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0)
- 2023(9040)
- 2022(8235)
- 2021(7892)
- 2020(6648)
- 2019(15320)
- 2018(15406)
- 2017(29509)
- 2016(16370)
- 2015(18404)
- 2014(18474)
- 2013(18351)
- 2012(16730)
- 2011(14937)
- 2010(14809)
- 2009(13307)
- 2008(12682)
- 2007(10765)
- 2006(9245)
- 2005(7858)
- 学科
- 济(59757)
- 经济(59691)
- 管理(45004)
- 业(42300)
- 企(35716)
- 企业(35716)
- 方法(29961)
- 数学(25870)
- 数学方法(25582)
- 农(15741)
- 学(15483)
- 中国(14880)
- 财(14654)
- 业经(13326)
- 地方(12677)
- 制(11281)
- 理论(10905)
- 农业(10525)
- 和(10472)
- 贸(10420)
- 贸易(10414)
- 易(10093)
- 环境(9935)
- 技术(9913)
- 务(9662)
- 财务(9604)
- 财务管理(9585)
- 教育(9381)
- 企业财务(9074)
- 银(8648)
- 机构
- 大学(228320)
- 学院(225881)
- 管理(92041)
- 济(82208)
- 理学(80606)
- 经济(80086)
- 理学院(79646)
- 管理学(78212)
- 管理学院(77825)
- 研究(75336)
- 中国(52981)
- 科学(50645)
- 京(48948)
- 农(40454)
- 所(38565)
- 业大(38063)
- 财(36216)
- 研究所(35600)
- 中心(33920)
- 江(32824)
- 农业(32001)
- 北京(30741)
- 范(29975)
- 财经(29746)
- 师范(29649)
- 院(27530)
- 经(27110)
- 州(26283)
- 技术(25266)
- 师范大学(24035)
- 基金
- 项目(163777)
- 科学(127152)
- 基金(117468)
- 研究(117128)
- 家(103125)
- 国家(102270)
- 科学基金(87280)
- 社会(70480)
- 社会科(66617)
- 社会科学(66598)
- 省(65395)
- 基金项目(63697)
- 自然(59455)
- 自然科(58010)
- 自然科学(57990)
- 自然科学基金(56928)
- 划(54988)
- 教育(53598)
- 资助(48326)
- 编号(48248)
- 成果(38678)
- 重点(36400)
- 部(35156)
- 发(34370)
- 创(34232)
- 课题(33150)
- 创新(31863)
- 科研(31744)
- 计划(30889)
- 大学(30309)
共检索到316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雪 李秀娟 桂思琦 开国银 邵果园 周伟
西红花Crocus sativu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抗癌、抗氧化等多种药用价值。由于无性繁殖及连作障碍,西红花病害日益严重;以真菌性引起的西红花球茎腐烂病害最为常见,造成西红花产量锐减,严重影响产业发展。解决真菌性病害是提高西红花产量与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西红花土壤真菌性病害、西红花内生真菌、西红花真菌病害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分析西红花研究前景。后续研究可以从3个方向展开,一是基于现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挖掘西红花球茎腐烂致病菌和拮抗菌,二是基于合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技术方法实现西红花药效物质的异源高效生物合成,三是创制西红花脱毒新种质,为生产提供可靠的优质种源。本研究能为西红花真菌性病害防治、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参考。表3参89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绍升 肖荣凤 林乃铨 艾洪木
记述了福建橄榄 (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 1 3种真菌性病害及其病原真菌 :叶斑病 (Phyllosticta crataegicola、P.oleae) ,叶枯病 (Coniella castaneicola) ,叶枯斑病 (H arknessia sp.) ,叶褐斑病 (Sphaeropsis cruenta) ,叶污斑病 (Cladosporiummacrocarpum) ,叶黑斑病 (Alternaria tenuis) ,煤烟病 (Capnodium sp.) ,灰斑病 (Monochaetia karstenii、Pestalotiopsis eriob...
