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73)
- 2023(2327)
- 2022(2174)
- 2021(1944)
- 2020(1767)
- 2019(3627)
- 2018(3469)
- 2017(6227)
- 2016(3718)
- 2015(4122)
- 2014(4008)
- 2013(4114)
- 2012(4019)
- 2011(3805)
- 2010(3792)
- 2009(3490)
- 2008(3433)
- 2007(3148)
- 2006(2864)
- 2005(2663)
- 学科
- 济(13557)
- 经济(13537)
- 管理(8158)
- 业(7615)
- 企(6218)
- 企业(6218)
- 学(6205)
- 方法(5726)
- 数学(4880)
- 数学方法(4782)
- 中国(3349)
- 地方(3198)
- 农(3153)
- 财(3104)
- 制(2590)
- 业经(2454)
- 贸(2236)
- 贸易(2235)
- 理论(2184)
- 易(2155)
- 农业(2140)
- 融(2108)
- 金融(2108)
- 和(2062)
- 水产(2041)
- 及其(1931)
- 环境(1911)
- 地方经济(1884)
- 体(1824)
- 动物(1819)
- 机构
- 大学(58601)
- 学院(56750)
- 研究(27959)
- 科学(21517)
- 农(21409)
- 济(18889)
- 中国(18459)
- 经济(18411)
- 农业(17597)
- 所(17254)
- 研究所(16176)
- 管理(15771)
- 业大(14879)
- 京(14354)
- 理学(13448)
- 理学院(13202)
- 管理学(12721)
- 管理学院(12657)
- 中心(11193)
- 省(11112)
- 农业大学(11012)
- 室(10766)
- 业(10271)
- 院(10081)
- 实验(10019)
- 江(9875)
- 科学院(9861)
- 实验室(9601)
- 重点(9211)
- 北京(8853)
- 基金
- 项目(41973)
- 科学(30525)
- 家(30446)
- 国家(30224)
- 基金(29467)
- 科学基金(22831)
- 研究(22268)
- 自然(18264)
- 自然科(17846)
- 自然科学(17834)
- 自然科学基金(17532)
- 省(16880)
- 划(15574)
- 基金项目(15137)
- 资助(13064)
- 社会(12281)
- 计划(11715)
- 科技(11573)
- 社会科(11509)
- 社会科学(11502)
- 重点(10656)
- 教育(10052)
- 发(9293)
- 专项(9077)
- 农(8938)
- 科研(8924)
- 业(8857)
- 部(8530)
- 创(8516)
- 创新(8099)
共检索到88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刘勇 郭维明 戴华国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8种不同小菊品种的花冠精油,并利用嗅觉仪和触角电位(EAG)仪比较分析了西方蜜蜂对不同小菊品种花冠精油的嗅觉和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西方蜜蜂对不同品种小菊花冠精油挥发物的嗅觉反应不同。其中,西方蜜蜂对0.1μL·mL-1的‘金陵春梦’和‘金陵晚霞’挥发油表现出明显的正趋性,选择系数分别为0.72和0.63。西方蜜蜂对不同品种(或材料)小菊花冠精油的EAG反应亦有差异,其中对‘04-1-29’、‘金陵双秀’小菊的EAG反应值显著大于其他供试小菊(P<0.05),而对‘金陵锦袍’和‘04-8-8’小菊的EAG反应值小于其他供试小菊。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蓉 季清娥 杨建全 陈家骅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切割潜蝇茧蜂的触角感器,并测定了触角对其寄主植物主要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EAG).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雌成虫触角有毛形感器、板状感器、腔锥形感器、蒲姆氏鬃等4种,雄虫除了有以上4种外,还有腔形感器;雄虫的腔锥形感器比雌虫多.切割潜蝇茧蜂交配前的雌雄虫对反-2-癸烯醛和香橙烯的EAG反应最强烈;交配后雌雄虫触角最高EAG反应值均由里那醇引发.雌虫的里那醇在交配前后差异显著,其余化合物差异不显著;雄虫的里那醇和α-法呢烯在交配前后差异显著,其余化合物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切割潜蝇茧蜂 触角感器 触角电位反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史黎央 赵艺 徐华潮
为探索能影响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挥发物,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健康、天牛取食、天牛产卵和天牛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云斑天牛有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中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异辛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8种挥发物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嗅觉反应结果显示:萜品烯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蒎烯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α-萜品醇则对其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研究结果说明:α-萜品醇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蒎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萜品烯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图4表1参2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慧婷 高鹏飞 张桂贤 田嵩浩 杨珊珊 孟娇 姜玉锁
