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9)
2023(12943)
2022(10913)
2021(9737)
2020(8378)
2019(18904)
2018(18331)
2017(35195)
2016(18445)
2015(20721)
2014(20366)
2013(20316)
2012(19091)
2011(17547)
2010(18039)
2009(17307)
2008(16296)
2007(15054)
2006(13227)
2005(12044)
作者
(53209)
(44665)
(44508)
(42486)
(28406)
(21258)
(20189)
(17166)
(16736)
(15763)
(15255)
(14789)
(14238)
(14137)
(14043)
(13867)
(13056)
(13050)
(12870)
(12754)
(11116)
(10785)
(10645)
(10296)
(10286)
(9992)
(9773)
(9688)
(8905)
(8892)
学科
(97423)
经济(97351)
管理(57226)
(57044)
(48054)
企业(48054)
方法(36946)
数学(32526)
数学方法(32308)
中国(28203)
(27443)
金融(27441)
(25299)
银行(25274)
(24446)
地方(24047)
(22299)
(21181)
业经(19870)
(18739)
技术(18158)
(17080)
(15154)
贸易(15141)
农业(14710)
(14628)
地方经济(14253)
(13903)
财务(13877)
财务管理(13845)
机构
学院(271337)
大学(270555)
(128042)
经济(125626)
管理(104309)
研究(92819)
理学(89351)
理学院(88428)
管理学(87203)
管理学院(86681)
中国(76085)
(57552)
(54863)
科学(52501)
(46308)
财经(45843)
中心(44214)
经济学(41775)
研究所(41757)
(41469)
(41460)
(41377)
经济学院(37641)
业大(36176)
北京(34682)
财经大学(33975)
(33042)
(32826)
(32577)
师范(32538)
基金
项目(173709)
科学(138225)
研究(129222)
基金(126743)
(108865)
国家(107945)
科学基金(93554)
社会(85611)
社会科(81440)
社会科学(81418)
(69093)
基金项目(67015)
教育(58537)
自然(57366)
(56624)
自然科(56130)
自然科学(56114)
自然科学基金(55178)
编号(50993)
资助(50946)
(41843)
成果(41149)
(39372)
重点(39199)
(38785)
创新(38347)
国家社会(36025)
课题(35512)
教育部(33957)
人文(33352)
期刊
(144198)
经济(144198)
研究(85530)
中国(53980)
(45132)
管理(40232)
(39787)
金融(39787)
(37446)
学报(36913)
科学(35646)
大学(28420)
学学(26994)
经济研究(24753)
技术(24468)
教育(24379)
农业(24069)
财经(23901)
业经(21368)
(20735)
问题(18284)
技术经济(16862)
(14568)
统计(13961)
商业(13648)
(13571)
(13350)
理论(13319)
科技(13013)
世界(12756)
共检索到417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钱晶晶  钟韵  张横峰  
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门限回归模型对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市金融集聚整体上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金融集聚通过影响技术创新从而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效应,亦即技术创新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政府干预能够显著正向调节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促进效应。因此,建议各地区推动金融集聚建设,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宗新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融资制度创新是这一推动力有效发挥内在功效的经济过程。为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对现行融资制度进行创新 ,以此提供持续的资本供应和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融资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 ,主要体现在双轮驱动效应方面 :一是体现在实现资本有效动员 ,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资本支持 ;二是体现在资本优化配置 ,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蒋放鸣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影响对金融发展的作用既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 ,就成为研究金融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江  张伟科  范锦玲  韩科振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江  张伟科  范锦玲  韩科振  
运用20012013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进行测度,分别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实证检验了我国科技金融能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受其他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各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受其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谢兰云  
本文利用汉森(Hansen)门槛回归分析的方法,从R&D强度、产业结构两个角度研究了1978—2012年我国R&D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实证结果显示,当R&D强度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加强;当工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为正;但当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由显著为正转变为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利梅  孙泗泉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在致力于科技创新,推动本国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本文以世界创新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为基础,探索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的核心动力,挖掘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研究中国在国际创新竞争中的优劣势,反映世界各国创新竞争力格局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振娟  赵景峰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重大战略,经济内循环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驱动是提升科技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厘清创新驱动经济内循环发展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创新驱动经济内循环发展的效应包括创新驱动内循环技术进步效应、内循环"量与质"双重提升效应、内循环产业链优化整合效应以及内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建构效应等。探析创新驱动经济内循环发展的效应,新时代创新驱动经济内循环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搭建创新平台,打通内循环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突破创新技术,提高内循环高质量供给;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内循环的人才保障和支撑;打造创新环境,形成创新驱动机制,营造内循环发展新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阮银兰  
本文针对当前经济金融环境下金融创新的正负效应、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若干具体措施,旨在使银行业金融创新健康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