关键词:
橄榄 真菌 病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仁慧 闫智臣 段廷玉
病害是蚕豆(Vicia fab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蚕豆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分布及其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品种抗病性、病害流行学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对蚕豆病害研究及防控技术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不同真菌病害可对植株造成不同影响,如增强蚕豆蒸腾作用,增加细胞内Na+、全酚含量,致使植物叶绿体膜混乱,或产生毒素。不同蚕豆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病害的侵染与单宁、氨基酸含量、抗病相关基因如Af家族的表达密切相关。病菌以种子、植株病残体等为初侵染源;土壤和空气高湿、暖热时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可通过培育抗病品种,轮作、间作等农业措施,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等生物防治措施,红光处理及代森锌、三唑酮化学防治等技术有效防控病害发生。
关键词:
蚕豆 病害 生理生化 病害流行 病害防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茅裕婷 马涛 蓝来娇 温秀军
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健康有显著影响,可以导致松林大面积死亡,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伊氏线虫菌是一种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的天敌的潜力。近几年,对于这种鲜为人知的真菌的研究增多。本文从该菌的发现、形态学、培养、侵染机制、分子层面研究和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该菌。伊氏线虫菌共有6个菌株,能产生月形孢子和杆状孢子2种类型的孢子,月形孢子能黏附到松材线虫体表并寄生于体内将其杀死。伊氏线虫菌能在松树和松树分泌的树脂中存活,通过产生宿主松树的香味而引诱松材线虫。培养条件对伊氏线虫菌生长、产孢、孢子侵染活力的影响较大,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等增强其对环境的抗性。伊氏线虫菌基因组已被完整测序,还克隆出1个对松材线虫具有强毒力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同时在菌株细胞内发现内生细菌的存在,可以通过分子方法检测该菌。在温室和野外采用树干注射、树冠喷洒和伤口接种等不同方法施用含有该真菌的生防菌,均显示其能降低松材线虫对松树的侵染。目前对于该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对于林间防治应用也有研究,但还是较少。关于该菌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几方面开展:1)分子层面弄清其侵染机制;2)商品化生物制剂; 3)野外防治方案; 4)松褐天牛与伊氏线虫菌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伊氏线虫菌 松材线虫 生物防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涛 段廷玉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能够与自然界中绝大部分陆生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为宿主植物带来多种正向效应,包括提高植物抗逆性,尤其是在协助植物抵抗病菌的入侵方面。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国学术总库,总结归纳了近年来AM真菌影响植物病害新进展及AM真菌与其他微生物以及环境条件等多因素协同作用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研究,分析了AM真菌影响植物病害的机理,包括提高寄主植物营养状况、激活根系周围养分、改变根系形态、与病原菌竞争侵染位点和寄主光合作用产物、改变根际微生物区系以及激活寄主防御机制。并就AM真菌群落的抗病功能、AM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以及多因素复合下影响植物病害的研究做了展望。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 病害 机理 协同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普 方静凡 程运江 龙超安 朱立武
果品在采后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因病害损失严重。现行防治果品采后病害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化学杀菌剂,但化学杀菌剂易产生残留和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且污染环境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寻找可行又更为安全的方法防治果品采后病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分离筛选出对果品采后病害具有明显防治效果的生防酵母菌,其中有些酵母菌作为生物杀菌剂已经获得许可和生产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生防酵母菌的生防机理研究进展迅速,笔者从营养或空间竞争、直接病原菌寄生、诱导寄主产生抗性、分泌抗菌素等4个方面对生防机理研究的历史和最新状况进行综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研究前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琼 马莉霞 段廷玉 南志标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我国草地农业系统中重要的豆科牧草及绿肥作物。本文归纳了国内外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病原物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截止2017年底,国内外共报道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38种,其中细菌病害4种,病毒病害5种,线虫病害24种,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病害5种。发生于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摩洛哥等15个国家。我国特有病害2种,分别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病和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病。对箭筈豌豆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性赤斑病、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病、北方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病和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病等危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但对其他病害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其他病害研究,加大箭筈豌豆与其他作物病害一体化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书珍 柳丽梅 彭丽桃 周厚成 潘思轶 张丽华
