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7)
2023(14561)
2022(12444)
2021(11675)
2020(9624)
2019(21846)
2018(21619)
2017(41112)
2016(22207)
2015(24825)
2014(24308)
2013(23436)
2012(21103)
2011(18989)
2010(18586)
2009(17356)
2008(16648)
2007(14762)
2006(12286)
2005(10486)
作者
(60435)
(50554)
(50487)
(48060)
(31748)
(24412)
(23152)
(19834)
(19011)
(17788)
(17105)
(16900)
(15795)
(15768)
(15621)
(15418)
(15369)
(14998)
(14555)
(14361)
(12457)
(12289)
(12097)
(11554)
(11542)
(11330)
(11131)
(11131)
(10167)
(10100)
学科
(89655)
经济(89572)
管理(59876)
(56059)
(45734)
企业(45734)
方法(42324)
数学(37749)
数学方法(37206)
(24662)
中国(22202)
(22073)
地方(19703)
业经(18828)
(17906)
农业(16487)
(16231)
贸易(16226)
(15740)
(14738)
(14062)
财务(14012)
理论(14010)
财务管理(13979)
(13811)
环境(13535)
企业财务(13184)
技术(12183)
(12160)
银行(12131)
机构
学院(306236)
大学(302785)
(121735)
经济(119180)
管理(117053)
理学(102213)
理学院(101061)
管理学(99041)
管理学院(98476)
研究(96884)
中国(71044)
(61607)
科学(61262)
(53940)
(48416)
(47388)
中心(46238)
业大(44983)
(44657)
财经(44032)
研究所(43504)
(43157)
师范(42734)
(39968)
农业(38268)
经济学(38068)
北京(37618)
(35862)
(35413)
经济学院(34450)
基金
项目(212952)
科学(168610)
研究(156985)
基金(153680)
(133180)
国家(132076)
科学基金(114095)
社会(99360)
社会科(94022)
社会科学(93996)
(85330)
基金项目(81203)
教育(74910)
自然(73535)
自然科(71839)
自然科学(71820)
(71676)
自然科学基金(70498)
编号(65417)
资助(61700)
成果(52307)
重点(48601)
(46988)
(46924)
课题(45137)
(44945)
创新(41975)
科研(41418)
国家社会(40685)
教育部(40597)
期刊
(127849)
经济(127849)
研究(81915)
中国(53088)
学报(46315)
(43706)
(42827)
科学(42737)
管理(40364)
教育(37706)
大学(35222)
学学(33255)
农业(29908)
技术(28355)
(22830)
金融(22830)
业经(22714)
财经(21102)
经济研究(20961)
(18159)
问题(16752)
(15453)
统计(15094)
(15053)
技术经济(14469)
商业(14375)
(13944)
科技(13447)
理论(13414)
资源(13403)
共检索到426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全  
教师的阶级身份与资本主义制度密切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了传统的以经济纬度对教师阶级的划分,认为在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应通过教师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表现出的综合特征对教师的阶级身份进行识别。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专业化在促进教师阶层"升迁"的同时也具有使教师阶层"无产阶级化"的危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杨培祥  邬璟璟  李韵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处理好农民工问题及进一步发挥好农民工的作用,从根本上看,就需要对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进行科学的界定,并让其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化。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基于农民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对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加以界定,认为我国农民工在阶级属性上属于半无产者,在社会身份则为半工半农,而后者是由前者所决定的。然后,文章利用2015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对自身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并检验了上述理论观点。最后,文章将我国农民工未来发展趋势归纳为四种可能性,并指出我国农民工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半工半农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妥善地处理好农民工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上使农民摆脱现有的尴尬处境,朝着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转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命题的确立,意义十分深远,它将在理论和实践上引起深刻广泛的影响;在理论上,它将引起整个“马克思主义”(原初的、后续的、现行的)理论体系(包括政治经济学、哲学、法学等)的大调整、大改革、大充实、大发展;在实践上,它将推进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各个方面的体制改革,推进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大提高、大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绥生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人类对史前社会研究的缺乏,早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阶级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与社会性质,原始社会是否一开始就具有阶级社会特征,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形式的演变规律,以及国家的产生途径等问题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摩尔根史前社会亲族制度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确认识原始社会提供了珍贵史料和重要启示:氏族共产制是原始社会的根本特征,私有制只是在原始社会晚期才出现的;父权制是从母权制发展而来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不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最初形式,而是婚姻家庭制度演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馨  
