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56)
2023(3470)
2022(2863)
2021(2336)
2019(4166)
2018(4083)
2017(7848)
2016(3898)
2015(4460)
2014(4596)
2013(4769)
2012(4878)
2011(4607)
2010(4869)
2009(4607)
2008(4262)
2007(3944)
2006(3859)
2005(3665)
2004(3336)
作者
(12392)
(10653)
(10597)
(10234)
(6891)
(4891)
(4795)
(4048)
(4028)
(3887)
(3748)
(3576)
(3448)
(3323)
(3299)
(3237)
(3117)
(3018)
(3007)
(2839)
(2617)
(2552)
(2504)
(2503)
(2484)
(2423)
(2170)
(2141)
(2058)
(2054)
学科
(46390)
经济(46369)
地方(13892)
地方经济(11351)
方法(10681)
管理(10524)
数学(9701)
数学方法(9684)
中国(7493)
(6900)
(6691)
业经(6662)
经济学(6035)
环境(5222)
(4937)
企业(4937)
(4861)
(4588)
金融(4587)
(4533)
产业(4441)
(4165)
(4129)
资源(3999)
(3985)
总论(3936)
关系(3789)
世界(3782)
信息(3750)
(3644)
机构
大学(69214)
学院(69077)
(43711)
经济(43081)
研究(29038)
管理(23231)
中国(21544)
理学(19346)
理学院(19117)
管理学(18919)
管理学院(18784)
(16896)
经济学(15394)
(14677)
科学(14272)
(13822)
经济学院(13470)
财经(13407)
研究所(13011)
(12053)
中心(11817)
(10376)
(9929)
财经大学(9691)
社会(9235)
科学院(9183)
北京(9159)
经济研究(9067)
(8439)
师范(8406)
基金
项目(38438)
科学(30514)
研究(29150)
基金(28491)
(23963)
国家(23800)
社会(21575)
社会科(20556)
社会科学(20550)
科学基金(20237)
基金项目(14274)
(14167)
教育(12277)
资助(11963)
(11307)
(11293)
经济(11203)
自然(10469)
编号(10402)
自然科(10189)
自然科学(10187)
(10178)
自然科学基金(10001)
国家社会(9670)
发展(9078)
(8971)
重点(8786)
(8725)
成果(8699)
教育部(7875)
期刊
(57655)
经济(57655)
研究(27346)
中国(12877)
(12315)
经济研究(10742)
管理(10624)
财经(8005)
科学(7693)
(7480)
金融(7480)
学报(7250)
问题(7185)
(7134)
(7021)
技术(6639)
业经(6322)
大学(5973)
学学(5811)
世界(5787)
技术经济(5735)
(5608)
国际(5466)
统计(4987)
经济问题(4648)
农业(4620)
经济学(4584)
经济管理(4189)
改革(4163)
(4163)
共检索到118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福全  
西方国家经济虽然从2001年秋 冬摆脱衰退转入复苏,但是,由于受到消费需求疲软,企业投资不振等消极因素的制约,以至于从2001年冬至2003年5月底前的一年多时间里,美国经济走走停停,日本经济难以摆脱10年厄运,欧盟经济则一直陷入停滞之中。在此期间,西方经济依然没有走出疲弱的困境。然而,从2003年6月初开始,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了新曙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冯存诚  
全面复苏的西欧经济一、西欧经济全面复苏1994年,西欧各国经济终于普遍摆脱了停滞或衰退的困扰,形势明显好转。主要表现是:其一,欧盟国家一改过去3年来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局面,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2.6%,仅比1990年低0·2个百分点。作为欧洲联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洪才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5年,世界经济若明若暗,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整体经济增长乏力,面临全球性通缩压力,外贸增长普遍下降,财务杠杆不降反升,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严重分化。但是,世界经济并非一片灰暗,实际上不乏亮点:发达经济体就业有所改善,跨国投资增长迅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总体上看,当前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霾,继续在复苏道路上艰难前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陆燕  
1995年世界经济有惊无险,继续在复苏的轨道上运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继1994年增长3.6%之后,1995年增长率将达3.7%。1995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1.世界经济发展虽受到某些意外冲击,但整体持续增长的基本态势未变。 1995年发达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4%,低于1994年的3.1%。美国经济增幅预计为3.0—3.5%,虽不及1994年,但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宏海  张永军  
美国经济在复苏之路上已经行走了两年,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美国经济前景进行了分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美国历史数据分析,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日本宏观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时的情形做以比较,结论是美国本次复苏过程"痛苦而缓慢",持续时间可能要超过1982年时的经济复苏,但演变成为日本20世纪90年代那样的长期衰退的概率较低,即伴随着美国资本有机构成降低力度的温和前行,美国经济未来可能经历出现反复波动的缓慢经济复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积业  
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增长率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反弹回升或平稳运行,而是缓慢减速下滑,至今已延续三年了。1999年的经济增长率是止跌回升,还是继续下滑;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总供需结构对经济增长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什么样的经济增长率算是适度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剑平  
2013年10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2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第三季度经济出现一系列好转,中国已慢慢开始从过去第二产业制造业为主的"单轮驱动",转变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模式。为保持中国经济在未来能够平稳增长,不仅要继续去库存化,还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春生  
1995年,中东欧各国的经济形势在1994年的基础上继续好转,所有国家的经济都已回升。社会经济形势总体上看进一步稳定,经济复苏与发展是这些国家的主导趋势,但是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和脆弱性也很明显,发展的问题更为突出。 在这些国家中,捷克和波兰的经济形势相对来说最好。捷克经济形势的特点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强,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4%,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也是中东欧国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陆燕  
自2007年8月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美元加速贬值,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油价迅速攀升,这些都引发人们对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进而拖累全球经济明显失速的担忧。从2007年全年走势观察,世界经济总体运行态势依旧良好,继续延续着过去几年强劲增长的势头,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正处于经济上升阶段,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维持强劲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经济减速造成的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5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代表课题组发布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指出,4月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尚未完全企稳,"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将继续成为宏观经济政策主基调。王晋斌表示,1月至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支出75667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421亿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Kevin Daly  Tadas Gedminas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宏观经济研究团队2023年发表关乎未来数十年全球增长预测的四个核心主题,即人口增速放缓拖累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在亚洲经济引擎的带领下,新兴市场的趋同趋势保持不变;美国经济独有的超预期表现在未来十年不太可能重演;全球不平等减少,国家内部不平等增加。同时文章揭示了全球增长面临的两大主要长期风险:保护主义和气候变化。
关键词: 增长放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各项工作要有一个新的局面。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近几年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3年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和连续。在国内市场供求状况没有很大变化、社会需求稳定增长的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从发展趋势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难以淡出,国债投资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