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9)
2023(12768)
2022(10570)
2021(9629)
2020(7832)
2019(17730)
2018(17182)
2017(31829)
2016(17811)
2015(19563)
2014(19146)
2013(18960)
2012(18419)
2011(17010)
2010(17205)
2009(15497)
2008(15399)
2007(13586)
2006(12276)
2005(11375)
作者
(57781)
(48079)
(48077)
(45369)
(30849)
(23470)
(21309)
(18885)
(18731)
(17299)
(16948)
(16336)
(16056)
(15520)
(15451)
(14819)
(14533)
(14196)
(14021)
(13951)
(12528)
(12158)
(11891)
(11234)
(11040)
(10883)
(10709)
(10661)
(9990)
(9898)
学科
(74984)
经济(74898)
管理(44066)
(43686)
(31841)
企业(31841)
方法(26284)
中国(24181)
(23297)
数学(22756)
数学方法(22471)
地方(22050)
(19192)
业经(17411)
(16230)
农业(16177)
(14849)
贸易(14838)
(14677)
(14339)
环境(13260)
(13101)
金融(13099)
(12939)
银行(12863)
(12441)
(12387)
地方经济(12081)
技术(11726)
(10932)
机构
大学(259452)
学院(256879)
研究(104764)
(102395)
经济(100139)
管理(89190)
中国(76163)
理学(76133)
理学院(74940)
管理学(73254)
管理学院(72794)
科学(69304)
(60589)
(58313)
(56787)
研究所(52122)
农业(48198)
业大(46516)
(45344)
中心(45124)
(41077)
(38252)
北京(37366)
(36746)
师范(36181)
(35888)
财经(35016)
科学院(32934)
(32213)
(31870)
基金
项目(176172)
科学(136225)
基金(126258)
研究(119438)
(116155)
国家(115182)
科学基金(94668)
社会(74509)
社会科(70464)
社会科学(70444)
(70008)
基金项目(66752)
自然(64232)
自然科(62672)
自然科学(62645)
自然科学基金(61532)
(60470)
教育(54112)
资助(51074)
编号(45873)
(43797)
重点(41650)
(37529)
成果(36822)
(36663)
计划(36306)
创新(34435)
科研(34407)
课题(34219)
发展(33341)
期刊
(119989)
经济(119989)
研究(78435)
中国(61289)
(55720)
学报(54993)
科学(47400)
大学(39724)
农业(38199)
学学(37587)
管理(33240)
(32534)
教育(31100)
(25344)
金融(25344)
(20619)
业经(20212)
技术(19464)
经济研究(19292)
财经(17190)
业大(15565)
问题(15487)
(14839)
(14673)
资源(14325)
科技(13759)
农业大学(13056)
(12632)
世界(12285)
图书(12105)
共检索到403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瑞敏  朱立平  王永杰  除多  
冰湖溃决灾害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灾害之一。详细了解冰湖的面积和水量变化及其原因,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其溃决的可能性和产生破坏的程度和范围。米堆冰湖为一个典型的冰碛物阻塞冰湖,1988年7月15日曾发生溃决。本研究利用1980年1∶5万地形图和DEM、1988年TM影像、2001年IKONOS影像以及2001、2007、2009、2010年ALOS影像,提取冰湖溃决前后的面积变化,结合野外实地测得的冰湖水深,获得冰湖不同时期的水量及其变化。同时,利用自动水位计,监测湖泊相对水深的变化及其原因。结果显示,米堆溃决前面积达到64×104m2,水量为699×104m3,溃决使得601.83×104m3的水量溃出,水位下降了17.18 m,但溃决口并未达到冰湖最低处,溃决后仍有97.17×104m3的水量。近年来,气温升高融水增加使得冰湖面积和水量不断增加,按照目前的水量增加速率,冰湖再次发生溃决的可能性较小,而在由于其他原因使得冰湖发生堵塞或大量外来物质(冰川断裂、滑坡等)填充进冰湖时,可能导致冰湖水位急剧上升,再次发生溃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晓军  刘时银  孙美平  张秀娟  
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是西藏自治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已溃决冰湖特征及灾害影响范围与程度的认识是判定冰湖溃决条件、构建冰湖溃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开展冰湖溃决洪水估算与模拟的基础。通过对已溃决冰湖灾害事件文献及资料整理,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中国冰川编目数据、Google Earth、冰湖溃决遗迹记录及野外考察,系统梳理了20世纪以来西藏地区发生的27次冰湖溃决事件,从多个角度判定并给出了23个已溃决冰湖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对金错、印达普错和次拉错冰湖溃决事件描述进行了勘误,指出1982年8月27日在定结县发生的冰湖灾害事件应是印达普错溃决所导致,2009年7月29日在边坝县发生溃决的冰湖是错嘎,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巴桑赤烈  刘景时  牛竟飞  达瓦顿珠  次边  
受气候变化影响,西藏中部内陆湖泊在最近10 a来出现了水位上涨、湖面扩大等情况。采用遥感技术及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藏中部巴木错湖泊面积年内、年际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湖泊周边班戈站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温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呈现增加趋势,年平均风速显现下降趋势;②2009年的面积在2月、5月和8月出现了三个"峰值",主要与湖面封冻、气温升高及降水增加等有关,年际变化呈逐步增加趋势;③经线性相关、多元回归等分析发现,年内变化受各月面降水量AP、蒸发量E和气温T的影响,合计贡献率为90.0%,排序为AP>E>T;年际变化受年平均风速SWS、7月降水量P7、平均地温ST和气温T的影响,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明玉  舒立福  王秋华  赵凤君  田晓瑞  阎厚  杜建华  
