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461)
- 2022(1450)
- 2021(1488)
- 2020(1188)
- 2019(2978)
- 2018(2982)
- 2017(5858)
- 2016(3387)
- 2015(3865)
- 2014(4111)
- 2013(4104)
- 2012(4108)
- 2011(3577)
- 2010(3858)
- 2009(3684)
- 2008(3835)
- 2007(3591)
- 2006(3477)
- 2005(3399)
- 2004(2993)
- 学科
- 济(15874)
- 经济(15848)
- 业(8965)
- 管理(8873)
- 地方(6571)
- 农(6265)
- 企(5963)
- 企业(5963)
- 中国(5277)
- 财(4337)
- 农业(4298)
- 制(4070)
- 方法(4069)
- 数学(3473)
- 地方经济(3441)
- 数学方法(3335)
- 贸(3254)
- 贸易(3251)
- 业经(3194)
- 易(3108)
- 学(3016)
- 银(2863)
- 银行(2859)
- 税(2764)
- 行(2696)
- 融(2603)
- 金融(2602)
- 税收(2522)
- 收(2493)
- 度(2354)
- 机构
- 学院(50215)
- 大学(49494)
- 济(20646)
- 研究(20126)
- 经济(20052)
- 管理(16706)
- 中国(16653)
- 理学(13200)
- 理学院(12982)
- 管理学(12648)
- 管理学院(12560)
- 科学(12264)
- 京(11630)
- 所(11428)
- 财(10903)
- 研究所(9877)
- 中心(9455)
- 农(9346)
- 江(8806)
- 北京(8122)
- 范(7899)
- 师范(7865)
- 州(7816)
- 财经(7808)
- 省(7567)
- 农业(6994)
- 院(6973)
- 经(6819)
- 业大(6568)
- 科学院(6382)
共检索到90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强 隋洪鑫 王运静 张珩
基于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西直门交通枢纽地区的西直门外地面公交车站、地铁2号线和城铁13号线为代表,通过实地观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能够反映公共交通客流总体特征和调查样本乘客出行特征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区不同交通方式换乘中存在的衔接不紧密、换乘距离长、便利性较差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地面公交车辆进出站交叉相错、等候队列长,人流与车流交叉严重等问题。结合相关规划以及研究该区建设实践,提出了解决该地区公共交通换乘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交通枢纽 公共交通换乘 西直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忠国 徐婷婷 解宏涛
公共交通枢纽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核心设施。论文对西直门公交枢纽进行了充分的实地调查,并用仿真模型为手段对换乘流量及结构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西直门公交枢纽在换乘空间设计、外部交通状况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公交枢纽 换乘空间 西直门 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甄茂成 张景秋 朱海勇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对城市空间布局与重构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剖析交通与城市经济活动及其功能区集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北京城市商务办公空间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2008年前后商务办公空间格局和集聚程度随轨道交通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发展阶段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对商务办公空间集聚程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办公集聚区等级随着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级的提升而提升。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对办公区位选择有正向的引导作用,使得办公集聚区的规模和等级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集聚效应更为显著。②北京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周边所形成的办公集聚区在数量和规模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500 m、800 m以及1500 m半径范围内,随着换乘站点辐射范围的扩大,其涵盖的高等级办公集聚区的数量也呈现增多现象。③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的功能属性对办公集聚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引导作用。④历史惯性、距离衰减、外部效应和主导功能差异是影响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周边、不同半径范围内办公集聚区数量和等级的主要作用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雨鸿
在停车换乘可能选择地点集合给定的前提下,从城市交通网络系统的宏观角度出发,以系统内停车换乘站点的建设成本和所有交通需求量的总出行成本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停车换乘站点布局优化模型,最后,借助Lingo商业软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雨鸿
在停车换乘可能选择地点集合给定的前提下,从城市交通网络系统的宏观角度出发,以系统内停车换乘站点的建设成本和所有交通需求量的总出行成本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停车换乘站点布局优化模型,最后,借助Lingo商业软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海啸 薛松 赵婷
本文首先分析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建设所出现的问题,指出建立多模式平衡交通体系的重要性。论文结合我们在上海的多年调查,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指出这一影响范围要大于传统TOD所确定的范围。通过出行者的货币和时间成本分析,得出自行车是在汇流段最有效的交通工具的结论。通过对站点地区交通方式选择与工作地点关系的分析,指出在城市中心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减少分流段的时间成本达25%以上。所以在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系统中,必须全面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是多模式平衡绿色交通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平衡因子。
关键词:
自行车 TOD 多模式交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甄淑平 吕昌河
本文讨论了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特征 ,分析了水资源的短缺状况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实施水资源流域统一规划调度、跨省 (区 )和跨流域引调水、加大地下水合理开发力度 ,以及制定科学的供水序列和实施先进的喷、滴、微、渗灌技术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环境 可持续开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萍
目前,我国有一半多的贫困人口集 中于占县域总数五分之一的贫困 地区,这些地区与全面小康社会有巨 大的差距。如何确定贫困地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建立 与全国小康标准基本接轨又适合贫困 地区实际情况的全面小康目标,完善 贫困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帮助贫困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子尧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充分性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四川农村开展实地调研,本文主要考察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现状,总结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特点,并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充分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思路。
关键词:
农村地区 金融服务 特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新英
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乌昌工业化。乌昌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初级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具有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区位、资源、产业、基础设施、科技、人才等条件,但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同构化、资源环境瓶颈、体制障碍等主要问题,进一步促使乌昌地区工业化进行区域产业定位以及产业调整,并建立相应的体制、规划和资金保障。
关键词:
乌昌地区 工业化 产业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文海
对开展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全国16个地方试点之一的池州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池州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问题 对策 池州地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明
长期以来,国家对民族地区投入了巨额资金。在改革开放中的1980—1991年期间,国家财政对民族地区的补助额总计即达1200多亿元。国家的资金扶持对缓解民族地区的资金困难局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必然看到,民族地区由于起点低,基础差,资金积累能力很弱,资金运行的紧张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概括地讲,当前民族地区的资金运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国家建设性投入的重心转移,削弱了民族地区经济长远发展后劲 80年代以前,除了“一五“时期,我国生产力布局重心偏重东北、华东与华北地区外,以后各五年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明艳 汪泓 刘志钢
大型活动期间轨道交通枢纽的突发大客流集聚,会影响交通枢纽区域的客运服务水平。为有效疏散枢纽的突发大客流,通过建立突发大客流应急处置中"运营指挥中心"与"突发大客流"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以保障率和成本作为博弈支付函数,实现枢纽区域的应急公交资源调度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博弈的应急公交资源调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枢纽区域突发大客流疏散的问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宇嘉 张振宇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衔接影响因素,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换乘枢纽衔接的评价方法。运用仿真软件建立模型,对枢纽内换乘衔接情况进行模拟,得到指标计算参数值;通过体系内各指标的取值情况分析和评价枢纽换乘衔接效果。以北京地铁海淀黄庄枢纽为实例,得出其整体上的换乘衔接较为顺畅但换乘设施仍需改进的评价结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静 张景秋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轨道交通线网的效率,它不仅是决定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关键因素,也是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北京城区除4号线以外的现有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客观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和评价北京城区轨道交通换乘便捷度水平,研究各换乘站点便捷度的强弱及其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对目前北京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分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