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9)
- 2023(10815)
- 2022(8442)
- 2021(7833)
- 2020(6700)
- 2019(15273)
- 2018(15068)
- 2017(30046)
- 2016(15602)
- 2015(17432)
- 2014(17175)
- 2013(16892)
- 2012(15040)
- 2011(13261)
- 2010(13965)
- 2009(13728)
- 2008(12864)
- 2007(11673)
- 2006(10289)
- 2005(9628)
- 学科
- 业(77098)
- 济(71743)
- 经济(71659)
- 企(71108)
- 企业(71108)
- 管理(59628)
- 方法(33491)
- 业经(27112)
- 融(26656)
- 金融(26655)
- 数学(25946)
- 数学方法(25438)
- 财(23844)
- 银(23804)
- 银行(23799)
- 农(23746)
- 行(23157)
- 中国(22061)
- 务(18920)
- 财务(18880)
- 财务管理(18865)
- 企业财务(17865)
- 农业(17827)
- 制(17603)
- 技术(16404)
- 理论(15699)
- 策(13781)
- 体(13033)
- 和(12825)
- 地方(12724)
- 机构
- 学院(224749)
- 大学(217508)
- 济(99068)
- 经济(97294)
- 管理(94445)
- 理学(81050)
- 理学院(80387)
- 管理学(79141)
- 管理学院(78738)
- 研究(64782)
- 中国(60382)
- 财(47611)
- 京(44177)
- 财经(37774)
- 科学(35333)
- 经(34224)
- 江(33844)
- 农(33550)
- 中心(32367)
- 所(31102)
- 经济学(30187)
- 业大(29069)
- 财经大学(27887)
- 北京(27709)
- 研究所(27662)
- 州(27660)
- 经济学院(27311)
- 商学(27221)
- 商学院(26986)
- 农业(26118)
- 基金
- 项目(141717)
- 科学(114083)
- 研究(107291)
- 基金(104378)
- 家(88011)
- 国家(87165)
- 科学基金(78203)
- 社会(70388)
- 社会科(67041)
- 社会科学(67025)
- 省(56849)
- 基金项目(54332)
- 自然(49261)
- 教育(48907)
- 自然科(48272)
- 自然科学(48265)
- 自然科学基金(47483)
- 划(45413)
- 资助(43615)
- 编号(43579)
- 成果(34177)
- 创(33481)
- 业(33086)
- 部(31294)
- 重点(31084)
- 发(30821)
- 创新(30336)
- 课题(29181)
- 国家社会(29022)
- 制(28375)
- 期刊
- 济(110434)
- 经济(110434)
- 研究(65885)
- 中国(41254)
- 管理(40734)
- 财(39963)
- 融(36196)
- 金融(36196)
- 农(32701)
- 科学(26622)
- 学报(24423)
- 技术(22908)
- 农业(21946)
- 大学(20648)
- 业经(20360)
- 学学(19808)
- 财经(19159)
- 教育(19076)
- 经济研究(17402)
- 经(16510)
- 技术经济(14139)
- 业(14030)
- 问题(13698)
- 统计(12194)
- 财会(12127)
- 现代(12082)
- 策(11914)
- 商业(11666)
- 世界(11414)
- 贸(10703)
共检索到340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西方金融业分合业模式选择及启示●课题组[浙江财经学院杭州310012]问题的提出(一)关于分合业经营模式的争论金融业分合业经营模式,是各国政府对商业银行及其它非银行机构的业务范围进行规范而形成的法律制度。我们平时所说的混业经营实际上并不仅仅限于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卞志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金融已成定局。本文回顾了美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演变历程 ,并对我国金融业如何实现“混业经营”的转变提出了可行性路径安排。
关键词: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金融国际化 金融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秀耀 刘晓国
西方农业合作金融的运行模式及其启示胡秀耀,刘晓国西方农业金融由三部分组成:农业政策金融,私人借贷(包括商业银行)和农业合作金融。它在本世纪50年代西方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及现代农业的开发和保护过和程中承担着资金融通的重要职能,其中处于主导...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戴文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秀兰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金融已成定局。回顾了美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到“合业经营”的演变历史 ,并对我国金融业如何实现从“分业经营”向“合业经营”的转变提出了可行建议。
关键词:
分业经营 合业经营 金融国际化 金融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芳
中国作为一个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都通过金融领域表现出来,金融成为宏观的经济矛盾的集中点。因此,借鉴西方各国多年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金融调控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贺萍
我们不能总是以封闭来规避风险,加入WTO后,我们所能选择的将不再是分业模式或是混业模式,而是将采取何种模式进行混业的问题。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金融混业的最优选择,因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构架集规模性与灵活性于一体,并能较好地耦合信息革命,是金融混业经营的最高层次。
关键词:
经营模式 混业经营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建中
本文从分析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变迁与模式演进的动因出发,对我国选择混业经营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我国目前进行混业经营模式选择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思考,提出我国现阶段混业经营模式应分步实施的方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仁彩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是金融业的两种经营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金融分业制度的国家也大多转向了混业经营制度。在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我国金融企业将直接面临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巨无霸的挑战。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也不健全,金融监管水平也比较低下,社会信用观念比较淡薄,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渐进式的漫长过程,所以必须结合我国实际,走一条渐进式的金融混业经营道路。
关键词:
金融业 混业经营 选择模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娄飞鹏
互联网金融开展的小微企业融资主要有电商模式和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其优势在于客户群体明确,产品设计具有针对性,业务处理效率较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并管理风险。这直接对传统银行业提出了挑战。对此,商业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技术、品牌、资金规模优势,并积极借鉴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经验,从战略上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明确目标客户群体,设计标准化的产品,并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小微企业金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小微企业 商业银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静 张梅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领域内的新型经营主体[1]。但目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支持相对滞后,遭遇资金瓶颈,严重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国外在发展农业合作社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它的金融支持,其中典型的包括以合作金融体系为主与专门性金融机构共同支持的美国模式,合作金融与专业合作社协同发展的综合农协日本模式,以及政府主导下多家金融机构支持的印度模式。通过对以上国家金融支持机构和运行特点的经验总结,本文从资金供给、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金融支持 保险 模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烨 李传昭
企业转型作为企业变革的最高模式,是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企业管理主题之一。本文在剖析了企业转型内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自20世纪80年代来西方企业的几次主流转型模式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并指出了其对当前我国企业实施转型的相应启示。
关键词:
变革 企业转型 模式 变迁 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天桥
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新一代合作社"勃兴以来,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组织治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全球化经济趋势下变革出新的治理模式,本文梳理了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治理模式的发展变化,总结了其主要的模式特征及启示。
关键词:
合作社 治理模式 西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五
本文揭示了法兰克福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些背后动力;分析了德国金融组织体系的独特性、优劣及其形成原因;从金融以外的视角,探讨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对德国金融业的影响。进而结合我国实际,运用比较分析,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以及金融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德国 金融体系 金融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