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分析冰雪后短期内(3月份)卫星热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受害程度的空间关系,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和扑火人员伤亡情况,以及气象因素对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受害区确认为森林火灾的卫星热点占总数的61.00%。2008年3月份火灾次数和过火面积异常增高,共发生火灾3097起,过火面积23227.68hm2,火灾次数超过1999—2007年3月份火灾次数的总和,且是1999—2007年3月份火灾次数总和的120.65%,3月份平均火灾次数的10.86倍。过火面积是1999—2007年3月份总和的88.40%,3月份平均过火面积的4.69倍。人员伤亡40人,是1999—2007年3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秀海  李林  拉巴  
论文根据1975年地形图、20世纪70年代至2009年7期MSS/TM卫星遥感资料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南部多庆错、嘎拉错湖泊面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庆错和嘎拉错湖泊面积波动变化一致,2002年之前,除1976年湖泊面积较小外,其他年份多庆错、嘎拉错湖泊面积分别在80和10 km2以上,2000年湖泊面积最大,2002年之后,两个湖的面积都明显缩小。从冰川变化情况看,近34 a来,虽然该流域周围冰川与高原其他区域冰川变化趋势一致,处于消退状态,但其融水量对湖泊补给作用不明显。该流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温度升高、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呈波动变化。湖泊面积的涨、缩与降水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变化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庆忠  魏雪峰  赵元藩  罗顺宏  张正华  王振和  
2008年初,在波及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雨雪冰冻灾害中,云南省文山州作为一个亚热带地区,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在对受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损失程度、受损类型以及受灾前后郁闭度、单位面积蓄积量、胸高断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雨雪冰冻灾害对当地5种人工林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来树种的大面积造林,未能做到适地适树,是调查区人工林大范围受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区别不同经营主体和经营目标,提出人工林营造中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的建议,为今后的人工林营造技术及管理提供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华中  朱诚  李宗尧  
开都河是注入博斯腾湖的最大河流,1958~2002年间平均入湖水量达23.62×108m3,占博斯腾湖总补给量的80%以上。1958年以来开都河灌区灌溉引水量维持在8.17×108m3~13.18×108m3之间,其中20世纪60年代灌溉引水量平均为10.14×108m3/a,占开都河径流量的31.1%;70年代引水量上升到12.15×108m3/a,为开都河径流量的36.5%;80年代引水量下降到11.29×108m3/a,但引水量仍占开都河径流量的36.5%;90年代灌溉引水量进一步降至9.85×108m3/a,仅占径流量的27.1%。通过水量平衡分析和相关回归计算,得出开都河灌区灌溉引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合满  曹丽花  
以1980~2010年西藏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油料、蔬菜、果树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与西藏人口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93年为西藏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分界点,1993年以前,变化幅度较小,而1993年后有很大的变化幅度,种植结构也从"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向"提高经济作物比重"转变。在1980~2010年间,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显著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980~1994和2001~2010年间呈降低趋势,1995~2000年间显著增加。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和果园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西藏人口保持高于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人口总数呈极显著线性增加(R=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志强  樊明  赵彦锋  
该文从武都区1971~2010年冰雹资料入手,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冰雹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冰雹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武都区冰雹危险性等级由西北1 600m以上高海拔区向东南及低海拔区递减,和冰雹路径相符,冰雹灾害风险等级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研究结果为预防和减轻冰雹灾害损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勾鹏  叶庆华  魏秋方  