传统财政学尽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服务于计划经济,在市场化改革中必须被否定。马克思从对立统一角度看待政府与市场关系,并没有完全否定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市场化改革和公共化改革否定了"阶级财政论",和谐社会的提出对"阶级财政论"作了最后一击。"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是社会公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文章还分析了市场型财政的"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关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干强  
一个时期以来,理论界出现了马克思金融理论被边缘化、照搬当代西方资产阶级金融理论的倾向。党中央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李济广和李枫著述的《当代金融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评析》(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以下简称《评析》)一书,正是一部评析当代西方资产阶级金融理论讹误的力作。全书基本观点鲜明,资料翔实,学术性强,有破有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新蓉  
教师的身份是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的重新分化密切相关的。教师作为服务阶级,运用学历、学位层级、职称层级、职务层级以及专业学会等维护其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对教师的经济身份、政治身份和意识形态身份的分析识别可以确认教师的阶级地位(location)和阶级立场;教师在学校教育实现社会筛选和分化功能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教师职业一直是社会底层阶级立志向上流动的主要职业,教师的养成(师资训育)也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社会化的过程;教师通过专业化的证书制度才受雇于国家,获得国家授予的教育(控制)权力; 教师职业也仍然存在边缘化或无产阶级化的可能;教师的解放和革命是蕴含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中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辉  
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不同历史时期,与之相适应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等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经济学从重商主义到古典经济学,都将资产阶级财富来源看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过,前者将资产阶级财富的来源归因于流通领域,后者则实现了将资产阶级财富原因的分析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从研究对象的确定来看,古典经济学从生产领域研究资产阶级财富的来源更接近于科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也达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最高界限。庸俗经济学以资源稀缺和人类欲望无限为出发点研究资源配置,则远离了物质生产方式作为财富源泉这个科学研究对象,由此决定了庸俗经济学作为一个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  
如何正确对待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是个重大问题。过去有段时间对它“拒之门外,不屑一顾”,或“一批到底,毫无可取”。后来看到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于是对其经济学说又有些“好丑不分,概表欢迎”的倾向,竟有人以为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似乎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还管用,这些糊涂思想,必须澄清。有效办法就是看看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评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工资由主体论所规定:工资不仅是外在的壳——工资形式,也是内在的瓤——针对资本的批判,突出阶级关系当事人对于工艺者的系统支配性。《资本论》范畴学取决于经济理论的两面性:“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工资既是资本的经济结果,也是资本的统治前提。马克思抓住“资本工资”这个论证中心,工资一般的理解维度据此定格为“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这一模式。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资本论》实质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工资范畴学”,作为两重统一的规定性:算法工资(主体范畴)与雇佣工资(经济范畴)的统一以及阶级工资(劳动力社会价格)与市场工资(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统一。《资本论》工资的系统实现论从中得以确认。一旦从资产者的权利意识的束缚中走出,“工资拜物教”即被瓦解,围绕生活资料安排的系统规划将替代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单一追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宪萍  孙茂竹  
在对资本的追逐中,风险随之发生并演化成与资本如影随形的系统体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风险的生成、生长、演化的各种发展形式和内在联系的逻辑,资本主义流通过程则说明了风险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特定时空序列中风险的自我发展运动过程和再生产结构。在资本的总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有机体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集成系统,风险达到顶峰,其中尤以生息资本风险状态最高。当资本内在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风险就演变成危机,风险到危机的过程是风险依傍资本又否定资本的过程。资本主义系统中的风险,实质上是资本逻辑的风险,表现为风险主体的分化、风险运行的结构化以及风险环境的全球化。基于资本逻辑的风险治理和消解,显然无法通过风险衍生系统的自适应来化解,只有通过对资本关系的根本变革,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长虹  
当代中国为政之德建设的现实语境是马克思主义对为政者至高的道德要求与现实社会腐败现象之间的巨大张力;其宏观的文化背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审视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政德观是当代中国政德规范的核心原则,以政德强制性为理论基础的政德法制化将是政德建设的趋势与目标,其策略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德原则,理性对待自我文化传统,建立统一的包括政治信仰、掌权与用权的政德规范,与科学化立法和创设专属机构等重要维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嵩  
笔者分析了马克思的个人观念和阶级观念,认为马克思眼中的个人是自利和理性的,并结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社会关系;他眼中的阶级是阶级成员间关系的总和,是阶级关系的承担者。马克思强调阶级成员间的关系及阶级关系产生自个人行为选择,个人利益和个人行为是阶级利益和阶级行为的基础,他是从个人入手构建阶级理论的。如果除去西方主流思想孤立的个人观念的教条,把方法论个人主义理解为从个人入手解释经济现象的原则,那么马克思阶级理论,符合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的本意。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