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2)
- 2023(10191)
- 2022(8604)
- 2021(7632)
- 2020(6080)
- 2019(13753)
- 2018(13375)
- 2017(25050)
- 2016(13065)
- 2015(14505)
- 2014(14571)
- 2013(14631)
- 2012(14184)
- 2011(13292)
- 2010(13828)
- 2009(12767)
- 2008(12494)
- 2007(11369)
- 2006(10669)
- 2005(10070)
- 学科
- 济(83474)
- 经济(83419)
- 管理(34218)
- 业(32720)
- 地方(28566)
- 企(24510)
- 企业(24510)
- 中国(23312)
- 方法(20688)
- 农(18639)
- 数学(17575)
- 数学方法(17446)
- 业经(17232)
- 地方经济(17165)
- 学(14718)
- 农业(13302)
- 发(12657)
- 融(12349)
- 金融(12348)
- 环境(12229)
- 制(11630)
- 贸(11487)
- 贸易(11476)
- 银(11471)
- 银行(11461)
- 行(11282)
- 易(10888)
- 财(10266)
- 和(10093)
- 产业(9299)
- 机构
- 学院(198953)
- 大学(195249)
- 济(93112)
- 经济(91249)
- 研究(79461)
- 管理(70936)
- 中国(60151)
- 理学(58939)
- 理学院(58104)
- 管理学(57313)
- 管理学院(56889)
- 科学(46135)
- 京(43323)
- 所(40978)
- 财(39113)
- 江(37134)
- 研究所(36836)
- 中心(34397)
- 农(30526)
- 财经(30060)
- 范(29193)
- 师范(28921)
- 院(28855)
- 经济学(28846)
- 北京(27504)
- 经(26888)
- 州(26512)
- 经济学院(25444)
- 业大(24837)
- 省(24681)
- 基金
- 项目(123013)
- 科学(97387)
- 研究(93378)
- 基金(86833)
- 家(75006)
- 国家(74350)
- 科学基金(63069)
- 社会(60926)
- 社会科(57867)
- 社会科学(57854)
- 省(50195)
- 基金项目(44993)
- 划(41012)
- 教育(41003)
- 编号(37750)
- 自然(37390)
- 自然科(36409)
- 自然科学(36403)
- 自然科学基金(35727)
- 资助(35052)
- 发(34613)
- 成果(30796)
- 重点(28811)
- 发展(28661)
- 课题(28218)
- 展(28196)
- 部(26300)
- 创(25280)
- 国家社会(25017)
- 创新(23748)
- 期刊
- 济(122319)
- 经济(122319)
- 研究(67614)
- 中国(46877)
- 管理(30210)
- 农(29088)
- 财(27768)
- 科学(26802)
- 学报(25955)
- 融(23024)
- 金融(23024)
- 教育(22969)
- 农业(19946)
- 经济研究(19899)
- 大学(19697)
- 业经(19590)
- 技术(19117)
- 学学(18432)
- 财经(15583)
- 问题(15245)
- 经(13663)
- 贸(12243)
- 技术经济(11610)
- 国际(11434)
- 世界(11393)
- 资源(11242)
- 商业(10679)
- 业(10452)
- 现代(10026)
- 经济问题(9909)
共检索到332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东波
西江经济带建设既为贵港经济发展带来了良机,又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贵港应依托港口、交通、产业和旅游资源等优势及西江经济带建设的要求明确其经济发展定位。文章认为,贵港经济的振兴既要发挥自身优势特别是港口优势,更要打破区域发展限制,整合资源,参与更为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同时实施教育优先、以港立市、工业主导、开放带动和循环发展等多重战略。
关键词:
西江经济带 贵港 区域发展 战略构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文捷 闫孝茹
论文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城市旅游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其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进而计算得出区域内各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并根据测评结果将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分别与区域内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通过宽度和重叠度数值的高低分布把区域内的城市划分为4类,第一类为重叠度及宽度都较高的南宁和柳州,第二类为重叠度高且宽度较低的梧州、肇庆和来宾,第三类为重叠度较低且宽度也较低的百色、崇左、云浮和贵港,第四类为重叠度低且宽度高的广州和佛山,并根据旅游生态位扩充、分离等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发展策略,旨在推动整个区域旅游系统向更高级不断进化,为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的旅游业提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策略,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现阶段,加强对西江经济带社会民生事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更加明晰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对加速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西江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所研究的西江经济带涵盖南宁市、柳州市、梧州市、贵港市、百色市、来宾市和崇左市共7个市,所涉及的社会民生事业主要有公共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和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崇举 张益伟 张宏丽 熊萍
长江上游经济带肩负着引领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战略取向应为:对内实施地区联合发展模式,对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与长江中下游的良好对接;其发展定位应是:注重特色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发展,以成渝经济区为增长极。以城市化和工业化战略辐射和带动整个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并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祥生,张复明
黄河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地带 ,本文在分析黄河经济带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黄河经济带发展的必然选择 ,并且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原则、措施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经济带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格坤 邓一凡
