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3)
2023(4996)
2022(4211)
2021(4031)
2020(3452)
2019(7491)
2018(7848)
2017(13489)
2016(8083)
2015(9458)
2014(9761)
2013(9230)
2012(8940)
2011(8155)
2010(8259)
2009(7748)
2008(7719)
2007(7199)
2006(6408)
2005(5708)
作者
(27963)
(23293)
(23266)
(22109)
(14624)
(11333)
(10569)
(9223)
(8937)
(8550)
(8030)
(8005)
(7675)
(7615)
(7527)
(7175)
(7110)
(6959)
(6891)
(6594)
(6113)
(6036)
(5901)
(5403)
(5331)
(5262)
(5234)
(5107)
(4977)
(4922)
学科
(25973)
经济(25931)
管理(20723)
(17089)
(14051)
企业(14051)
(12082)
方法(10339)
数学(8341)
(8221)
中国(8187)
数学方法(8115)
(7780)
(7070)
(6733)
理论(6508)
业经(5574)
(5307)
银行(5255)
地方(5218)
(5201)
金融(5194)
(5068)
教育(5009)
农业(5003)
(4968)
(4483)
贸易(4480)
(4306)
环境(4199)
机构
学院(117634)
大学(117597)
研究(47159)
(37301)
管理(36472)
经济(36132)
中国(35127)
科学(34879)
(31319)
理学(30462)
理学院(29948)
管理学(28908)
管理学院(28711)
(28033)
(27284)
研究所(25131)
农业(25056)
业大(23887)
中心(21058)
(19803)
(18516)
北京(17824)
(17592)
(17195)
技术(17127)
(16660)
师范(16335)
(16045)
农业大学(16024)
(15487)
基金
项目(79478)
科学(59083)
基金(54499)
(51610)
研究(51227)
国家(51188)
科学基金(40667)
(31926)
自然(29392)
自然科(28686)
自然科学(28670)
基金项目(28341)
社会(28279)
自然科学基金(28077)
(27926)
社会科(26429)
社会科学(26423)
教育(24015)
资助(23524)
编号(20705)
重点(19073)
计划(18008)
成果(17704)
科技(17188)
(16534)
(15954)
课题(15947)
科研(15634)
(15431)
创新(14603)
期刊
(46051)
经济(46051)
研究(31782)
学报(31686)
中国(29643)
(29177)
科学(24600)
大学(22519)
学学(21487)
农业(19462)
教育(16907)
(15338)
管理(14598)
(10562)
技术(10546)
业大(9869)
(9715)
金融(9715)
(8757)
农业大学(7996)
业经(7218)
林业(7136)
财经(7120)
经济研究(6815)
科技(6792)
资源(6689)
图书(6399)
(6260)
自然(5757)
问题(5530)
共检索到186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卫光  杨广超  刘玲  张春兰  沈其荣  李双喜  郑宪清  
采用湿润好气培养法,研究连作西瓜植株残体根、茎、叶腐解过程产生的自毒物质-酚酸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西瓜根、茎、叶残体腐解过程中均含有香豆酸、香草酸、阿魏酸等酚酸化合物。根和茎在腐解过程中产生的酚酸化合物主要是香豆酸和阿魏酸,叶片主要是香豆酸和苯丙烯酸。3种器官中酚酸化合物质总量表现为叶>茎>根。根、茎在腐解30 d时酚酸量达到高峰,叶在腐解20~30 d时酚酸量最高;到40~50 d时酚酸量很少,基本稳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宇  朱林  袁飞  张春兰  沈其荣  
为进一步探明有机物料影响作物生长的作用机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稻草、猪粪等物料腐解过程中水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这些物料本身均含有一定量的水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两种酚酸的量随物料 C/N 的增加而减少;在腐解过程中两种酚酸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相似,0~10 d 迅速下降,再逐渐回升,并在 20 d 或 30 d 达到高峰值,然后又下降直至最后趋于稳定.两种酚酸量的变化速率与物料 C/N 呈负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胡建程  方辉遂  
对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糖胺化合物的变化以及温度对糖胺化合物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糖胺化合物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茶叶含水量21%~15%范围,即在炒三青后期或辉锅前期。温度对糖胺化合物的形成和降解影响较大。烘二青和炒三青不同温度处理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高温能促进糖胺化合物形成。但在辉锅过程高温则能促进糖胺化合物降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敏华  王庆林  
利用HPLC-UV和HPLC-ESI-MSn技术,测定了苦荞麦麸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微波辅助常压和高压提取过程中化学组分的动态变化,观察提取压力和提取时间对其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压力超过400 kPa时芦丁开始失去1个芸香糖转化为槲皮素;随着微波照射时间的延长,芦丁、表儿茶素和槲皮素提取产率先增加,而后下降;提取压力越大,提取速率越快,分解的速度也越快,达到最高提取产率的时间越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晨毓  邱伟强  贠三月  陈舜胜  
为分析鳙和褐点石斑鱼贮藏过程中ATP关联产物含量的变化,本研究以高氯酸溶液作为蛋白沉淀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4±1)°C和(0±1)°C贮藏条件下鳙和褐点石斑鱼体内6种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结果显示,(4±1)°C条件下,2种鱼体内的ATP都快速降解;ADP、AMP含量则始终较低;IMP含量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鳙体内Hx R含量相对较高,褐点石斑鱼体内Hx R含量较少;Hx在4 d后即开始大量生成。在(0±1)°C条件下,2种鱼肉中ATP同样很快降解,ADP、AMP含量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华  王贞强  张莉  
采用溶剂萃取法,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梅尔诺成熟阶段果实中芳香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成熟期间梅尔诺果实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45种,其中转色期、转色后第17天和转色后第21天分别检出香气成分32,15和11种,占相对含量的99.42%,99.99%,99.29%。转色期果实与转色后第17天果实相同的香气成分有10种,与转色后第21天果实相同的香气成分有3种;转色后第17天与转色后第21天果实相同的香气成分有2种;成熟期间3个时期共同具有的香气成分有2种。在梅尔诺果实成熟期间,对其香气物质形成有利的挥发性物质,如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和种类都在增加,而不利于香味形成的挥发性物质,如烃类物质一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程路芸  温星  马丹丹  李丹丹  许馨露  高岩  张汝民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变化,采用试剂盒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黄昏(0 h),黄昏后4 h和8 h等3个时间的毛竹笋竹上部、中部、下部和竹蔸中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和纤维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毛竹快速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并随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昏开始经过8 h后,各部位淀粉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竹兜和笋竹中部分别下降了28.7%和61.5%;竹蔸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别下降29.4%,39.2%和21.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莉  朱艳  崔秀明  马妮  朱琳  万睿漩  
