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6)
- 2023(10081)
- 2022(8504)
- 2021(7571)
- 2020(6285)
- 2019(14277)
- 2018(13505)
- 2017(24964)
- 2016(13810)
- 2015(14797)
- 2014(14174)
- 2013(14191)
- 2012(13246)
- 2011(12105)
- 2010(11908)
- 2009(10961)
- 2008(10646)
- 2007(9319)
- 2006(8351)
- 2005(7563)
- 学科
- 济(60791)
- 经济(60734)
- 管理(34591)
- 业(32782)
- 企(25102)
- 企业(25102)
- 方法(23343)
- 数学(20612)
- 数学方法(20378)
- 地方(18923)
- 农(16287)
- 学(15796)
- 中国(15311)
- 业经(12542)
- 财(12377)
- 贸(11790)
- 贸易(11784)
- 农业(11374)
- 易(11298)
- 地方经济(10842)
- 环境(9900)
- 制(9204)
- 和(8287)
- 技术(8180)
- 融(8169)
- 金融(8168)
- 划(7708)
- 银(7392)
- 银行(7338)
- 关系(7336)
- 机构
- 大学(195947)
- 学院(194715)
- 济(77611)
- 研究(76949)
- 经济(76178)
- 管理(69693)
- 理学(60913)
- 理学院(60048)
- 管理学(58674)
- 管理学院(58343)
- 中国(55387)
- 科学(53257)
- 农(46851)
- 京(43213)
- 所(42009)
- 研究所(39115)
- 业大(37681)
- 农业(37482)
- 江(35091)
- 中心(33464)
- 财(32494)
- 院(28543)
- 省(27260)
- 范(26220)
- 北京(26085)
- 财经(25856)
- 师范(25739)
- 科学院(24945)
- 农业大学(24619)
- 州(23876)
- 基金
- 项目(143827)
- 科学(112460)
- 基金(104756)
- 家(97578)
- 国家(96826)
- 研究(94512)
- 科学基金(80180)
- 社会(60719)
- 省(58144)
- 社会科(57545)
- 社会科学(57526)
- 基金项目(55910)
- 自然(55523)
- 自然科(54218)
- 自然科学(54196)
- 自然科学基金(53207)
- 划(49383)
- 资助(41854)
- 教育(41504)
- 编号(34674)
- 重点(34228)
- 发(32525)
- 计划(30440)
- 部(30245)
- 创(29776)
- 科研(28547)
- 创新(27967)
- 科技(27688)
- 成果(26285)
- 课题(25855)
共检索到289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红 普布顿珠 刘宏伟 嘎玛群宗 吴建普 韦红莉
【目的】研究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造林地和邻近未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旨在为西藏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及其林分经营提供理论参考,提高对该区人工造林地土壤肥力的系统性认识。【方法】以人工林(造林地)及其对照地(和造林地邻近的具有相同初始条件的非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样地法,于2016年7—11月对54对样地0~80 cm土层分4层(0~20,20~40,40~60,60~80 cm)进行土壤调查取样,测定各土层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水解性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土壤密度(BD)、土壤质量含水量(MWC)、pH值、土壤粒径分布(PSD)等理化性质,通过两个关联样本检验方法、养分分级、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人工造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人工林较对照地0~80 cm土层剖面土壤BD、TP和AP分别显著降低了6.0%、10.5%和36.5%,MWC、TN和SOM分别显著增加了22.4%、28.6%和16.8%,AP变幅最大,TN增幅最高,pH、AK、TK、AN和PSD变化不显著。未造林地氮、磷、钾、有机质养分等级属于“稍缺”或更差水平的样地占比均在63.1%以上,TN养分等级最差;人工林氮、磷、钾、有机质养分等级属于“稍缺”或更差水平的样地占比均在73%以上,AP养分等级最差,AP由“不缺水平”转为“缺”水平的样地比例最高。对照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分级排序为TP>AK>TK>AP>SOM>AN>TN(“>”左侧养分状况优于右侧,下同),人工林的排序为TP>AK>TK>TN>SOM>AN>AP。土壤肥力主要受有机质、全氮、土壤砂粒含量的综合影响,人工林和对照地差异不显著。【结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作为西藏人工造林的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对土壤BD、MWC、TN、TP、AP、SOM影响显著,造林后人工林土壤密度、土壤质量含水量、有机质、氮素理化性质趋好,而磷素养分条件变差。人工林土壤最缺AP,土壤养分由未造林地的N限制最强烈转变为了人工林的P限制最强烈,土壤肥力的提升受AP限制,但无论造林与否,土壤养分均表现为普遍缺乏。西藏人工造林应加强土肥管理,注重土壤养分的整体提升,造林前可加强有机肥的使用,后期管护注重磷肥的使用,以提高造林成效、改善土壤肥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贵 王占岐 李伟松 胡守庚 张道军 重多
开展耕地适宜性评价是编制农业发展规划、优化耕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18个县的耕地资源为评价对象,将模糊证据权模型引入到耕地适宜性评价中,通过该方法筛选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等4个方面的9个因子作为证据图层,并计算因子图层的模糊证据权重,最后综合各因子图层的证据权重参数得出后验概率并修正形成耕地适宜性分布图。结果表明:①80.83%的适宜样本点处于修正后验概率分级图的中等适宜级别及以上,即已知信息体现出较高的吻合性,表明模糊证据权模型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价耕地资源的适宜性;②集知识驱动与数据驱动一体化的模糊证据权模型既能够充分发挥先验知识、客观规律的作用,也可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良恕 ,张宗祜 ,梅方权 ,黄佩民 ,陈传友 ,顾晓君
中国农科院卢良恕等同志和水利部、中科院的有关专家一起,于去年七八月份,赴西藏对雅鲁藏布江及支流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地区进行了综合开发科学考察,写出了一份受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重视的考察报告,现将这份考察报告摘登如下,以便大家能更多地了解西藏,关心并支持西藏农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伟 钟祥浩 周伟
