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8)
2023(10177)
2022(8441)
2021(7729)
2020(6229)
2019(13800)
2018(13541)
2017(25121)
2016(12995)
2015(14332)
2014(13739)
2013(13447)
2012(12777)
2011(11714)
2010(12046)
2009(11259)
2008(10744)
2007(9721)
2006(8731)
2005(7686)
作者
(36972)
(31071)
(30907)
(29232)
(20055)
(14562)
(13801)
(11790)
(11634)
(10964)
(10789)
(10349)
(10256)
(9752)
(9628)
(9360)
(9100)
(9028)
(8827)
(8611)
(7810)
(7471)
(7392)
(7353)
(7044)
(6909)
(6742)
(6530)
(6196)
(6126)
学科
(71545)
经济(71482)
管理(41143)
(38385)
(33281)
企业(33281)
方法(20796)
地方(18421)
数学(17080)
数学方法(16906)
中国(16803)
技术(15972)
业经(15273)
(14252)
(13705)
地方经济(12959)
(12201)
技术管理(11944)
(10939)
(10689)
金融(10685)
理论(10031)
(9894)
银行(9869)
农业(9751)
(9586)
环境(9427)
(9390)
产业(8730)
(8642)
机构
大学(192418)
学院(191762)
(89209)
经济(87641)
管理(72002)
研究(69162)
理学(61908)
理学院(61157)
管理学(60290)
管理学院(59899)
中国(51305)
科学(39645)
(39195)
(38975)
(34155)
财经(31164)
研究所(30937)
中心(30252)
(29293)
经济学(29043)
(28268)
(27020)
(26258)
师范(26038)
经济学院(25791)
(24636)
北京(24303)
业大(24158)
财经大学(23083)
(23034)
基金
项目(125340)
科学(101173)
研究(94666)
基金(92027)
(79456)
国家(78786)
科学基金(68306)
社会(63751)
社会科(60424)
社会科学(60410)
(49464)
基金项目(48514)
教育(43033)
自然(41207)
(41051)
自然科(40324)
自然科学(40313)
自然科学基金(39636)
编号(36131)
资助(34713)
(32314)
成果(30338)
创新(29216)
(28775)
重点(28567)
(27738)
国家社会(27090)
课题(26114)
教育部(24513)
(24291)
期刊
(106993)
经济(106993)
研究(62575)
中国(39476)
管理(30939)
(29177)
科学(26711)
学报(26400)
(25383)
教育(22109)
大学(20519)
学学(19289)
(18388)
金融(18388)
经济研究(18280)
技术(17101)
农业(17089)
财经(16263)
业经(15231)
(14318)
问题(13035)
技术经济(11964)
科技(10727)
世界(10465)
(10095)
(9486)
国际(9171)
现代(9153)
商业(9099)
(8969)
共检索到296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广迪  
马克思被现代西方经济学者视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经济学家之一,在他们看来,马克思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改进经济学研究方法和扩展经济学研究领域两个方面。马克思能够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创新性贡献的逻辑前提在于二者研究的都是资本主义;其根本原因则在于马克思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的高度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有必要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二者之间并非无关紧要的共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广迪  
萨缪尔森、罗宾逊夫人以及瓦卢法克斯等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在其所编著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经济学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从总体上看,他们对于马克思经济学的介绍是比较客观的,评价也是比较公正的。了解他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对待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对于全面把握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这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杨  
从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对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的原因分析及相关研究仍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通过梳理21世纪以来日本马克思经济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日本学者从外部因素、内在实质、跨越路径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注重对美日贸易摩擦的进程、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政策、演进主线、雇佣关系、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批判。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倡通过繁荣制造业领域的合作经济、发展循环型区域经济、实施投资社会化的改良策略等谋求超越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方案。当然,这些替代方案也暴露出“批判有余、见识不足”等理论缺陷。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广迪  
庞巴维克曾断言《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已经“终结”,凯恩斯甚至认为《资本论》毫无价值,但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并非持同样观点,他们中的很多学者对《资本论》或其第二卷的学术地位及其影响给予了很高评价,还有人认为《资本论》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多个研究领域或交叉学科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所编著的经济思想史著作都对《资本论》进行了介绍,有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文献还通过引证《资本论》的相关内容来说明问题,而且他们中不少人对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严谨的学术态度给予了很高评价。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持有这样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相比西方经济学者的影响更加深远。马克思的影响之所以能够更加深远,则在于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广迪  