草莓采后极易受病原真菌的侵染,使果实腐烂变质、品质下降,给生产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草莓种植面积的扩大,草莓采后的防腐保鲜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物理途径、化学途径、生物途径等方面对草莓采后真菌病害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有效控制草莓采后真菌病害和延长货架期提供思路。
关键词:
草莓 真菌病害 采后 控制方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皆宁 桂思琦 曹佳佳 杜雪 李俊博 李秀娟 开国银 周伟
【目的】真菌性病害是西红花Crocus sativus的主要病害。分离鉴定西红花茎腐病致病菌可为西红花茎腐病科学防控及特效杀菌剂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番红花1号’C. sativus ‘Saffron No. 1’为供试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球茎中分离获得致病真菌。通过PCR扩增、测序与进化树构建对真菌保守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和RNA聚合酶Ⅱ亚家族(RPB2)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与进化分析。对感病球茎进行致病菌再分离并回接到植株,验证真菌在种球种植模式下的致病特性。【结果】所分离获得的球茎致病真菌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形态特征高度相似;候选致病真菌的ITS和RPB2保守序列与其他植物来源的黑曲霉同一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6%,与黑曲霉处在同一进化分支上;基质种植模式下,接种黑曲霉菌液极显著(P<0.01)增加了西红花球茎的发病率。【结论】黑曲霉是引起西红花种球腐烂的真菌病害之一。图7参3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振江 魏学凯 曹莹 田沛 赵晓静 李春杰
从最初发现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引起家畜中毒到后来其携带的内生真菌被发现,以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内生真菌的存在不但导致家畜中毒而且能显著提高宿主在群落中的竞争力,也因禾草内生真菌的这种重要生理和生态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也给内生真菌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初期主要是借鉴病原真菌等微生物检测的一些较成熟的方法,对禾草内生真菌进行染色镜检或分离检测,但容易受宿主种类、物候期、检测部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随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晓冬 周立刚 李端 徐利剑
对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36个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主要有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化合物,其中以生物碱类活性物质数量最多;目前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和农业领域;最后对今后植物内生真菌活性代谢物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内生真菌 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进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景乐 陈泰祥 陈水红 李春杰
大麦属(Hordeum)植物多作为优良牧草和粮食作物被人类利用。禾草内生真菌(Epichlo?属)是生活周期全部或者大部分在宿主体内完成,不使宿主产生外部症状的一类真菌。禾草内生真菌可以改善宿主应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研究大麦属内生真菌共生体,对于开发耐盐碱的牧草或者草坪草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大麦属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在侵染率影响因子、鉴定和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关于大麦属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研究中影响带菌率和生物碱含量高低的因素尚不明确,对于大麦属内生真菌共生体的利用亦不充分。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为大麦属内生真菌共生体的后续研究及利用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玲玉 孟祥红 刘成圣 田世平
对壳聚糖的抑菌性及其在果实保鲜中的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综述。壳聚糖具有广谱的抑菌性,能够抑制真菌孢子产生、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其抑制效果与壳聚糖的分子量、脱乙酰度、基团修饰等分子特征直接相关并受溶液浓度、pH和溶剂类型的影响,其抑菌机理与其对细胞的直接损伤或作为信号物质直接或间接干扰细胞代谢过程相关。壳聚糖对多种果实采后病害具有防治效果,通过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提高果实抗性和延缓果实衰老等途径发挥作用。外源物质配合或采前采后应用技术的综合使用能提高壳聚糖对病害防治的效果。本文还对壳聚糖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的重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壳聚糖 抑菌 诱导抗病性 果实 病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贺虹 王云果 南小宁 魏琮
蚂蚁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的动物类群,与其他许多物种都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其中一些类群与真菌形成古老的共生关系,成为著名的菌食性昆虫。蚂蚁与真菌间的共生关系已具有长达5000多万年的协同进化历史,迄今已知的与真菌共生的蚂蚁主要为爱特蚁族和火蚁族的种类,而蚂蚁培养的真菌主要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环柄菇科白环蘑属和白鬼伞属,少数种类属于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蚂蚁和真菌间形成一个高度进化的单元,相互间存在营养、生理方面以及免疫互助等特点;蚂蚁与真菌间的关系已成为生态学、进化学研究的热点。结合笔者在蚂蚁与真菌关系方面研究的部分进展,对蚂蚁与真菌的关系及其对真菌的利用方式等进行总结和概述,...
关键词:
蚂蚁 真菌 关系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