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是人口发展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形态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人口分布现状的本质、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并结合GIS技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人口密度为衡量指标,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1990-2008年间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江两河"地区各县市(区)人口总量和密度均有明显增长,人口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不断集中的态势。局部自相关分析揭示"一江两河"地区开始显现以拉萨市和日喀则市为中心的两个显著的人口高密度区,显示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对以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明森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自治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近期重点开发区。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生产基础好,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本文着重评述了该地区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潜力,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和对策,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意见。
关键词: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利伟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马杰
发展人工种草是缓解西藏草畜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食物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内地食物消费比重增加,缓解了西藏地区食物生产压力,为西藏农业地区发展种草提供了有利条件。论文基于农户食物生产和消费调研数据、市场调研数据并且结合统计数据资料,在利用和改进Gerbens-Leenes等(2002)发展的食物消费与耕地需求之间关系的方法基础之上,系统分析了"一江两河"流域(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和山南地区)农户腾出耕地种草的潜力。结果显示,西藏农区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耕地需求不高,理论上腾出耕地种草潜力较大。2010年"一江两河"流域中的拉萨市、日喀则地区以及山南地区户均耕地需求分别为5 542.3、7 400.1和5 521.7 m~2,而腾出耕地种草的潜力分别为4 777.5、2 977.3和2 054.4 m~2,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和山南地区分别占到户均耕地面积的46.3%、28.7%以及27.1%。但是,考虑到当地快速的人口增长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一江两河"流域不同地区应该根据各自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畜牧业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业结构调整,通过种草补贴等激励措施和政策,提高农户种草积极性,开拓饲草市场,统筹土地的种粮和种草功能,优化配置土地饲草资源,缓解当地草畜矛盾,增加农户种草收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利伟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马杰
发展人工种草是缓解西藏草畜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食物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内地食物消费比重增加,缓解了西藏地区食物生产压力,为西藏农业地区发展种草提供了有利条件。论文基于农户食物生产和消费调研数据、市场调研数据并且结合统计数据资料,在利用和改进Gerbens-Leenes等(2002)发展的食物消费与耕地需求之间关系的方法基础之上,系统分析了"一江两河"流域(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和山南地区)农户腾出耕地种草的潜力。结果显示,西藏农区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耕地需求不高,理论上腾出耕地种草潜力较大。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改河 成升魁 许毓英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社会经济在整个自治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产业结构发育水平低,具有待开发区的典型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温饱已基本解决,农业经营粗放,属福利型农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该区区位适中,便于外引内联,基础设施较好,人才相对集中,有利于开发。能源交通为区域开发之“瓶颈”,且自我开发能力不足。
关键词:
区域,社会经济 评价 西藏“一江两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戈丽 欧阳华 周才平 徐兴良 张宪洲 武俊喜
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是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相应发生变化,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区域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以及指导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西藏"一江两河"农区是西藏最重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必然对该区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一江两河"地区主要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平均气温、≥0℃和≥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作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指标,分析"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年际变化趋势及其热量资源变化在年内的分配。结果表明:①"一江两河"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增温以冬季最为明显;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帆 余成群 曾嵘 许少云
为剔除环境效应和随机因素对生产效率值测算结果的影响,以三阶段DEA模型和农户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2009年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生产补贴、受教育年限和非农收入等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显著影响了其农业生产效率,而将生产环境和随机因素同质化之后,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决策与管理效率较为有效,且区域间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规模效益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最主要瓶颈。在此基础之上,基于投影分析,本文提出了发展农区畜牧业、优化农业投入和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雅婷 王学春 胡瑶 杨国涛 赵长坤 胡运高