【目的】昆虫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在其发挥嗅觉识别过程中采用的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信号传导机制,这一离子通道是由一个特定的共受体与一个普通气味受体结合为异源二聚体而形成的。其中,气味共受体(odorant receptor coreceptor,Orco)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家族,在不同种类昆虫中高度保守,并在调控昆虫的嗅觉行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论文在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工蜂Orco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雄蜂Orco的表达特性。【方法】采集中蜂1日龄雄蜂的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足5部分组织,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蛹及...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气味受体 表达谱 定位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慧婷 高鹏飞 张桂贤 田嵩浩 杨珊珊 孟娇 姜玉锁
【目的】昆虫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在其发挥嗅觉识别过程中采用的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信号传导机制,这一离子通道是由一个特定的共受体与一个普通气味受体结合为异源二聚体而形成的。其中,气味共受体(odorant receptor coreceptor,orco)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家族,在不同种类昆虫中高度保守,并在调控昆虫的嗅觉行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论文在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工蜂orco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雄蜂orco的表达特性。【方法】采集中蜂1日龄雄蜂的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足5部分组织,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蛹及...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气味受体 表达谱 定位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尚卿 高占林 党志红 李耀发 潘文亮
本研究测定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雌、雄成虫对苯乙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和苯乙酮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4种挥发性物质均能引起绿盲蝽明显的EAG反应,雌成虫对顺-3-己烯醇的EAG反应最强,雄成虫对反-2-己烯醛反应最强。雌成虫对各物质的反应均明显高于雄成虫。Y形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绿盲蝽雌成虫对4种挥发性物质反应的总体趋势相似,呈倒"V"字型,对苯乙酮10-5(V/V)引诱率最高,达到72%,各挥发性物质各浓度对雄虫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罩笼试验同样表明,4种挥发性物质的诱芯对绿盲蝽雌成虫有一定的诱集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华 李承哲 陈晓鸣 姚俊 周成理 石雷
[目的]探讨颜色和气味对红锯蛱蝶觅食的引诱作用。[方法]分别测定不同颜色和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红锯蛱蝶的引诱效应。[结果]实验发现:视觉和嗅觉信号对红锯蛱蝶觅食均有引诱作用,红、粉、黄、紫、白5种颜色中,红锯蛱蝶明显偏好白色假花(占总访问次数的56.67%),对黄色(20.00%)和粉红色(15.00%)假花的趋性次之;灯光的选择中,夜晚的引诱效果好于白天,粉红色灯光(42.22%)对红锯蛱蝶的诱集效果最好;红锯蛱蝶对蜜源信息挥发物有明显的趋性,无气味时,访花次数较少,添加气味后,访花次数急剧增加,其中,1%水杨酸甲酯(35.17%)和化合物组合(1%α-蒎烯+1%水杨酸甲酯+1%1-辛醛)(3...
