)
2017(17194)
2016(9238)
2015(10345)
2014(10299)
2013(10310)
2012(9986)
2011(9370)
2010(9649)
2009(8847)
2008(8796)
2007(7909)
2006(7528)
2005(7069)
作者
(28845)
(24009)
(23924)
(22383)
(15353)
(11619)
(10790)
(9364)
(9225)
(8710)
(8303)
(8067)
(7829)
(7767)
(7536)
(7292)
(7120)
(6979)
(6941)
(6808)
(6151)
(5985)
(5753)
(5518)
(5454)
(5419)
(5361)
(5292)
(4951)
(4806)
学科
(45218)
经济(45173)
管理(27491)
(23895)
中国(18110)
地方(18078)
(17059)
企业(17059)
(13996)
环境(13770)
业经(11283)
(10906)
方法(10834)
地方经济(10326)
农业(10025)
(9434)
资源(9088)
(8663)
数学(8626)
数学方法(8541)
(8274)
金融(8273)
(7942)
银行(7925)
(7837)
(7687)
发展(7462)
(7444)
(7442)
(7392)
机构
学院(137522)
大学(135015)
(57070)
经济(55777)
研究(54989)
管理(49423)
中国(42063)
理学(40919)
理学院(40374)
管理学(39757)
管理学院(39501)
科学(34060)
(31199)
(29441)
研究所(26449)
(25479)
中心(24415)
(24345)
(22699)
(21224)
师范(21035)
北京(20642)
(19691)
财经(19315)
(18940)
业大(18818)
农业(18567)
(17932)
科学院(17415)
(17346)
基金
项目(87515)
科学(68452)
研究(65912)
基金(60739)
(53200)
国家(52687)
科学基金(44377)
社会(41940)
社会科(39683)
社会科学(39671)
(35638)
基金项目(31858)
(29424)
教育(28187)
编号(27366)
自然(26829)
(26131)
自然科(25987)
自然科学(25979)
自然科学基金(25487)
资助(24280)
成果(22456)
发展(21179)
(20792)
重点(20145)
课题(19565)
(18277)
(17852)
国家社会(17368)
创新(16728)
期刊
(73947)
经济(73947)
研究(44674)
中国(36336)
(23607)
科学(20937)
学报(20604)
管理(19332)
(17872)
教育(17203)
农业(16548)
大学(14946)
(14772)
金融(14772)
业经(13881)
学学(13626)
技术(11783)
经济研究(11375)
图书(10633)
资源(10295)
问题(9565)
财经(9145)
(8866)
书馆(8052)
图书馆(8052)
(7953)
(7290)
(7027)
论坛(7027)
商业(6907)
共检索到229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华,索朗仁青  
根据对西藏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的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揭示人口与资源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 ;从而使人们对西藏目前的人口与资源 ,人口与环境及三者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较客观、理性的认识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以求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含琳  
青藏铁路的开通将使西藏的流动人口迅速增加,特别是旅游人口将成倍增加;同时,人口收入和人口素质也将大幅提高,对人口分布、就业及城市化也将产生积极影响。政府应抓住机遇,修订若干人口发展的评估指标,增加对西藏人口发展的政府专项投入,建立西藏人口发展援助基金制度,启动内地帮助西藏做好人口工作的实施方案,促进西藏人口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赴西藏考察组  
实地调查发现:西藏计划生育已在部分汉藏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中开展,而广大农牧区则是空白;现实计划生育走的是一条计划生育服务与妇幼保健相结合的道路,但仍处在探索阶段;广大农牧区妇女对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有强烈的需求;西藏宗教人士对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抱着理解的态度;国内外的援助极大地增强了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的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洁安娜姆  
西部大开发十年以来,西藏人力资源开发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论述西藏人力资源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分析目前西藏人力资源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矛盾,探讨西藏地区人力资源进一步开发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天路  
西藏人口的过去、现状与前瞻张天路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疆,全区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2.8%。西藏地区长期封闭,封建农奴制度持续了八九个世纪,独特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特殊的社会、婚姻传统文化,以及1951年和平解放,特别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鲤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曾对东北、西北等地区做过大量移民工作。30余年,几经起落,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得到了很多教训。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今天重提开发边区这一课题,了解边区人口、资源的配置情况和边区内人口流动变化的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二十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世界人口的空前增长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为了保证当代人和后代子孙的福祉,人类必须遵循新的发展原则和发展模式,即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调整自己的生殖行为、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才能交给后代子孙一个健康的地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英伟  刘黎明  
西藏高寒草地面积达 770 7.5 3万 hm2 ,占草地总面积的 94 .90 % ,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草地资源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 ,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并以昌都地区丁青县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据此提出了改革草地使用制度、实施草地生态建设、实现草地法制化管理和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实现西藏高寒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国华  
无形资产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有效途径。文章对西藏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西藏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经营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林  
西藏可持续发展建设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边疆安全。为了实现西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在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完善法制体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加强西藏的可持续发展法律环境的建设,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西藏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协调,通过完善西藏民族地区的法律环境,从法律方面保障西藏的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殿发  欧阳自远  王世杰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人口 -资源 -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 ,贫困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持续发展和反贫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更新观念 ,以生态环境重建为切入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本文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经济学的诠释。认为人类达成共识的可持续发展观,其实质在于依靠人力资本的增进和技术的创新,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批驳了利用可持续发展观鼓吹中国的发展可能成为世界的包袱或威胁的观点,另一方面剖析了中国现实中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上的政策扭曲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冰  周雄兵  
长江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王冰周雄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是指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有机结合的整体发展,以及当代利益与未来利益相互统一的平衡发展。但是,也不可否认人口、资源、环境是影响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如果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殿伟  尹豪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是党中央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后,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