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8)
2023(2463)
2022(1800)
2021(1858)
2020(1530)
2019(3301)
2018(3435)
2017(6176)
2016(3526)
2015(4236)
2014(4264)
2013(3843)
2012(3819)
2011(3402)
2010(3669)
2009(3589)
2008(3917)
2007(3910)
2006(3570)
2005(3304)
作者
(10983)
(9167)
(9081)
(8685)
(5920)
(4544)
(4182)
(3541)
(3510)
(3439)
(3186)
(3178)
(2961)
(2951)
(2910)
(2815)
(2788)
(2747)
(2659)
(2605)
(2454)
(2263)
(2247)
(2147)
(2134)
(2063)
(2058)
(2039)
(1966)
(1847)
学科
(14084)
经济(14058)
管理(9886)
(9308)
(7723)
企业(7723)
中国(5024)
(4916)
(4895)
方法(4724)
理论(4142)
业经(3850)
(3673)
教育(3591)
(3401)
农业(3318)
数学(3250)
数学方法(3104)
(2873)
(2781)
(2720)
教学(2518)
地方(2460)
(2441)
贸易(2438)
(2373)
银行(2367)
(2329)
(2250)
(2233)
机构
大学(55473)
学院(54222)
研究(19552)
(18569)
经济(17994)
管理(16195)
中国(15032)
理学(13160)
理学院(12950)
科学(12912)
(12780)
管理学(12517)
管理学院(12417)
(10642)
(9741)
(9561)
研究所(9431)
(9325)
(9213)
师范(9119)
中心(8649)
北京(8325)
(7528)
农业(7501)
业大(7482)
师范大学(7349)
财经(7294)
技术(6764)
(6750)
教育(6606)
基金
项目(29569)
科学(22354)
研究(22027)
基金(19989)
(17440)
国家(17225)
科学基金(13946)
社会(13341)
社会科(12286)
社会科学(12279)
(11485)
教育(10864)
基金项目(9805)
(9752)
编号(9541)
成果(9169)
资助(8559)
自然(8473)
自然科(8282)
自然科学(8280)
自然科学基金(8107)
课题(7193)
重点(6774)
(6272)
(6263)
(6036)
(5912)
项目编号(5873)
大学(5713)
(5494)
期刊
(27580)
经济(27580)
研究(18793)
中国(13998)
教育(11209)
学报(11101)
(10076)
科学(9074)
大学(8568)
(8409)
管理(7849)
学学(7783)
农业(6871)
技术(5515)
(4595)
金融(4595)
财经(4429)
(3941)
(3937)
经济研究(3937)
图书(3851)
业经(3821)
(3475)
问题(3177)
(2999)
书馆(2917)
图书馆(2917)
(2879)
论坛(2879)
业大(2829)
共检索到93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铁军  
19世纪末以来,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声浪中主要有三种声音:一是一批批判现实主义的新老作家仍然以冷峻的批判现实的笔触进行创作,这类作家包括乔治·肖伯纳(1856~1950)、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罗曼·罗兰(1866~1944)、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等。二是无产阶级的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如马丁·安德逊·尼克索(1869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方圆  
不同的社会、时代都会衍生出与其相对应的文学产物。称霸了西方文艺界近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学现代性的典型表现。我国学界对西方现代性课题的研究亦可谓历史悠久,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绩。尤其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性二者关系的研究,为现代性的研究工作取得进一步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条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伯飞  叶倩  
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受非理性主义的影响,具有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征。文章从手段与效果相对应的角度,通过对元小说、反体裁、语言游戏、读者解读、通俗化、戏仿、迷宫、拼贴、蒙太奇等表现形式的归纳,总结出其文本形式的解构、文本中心、意义的解构、深度模式的消解、叙事零散等美学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阳翼  Aaron Ahuvia  Barbara Carroll  
本文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对比了后现代主义与传统生活方式研究范式,发现五个关键的差异点:传统方法的研究目标是简化细节,而后现代主义方法则更注重细节;传统方法更关注品牌对消费者的普遍意义,而后现代主义方法关注的是品牌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意义;传统生活方式研究更偏好定量研究方法,而后现代主义者则更偏好定性研究方法;传统方法得到的市场细分边界是模糊的,而后现代主义的市场细分边界是明显的;传统方法着重于生活方式的特征描述,而后现代主义方法则侧重于理论的发展。文章最后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生活方式研究的营销管理意涵。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小东  
着眼于时间才有可能把握存在。对于存在的阐释与象征,是现实主义小说的要义。时间作为现实与存在的绵延符号,想像时间,就成为以表现存在为皈依的现代主义小说的基本方式。环境的时间性,构成了小说形式的姿态。在所有时间的回响中,现实虚无化为存在,时间也因此变质为想像的虚构。鲁迅的小说,几乎都是在追忆的方式下的“当下”展开。他所展开的是一条向后之路,以此引导人们向前。马原等也因叙述圈套的设计,把时间错位和重构,作为对现实主义的对抗因素。小说表象的现实内容,变质为一种自为的时间状态,一种在时间绵延中被重新安置的超现实的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梁正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从古典到现代发展的三个阶段为理论背景 ,运用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原理 ,具体考察了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流的实证主义研究传统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 ,并揭示了这一进程背后的真正动因。在此基础之上 ,以知识经济兴起和全球化趋势为现实背景 ,结合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在前提假设、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等诸多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指出了在经历新古典综合这一高度“形式化”阶段之后 ,一种新的、更为科学的实证主义研究传统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复归”趋势。并以此作为启示 ,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坚持走实证主义道路的观点。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东勃  