湖冰物候事件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本文以西藏纳木错湖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多光谱反射率产品数据监测了2000-2013年纳木错湖冰冻融日期,并结合多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实测湖面温度、湖面辐射亮温分析验证了湖冰变化的原因。纳木错湖冰变化较好地响应了区域气候变暖:开始冻结日期延迟和完全消融日期提前使湖冰存在期显著缩短(2.8 d/a)、湖冰冻结期增长、湖冰消融期缩短,其中消融期变化最为明显,平均每年缩短3.1 d。湖冰冻融日期的变化表明:2000年后纳木错湖冰冻结困难,消融加速,稳定性减弱。纳木错湖冰变化主要受湖面温度、湖面辐射亮温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它们可以作为气象因子来解释区域气候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闵文彬  李宾  彭骏  罗清  
为了解青藏高原东南部及邻近地区FY-2E卫星大气可降水量(FY-2ETPW)的可靠性,利用2010~2012年探空计算值(RS TPW)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月平均FY-2ETPW除7月偏小外,其余月份都偏大,相对偏差仅有6月和7月在25%以内,其余月份都在50%以上,尤其是1月高达780.45%,FY-2ETPW与RS TPW之间为负相关系数,FY-2ETPW在青藏高原地区不可靠;低海拔地区,6月和7月平均FY-2ETPW偏小,其余月份都偏大,5~8月相对偏差不足4%,但1月相对偏差却高达105.84%;低海拔地区4~10月,FY-2E TPW与RS TPW相关系数大于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林玉茹  
以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过程重建的成果为基础,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了两宋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干旱灾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气候处于温湿期还是冷干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当气候处于冷干时期,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增大,特大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组频频出现。利用气象、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最近60a来,气温呈现增高趋势,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必须加强水需求管理、坚持节约用水为先;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再评估,实施适应性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潜力;加大力度,新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彤  毛亮  庞晓攀  金少红  张静  郭正刚  
工程迹地面积严重影响着青藏高原受损天然草原的恢复程度。本研究测定了历经18年恢复期的不同面积的工程迹地(55、156、254、583m2)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工程迹地附近的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天然草原作为对照,揭示工程迹地面积对土壤持水力、养分潜力和养分供给能力恢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迹地面积小于254m2时,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天然草原土壤差异不显著(P>0.05),但当其增至583m2时,土壤含水量却显著低于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磊  郑国清  赵全志  程永政  冯晓  
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去除水稻趋势产量,从中提取气象产量,并与相邻气象站名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气象产量相关度较高的气象灾害因子,进一步利用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水稻产量预测模型,确定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结果表明,分蘖前期平均气温、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抽穗开花期日照时数、分蘖后期至抽穗开花期降水量对研究区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可分别作为低温冷害、高温热害、阴雨寡照及干旱发生的区划指标。河南省内,黄河沿岸即开封、濮阳一带属相对较易发生低温冷害地区,信阳淮河以南地区属相对较易发生高温热害地区,信阳淮河以北地区属较易发生阴雨寡照地区,黄河以北水稻种植区属相对较易发生干旱地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坤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王晶  
为研究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月、5月、8月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利用Moran’s I指数和分布重心法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2016—2017年4个季节口虾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发现,山东南部近海口虾蛄相对生物量各季节间差异明显,由高至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口虾蛄春季相对生物量为0.75 kg/h,夏季相对生物量为3.02 kg/h,秋季相对生物量为0.65 kg/h,冬季相对生物量为0.22 kg/h。口虾蛄分布重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季分布重心位于水深20~30 m,秋、冬季分布重心位于30~50 m。口虾蛄的分布在各季节均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Moran’ I指数由高至低依次为秋季(0.34)>春季(0.30)>夏季(0.28)>冬季(0.16)。研究表明,不同季节口虾蛄分布重心的变化可能与其繁殖习性等生活史特征有关,而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可能与口虾蛄偏好淤泥质粉砂和砂-粉砂-黏土的底质环境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