关键词:
红锯蛱蝶 视觉 嗅觉 觅食行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玲 孙凡 刘雪峰
为了探索伴生真菌在青杨脊虎天牛寄主选择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触角电位法(EAG)测试了青杨脊虎天牛对伴生的46株真菌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有11个菌株能够引起青杨脊虎天牛雌成虫明显的EAG反应,其中6个菌株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雌成虫对2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具有较强的EAG反应,EAG最高相对均值达201.67%和199.00%,约为对照的2倍,差异极显著;有17个菌株能够引起青杨脊虎天牛雄成虫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其中3个菌株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
青杨脊虎天牛 腐皮镰刀菌 触角电位反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 罗诗 曾鑫年 潘达强
利用触角电位仪测定了22种植物精油、19种精油单成分及其9种混合精油对荔枝蒂蛀虫的触角电生理活性。对肉桂油和香茅醛触角电位的剂量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在0.000 1~5μL剂量范围内,荔枝蒂蛀虫的触角电位反应相对电位值与剂量的增加呈直线相关,而在高于5μL的剂量下相对电位值增加不明显。在5μL的剂量下,肉桂油和香茅醛对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大,相对电位值分别为101.43和100.00。在精油单成分中,香茅醛对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大,相对电位值为75.65。肉桂油与香茅醛以1/1(V/V)比例混合后,混合物对成虫的相对电位值最大,达114.38。雌虫对大部分精油及其精油单成分的触角电位反应比雄虫大...
关键词:
精油 荔枝蒂蛀虫 触角电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庆辉 王楷 任英杰 张书曼 赵佳齐 方静 孟昭军
筛选美国白蛾寄主植物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对其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为其今后引诱剂和驱避剂的研发及其生态防治奠定基础。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确定对美国白蛾成虫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挥发物,通过触角电位仪(EAG)、风洞等仪器对这些活性挥发物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β-蒎烯、β-水芹烯、3-蒈烯、1,3-二甲基苯、1,4-二甲基苯、对异丙基甲苯、4-乙基苯乙酮、3-乙基苯乙酮和4-异丙基苯甲醇共9种生物活性挥发物;美国白蛾成虫触角对前8种活性挥发物有显著的EAG反应(p<0.05),且在风洞模拟试验中得出3-蒈烯对美国白蛾成虫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对未交尾雌性和已交尾雌性美国白蛾成虫的引诱率显著高于其他活性挥发物(p<0.05),逆向飞行率分别为(82.22±8.31)%和(75.56±3.14)%,而接近味源率分别为(60.00±11.33)%和(53.33±5.44)%。美国白蛾成虫对寄主植物水曲柳的选择取决于非特异性组分;且昆虫性别和生理状态影响对植物挥发物的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航 迟德富 陈海一 宇佳 李晓灿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荷精油和1 mol.L-1的香叶醇能引发双斑长跗萤叶甲强烈的EAG反应(P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EAG 行为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 彭璐 严善春 廖月枝
本文研究了松梢象对寄主红松挥发物组分S型α--蒎烯、R型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罗勒烯、莰烯、3--蒈烯及反--柠檬烯8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及0.8mol/L浓度下的触角电位反应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8种挥发物单体在各浓度下均能引起松梢象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相同挥发物EAG反应值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松梢象尤其对0.4和0.8mol/L浓度下的S型α--蒎烯、R型α--蒎烯反应较强。"Y"型嗅觉仪行为测定表明,除β--月桂烯无明显定向作用、反--柠檬烯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外,其他6种挥发物对松梢象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诱引作用。反--柠檬烯在0...
关键词:
松梢象 红松 挥发物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鸿斌 王玉刚 张真 金幼菊 周淑芷
The volatile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are analyzed. The main turpentine volatiles are (R)-(+)-α-pinene, (S)-(-)-β-pinene, (S)-(+)-3-carene (the largest) which occupy more than 97% of the total. There are also myrcene, (+)-limonene, camphene, terpinen and phellandrene. In th...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魏凯 蔡红英 陈春山 张旭光 郭弘艺 李超 马龙 郭明磊
通过Y形迷宫实验研究了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对其栖息地4种水溶性氨基酸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细鳞鲑对浓度10-6摩尔每升(M)单体氨基酸有明显的趋向反应。细鳞鲑对谷氨酸有较显著的行为敏感性,对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表现相似的敏感性。根据相对偏好度有效值,细鳞鲑对氨基酸的选择偏好性顺序为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细鳞鲑嗅觉行为的偏好可能反应了其嗅觉上皮敏感性与其栖息地氨基酸种类匹配的环境适应性。
关键词:
嗅觉敏感性 细鳞鲑 氨基酸 鱼类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