关键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启梁  付时雨  詹怀宇  柴欣生  
甲酸具有较好的溶出木素的能力,同时也能水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本研究以蔗渣为原料、甲酸为蒸煮药液,采用有机溶剂法制浆,通过测定蒸煮废液中己糖和戊糖的含量来表征碳水化合物在甲酸溶剂法蒸煮过程中的水解情况.试验表明,在木素脱出的同时,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半纤维素迅速溶出,其降解速率随甲酸浓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加,在90%甲酸条件下,40 min内半纤维素基本上被水解;而纤维素的降解则较缓和,对于蔗渣原料在100℃,90%甲酸条件下,80 min后才发生明显降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芳  张嵩午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小麦品种顶三叶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叶位上升,叶表皮气孔缩小,密度增大,叶脉间的距离缩短;叶肉细胞变小,排列更紧密,单位横截叶面积中叶肉细胞的数目以及单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目增多,而叶绿体中多基粒片层所占比例有减少的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依蒙  陈舜胜  今野久仁彦  
为了深入了解牙鲆体内ATP关联化合物的变化,尤其是肌苷酸(IMP)降解这一限速步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effIcIency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保藏条件下牙鲆体内ATP关联化合物和K值变化,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0°c保藏条件下牙鲆体内ATP在1 d内迅速降解,产生IMP作为初期的主要积累物质,蓄积一段时间(10 d)后迅速降解为次黄嘌呤(hx),IMP的降解过程呈现二相性;鱼肉制成鱼糜形态保藏,ATP 0 d时几乎降解完全,但IMP的降解过程仍旧呈现二相性;加入抗菌素的鱼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得到有效抑制,此时IMP降解缓慢并且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沙沙  彭东辉  李雯琪  王晶懋  吕英民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东方百合‘索邦’鳞茎源--库转换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蔗糖和淀粉合成相关的主要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栽种期至花蕾发育中期(花蕾长度达到3cm),外层、中层鳞片中淀粉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鳞茎此时作为源提供营养物质;此后至盛花期,外层鳞片中淀粉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中层鳞片中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鳞茎在此时表现为源--库复合体时期;之后鳞茎作为库积累营养物质。此外,外层鳞片和中层鳞片内蔗糖与蔗糖合酶(SS)、蔗糖磷酸合酶(SPS)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而SS和SPS与淀粉含量均表现为负相关,但均不显著。除中层鳞片内可溶性淀粉合酶(SSS)与淀粉含量表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良文  路晓崇  裴晓东  蒋博文  李生栋  魏硕  李帆  
为了解烘烤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对主要含氮化合物形成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烟叶氨基酸与蛋白质、总氮、总植物碱、烟气中的NH3、HCN含量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在变黄中期到定色中期变化幅度较大,含量较高的有脯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4种氨基酸;根据烘烤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可以将16种氨基酸分为4类;烤烟蛋白质、总植物碱的波动幅度较大,HCN和氨在变黄后期到定色中期变化幅度较大,总氮和硝酸根的含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甘氨酸与总氮、蛋白质、总植物碱、硝酸根、氨、HCN均有较高的关联度(0.443 7、0.442 6、0.408 7、0.398 1、0.345 6、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宁  李洪  周游  胡威  张志祥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19%嗪胺灵乳油在广东、广西地区西瓜田中的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嗪胺灵的最小检出量为5.0×10-3ng,在土壤和西瓜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分别为0.005、0.010 mg/kg;嗪胺灵在土壤和西瓜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1.81%~101.45%和77.63%~100.2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27%~3.59%和4.08%~10.43%,其结果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嗪胺灵在广东和广西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12、4.52 d,在西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1、1.90 d;嗪胺灵在西瓜中的降解较土壤中的快,属于易降解农药(T1/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鹏  周宝利  李之璞  尹玉玲  付亚文  
研究野生抗病茄植株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化感作用,探讨野生茄子的化感作用利用途径。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刺茄(Solanum surattense,CRP)、赤茄(Solanum integriflium)、刚果茄(Solanum sisymbriiflium)4种野生抗病茄(以下分别简称TL、CI、CH和GG)的根、茎、叶腐解物及叶片浸提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腐解物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均具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腐解物对菌丝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为叶>根>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