世俗主义的兴起主要来源于神性的俗化、市场意识的启蒙和商业精神的发端这三方面。中世纪基督教内部思想体系的渐变为世俗主义的破土而出埋下了伏笔;基督教新财富观的确立、经院学者对利息合法性与公平价格问题的讨论和世俗政权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促成了各个阶层都完成了市场意识的启蒙;现代经营方式的出现与重商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为商业精神的发端奠定了基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晋宽  
实证主义,或称经验主义,强调科学的理性,特别推崇对事实的证明,而不是推测。实证主义的经验研究方法一直是西方教育研究的传统,教育管理的研究也一直遵循着实证主义的传统。由于实证主义者把现实看作是有序的、客现的,他们希望通过收集数据来做出假设。实证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是理性的,能够理性地解决问题,这种理性的人类行为必然呈现为人类行为的规律性,人们可以在不改变组织现状的情况下,来收集数据,研究组织。实证主义者认为,不论是学校组织、商业组织、政治组织,还是健康护理组织,其本质基本是相似的,其管理角色也是相似的,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会通过奖励和制裁来维持组织秩序,以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汪宏帅  傅荣贤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也延及了现代目录学,而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某些理论气质呼应了这次批判。反对二元对立、反对人的一元主体性、反对理性总体化和反对元叙事是对西方现代目录学进行批判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理论气质的概括。对现代目录学进行后现代主义批判,应同时发掘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理论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尚阳  
20世纪纪下半期,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在这种反思的影响下,"新人文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它与启蒙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抛在一边,对片面追求技术性、工具性、物质性和实用性的观点予以唾弃。由刘磊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一书对现代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剖析。一、简述《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栗林林  
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提倡平等、差异和多元的价值观,强调对话与交流互动,对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这种极具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带来了重要启示。将后现代主义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中,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正确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建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理论思潮的先锋派极大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在阐释后现代主义基本观点和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具有方法论的后现代主义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话语框架和分析模式之优势。作为一种全新的反思研究范式,后现代将公共管理活动定性为一种话语体系和发展模式,通过真实、坦白和真诚的对话和沟通,以消解传统公共管理的思维禁锢和理解障碍,达到反抗等级制度、反对权威话语、释放民主价值和超越僵化理性之目标,从而为公共管理的多元发展提供新的范畴、理论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后现代分析框架与我国公共管理改革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勇  解楚冰  
北京师范大学已走过120年历史,中文学科始终伴随着北师大的征程。中国现代文学是奠定北师大学术影响的一个重镇。梁启超、马裕藻、黎锦熙等近代学人,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一众新文学先驱共同奠定了北师大深沉厚重、镕古铸今的人文传统。改革开放之初,李何林再创北师大现代文学学科的新局面,王富仁等对“李何林鲁迅研究”的继承与发展,铸就了新时期北师大现代文学研究的又一个高峰。百多年来,北师大的中国现代文学已经成为传统悠久、极富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形成了以文学史研究为中心,多文体研究并行,注重作家作品研究与史料建设,强调文学研究的当下价值等多重特点。北师大现代文学的学术传统,既有得天独厚的文学资源与思想资源,同时蕴含着先贤名师沉稳内敛、开拓进取的师大精神,彰显着中文学科的人文情怀,见证着北师大百年的荣光和艰辛,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的思想演进和时代风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苏晓玉  
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机器时代的产物。现代主义认为知识由客观研究中得到,因而现代主义的语言教学强调"知识灌输"。后结构主义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后结构主义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发展学习者能力方面的优势。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的状态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以及文化进入后现代时代而变化着,因而在后现代主义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认识并开发自己,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好准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