珠江—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促进沿线11个城市口岸协同发展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点、难点环节。其沿线口岸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具备耦合协同理论的基本条件,可通过构建耦合协同模型来测量珠江—西江经济带口岸协同发展水平。实证结果显示,珠江—西江经济带口岸发展尚未达到协同水平,加强口岸开放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以及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协同制度是解决各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非均衡化、内河口岸货物分流严重等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志彬 陈锐
西江是南中国一条资源密集的"金腰带",是连接沿海发达地区和大西南的黄金水道。本文提出了构建西江经济产业带的初步设想,并对流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实现西江流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包括建立西江流域管理局、建立西江流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水银行和推行虚拟水贸易战略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祝勇 钟昌宝
文章首先通过江苏沿江区域概况介绍和发展落后的原因对江苏沿江港口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周边港口的比较得出优劣势。然后从自然条件、区位交通、腹地经济和社会环境综合效益四个角度对江苏沿江各港口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立足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江苏周边港口发展的大环境,对江苏沿江港口进行发展定位。最后对江苏沿江港口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顺势开展港口建设;构建协同发展港口群,引领良性竞争;利用优势条件,创建强大的运输网络;提高港口服务支撑作用,促进港城联动发展。
关键词:
港口群 沿江港口 长江经济带 江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久文 孙翔宇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的明确提出,表明经济带模式成为中国区域开发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文章分析了经济带的研究背景、一些认识的误区,总结了中国经济带的发展概况。提出重塑以经济带为支撑的新型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培育经济带、构建倒"π"型国土开发格局,构建海陆统筹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一体化,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展望未来,中国要培育更多经济带,构建区域开发的完整骨架。
关键词:
经济带 重塑 区域战略 国土开发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久文 孙翔宇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的明确提出,表明经济带模式成为中国区域开发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文章分析了经济带的研究背景、一些认识的误区,总结了中国经济带的发展概况。提出重塑以经济带为支撑的新型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培育经济带、构建倒"π"型国土开发格局,构建海陆统筹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一体化,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展望未来,中国要培育更多经济带,构建区域开发的完整骨架。
关键词:
经济带 重塑 区域战略 国土开发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久文 孙翔宇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的明确提出,表明经济带模式成为中国区域开发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文章分析了经济带的研究背景、一些认识的误区,总结了中国经济带的发展概况。提出重塑以经济带为支撑的新型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培育经济带、构建倒"π"型国土开发格局,构建海陆统筹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一体化,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展望未来,中国要培育更多经济带,构建区域开发的完整骨架。
关键词:
经济带 重塑 区域战略 国土开发空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钟鸣
国家长江经济带以及"一带一路"方案的落地给太仓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太仓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立足长江经济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将太仓港建成国际江海联运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实现了太仓港的整体跨越式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学会课题组 谢景开 欧发明 朱小琼
在西江经济带这样一个以航运优势、资源整合和产业联动为发展动力的欠发达地区,考虑到财政承载能力(即税收减收因素)不足,税收协调除了政策协调以外,更重要的是管理创新和服务优化两大板块。本文认为,以西江经济带为"试验田",实施更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服务优化举措,创办区域税收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凸显西江经济带发展的行政环境优势,增强其区域竞争软实力是促进西江经济带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西江经济带 税收管理优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瑛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与现代物流业关联性的分析,提出如何处理好现代物流业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协调关系。即鉴于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物流短板"问题,需要加快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物流体系,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与产业承接"双轮齐驱"作用,构建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物流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来军 文丰安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全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形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基于长江经济带本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所作出的科学抉择。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科学技术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着力,发挥区域协商合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共抓大保护的协同性。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