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3)
2023(9843)
2022(8285)
2021(8138)
2020(6772)
2019(15786)
2018(15207)
2017(28780)
2016(15057)
2015(17142)
2014(16501)
2013(16334)
2012(14920)
2011(13279)
2010(12599)
2009(11270)
2008(10481)
2007(8425)
2006(6897)
2005(5841)
作者
(40412)
(34143)
(33546)
(32078)
(21537)
(16247)
(15269)
(13410)
(13090)
(11636)
(11601)
(11427)
(10638)
(10614)
(10569)
(10266)
(10101)
(9785)
(9674)
(9436)
(8163)
(8042)
(8015)
(7695)
(7668)
(7610)
(7162)
(6916)
(6681)
(6645)
学科
(65224)
经济(65165)
管理(39160)
(37000)
方法(33412)
数学(30998)
数学方法(30650)
(29011)
企业(29011)
中国(18735)
(16305)
(14748)
(14442)
贸易(14433)
(14168)
业经(11745)
地方(11543)
(11173)
农业(10736)
(10614)
环境(10074)
(8986)
财务(8954)
财务管理(8935)
技术(8791)
(8737)
(8718)
金融(8716)
(8597)
银行(8586)
机构
大学(209202)
学院(204976)
(94774)
经济(93268)
管理(82354)
研究(73064)
理学(72362)
理学院(71615)
管理学(70456)
管理学院(70062)
中国(54091)
(43367)
科学(41317)
(39081)
(33801)
中心(33306)
财经(32789)
研究所(31288)
(31217)
经济学(30738)
(30459)
业大(29718)
经济学院(27876)
(27238)
(27206)
北京(27142)
(25574)
师范(25309)
财经大学(25034)
农业(24409)
基金
项目(151035)
科学(121306)
基金(114682)
研究(109263)
(100911)
国家(100216)
科学基金(86819)
社会(72828)
社会科(69312)
社会科学(69299)
基金项目(60397)
自然(56222)
自然科(54931)
自然科学(54915)
(54900)
自然科学基金(53935)
教育(50423)
(47912)
资助(46965)
编号(41406)
(35324)
重点(34269)
(32575)
国家社会(32212)
(31882)
成果(31270)
教育部(30790)
创新(30017)
中国(29513)
科研(29446)
期刊
(91676)
经济(91676)
研究(60250)
中国(36948)
学报(30072)
科学(29998)
管理(28873)
(28739)
(26361)
大学(24083)
学学(22905)
教育(19104)
农业(18789)
技术(17845)
财经(16068)
经济研究(15987)
(15500)
金融(15500)
(13957)
业经(12667)
问题(12352)
(12044)
(11628)
世界(11209)
国际(10613)
资源(10334)
统计(10272)
技术经济(9907)
(9041)
(8822)
共检索到287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俊峰  万方浩  郭建英  
【目的】西花蓟马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在中国首次于2003年在北京发现,亟需对其适生区进行预测。【方法】将CLIMEX和GIS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利用GIS的插值功能,对用CLIMEX预测西花蓟马中国适生区所得的EI值进行插值替换,并利用GIS的叠加功能,初步分析了寄主和湖泊等因素对西花蓟马分布的影响,从而使CLIMEX的预测结果更加精细准确。【结果】预测结果表明西花蓟马能广泛分布于黄河、渭河以南,其中主要发生地分布在云贵高原,渭河流域,淮河流域及广东、广西、浙江等地。【结论】西花蓟马在中国的华中、华南以及西南的广大地区可周年发生,气候条件合适及具备越冬场所时在中国广大北方地区也可能严重发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丹侃  汤云霞  贺子义  孙雷  王鸣华  薛晓峰  范加勤  
以西花蓟马和烟蓟马的线粒体DNA的CO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西花蓟马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1/120单头成虫,对各种虫态均可进行特异性检测。对南京54种植物花器中蓟马种类进行了调查,通过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的COI基因分子检测,均证明西花蓟马已在其中25种植物上发生,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达蓟马总量20%的有11种植物,超过30%的有5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盖海涛  郅军锐  岳臻  
为了明确种间竞争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单种种群和两种蓟马混合种群在辣椒上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单种种群中花蓟马的增长速度大于西花蓟马;两种蓟马混合种群中,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速度大于花蓟马。说明,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受种间竞争影响较小,而花蓟马种群的增长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两种蓟马的种间竞争中,西花蓟马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靖  朱弘  陈昕  汤庚国  
