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5)
2023(16821)
2022(14244)
2021(13186)
2020(11046)
2019(25522)
2018(25605)
2017(49099)
2016(26398)
2015(29696)
2014(29879)
2013(29638)
2012(27394)
2011(25041)
2010(25673)
2009(23558)
2008(22788)
2007(20176)
2006(18020)
2005(16306)
作者
(77937)
(64740)
(64310)
(61375)
(41462)
(31039)
(29225)
(25377)
(24824)
(23373)
(22151)
(22042)
(20877)
(20768)
(20034)
(19969)
(19177)
(18649)
(18648)
(18499)
(16387)
(16061)
(15776)
(14967)
(14576)
(14496)
(14410)
(14119)
(13198)
(12622)
学科
(129759)
经济(129650)
管理(72690)
(68250)
(55377)
企业(55377)
方法(50239)
数学(43583)
数学方法(42891)
中国(32973)
地方(32214)
(31070)
业经(27582)
(26962)
(22874)
农业(21024)
环境(20321)
(19541)
(19313)
贸易(19299)
理论(19141)
(18574)
(18564)
地方经济(18393)
技术(17761)
(17447)
金融(17445)
(17225)
银行(17183)
(16588)
机构
学院(381323)
大学(380414)
(159049)
经济(155691)
管理(148754)
研究(134566)
理学(127778)
理学院(126286)
管理学(123905)
管理学院(123225)
中国(99911)
科学(83201)
(83159)
(69036)
(68478)
研究所(62308)
(60762)
(60197)
中心(59707)
业大(55710)
财经(54734)
北京(52995)
(51887)
师范(51389)
(49461)
(49011)
经济学(47608)
农业(47013)
(46664)
经济学院(42412)
基金
项目(255327)
科学(200400)
研究(187157)
基金(183003)
(159253)
国家(157948)
科学基金(135310)
社会(117479)
社会科(111379)
社会科学(111346)
(101266)
基金项目(96543)
自然(87362)
教育(85450)
自然科(85237)
自然科学(85221)
(84274)
自然科学基金(83629)
资助(76495)
编号(76322)
成果(61676)
(58508)
重点(57661)
(55342)
课题(53702)
(52525)
创新(48997)
科研(47971)
国家社会(47702)
教育部(47188)
期刊
(185758)
经济(185758)
研究(116167)
中国(76951)
学报(57846)
管理(57435)
(55238)
科学(54875)
(49942)
教育(44180)
大学(43770)
学学(41177)
农业(38456)
技术(36095)
(33780)
金融(33780)
业经(30311)
经济研究(29923)
财经(26621)
问题(23461)
(22921)
技术经济(20635)
(20071)
图书(19812)
统计(18826)
科技(18507)
资源(18272)
商业(17767)
现代(17720)
理论(17695)
共检索到578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岩  薄宏  
西江流域产业生态带是由西江沿江城市构成的"带状"的产业区域,在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与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实现的生态经济区。文章对西江产业生态带的主要产业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依据"轴-节点"发展模式理论,西江沿江产业生态区由西江下游产业生态带、郁江产业生态带两个大型产业生态带和南盘江产业生态带、北盘江产业生态带、桂江产业生态带、柳江产业生态带等四个小产业生态带所组成。各产业生态带分别形成以广州、南宁、昆明、安顺、桂林、柳州为中心的"轴-节点"的沿江经济辐射模式;西江沿江产业生态区以"轴-节点"辐射形成沿江的带状经济区域结构,这是区别于其他经济区域类型的典型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现阶段,加强对西江经济带社会民生事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更加明晰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对加速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西江经济带的跨越式发展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所研究的西江经济带涵盖南宁市、柳州市、梧州市、贵港市、百色市、来宾市和崇左市共7个市,所涉及的社会民生事业主要有公共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和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文捷  闫孝茹  
论文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城市旅游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其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进而计算得出区域内各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并根据测评结果将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分别与区域内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通过宽度和重叠度数值的高低分布把区域内的城市划分为4类,第一类为重叠度及宽度都较高的南宁和柳州,第二类为重叠度高且宽度较低的梧州、肇庆和来宾,第三类为重叠度较低且宽度也较低的百色、崇左、云浮和贵港,第四类为重叠度低且宽度高的广州和佛山,并根据旅游生态位扩充、分离等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发展策略,旨在推动整个区域旅游系统向更高级不断进化,为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的旅游业提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策略,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文生  蔡勇  汤宇曦  李卫忠  
构建了西江区域物流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根据影响因素与备选模式库的匹配,为西江区域物流发展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廖良才,谭跃进,陈英武,戴绍利  
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模式,即点轴网面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模式,并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验证了上述发展与开发模式的正确性。最后,应用点轴网面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模式,研究并提出了湖南省未来 30年左右的点轴网面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开发布局方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瑛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与现代物流业关联性的分析,提出如何处理好现代物流业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协调关系。即鉴于西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物流短板"问题,需要加快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物流体系,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与产业承接"双轮齐驱"作用,构建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现代物流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官锡强  
文章从分析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生态模式选择、西江产业带的产业生态优势及基础出发,提出发展产业生态的政策导向:决策机制创新、产业政策创新、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区域工业布局整合创新、生态工业体系创新、生态环境监测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锁成  王海英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面临的生态恶化与加快发展的双重挑战,提出超常规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西部摆脱"脆弱—贫困"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重点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的战略依据、内涵以及战略途径,并对如何促进西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梅  董锁成  李泽红  李斌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共存的特征,本文提出生态经济是民族地区打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依据不同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琰  方雯  
该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之可持续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荣艳  杨茜  
要实现陕南的突破发展,汉中应以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发挥自身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条件与原有的工业基础优势,通过宏观引导和微观激励,打造汉文化品牌,形成机制,发展具有汉中特色的生态经济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明宇  
当前,地方高校的转型与创新教育备受关注。虽然国家教育部出台相关的文件、政策,但只是总体性的框架,地方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办学思路不够集思广益,办学机制还不够灵活;教学理念难于转变,教学手段、方法还缺乏创新;校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明宇  
当前,地方高校的转型与创新教育备受关注。虽然国家教育部出台相关的文件、政策,但只是总体性的框架,地方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办学思路不够集思广益,办学机制还不够灵活;教学理念难于转变,教学手段、方法还缺乏创新;校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河东  
文章从城市质量和城市距离两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以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和柳州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处于"双核心"地位;其它各市与核心城市及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差距明显。可通过实行"双核"、"圈层"和"组团"空间整合模式,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清知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8%左右,大多数山区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区。如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井岗山区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多处在贫困之中。贫困山区一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生态失去平衡。因此,建设生态经济群落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化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