庞巴维克曾断言《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已经"终结",凯恩斯甚至认为《资本论》毫无价值,但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并非持同样观点,他们中的很多学者对《资本论》或其第二卷的学术地位及其影响给予了很高评价,还有人认为《资本论》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多个研究领域或交叉学科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所编著的经济思想史著作都对《资本论》进行了介绍,有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文献还通过引证《资本论》的相关内容来说明问题,而且他们中不少人对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严谨的学术态度给予了很高评价。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持有这样的态度,其根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马克思经济学侧重制度分析,通过考察人与人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来解释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侧重于从现象层面进行经济分析,运用个量和总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和动态研究法、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法、数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等来研究资源配置问题。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睿瑜  
本文通过研究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状况和理论成果,分析评价了两大体系在哲学基础、研究假设、重点和结论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对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进行思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春华  吴易风  
西方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这一理论虽然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但是后者在理论基础、理论深度、哲学观以及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均远胜于前者。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出发,不仅能把握住国际产业转移现象的前提条件、物质基础、内在本质、外在压力以及根本动因,而且还能在引进外资、扶持民族品牌、重视产业安全方面获得重要的政策启示。由此可见,国际产业转移现象并非只是西方经济学所专属的研究领域,马克思经济学对之能做出更为科学的解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春华  吴易风  
加速原理并非西方经济学所独有的理论成果,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早已闪烁着这一原理的思想火花,《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此也是公开承认的。就马克思经济学加速原理而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是其成立的基本前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促使投资规模的日益增大是其核心机制,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作用是其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通过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加速原理后发现,前者无论是在逻辑起点、内在机制、适用范围等方面,还是在对经济危机的解释方面,均比后者更具科学性;特别地,前者并不局限于分析资本主义投资加速扩张的过程,而是贯穿于对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挖掘与发展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加速原理思想,能在一定程度上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凤义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绍东  
西方经济学对新古典范式的反思主要体现在重新将分工引入研究视野,而社会分工理论同样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甚至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经济学、新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流派主要研究社会分工在生产力层次或生产关系层次上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像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那样将社会分工看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纽带和中介环节。马克思经济学的社会分工理论不仅从生产的物质和技术方面考察分工,更把社会分工看做一种制度关系,从而取得了相对于西方经济学更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超  
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进行比较,既是对两种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性进行甄别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寻求能够解决现实中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更为深刻和实用的分配理论的途径。批判实在论作为一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具有超越西方科学哲学的深刻性和科学性。以之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分配理论在科学性上的差异则清晰可见。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相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和科学,对于对策的选择更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权贤佐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to the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and western economics,and discusses their scientific viewpoints respectively.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嵩  
"经济人"假设关注个人的利益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能力,而马克思在刻画个人时还特别强调了社会关系对个人行为选择的约束。笔者立足于对马克思相关观点的理解,探讨秉承斯密个人主义思想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对"经济人"假设的继承和发展,试图揭示这一个人观念进一步发展遇到的困惑。遵循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西方学者要从追逐自身利益的"经济人"出发,解释约束其实现自身利益的因素形成和变迁的原因,从而不得不面对引入另一种个人行为模式的尴尬。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明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私有财产"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标志着经济分析视角在新世界观探索中的初步确立;《哲学的贫困》从李嘉图体系出发批判了蒲鲁东在"价值"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观点,标志着马克思对待劳动价值论立场的根本转变;《雇佣劳动与资本》就"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剩余劳动"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阐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初步创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