【目的】水榆花楸是一种优良的林木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和观赏价值,全面了解其在我国的自然分布现状与生态特征,将有助于制定水榆花楸的资源保护与科学引种规划。【方法】基于183个野外采集与历史标本凭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的DIVA-GIS软件及其耦合的BIOCLIM模型,对其适生区分布格局以及主导气候因子进行了首次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水榆花楸的当代潜在适生区覆盖我国东部季风区各省,基于BIOCLIM的模型预测结合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评估表明:中国中部山区、华北沿海丘陵与东北地区,是水榆花楸现代3个集中分布的区域,其中陕、豫、鄂与渝多省交界的山区(秦岭—大巴—巫山山脉)可视为核心分布区域;气候因子主成分分析(PCA)与主导气候因子贡献率排序依次为:年降水量(bio12)>最湿季降水量(bio16)>温度季节变化方差(bio4)>最暖季降水量(bio18)>最冷季降水量(bio19);累计频率曲线进一步明确水榆花楸地理分布的生态特征分别为:423.00~1 508.00 mm,245.00~675.00 mm,590.63~1 280.93(SD×100),229.00~655.00 mm和8.00~185.00 mm;用于模型评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appa统计值分别达到0.782和0.515,满足预测精度的一般要求。【结论】水榆花楸当下分布格局在区域尺度上主要受到东亚季风驱动的降水因子影响,并偏好高海拔适度低温的环境,此外水榆花楸分布格局的差异在区域尺度上还受海拔、经纬度地理因素不同程度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志刚  倪文龙  张泽华  赵莉  李志红  
综合运用CLIMEX 3.0与ArcGIS 9.3对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 Gyllenhal)在我国目前以及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气候条件下,苜蓿叶象甲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新疆、甘肃、内蒙古、西藏东南部、四川和云南地区。基于中国未来气候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适生范围向西部扩大到西藏中南部,高度适生范围南界向南移至33°N,其中高度适生区范围由29.38%增加至35.1%,增加了5.72%;非适生区有所减少,由35.49%降至30.47%,减少了5.02%。鉴于苜蓿叶象甲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结果,建议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采取相应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健立  李洪刚  冯志国  郑长英  
【目的】研究外来入侵物种西花蓟马与本地物种烟蓟马的种间竞争。【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将西花蓟马与烟蓟马的紫甘蓝种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种群数量混合或单独饲养,繁殖1代或多代后检查并比较2种蓟马的产卵数量、种群数量及后代性比的变化情况,分析2种蓟马的种群增长竞争和生殖能力竞争。【结果】当烟蓟马与西花蓟马个体数分别以40﹕20、30﹕30、20﹕40的种群比例在紫甘蓝上共存竞争时,西花蓟马分别在4代、4代和5代后被烟蓟马完全取代,并且在竞争过程中伴随着西花蓟马种群雌虫比例的逐代下降。生殖能力竞争的结果表明烟蓟马可以显著降低西花蓟马的产卵量和后代的雌雄比例。当1对西花蓟马分别与1、2、3头烟蓟马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鞠瑞亭  李跃忠  王凤  杜予州  张德顺  
【目的】对中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和检疫性害虫锈色棕榈象在中国的可能适生区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利用CLIMEX模型气候相似分析方法得出决定锈色棕榈象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相似性要求,结合GIS插值运算和叠加功能,将气候适生区和寄主分布区进行插值和栅格运算,得出锈色棕榈象在中国的可能适生区。【结果】锈色棕榈象在中国能广泛分布于秦岭以南地区,其中高风险适生区分布在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等地。【结论】利用气候相似性分析方法可以预测出锈色棕榈象在中国适生范围,同实际已定居范围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中国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尤其要加强锈色棕榈象的检疫和控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泽怡  李志辉  欧阳硕龙  程勇  周志春  吴际友  
【目的】赤皮青冈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大尺度预测和模拟赤皮青冈当前潜在分布区,并评估其适生范围,对赤皮青冈在中国未来不同时期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得到未来不同气候情境下的适生区分布及其动态变化预测,为赤皮青冈的中长期造林规划提供指导。【方法】基于赤皮青冈的81条分布信息和7个环境因子,在MaxEnt模型基础上,使用R语言对其进行优化,同时利用ArcGIS软件对影响赤皮青冈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探究影响赤皮青冈自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预测赤皮青冈在中国不同时期下的适生区分布范围与面积。