【目的】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梓潼江流域粮食生产的影响。【方法】调查了秸秆不还田(BR)、秸秆覆盖还田(FR)、秸秆翻埋还田(MR)和秸秆堆沤还田(DR)4种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FR、MR和DR)的土壤全氮增加18.6~38.2 mg/kg,有效磷增加5.6~6.5 mg/kg,有机质含量增加0.6~2.3 g/kg;水稻、小麦、油菜、玉米产量分别增加了(1.1~1.3)×10~3、(0.7~0.8)×10~3、(0.3~0.5)×10~3、(0.7~1.0)×10~(3 ) kg/hm~2。DR处理土壤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FR和MR处理,同时产量略高于FR和MR处理。水稻、油菜和玉米均在DR条件下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分别较FR和MR平均增加15.6%、27.2%、32.1%;小麦在FR和DR条件下取得的经济效益相近,平均较MR高26.7%。【结论】综合分析耕层土壤培肥效果、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堆沤还田更有利于梓潼江流域水稻、油菜和玉米田的培肥和粮食生产,覆盖还田和堆沤还田均有利于小麦田的粮食生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彦辉 韩艳英 赵垦田 张昆林 刘莉丽
【目的】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含量的影响,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科学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09在拉萨达孜县章多乡半干旱河谷造林地,选择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措施下种植的藏川杨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未采用任何措施的造林地为对照,对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的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造林措施下,林地不同土层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其中增幅最高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较对照增加24.4%,45.1%,226.3%和18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迎新 陈永亮 苗琪 范志勇 孙军伟 崔振岭 李军营
【目的】通过研究洱海流域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实现对该区域植烟土壤肥力分级评价及其空间可视化的目标,进而为洱海流域烟田养分分区管理、平衡施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2013年、2018年和2020年洱海流域植烟区964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术探究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和区域分布格局,并采用Fuzzy综合评价法对植烟区土壤肥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2011—2020年洱海流域植烟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为7.3、59.6 g·kg~(-1)、3.5 g·kg~(-1)、54.4 mg·kg~(-1)、192.0mg·kg~(-1),均表现为中等变异。植烟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丰缺等级处于中上等级及以上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5.2%、93.8%、94.5%及78.8%,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植烟土壤肥力处于Ⅰ—Ⅴ级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4%、25.0%、40.3%、23.3%、3.0%。洱海流域植烟土壤整体偏碱性,pH值呈现出洱海北部高于南部的现状;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洱海北部和西部;有效磷含量高值区以斑块状分布在洱海北部、东部和西部;速效钾含量高值区呈片状分布在洱海北部和东部。【结论】洱海流域植烟土壤整体肥力较高,Ⅲ级及以上高肥力区主要分布在洱海北部和东部。同时,洱海北部和西部植烟土壤氮磷元素含量丰富,区域内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佐芯 冯俊娜 阮亚男 陆庆华 吴甜 夏体渊 李柘锦
【目的】明确红河州植烟土壤养分年际间变化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方法】本研究以2014 年296个土壤样品和2018年881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土壤养分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运用t 检验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了各肥力指标的变异情况。【结果】与2014年相比,2018年平均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2.81 g/kg、9.61 mg/kg和16.74 mg/kg,土壤有效硼和交换性镁则分别减少了0.22 mg/kg和51.69 mg/kg。从养分区组的变化特征来看,微碱性区组(pH值7.5 ~ 8.5),有机质含量很高(>40 g/kg)区组,土壤碱解氮中等比例(100 ~ 150 mg/kg)区组、速效钾含量很高(>350 mg/kg)区组和土壤有效硼含量很低(400 mg/kg)的区组较2014年分别下降了46.0%,17.02%,16.57%,41.36%和30.87%,2014年和2018年有效锌含量属于高和很高的比例达到80.14%和85.37%,交换性镁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比例高达76.05% ~ 83.54%。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分别对2014年和2018年植烟土壤的土壤肥力贡献最大,2018年研究区植烟土壤肥力指数均值为0.49,变异系数为 26.53%,土壤肥力较低、中等和较高的植烟土壤分别占20.66%、61.29%和17.03%。与2014年相比,土壤肥力较低和较高等级比例在2018年分别增加了3.43%和0.13%,中等等级比例降低了1.88%。各县(市)较低和中等土壤肥力所占比例在2014年和2018年间无差异,仅较高土壤肥力所占比例在弥勒市表现出2018年显著高于2014年。【结论】红河州植烟土壤总体肥力状况良好且变异小,有机质和碱解氮是影响红河州植烟土壤肥力状况的主要因素。全州土壤有效锌和交换性镁含量较高,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有效硼含量缺乏,建议加大硼肥的使用,合理控制锌肥和镁肥的施用。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红河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聂军 周兴 谢坚 杨曾平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