【结果】1)赤皮青冈当前适生区模型的平均AUC值为0.89,模型预测结果良好;2)赤皮青冈的适生区主要受最干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温度年较差以及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影响;3)当前时期赤皮青冈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和台湾等地,其中高适生区占比最高的是湖南省;4)在未来2个时期4种升温情境下,赤皮青冈的分布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且整体有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结论】赤皮青冈的分布主要受水热条件所影响,尤其对水分要求较高;其当前及未来时期在我国的适生区面积均较高。可尽量在模型预测的中高适生区内开展赤皮青冈人工林扩繁工作,以提升造林效率,获得更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邵立娜  赵文霞  淮稳霞  姚艳霞  
利用CLIMEX生态气候模型和GIS系统,对栎树猝死病原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模型分析表明:温度和湿度是栎树猝死病分布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和青海地区主要受干胁迫影响,广西、广东、江西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主要受热胁迫影响,这些地区均不适宜栎树猝死病菌生存。栎树猝死病菌适合于阴冷潮湿环境下生长,长江流域附近被划为边缘适宜区域,主要包括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和湖南的部分地区,其中还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东部地区和台湾省南部地区。适宜区域和最适宜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和中部的湖北,以及东南部的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和台湾。这些区域正是我国杜鹃花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凌  陈斌  李正跃  陆进  闫争亮  
西花蓟马是云南石榴的一种重要害虫。应用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Lloyd幂法对云南石榴植株上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均为聚集分布,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符合负二项分布。西花蓟马成虫的垂直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而在石榴植株上层花朵与中、下层花朵中的若虫之间差异极显著。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了聚集原因,主要是由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并得出最适理论抽样数与序贯抽样模型,西花蓟马成虫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991/m+0.090),成虫在石榴花上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0(n)=2n±2.084n(1/2),当西花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蓉  王玉生  杨丽梅  万方浩  张桂芬  
【背景】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世界性农业和园艺作物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对内检疫对象。西花蓟马具有两个品系,即温室品系(greenhouse race,GR)和羽扇豆品系(lupin race,LR),二者在寄主范围、抗药性、生存环境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但外部形态相似,无法准确鉴别。【目的】以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为靶标,以田间常见的其他14种蓟马为参照,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mtDNA COI)基因的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 COI,SS-COI)PCR法,研究一步双重品系快速检测技术。【方法】采用mtDNA COI基因通用引物获得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以及其他常见蓟马的COI序列,根据测序结果以及数据库已公开数据,设计筛选获得可同时扩增两个品系的特异性组合引物(TF6/GR32/LR12),其中TF6为品系通用上游引物,GR32为温室品系特异性下游引物,LR12为羽扇豆品系特异性下游引物,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温室品系362 bp、羽扇豆品系541 bp;对组合引物比例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同时,对组合引物的种/品系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阈值进行检验。【结果】当组合引物TF6/GR32/LR12比例为1.0/0.2/0.8、退火温度为44℃时,扩增效果最好。种/品系特异性检测结果证实,该检测技术仅对西花蓟马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具有扩增能力,对田间常见的其他14种蓟马包括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禾花蓟马(Frankliniella tenuicornis)、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大蓟马(Thrips major)、棕榈蓟马(Thrips palmi)、烟蓟马(Thrips tabaci)、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豆喙蓟马(Mycterothrips glycines)、草木樨近绢蓟马(Sussericothrips melilotus)、蔗腹齿蓟马(Fulmekiola serrata)、稻简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榕端宽管蓟马(Mesothrips jordani)、榕母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和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等不具有扩增能力。灵敏性检测结果显示,该组合引物不仅对单一品系或混合品系的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1龄和2龄幼虫以及预蛹和蛹均具有同样的扩增效能;对温室品系的最低检测阈值为35.90 pg·μL-1,相当于1/10 240头雌成虫,对羽扇豆品系的最低检测阈值为146.95 pg·μL-1,相当于1/2 560头雌成虫;同时,对来自不同地域的同一品系不同单倍型的成虫亦具有良好的扩增效能。【结论】建立的技术体系完全可以用于西花蓟马品系的快速鉴定及检疫监管,对有效阻截其进一步传播扩散及靶向防控措施制定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公伟  林宏辉  张静  付恒阳  
利用判断矩阵法、线性加权求和法、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空间分析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基于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和土壤数据等11个指标,进行陕西省蓝莓生长的潜在适生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具有大面积适宜蓝莓生长的立地条件,潜在适生区占总面积的88.56%。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对其潜在分布区的限制作用较强,潜在适生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9.54%和33.06%;2)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看,陕西省蓝莓潜在适生区面积达到10.12×10~4 km~2,占总面积的49.16%,主要集中在陕南浅山丘陵区和秦岭北麓山前区;3)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潜在适生区分为3个亚区,非适生区分为2个亚区。其中,潜在适生区第1亚区具有较好的蓝莓适种条件,非适生区第2亚区的蓝莓种植条件最不理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海鸿  薛瑶  雷仲仁  
【目的】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大多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可用于田间自然条件下种群发生的预测。然而,西花蓟马在自然界中接触的不是恒温,而是昼夜波动的温度。论文旨在比较恒温和昼夜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实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探讨用恒温构建的西花蓟马生命表结果来预测自然条件下蓟马种群发生动态的准确性。【方法】分别在恒温(26℃)和均温相同的昼夜波动温度(20—32℃)条件下,构建西花蓟马实验种群在菜豆豆荚上的年龄-阶段特异生命表,比较2种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的生活史和种群参数。因为卵的孵化率随着成虫年龄变化,所以根据孵化卵的数量来计算年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志敏  杨珺  陈艳秋  何成兴  
蓟马对昆明切花产业造成了很大危害,西花蓟马近年来已成为昆明切花上蓟马的优势种。本文对昆明市大棚切花月季不同的时间、不同生育期蓟马若虫、成虫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西花蓟马数量随花朵开放增加,最多为花中期16头/朵,西花蓟马在蓟马中所占比例在大棚内6月份可达100%。运用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和Taylor幂法则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蓟马成虫、若虫和西花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随其密度的升高分布越聚集;蓟马若虫聚集原因是由于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此行为与环境(如温度、湿度、寄主养分、杀虫剂施用频率等)共同作用所致,而西花蓟马成虫聚集行为则更多由环境因子造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定银  侯晓琳  郅军锐  岳文波  
【目的】探究西花蓟马转移至新寄主取食后其营养状况的变化规律,探讨西花蓟马取食对不同嗜食度寄主的适应性差异。【方法】将长期以四季豆豆荚饲养的西花蓟马室内种群转移至非嗜食寄主蚕豆植株上连续取食3代,测定了不同世代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西花蓟马取食蚕豆植株后,2龄若虫体内总蛋白质、总糖、总脂含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均是从第一代开始显著降低,且3个世代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取食蚕豆植株的西花蓟马成虫总糖含量的显著降低,总蛋白质的含量显著上升,但总脂含量无明显的差异,并且不同世代间同一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不一致。此外,无论在西花蓟马寄主转换前后,同一世代成虫体内总蛋白质、总糖和总脂含量始终显著高于2龄若虫。【结论】西花蓟马从菜豆豆荚转移至蚕豆植株上取食后,在一定代数内其体内营养物质含量明显下降,这说明西花蓟马取食四季豆比取食蚕豆更有利于自身营养物质的累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